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體廢物處置與資源化(第二版)

固體廢物處置與資源化(第二版)
作者:蔣建國 編著
出版日期:2013年1月 書號:978-7-122-15395-1
開本:16 裝幀:平 版次:2版1次 頁數:353頁
本書系統介紹了固體廢物的環境問題及其管理,固體廢物的產生、特徵及採樣方法,固體廢物的收集、運輸及轉運系統,固體廢物的壓實、破碎及分選處理技術,污泥的濃縮、調質破解與脫水處理技術,危險廢物固化/穩定化處理技術,有機廢物堆肥化處理技術,有機廢物厭氧消化處理技術,固體廢物焚燒處理技術,固體廢物熱解處理技術,固體廢物熔融處理技術,污泥熱乾化處理技術以及固體廢物填埋處置技術。
本書既可供高等院校環境專業師生教學使用,也可供相關的科研、工程和管理人員參考,同時也可作為全國註冊環保工程師專業考試的複習參考材料。
目錄
1固體廢物的環境問題及其管理1
11固體廢物的定義及其二重性1
111固體廢物的定義1
112固體廢物的二重性1
12固體廢物的分類2
121生活垃圾2
122工業固體廢物3
123危險廢物4
124農業廢物6
125其他廢物7
13固體廢物的污染特點及其環境影響7
131固體廢物對環境潛在污染的特點7
132固體廢物對環境的影響8
133固體廢物對人體健康的影響9
14我國固體廢物的產生和管理現狀10
141我國固體廢物管理的歷史及發展10
142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的產生和管理現狀11
143我國工業固體廢物的產生及處理現狀12
144我國危險廢物的產生及處理現狀13
15固體廢物的管理原則15
151“三化”基本原則15
152全過程管理原則16
153循環經濟理念下的固體廢物管理原則16
16我國固體廢物管理體系19
161我國固體廢物環境管理的法律法規體系19
162固體廢物環境管理制度20
163固體廢物管理系統22
17我國固體廢物環境管理標準體系22
171固體廢物分類標準23
172固體廢物鑑別方法標準24
173固體廢物污染控制標準24
174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法規標準25
討論題26
2固體廢物的產生、特徵及採樣方法28
21固體廢物產生量及預測28
211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及預測28
212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及預測31
22固體廢物的物理及化學特性32
221固體廢物的物理特性33
222固體廢物的化學特性35
223危險廢物特性及鑑別試驗方法40
224危險廢物判定規則46
23固體廢物的採樣方法46
231採樣統計方法47
232單一隨機採樣型48
233分層隨機採樣型49
234系統隨機採樣型49
235階段式採樣法49
236權威性採樣法50
237混合採樣型50
238不同廢物貯存形態的取樣方法50
239我國生活垃圾採樣標準52
2310我國用於鑑別固體廢物危險特性的採樣方法54
討論題54
3固體廢物的收集、運輸及轉運系統56
31固體廢物的收集方式與生活垃圾分類收集56
311收集方式56
312國外生活垃圾分類收集概況57
313我國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的發展歷程60
314我國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現狀及發展趨勢60
32固體廢物收運系統及其分析方法61
321廢物收運系統分類61
322拖曳容器系統分析方法63
323固定容器系統分析方法66
33固體廢物收集路線及規劃設計70
331固體廢物收集路線的規劃70
332固體廢物收集路線的設計71
34固體廢物的運輸75
341車輛運輸75
342船舶運輸76
343管道運輸76
344危險廢物運輸的特殊要求77
35固體廢物轉運系統78
351垃圾轉運的必要性78
352轉運站分類79
353不同類型轉運站介紹80
354轉運站選址84
355轉運站配置要求85
356轉運站環境保護與勞動安全衛生86
357轉運站工藝設計86
36固體廢物收運系統的最佳化87
討論題89
4固體廢物的壓實、破碎及分選處理技術91
41概述91
42固體廢物的壓實技術91
421壓實原理91
422壓實機械93
423壓實器的選擇93
424填埋場的壓實94
43固體廢物的破碎技術95
431概述95
432破碎機械96
433特殊破碎技術99
