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二中的前身為固始思源女子中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固始縣第二初級中學
- 簡稱:固始二中
- 創辦時間:1940年
- 類別:公立中學
- 學校屬性:縣級中學
- 現任校長:王家讓
- 知名校友:王家讓
學校介紹,歷史沿革,校長訪談,教學成果,
學校介紹
固始縣第二初級中學(簡稱固始縣第二中學、固始二中),位於縣城老城區北門坎上。學校前身為“固始縣私立思源女子中學”,由清末狀元、著名植物學家吳其浚家族所創,解放後改為“固始初級師範學校”,1954年改為固始二中至今,是信陽市首批辦好的重點初級中學之一。
學校環境優美,校園文化氛圍濃郁,基礎設施齊全,現代化教學設備配套,師資力量雄厚,教育教育管理規範。學校現有39個教學班,在校學生3400多人。教職工187人,師資雄厚,有43人被評為國家、省、市級名師、學科帶頭人或骨幹教師。2002年以來,中招成績提高率穩居全縣前列。學校先後榮獲了“省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市文明學校”、“市教育教學質量管理示範學校”、“市糾風治亂先進單位”、“固始縣教學質量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固始二中的前身為固始思源女子中學。1940年夏,固始城關思源堂吳氏族長吳述先(清末舉人、著名植物學家、狀元吳其浚之嫡孫,曾任江西省都昌、瑞金等縣縣令,後辭官還鄉)召集吳氏先賢,提議用吳氏宗族祠堂(現二中學校南家屬院處)之田稞1800石籌辦固始思源女中。1941年夏,經固始縣國民政府批准,學校定名為固始私立思源女子中學,首期(第一屆)招生1個班,42名女生,由吳述先任校長,吳勉之任教育科長,吳氏族人吳維頤、吳維庚、吳高翼等擔任語數外等學科的教學工作。1943年5月,吳述先辭去校長職務,任名譽校長,校長由吳高準接任。1946年,學校更名為固始私立思源初級中學,開始男女兼收,春季招收女生1個班,秋季招收男生1個班。學校分男生院和女生院,女生院在校本部上課,男生院在同生莊(老城關鎮政府處,現城關第一社區辦公地點)上課,只有在每周一的紀念周早會時,男女生方可聚為一堂。
1948年固始解放後,思源中學積極回響黨的號召,為新中國的建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學校成立了學生自治會,一批思想進步的學生通過排演新劇、學唱革命歌曲等形式上街進行宣傳,當時在宣傳馬列主義思想、支援正在進行的淮海戰役、穩定人民新政權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1949年春,學校由學生會提議,校領導同意,並報縣政府教育科批准,實行男女生合班上課。同年秋,學校併入固始縣初級中學,即後來的固始縣第一中學,思源中學停止招生。
新中國成立後,固始縣人民政府決定,在思源中學舊址創辦固始初級師範學校,通過舉辦簡師班、短訓班、普師班等形式,為全縣國小教育培養師資。學校每年春、秋兩季各招生1次,正常維持在7-8班規模,陳偉山(時任縣宣傳部長)、袁作舟、李兆俞先後任學校校長,教職工30多人,學生達300餘人。
1954年,固始縣初級師範學校第一次更名為固始二中,同年秋開始面向全縣招收第一屆國中新生,和固始一中一起成為全縣僅有的兩所重點國中之一。1955年夏,最後一屆初師3個班160多名學生畢業後,學校完全過渡為初級中學,除首屆招生6個班外,以後每年招生4個班(四軌)200多名學生。到1960年,學校發展到12班規模,學生600餘人,教師50餘人,其間葉保國、范恆章、倪占東先後任學校校長。
1961年,隨著國民經濟的調整,固始二中和固始一中合併,學校的教師全部到固始一中任教,學生和教具全部併入固始一中,校本部成了固始縣教育局機關辦公場所,校舍成了局機關辦公用房,直到1969年。
1970年“一月風暴”後,縣教育局遷至現文化館院內,與縣文化局合署辦公,學校更名為固始縣八一國小,招收城關一街學區小學生,每年招生3個班,100餘名學生,教職工30餘人,吳殿九同志任學校校長。
