國之重器出版工程:5G空口特性與關鍵技術

國之重器出版工程:5G空口特性與關鍵技術

《國之重器出版工程:5G空口特性與關鍵技術》是2020年3月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銘、文志成、劉向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之重器出版工程:5G空口特性與關鍵技術
  • 作者:郭銘、文志成、劉向東
  • ISBN:9787115515407
  • 頁數:450頁
  • 定價:159元
  •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0年3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小16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第五代移動通信系統(5G)波形、多址、編碼和幀結構等技術,並主要基於3GPP R15版本,詳細描述5G接入、功控、調度和鏈路自適應、大規模天線mMIMO、NSA架構及主要信令過程、射頻的相關特性等方面的內容。

圖書目錄

第 1章 移動通信及5G標準化進程概述 001
1.1 從1G到5G——移動通信系統演進 002
1.1.1 1G(1979—) 004
1.1.2 2G(1991—) 004
1.1.3 3G(1999—) 006
1.1.4 4G(2009—) 007
1.1.5 5G(2019—) 008
1.2 5G標準化進程 011
1.3 5G頻譜分配 012
1.3.1 5G不同業務的頻譜需求 012
1.3.2 頻譜分配現狀 013
第 2章 5G新空口關鍵技術 015
2.1 5G波形設計 016
2.1.1 5G主要候選波形 018
2.1.2 波形實現方式總結 025
2.1.3 波形的幾項主要指標對比 026
2.1.4 主要波形提案綜合比較總結 028
2.1.5 3GPP對波形規範的討論過程 030
2.1.6 R15中的5G波形規範 031
2.2 5G多址接入 032
2.2.1 主要正交多扯接入方式回顧 032
2.2.2 主要非正交多址接入方案選項 034
2.2.3 3GPP對多址接入規範的討論過程 045
2.2.4 R15中的多址接入規範 047
2.3 5G信道編碼 048
2.3.1 信道編碼概述 048
2.3.2 Turbo、LDPC和Polar碼的綜合分析對比 050
2.3.3 5G NR編碼方案選項的綜合比較 055
2.3.4 3GPP對信道編解碼方案的討論過程 056
2.3.5 R15中的信道編碼 058
2.4 5G幀結構 061
2.4.1 5G參數集(Numerology) 061
2.4.2 5G子載波間隔討論背景 062
2.4.3 R15中5G幀結構的分析和說明 065
2.4.4 時隙配置及調度 070
2.4.5 幀結構實際配置舉例 071
第3章 5G物理資源 075
3.1 頻段及頻寬特性 076
3.1.1 5G頻段定義 076
3.1.2 基站信道頻寬 076
3.1.3 傳輸頻寬配置 077
3.1.4 絕對頻點和信道柵格 079
3.1.5 信道柵格到資源粒子的映射 083
3.2 資源塊 084
3.3 RB柵格的公共參考點 085
3.4 資源柵格 087
3.5 資源粒子 088
3.6 頻寬部分(BWP) 089
3.6.1 BWP的定義 089
3.6.2 BWP的位置 090
3.6.3 BWP自適應 091
3.6.4 BWP的配置參數 092
3.6.5 BWP的種類 092
3.6.6 BWP工作過程 093
3.6.7 BWP激活和轉換 094
3.7 物理資源塊 095
3.8 天線連線埠 095
第4章 信道與信號的設計與處理 097
4.1 5G信道與信號概述 098
4.2 基礎序列 102
4.2.1 偽隨機序列 102
4.2.2 低峰均比序列 103
4.3 上行信道 104
4.3.1 PRACH設計與處理 104
4.3.2 PUCCH設計與處理 121
4.3.3 PUSCH設計與處理 138
4.4 下行信道 149
4.4.1 PDCCH信道設計與處理 149