44固體廢物的分選技術100
441分選的定義及評價指標100
442篩分101
443重力分選103
444磁選技術107
445浮選技術108
446半濕式破碎分選技術110
447淋洗技術111
討論題112
5污泥的濃縮、調質破解與脫水處理技術113
51污泥的分類及基本性質113
511污泥的分類113
512污泥的性質113
513污泥水分布結構115
52污泥濃縮技術115
521污泥重力濃縮115
522污泥氣浮濃縮116
523污泥機械濃縮117
53污泥破解與調質技術118
531污泥破解和污泥調質技術種類118
532污泥物理破解調質技術119
533污泥化學破解調質方法124
534污泥生物破解調質方法126
54污泥機械脫水技術127
541污泥脫水的基本理論127
542常用污泥機械脫水方式128
543污泥真空過濾脫水128
544污泥壓濾脫水130
545污泥離心脫水131
討論題132
6危險廢物固化/穩定化處理技術133
61概述133
611固化/穩定化的定義133
612固化/穩定化技術的特點及其套用133
613固化/穩定化技術對不同危險廢物的適應性135
614固化/穩定化技術所涉及的基本原理136
62水泥固化技術139
621基本理論139
622水泥固化的影響因素140
623水泥固化工藝介紹141
624水泥固化技術的套用143
63石灰固化技術143
64塑性材料包容技術144
641熱固性塑膠包容144
642熱塑性材料包容145
65自膠結固化技術146
66熔融固化技術147
661定義及其技術種類147
662原位熔融固化技術147
663異位熔融固化技術149
67高溫燒結技術152
671燒結原理152
672影響燒結的因素152
673燒結窯爐類型152
674燒結技術153
675燒結中的重金屬行為153
68土壤聚合物固化技術154
681概述154
682土壤聚合物的合成154
683土壤聚合物的特點155
684土壤聚合物處理重金屬廢物156
69化學穩定化處理技術157
691概述157
692化學穩定化技術的基本原理158
693氫氧化物化學穩定化技術159
694硫化物化學穩定化技術160
695矽酸鹽化學穩定化技術161
696碳酸鹽化學穩定化技術162
697利用CO2的加速碳酸化技術162
698磷酸鹽化學穩定化技術164
699亞鐵鹽化學穩定化技術166
6910無機及有機螯合物化學穩定化技術166
610固化/穩定化產物性能的評價方法167
6101概述167
6102固化/穩定化處理效果的評價指標167
6103固體廢物的浸出機理168
6104浸出率的定義及浸出試驗170
6105國內外固體廢物標準浸出毒性方法及其套用173
討論題176
7有機廢物堆肥化處理技術177
71概述177
711固體廢物的生物處理177
712有機廢物生物處理過程的基本生物原理177
72堆肥化的基本概念與發展過程180
721堆肥化的定義180
722堆肥化技術的歷史及發展180
73堆肥化原理及其影響因素分析182
731堆肥化原理182
732堆肥化過程溫度變化規律183
733堆肥化生物動力學基礎184
734堆肥化的影響因素及其控制186
74堆肥化工藝192
741概述192
742典型堆肥工藝193
743典型的機械堆肥工藝流程194
75堆肥產品及其腐熟度評價195
751堆肥產品的質量要求和標準195
752堆肥產品腐熟度評價方法196
753堆肥的功效及其利用199
754堆肥產品中重金屬的影響及其控制200
討論題201
8有機廢物厭氧消化處理技術203
81概述203
82厭氧消化原理及其影響因素203
821厭氧消化產沼的機理及途徑203
822厭氧消化產沼的生物化學過程205
823厭氧消化的影響因素及其控制206
83厭氧消化處理工藝207
831低固體厭氧消化技術207
832高固體厭氧消化技術209
833典型厭氧消化處理技術和工藝209
84厭氧消化反應器種類及其性能評價211
841厭氧消化反應器種類211
842厭氧消化反應器性能評價指標212
85一階段系統消化反應器213
851簡介213
852一階段完全混合濕式處理系統213
853一階段乾式系統215
86兩階段系統消化反應器218
861簡介218
862無微生物滯留的兩階段“濕濕”處理工藝218
863有微生物滯留的兩階段“濕濕”處理工藝220
864兩階段厭氧消化工藝水解段的影響因素及控制221
865有機垃圾水解液氣化技術及其影響因素222
87序批式處理系統224
88不同消化反應器的比較226
討論題227
9固體廢物焚燒處理技術228
91固體廢物熱處理技術的種類及特點228
911固體廢物熱處理技術的定義228
912熱處理技術種類228