1972年秋,學校第二次更名為固始二中,原八一國小5個班畢業後停止招生,除首期招生2個班外,從1973年秋季開始,始終採取四軌招生,正常保持在12個班的國中規模,教職工50餘人,吳殿九、高國民同志先後任學校校長。
1977年,隨著高考制度的恢復,學校發展為國中、高中(2年制)兼招的完全中學,每年除招收4個班國中生外,另招2個班高中生,正常保持在16個班規模。1980年8月20日,學校北教學樓動工興建,到1981年秋季,可以招生18個教學班的新教學樓(三層,1994年接第四層)投入使用,學校發展到24班規模,學生1500餘人,教職工70餘人,高國民同志任校長,吳殿九、黃祝亮等同志也在學校擔任領導職務。
1982年秋,學校最後一個高中班併入固始高中,學校改成只招國中的縣級重點國中,更名為固始縣第二初級中學至今。從1981年至2001年的20年間,學校得到長足發展,班額穩定在24班,學生1700餘名,教職工人數突破百人。一批優秀學生如董曉虎、董淳、蔡磊、劉旬、柯枝、黃丹丹、李春輝、陳果、胡濤、劉勇、張兵兵、王曉峰、王爽等相繼從這裡畢業,考入清華、北大等名牌大學,現在有的出國深造,有的在國家機關和科研單位供職,有的是商界精英,有的是大學教授。固始地方名人很多是二中畢業生。學校還被批准為信陽市首批辦好的重點國中。學校生源質量得到固始高中等高中學校肯定。學校成了全縣社會各界公認、國中學子景仰的最好學校。其間,高國民、朱可榮、林鶴堂、穆旭光、黃潔冰、饒剛、祝錦如、黃朝彬、王家讓等同志先後出任校長,葉先華、王先榮、程述畲、沈文治、張志書、陳明蘭、柏燕、蔡福寶等同志也先後在學校擔任領導職務。
進入新世紀,學校的發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伴隨著改革開放和城鎮建設步伐的加快,招生政策、地理位置、校園環境、生源質量等因素越來越制約著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為適應不斷變化的新形勢,學校新一屆領導班子牢固樹立德育首要地位,始終堅持教學中心理念,努力提高領導班子、班主任和教師“三支隊伍”素質,不斷改進管理方式和辦學條件,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德育工作成績突出,連年被評為德育先進單位,其做法被省教育廳作為經驗材料印製成書,在全省推廣。教學質量穩步上升,基礎成績進步率在全縣名列前茅,每年均有300餘名學生被省、市級示範性高中錄取。教師隊伍建設得到加強,結構趨於合理,現有187名教師中,具有高、中級技術職稱的65人,教師學歷達標率達100%,學歷提高率達47%,有47人被評為市級以上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和知名教師。辦學條件明顯改善,在新建辦公樓、南教學樓的基礎上興建2幢教師家屬樓,將教學區和生活區分開。新上了校園寬頻網,建起了教師電子備課室、多媒體教室,配齊了電腦、教學儀器等教學設備。班級規模從2004年開始的26個班發展到現在的39個班,3400餘名學生。如今,固始二中全校師生正在團結奮進的領導班子帶領下,向著更高、更遠的目標邁進。
後記:2008年夏,在學校領導的策劃和安排下,郭建民、蔡永紅、付賢林三同志受學校委託,著手收集、整理校史工作。歷時3個多月,通過走訪、座談等形式,將學校歷史沿革呈現在大家面前。由於時間倉促,加之受委託人閱歷、經驗、學識等方面的限制,資料收集不完整,整理不規範,錯誤之處在所難免,誠望學長、前輩和老師們諒解。也希望知情人多提批評意見,多提供校史線索,我們將在《思源》校刊上陸續登出。學校領導十分重視此項工作,現任校長王家讓同志多次過問工作進展情況。同時,要感謝穰群華、吳高秀等學長的大力支持,高國民、朱可榮、林鶴堂、張志書、黃祝亮等老領導的關心和祝學信、陳國強等老教師的配合。特別鳴謝思源堂第一屆校友穰群華同志提供珍貴照片,學校創始人曾孫吳高宇同志提供《吳氏族譜》等寶貴資料。讓我們緬懷先輩,牢記黨恩,為固始二中的發展再立新功!