4.4.2 PDSCH信道設計與處理 168
4.4.3 PBCH設計處理 178
4.5 參考信號 181
4.5.1 DMRS詳解 181
4.5.2 PTRS詳解 195
4.5.3 SRS設計與處理 205
4.5.4 SSB設計與處理 215
4.5.5 CSI-RS設計與處理 224
第5章 5G新空口關鍵過程 239
5.1 小區搜尋 240
5.1.1 小區搜尋概述 241
5.1.2 同步信號的構成和搜尋過程 241
5.1.3 後續處理 244
5.2 隨機接入 245
5.2.1 隨機接入過程概述 245
5.2.2 基於競爭的隨機接入過程 246
5.2.3 基於非競爭的隨機接入過程 253
5.3 上行功率控制 253
5.3.1 上行功率控制概述 253
5.3.2 PUSCH功率控制 254
5.3.3 PUCCH功率控制 258
5.3.4 SRS功率控制 261
5.3.5 PRACH功率控制相關過程 262
5.3.6 功率餘量 263
5.3.7 功率降低優先權 266
5.3.8 雙連線EN-DC模式下的功率控制 266
5.4 上下行調度與資源分配 267
5.4.1 調度特性 267
5.4.2 時域資源分配 273
5.4.3 頻域資源分配 284
5.5 鏈路自適應 292
5.5.1 鏈路自適應工作過程 292
5.5.2 CQI測量和上報 293
5.5.3 MCS作用過程 297
5.5.4 下行TBS選擇 302
5.5.5 上行MCS及TBS選擇 308
5.6 大規模天線及波束賦形 308
5.6.1 多天線技術及其分類 308
5.6.2 MIMO分類 311
5.6.3 MIMO的演進 314
5.6.4 5G NR中的mMIMO技術概述 322
5.6.5 下行準同站和傳輸配置指示 334
5.6.6 波束管理 340
5.6.7 下行傳輸模式 365
5.6.8 上行傳輸模式 369
第6章 5G部署方案及相關架構和流程 371
6.1 NSA/SA方案及架構選擇概述 372
6.1.1 非獨立組網(NSA)和獨立組網(SA) 372
6.1.2 SA/NSA系統架構選項 374
6.1.3 SA和NSA特性對比 377
6.2 5G部署選項介紹 378
6.2.1 5G非獨立組網下的架構選擇 378
6.2.2 5G獨立組網下的架構選擇 381
6.2.3 5G網路部署演進方案舉例 382
6.3 雙連線方案及協定 385
6.3.1 雙連線基本概念 385
6.3.2 多系統雙連線 387
6.3.3 空中接口控制面處理 388
6.3.4 空中接口用戶面的處理 389
6.4 NSA主要流程 391
6.4.1 EN-DC網路結構和協定 392
6.4.2 EN-DC主要流程 395
6.4.3 EN-DC幾個主要處理流程分析(當前主要是3X場景) 416
第7章 5G頻譜和射頻特性 423
7.1 5G頻譜和射頻概述 424
7.2 頻譜分配和頻寬配置 425
7.3 頻率點和信道柵格 427
7.4 射頻規範概述 428
7.4.1 發射機特性 428
7.4.2 接收機特性 429
7.4.3 基站傳導要求和OTA參考點 429
7.4.4 基站類型 431
7.5 發射功率要求 431
7.5.1 基站發射功率 431
7.5.2 基站發射功率動態範圍 431
7.5.3 終端發射功率 432
7.5.4 終端發射功率動態範圍 432
7.6 發射信號質量 433
7.6.1 頻率誤差 433
7.6.2 誤差矢量幅度(EVM) 433
7.6.3 終端帶內輻射和載波泄漏 434
7.6.4 基站連線埠時間對齊誤差 434
7.7 非期望輻射 435
7.7.1 占用頻寬 435
7.7.2 鄰信道泄漏比 435
7.7.3 頻譜發射模板 436
7.7.4 發射機雜散輻射 437
7.8 發射機互調 437
7.9 接收機參考靈敏度 438
7.10 接收機動態範圍 438
7.11 接收機抗干擾性 438
7.11.1 信道內選擇性 439
7.11.2 鄰信道選擇性 439
7.11.3 阻塞 439
7.11.4 接收機互調回響抑制 439
7.12 接收機雜散輻射 439
參考文獻 441
縮略語 44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