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陽散

回陽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外科傳薪集》。具有溫經活絡,消腫止痛之功效。主治癰疽陰瘡,皮色不變,漫腫無頭,堅硬疼痛,風痹腳氣,手足麻木,筋骨不舒,寒熱流注,鶴膝風。

基本介紹

  • 名稱:回陽散
  • 出處:《外科傳薪集》
  • 組成:煨姜、肉桂、赤芍、南星、草烏、白芷
  • 功用:溫經活絡,消腫止痛
  • 主治:癰疽陰瘡,皮色不變,漫腫無頭,堅硬疼痛,風痹腳氣,手足麻木,筋骨不舒,寒熱流注,鶴膝風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附方,

組成

赤芍(炒)、煨姜三兩,肉桂五錢,白芷、南星一兩,草烏(炒)三兩。

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以熱酒調敷。

主治

癰疽陰瘡,皮色不變,漫腫無頭,堅硬疼痛,風痹腳氣,手足麻木,筋骨不舒,寒熱流注,鶴膝風。

附方

名稱:回陽散
組成:硫黃一兩,寒水石三分,消石半兩
用法:上藥入砂瓶子內盛,以瓦蓋瓶口,黃泥固濟,陰乾,用炭火五斤,煅令火盡,研為末。每服一錢匕,溫水調下
主治:陰毒傷寒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七
名稱:回陽散
組成:天南星
用法:上為末。每服三錢,加京棗三個,同煎八分,溫服;未省再服
主治:吐瀉不止,或取轉多,四肢發厥,虛風不省人事
出處:《證類本草》卷十一引《集效方》
名稱:回陽散
組成:蒼朮一兩(米泔浸一宿),甘草(炙),白朮(炮),陳皮(去白)各半兩,木香,大附子(炮,去皮)各一錢
用法:上為末。每服一錢,空心鹽湯點下。可夾傷寒藥,更看形候
主治:夾驚傷寒
出處:《幼幼新書》卷十四引茅先生方
名稱:回陽散
組成:附子(大者)一個(炮,去皮臍),天南星(大者)一個(炮,為末,生薑汁和作餅,焙乾),木香一分,人參(去蘆)一分,硫黃一分,硃砂一錢,麝香少許
用法:上為細末。每服半錢,乳食前艾湯調下
主治:下瀉虛極,或因服轉藥瀉脫,四肢逆冷,目瞪項強,大便不禁,心胸煩悶,不能乳食
出處:《衛生總微》卷十
名稱:回陽散
組成:附子(湯浸,炮裂,去皮),甘草(半生半炙)各二錢半,人參(去蘆)七錢半,細辛(去葉)一錢半,桔梗(銼,炒)五錢,厚桂(去粗皮),白茯苓(去皮),川獨活各二錢,半夏(湯煮透,濾,仍銼,焙)三錢
用法:上㕮咀。每服二錢,水一盞,加生薑二片,煎七分,溫服,不拘時候。或入棗子同煎
主治:感受風寒濕氣,傳作吐瀉,手足逆冷,腹痛有痰,及陰證脫肛,疝疾,盜汗
出處:《活幼心書》卷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