校長訪談
為有源頭活水來
──固始二中校長王家讓訪談錄
春歸蓼城,大地錦繡。固始二中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下,滴翠流丹,煥發著光彩。作為歷史名校,她曾經向社會輸送了一大批優秀人才。今天,在新的教育形勢下,學校是如何以管理促發展創品牌的?近期,該校王家讓校長接受了固始教育網(以下稱“教育網”)的採訪。
教育網:王校長,您好!當前,全縣校園文化建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特別是大量高品質校報校刊的出現,為廣大師生提供了學習和交流的平台,促進了教育內涵式發展。而早在2008年春季,貴校便在城區中學中率先創辦了綜合性校刊,並定名為《思源》,每學期一期。請你介紹一下刊名的由來及相關情況,好嗎?
王家讓:好的。固始二中已歷經七十年風雨歲月,其前身為固始思源女子中學。1940年夏,固始城關思源堂吳氏族長吳述先(清末舉人、著名植物學家、狀元吳其浚之嫡孫,曾任江西省都昌、瑞金等縣縣令,後辭官還鄉)召集吳氏先賢,提議用吳氏宗族祠堂(現二中學校南家屬院處)之田稞1800石籌辦固始思源女中。1941年夏,經固始縣國民政府批准,學校定名為固始私立思源女子中學。1946年,學校更名為固始私立思源初級中學,開始男女兼收。後歷經併入固始縣初級中學、創辦固始初級師範學校、更名為固始二中、併入固始一中、更名為固始縣八一國小、第二次更名為固始二中等過程。1982年秋,學校最後一個高中班併入固始高中,學校改成只招國中的縣級重點國中,更名為固始縣第二初級中學至今。我們的校刊定名為《思源》,乃取發揚固始二中優良傳統、辦好人民滿意學校之意。縣長級幹部雷宗先、局黨委書記戴志武、原縣政協副主席陳學文先後為創刊號親筆題詞:“思如泉湧,源清流潔”、“飲水思源,感恩懷德”、“火炬航標嚮導園地,橋樑摯友平台論壇”,對校刊寄予厚望。目前,《思源》已刊出六期,成為該校師生美麗溫馨的精神家園,同時也是社會了解學校的一個文明視窗。
教育網:《思源》校刊充分顯示了貴校深厚的文化底蘊,受到社會各方面充分肯定,在教育系統校園文化建設中具有標本意義。新時期以來,固始二中英才輩出,享有較高聲譽,不少畢業生早已成為國家棟樑,可以說是桃李滿天下、芬芳溢四海,這是固始二中的驕傲,也是固始教育的光榮。
王家讓:是這樣。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學校得到長足發展,一批優秀學生如董曉虎、董淳、蔡磊、劉旬、柯枝、黃丹丹、李春輝、陳果、胡濤、劉勇、張兵兵、王曉峰、王爽等相繼從這裡畢業,考入清華、北大等名牌大學,現在有的出國深造,有的在國家機關和科研單位供職,有的是商界精英,有的是大學教授。固始地方名人很多是二中畢業生。學校還被批准為信陽市首批辦好的重點國中。
教育網:進入新世紀以後,由於種種原因,固始二中的發展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貴校是如何應對的?
王家讓:伴隨著改革開放和城鎮建設步伐的加快,地理位置、校園環境、生源質量等因素越來越制約著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全校上下壓力很大。
為適應不斷變化的新形勢,學校新一屆領導班子牢固樹立德育首要地位,始終堅持教學中心理念,努力提高領導班子、班主任和教師“三支隊伍”素質,不斷改進管理方式和辦學條件,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德育工作成績突出,連年被評為德育先進單位,其做法被省教育廳作為經驗材料印製成書,在全省推廣。教學質量穩步上升,基礎成績進步率在全縣名列前茅,每年均有300餘名學生被省、市級示範性高中錄取。教師隊伍建設得到加強,結構趨於合理。辦學條件明顯改善,在新建辦公樓、南教學樓的基礎上興建2幢教師家屬樓,將教學區和生活區分開。新上了校園寬頻網,建起了教師電子備課室、多媒體教室,配齊了電腦、教學儀器等教學設備,在校生一度達到3400餘名,發展勢頭良好。
教育網:歷史總是在曲折中前進,在前進中又遇挫折,然後再努力再前進。隨著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區民辦學校的迅速崛起,近年來,固始二中再次面臨嚴酷教育競爭的考驗。貴校針對學校生源質量差的現狀,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在夾縫中求生存的?