913熱處理技術特點228
92焚燒技術及其發展229
921焚燒技術的定義及特點229
922焚燒技術的歷史及發展229
93固體廢物的焚燒特性231
931固體廢物的三組分231
932固體廢物的熱值231
933固體廢物焚燒和燃燒的關係232
94焚燒效果的評價及影響因素232
941焚燒效果的評價指標232
942影響焚燒效果的主要因素233
95焚燒主要參數及熱平衡計算235
951焚燒空氣量及煙氣量235
952煙氣溫度238
953焚燒系統熱平衡計算239
96典型焚燒系統及工作原理242
961機械爐床式焚燒爐242
962旋轉窯式焚燒爐246
963流化床式焚燒爐249
964模組式固定床焚燒爐(控氣式焚燒爐)251
97焚燒產生的大氣污染物及其控制253
971焚燒煙氣組成及其控制標準253
972粒狀污染物控制技術254
973氮氧化物控制技術254
974酸性氣體控制技術257
975重金屬控制技術259
976二英和呋喃控制技術260
98焚燒灰渣及其控制263
981焚燒產生灰渣的種類263
982焚燒灰渣的收集及輸送264
983焚燒灰渣的處理處置及再利用264
討論題265
10固體廢物熱解處理技術266
101概述266
1011熱解定義266
1012熱解技術的歷史及發展266
102熱解原理及其影響因素267
1021熱解原理267
1022熱解技術影響因素268
103熱解工藝類型及其在固體廢物處理中的套用269
1031熱解工藝分類269
1032固體廢物的熱解處理技術270
討論題274
11固體廢物熔融處理技術275
111概述275
112廢物熔融技術工藝過程275
113燃料熱源熔融技術276
114電熱源熔融技術278
115高溫電漿熔融技術280
1151高溫電漿技術簡介280
1152高溫電漿發生器類型280
1153電漿技術處理固體廢物的工藝流程281
1154電漿熔融技術的特點及其進展282
討論題283
12污泥熱乾化處理技術284
121概述284
122污泥乾化特性及影響因素285
1221污泥乾化特性285
1222污泥乾化過程286
1223影響污泥乾化過程的因素286
123污泥乾化工藝287
1231熱乾化工藝類型287
1232乾化熱源287
1233乾化工藝系統288
124污泥熱乾化設備288
1241直接加熱式289
1242間接加熱式291
1243其他加熱方式296
1244污泥熱乾化設備的套用實例297
125污泥乾化工藝中的安全問題297
1251不安全因素297
1252熱乾化安全隱患解決方案299
討論題299
13固體廢物填埋處置技術300
131概述300
1311固體廢物處置的定義300
1312固體廢物最終處置原則300
1313填埋處置技術的歷史與發展301
1314填埋處置的意義302
1315生物反應器填埋場及其發展303
132填埋處置技術分類305
1321惰性填埋法305
1322衛生填埋法305
1323安全填埋法309
1324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311
133填埋場總體規劃及場址選擇312
1331填埋場總體規劃312
1332填埋場選址的依據、原則和要求313
1333填埋場選址步驟314
1334填埋場庫容和規模的確定315
134填埋場防滲系統315
1341填埋場防滲技術類型315
1342國內外填埋場防滲層典型結構317
1343填埋場防滲層鋪裝及質量控制319
135地表水和地下水控制系統320
1351地表水控制系統構成及要求321
1352地表水排洪系統設計322
1353地下水控制系統324
136填埋氣體的產生、遷移及控制325
1361廢物穩定化基本原理325
1362填埋氣體的組成特性327
1363填埋氣體產生量計算328
1364填埋場氣體的遷移331
1365填埋氣體收集系統334
1366填埋氣體的處理和利用337
137填埋場滲濾液的產生及控制337
1371滲濾液產生量計算337
1372滲濾液特性340
1373滲濾液調節池342
1374滲濾液處理技術342
1375填埋場中水及污染物的遷移344
138填埋場終場覆蓋與場址修復346
139填埋場環境保護和監測348
1391填埋場環境保護措施348
1392填埋場環境監測348
討論題349
附錄350
附錄1單位換算350
附錄2典型難溶化合物的溶度積350
附錄3填埋場中12種微量氣體組分的物理
特性參數352
附錄4在298K時各主要物質的生成熱352
附錄5各種氣體的平均定壓比熱容353
參 考 文 獻354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