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式起落架(fixed landing gear)指在飛行時不能收藏於機體內的一種起落裝置。
中文名稱 | 固定式起落架 |
英文名稱 | fixed landing gear |
定 義 | 在飛行時不能收藏於機體內的一種起落裝置。 |
套用學科 | 航空科技(一級學科),航空器(二級學科)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固定式起落架
- 外文名:fixed landing gear
- 一級學科:航空科技
- 二級學科:航空器
簡介,發展歷程,分類,
簡介
起落架裝置是飛行器重要的部件之一,具有承力兼操縱性的部件,在飛行器安全起降過程中擔負著極其重要的使命。起落架是飛機起飛、著陸、滑跑、地面移動和停放所必需的支持系統。此系統的工作性能直接影響到飛機的安全性和機動性。飛機的著陸衝擊能量除一小部分由飛機結構變形吸收外,大部分還是由起落架來吸收。
固定式起落架這種起落架有一個尾輪和兩個主起落架,尾輪在機身尾部離重心較遠處,主起落架在飛機重心稍靠後處。這種形式的起落架結構簡單,其結構一般是採用連線到機身上的相當粗糙的支柱和具有某種程度緩衝的裝置,它的緩衝作用是用纏繞在軸上的鬆緊繩來實現的,適合於低速飛機,在四十年代以前得到廣泛套用。
發展歷程
1903年12月17日,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有動力、載人、持續、穩定、可操縱的重於空氣的飛行器成功飛行。這就是萊特兄弟所製造的“飛行者一號”。然而在這架飛機上,並沒有現代起落架的影子,而是有一對類似滑橇的裝置。它用帶輪子的小車在滑軌上靠落錘裝置彈射輔助起飛。
在1906年上天的Santos-Dumont(山度士·杜蒙)的“飛機-14BIS”上,就有了現代起落架的樣子。在採用輪式起落架以後,飛機在地面的移動、起飛前滑跑和著陸性能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然而隨著飛機的逐漸成功,飛機設計質量和飛行速度不斷增加,提高飛機的起飛和著陸性能,就成為了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飛機已經有了減震的起落架,此時的起落架構型 (布局)或多或少地固定在後三點型式上。
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到40年代中葉,固定式起落架占主導地位, 這種起落架的主要優點是尾輪的結構尺寸較小,且在著陸滑跑時具有較大的迎角,可以產生較大的氣動阻力來減速,但它對著陸速度較大的飛機就顯得力不從心,尤其是當前方遇到撞擊或進行強烈制動時容易發生“ 倒立” 或“ 跳躍” 現象, 而且由於不能有效地使用剎車,著陸滑跑距離相對較長。另外,這種起落架在滑跑過程中是不穩定的,一但遇到側風或路面不平等的干擾,就會使飛機偏轉更大的角度。由於這些缺點,後三點起落架逐漸被淘汰,固定式起落架在飛行中產生的阻力也越來越大, 起落架由固定式變為可收放式。目前固定式起落架主要用於裝有活塞式發動機的輕型低速飛機上。
分類
早期的輪式起落架
滑橇輪式起落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