王家讓: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我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去尋求突破:
一是“1234” 管理模式。為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學校採取了 “1234” 管理模式,即“強化一個意識、堅持兩個到位、推進三項工程、落實四項管理”。“一個意識”即“校興我榮、校衰我恥”的質量意識,使全校師生明白教學質量是學校生存的根基,是學校發展的生命線。“兩個到位 ”即具體行動到位,通過建立領導值班制度,要求值班領導做到早到校、晚離校、兩查崗(上午和下午兩次察看教師上課和辦公情況)、三檢查(檢查早自習、檢查課後輔導、檢查教師到崗情況);崗位職責到位,進一步發揮教導處、政教處、總務處、年級組、教研組和學校黨支部、工會、團委等組織的職能作用,逐級落實責任制,加強分工、合作與協調。 “三項工程”即師表形象打造工程、名師培養工程、課堂教學模式推進工程;“四項管理”即教學常規管理、教學目標管理、質量體系管理和教學評價管理。
二是“十八字”教學策略。從學生實際出發,我們多方求證,逐步探索出了適合二中師生的“十八字”教學策略,即“低起點、分層次、邁小步、快步走、常檢測、勤反饋”。班子成員每天都泡在老師和學生中間,和他們談心,給他們鼓勁。
三是關注青年教師成長。青年教師是學校的生力軍, “青藍工程”的實施,為青年教師的成長提供了有力保障。10年以來,先後有近30位青年教師被評為市級以上學科帶頭人或骨幹教師,他們在思想道德、文化素養上都有了很大進步,大大地推動了學校教育教學改革,促使了學校向良性方向發展。
四是進一步最佳化育人環境。在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的同時,著眼於學校未來,積極構建開放、民主、和諧、具有親和力的校園環境,為學校確立了校訓、校歌,創辦了校刊,對校風、教風、學風等內容都作了具體規定,為學校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保證和精神支撐。
此外,我們注意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體德育活動,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塑造他們美好的心靈。比如,去年11月中旬,為了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法制意識,打造安全文明校園,該校召開法制安全教育報告會,邀請政法委書記縣長熱線辦主任王峰、縣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庭長姜偉、西關派出所所長張帆、指導員馮建到校為全校師生舉辦了一場生動的安全法制教育報告會,使師生們深受教育。12月3日下午,該校舉行感恩勵志教育演講會,近 3000名師生和學生家長聆聽了演講。演講者以愛祖國、愛老師、愛父母、改造自己為主線,聲情並茂地講述了一個又一個真實感人的故事,讓在場的聽眾為之動容。同時讓學生知道,要樹立對事、對人和對社會的責任感,從而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健康、快樂地學習和生活,自信樂觀地迎接一切困難和挑戰。班主任老師在同學們面前接受全體學生的鞠躬致謝,師生深情相擁,大家的熱淚流在一起。學生家長也和自己的孩子緊緊擁抱,表達內心真情,會場氣氛達到高潮,收到了預期的教育效果。
教育網:新課程在我縣已實施多年,其關鍵是實現有效教學。貴校是如何提高教學研究實效性的?
王家讓:主要有下面三點:
一、理清教研思路。積極開展校本教研,以新課程為導向,以教師為研究主體,以課堂教學為研究核心,以解決課堂教學中的各種具體問題為研究對象,以促進學生健康、主動發展和教師專業化成長為宗旨,充分發揮學校內部教育智慧,盤活學校內部資源,適時邀請教育教學專家參與,開展各種形式的教研活動,形成開放式、互動式的教研網路,提高教師的教學研究能力。
二、創新教研舉措。學校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教研工作計畫及方案,在方案制定、組織實施、檢查指導、考核評價、資料積累、總結交流、成果推廣等各個環節嚴格把關。一是落實“兩個保證”,即隊伍保證、獎勵機制保證,從抓骨幹、促全員入手,讓骨幹教師先行,帶動全員推進,促使學研互動,做到科科有課題,人人爭“三優”;建立教改教研獎勵制度,對於成績突出、取得成果的個人、學科組、年級段分層次進行獎勵。二是加強“三個管理”,即計畫管理、過程管理和質量管理,對計畫實施及方案落實情況實行定期、定項、定性督導,加強教研工作的定向、定度、定勢調控,將教研能力和教研成果納入教師評價體系,客觀、全面地衡量教師的教研水平,防止“研”“教”分離,確保教研質量。
三、破解教研難題。強化課題研究策略,突出重大課題的研究,實行典型引路、以點帶面、輻射各科,引導廣大教師理論聯繫實踐,從教學問題入手,確立“問題即課題、解決即成功”的工作思路,鼓勵教師自主開展教育行為研究,有效開展課題合作攻關。為增進教研的科學性、實效性,我們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積極學習先進的教科研理論,學習外校的先進經驗,多次組織教師到洋思中學、杜郎口中學、省實驗中學、信陽九中等學校學習,年年選派教師參加省、市、縣教研室組織的各級各類學習培訓。學校規定,凡是由縣教研室以上部門組織的教研活動,我們都及時安排教師按時參加。這些教師回校後都要把新學的東西進行系統整理,並結合自己的體會感悟,以匯報、講座、公開課形式在全校進行推廣和交流。2010年11月28日-12月3日,該校組織9位骨幹教師赴上海、江蘇考察學習其先進的教育教學管理經驗和“先學後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大家大開眼界,感受頗深,也進一步增強了教研意識和搞好教育工作的信心。
教育網:最佳化教學環節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至關重要,貴校是如何操作的?
王家讓:在學校教學常規管理中,我們十分重視教學環節的最佳化:
一、最佳化集體備課。學校規定每周周三(文科)、周四(理科)為集體備課時間,要求各教研組認真組織超周備課,做到“三定”(定地點、定內容、定主講人)、“三統”(統一教案、學案、作業案),包學科領導按時參加每周一次的集體備課,教導處統一配發了教研活動記錄簿和集體備課教案、學案和作業案活頁,要求備課組教師認真討論,備課組長認真做好記錄,任課教師認真編寫備課教案、學案和作業案,交備課組長審查後,學校統一複印使用。各位教師在教案、學案和作業案使用上要認真進行二次備課,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重點、難點的突破方法,形成個性化教案、學案和作業案,同時及時撰寫教學反思,不斷提高業務水平。
二、最佳化課堂設計。一是要求教師上課要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一切圍繞培養學生的動手、動口、動腦能力進行,讓整個課堂活起來,讓絕大多數學生動起來。二是合理安排45分鐘課內時間,嚴格把握“學”、“導”、“練”的時間結構,要求教師鞏固複習、交流預習約5分鐘;出示學習目標約1分鐘;出示自學指導約2分鐘;學生自學、教師巡視約5—8分鐘;檢查學生自學的效果約5—8分鐘;引導學生更正、指導學生運用約8—10分鐘;當堂訓練約15分鐘。三是改進教法,對全體學生在自學後都已弄懂的問題,原則上不教;對只有部分學生能解答的問題,先讓學生討論交流,再由教師補充、更正、評點;對於學生不能夠解答的問題,教師在典型啟發的前提下進行精講;及時小結,並再鼓勵學生求異思維。四是貫徹因人施教原則,實施分層次教學,堅決搞好優生輔導,對優等生抓緊抓實抓嚴,對學困生切實做到課堂提問、巡視輔導、演板練習、表揚鼓勵“四個優先“。
三、最佳化作業批改。一是要求教師將作業分成基礎知識、拓展知識及創新知識三部分。批改作業倡導以面批為主,在學生的作業後要寫一些簡單的鼓勵性評語,以此來激勵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二是要求教師布置的學生練習一律不允許印刷成套的原版練習題,不論何種練習,都必須精選,不允許出現錯誤題目、重複題目、超進度要求的題目。三是出台了《關於課堂作業、課堂練習、課外作業的有關規定》,詳細規定了不同年級的作業量、作業時間等問題。教導處不定期檢查教師是否提前試做並精選題目,教師是否有針對性的講評,在作業本上是否有科學合理的批語,學生是否建立作業糾錯本,糾錯本上是否有教師的批語及家長的簽名;通過召開學生座談會,及時了解學生課外作業的數量、作業完成需用時間、是否獨立完成作業、完成作業的質量如何、教師是否分層次布置作業等問題;每學期組織2次大型學生評教活動,了解和控制學生的作業量問題。
四、最佳化課後輔導。要求教師提高輔導的針對性,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特別是要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和指導。關注每一位學生,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彌補知識缺陷,樹立信心。各班由班主任牽頭,使各科老師與班級中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結對幫扶。充分利用作業、試卷的反饋功能,通過有針對性的個別輔導,及時診斷和解決學生學習上存在的問題。
五、最佳化成績測試。嚴格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命題,避免出現偏題、怪題,避免簡單使用陳題,努力提高教師命題的針對性和科學性。對測試結果進行科學統計和分析,找出學生學習的薄弱環節和教師教學的不足。嚴格控制考試次數,各備課組根據教學進度,認真組織好單元階段性檢測。
教育網:固始二中在加強課堂教學管理上做了哪些工作?
王家讓:學校根據課堂教學改革的新變化,突出完善“三個機制”,狠抓工作落實。
一、完善課堂教學領導機制。學校成立了課堂教學改革領導小組,主要領導是第一責任人,負總責、親自抓;分管領導、教導主任切實負起責任,及時了解情況,研究措施,抓點帶面。建立了任課教師課堂教學負責制,強化組織管理課堂教學責任,切實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二、完善課堂教學評價機制。學校用新的課程標準構建課堂教學評價,使課堂教學評價的主體從重評“教”轉向重評“學”;評價的重點從“形式”轉向“效果”;評價的標準從“單一”轉向“多元”,“結果”轉向“過程”;由重點看教師精彩講解、教師的基本功、完備的課堂環節、師生的交流互動,轉變為看每個學生是否全部參與了課堂活動、是否真正進入學習狀態、是否主動交流和展示自學成果、是否真正具有聽、說、讀、寫的習慣和能力、是否真正達到願學、會學、學會;由按學科成績高低給師生排榜,轉變成按師生進步的幅度排榜,來衡量學生學習效果和教師教學水平。
三、完善課堂教學監控機制。一是建立深入課堂聽課的長效機制,建立了推門聽課制度,領導和教師可以隨時相互聽課,在相互學習的同時相互監督;分管校長隨時走進課堂,走近師生,深入了解教學一線的真實情況,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二是加強教學常規管理,進一步規範教學常規,加強教學常規隨機抽查力度,保證教學環節的精細化,教學流程的科學化。三是暢通課堂教學反饋渠道。對課堂教學常規的落實情況及時進行檢查和督導,及時向有關人員反饋,促進教師更好的改進課堂教學。
為有源頭活水來。正是由於全校上下通力協作、精耕細作,該校在生源基礎較差的情況下仍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學成績,得到社會的充分認可。當然,與先進的兄弟學校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我們還要臥薪嘗膽、發憤努力,再上新台階。
教育網:據了解,貴校今年已被列為城區重點改擴建項目學校,相信隨著辦學條件的進一步改善,在全校師生共同努力下,固始二中一定會穩步發展、再創輝煌!
王家讓:謝謝,謝謝廣大網友對該校的關注與支持!
教學成果
2011年中招成績揭曉,固始二中在2008年國小畢業會考全縣前2000名無一人、考生減少100餘人的不利條件下,全校上下臥薪嘗膽謀發展,精耕細作創佳績。總分進入全縣前500名10人,前1000名30人,前1500名46人,前2000名65人。其中564分以上12人,548分以上46人,516分以上65人,500分以上131人。劉文浩同學入學時全縣第2678名,中招全縣第198名;李顯璇同學入學時全縣第2432名,中考全縣第241名;劉庭瑞同學入學時全縣第3378名,中考全縣第309名。全校進入省市級示範性高中人數仍在300人以上,實現了低進高出的工作目標。
固始二中有著優良的辦學傳統,近年來,面對城區民辦學校日益崛起、教育競爭更加激烈的現實,固始二中一班人審時度勢,從強化管理服務、創新教學思路入手,穩步推進洋思模式,狠抓質量不放鬆,取得了良好的辦學效益。教體局局長孟明等領導同志也多次深入該校調研指導工作,將該校納入改擴建計畫。目前,固始二中高標準新教學大樓已經開工興建。王家讓校長表示,隨著辦學條件的進一步改善,該校將繼續堅持求實創新的辦學理念,努力深化教育管理,最佳化課堂教學過程,確保固始二中各項工作再上新台階,為廣大人民民眾子女提供更多的優質教育資源,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