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項工程,即“建功立業”工程、“素質建設”工程、“和諧創建”工程、“民生幫扶”工程,切實履行職責,為推進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實現總量再翻番做出了積極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項工程
- 性質:經濟發展大局工作
- 地區:吉林
- 內容:“建功立業”“素質建設”工程等
工程解讀,實施步驟,
工程解讀
把立功競賽活動納入經濟發展大局
圍繞我市工業經濟實現首季開門紅動員大會精神,向全市職工發出倡議書,在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中,廣泛開展合理化建議、技術革新、修舊利廢、節能挖潛、技術攻關、發明創造、“我為節能減排做貢獻”等多種形式的立功競賽活動,為實現首季開門紅,推進發展方式轉變、實現全市經濟總量再翻番獻計出力。二是發揮典型示範引領作用,激勵廣大職工創優爭先。市總工會連續兩年在全市職工中開展了打造高彥峰、徐龍傑式的“金牌工人”和“工人先鋒號”活動,對200名“金牌工人”和105個“工人先鋒號”進行了命名表彰,受表彰的“金牌工人”每人獎勵1000元,同時被授予市五一勞動獎章。組織開展“勞模精神宣傳月”活動,編輯出版了《金牌工人風采錄》。在全社會形成了學習典型、崇尚典型、爭當典型的濃厚氛圍,激勵廣大職工參與勞動競賽、立足崗位創造輝煌業績。三是充分發揮競賽活動在服務企業發展中的作用。緊緊圍繞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以創建“工人先鋒號”為載體,開展多層次、多形式、各具特色的立功競賽活動。
實施步驟
實施“素質建設”工程,提升隊伍整體素質
實施“素質建設”工程,加快培養和造就一支高素質的職工隊伍,是企業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推進企業快速發展的動力源泉。
一是健全發揮工會“大學校”作用的保障機制。為提升職工隊伍整體素質,各級工會組織成立了相應的領導機構,逐步建立健全教育培訓、目標管理與考核、典型培育、激勵表彰等機制,推動企業依法足額提取職工教育經費併合理使用,保障職工學習培訓的權利。全市基本形成了以企業為核心,以基地為依託,以職工為主體,工會各部門共同推動,黨政支持、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二是開展職工的宣傳教育和培訓工作。開展了“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職工職業道德建設“雙十佳”評選,“共樹理想信念,共促科學發展”主題教育系列活動。依託崗位抓好培訓,開展了名師帶徒、崗位練兵、技術協作、技能升級、推廣先進操作法等職工民眾性科技創新活動,舉辦了多工種職業技能大賽,提高職工的自主創新能力,我市有34項職工技術創新成果在全省獲獎。三是為職工文體活動健康發展搭建平台。我們加強對現有職工學校、文化宮、俱樂部等教育陣地建設,整合社會資源,充分發揮技能培訓基地作用,對運行規範、作用明顯的,市總將授予市職工文體活動基地牌匾。大力開展“企業文化建設提升年”活動,市總成立了吉林市職工文體協會和桌球分會,開展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體活動,滿足職工精神文化需求。推動“職工書屋”建設,市總投入31萬元購買圖書和電腦等基本設施,目前,已建成市級職工書屋30個,國家級職工書屋示範點12個。三實施“和諧創建”工程,促勞動關係和諧穩定 一是加大源頭參與力度,完善職工維權機制。加強工會源頭參與,完善聯席會議制度,定期與政府部門溝通和聯繫,堅持每年召開一次會議,就勞動關係協調中一些重大問題進行協商,制定了職代會、廠務公開、平等協商集體契約的工作意見,建立健全了民主管理組織領導、工作運行和監督機制,發揮了工會組織在維護職工民主政治和勞動經濟權益中的積極作用。二是開展“勞動關係和諧單位”創建活動,促進形成和諧穩定的勞動關係。關愛職工,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能,也是構建和諧社會、和諧企業的必然要求。為推動“勞動關係和諧單位”創建活動深入開展,我們制定創建活動五年規劃,印發了《吉林市總工會關於實施和諧創建工程的意見》和《吉林市勞動關係促和諧系列活動2010年工作要點》,每年評選表彰一批勞動關係和諧企業、優秀企業家和員工,有力推進了企業勞動關係的和諧發展。三是強化工資集體協商機制,推動落實職工經濟權益。2010年吉林市總工會把提高職工工資和待遇作為工會工作的著力點。通過召開座談會、問卷調查等形式對不同類型的企業職工收入狀況進行了調研,並將情況上報相關部門,得到了黨政領導的高度重視,並以政府的名義下發《吉林市關於加強工資分配巨觀調控指導促進職工工資增長的指導意見》,確定了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工會、企業聯合會/企業家協會為主體的監督檢查職責,標誌著我市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已經建立。組織開展“要約行動月”活動,就工資收入水平、工資分配製度、工資增幅比例、工資支付辦法等進行平等協商,要求所有企業建立集體協商工資共決制度,生產經營企業不應將最低工資標準作為職工工資標準,扣除社會保險、住房公積金個人支付部分,不得低於最低工資標準。上半年,全市各級工會共發出工資集體協商、提高職工收入的要約1842份,新簽續訂工資集體契約1052份,其中,行業性工資集體協定34份、區域41個。覆蓋企業1600多家,體現與企業效益和利潤掛鈎的工資集體契約占80%以上,直接提高職工收入的工資集體契約占50%.四是完善預警預報、跟蹤督導、信息反饋工作機制。全市九個縣(市)區都配備了專職信訪接待人員。2月份,建立了全省唯一由工會創辦、為職工提供無償服務的法律援助中心,標誌著我市工會維權工作又邁上一個新台階。目前,辦理援助案 1 件,累計受理職工來訪來電85件,涉及職工147人次,有效地化解矛盾,維護職工合法權益。
實施“民生幫扶”,推以改善民生
一是建立長效機制,把“送溫暖”活動作為構建幫扶體系的重要載體。以“兩節”送溫暖和“金秋助學”活動為載體,逐步健全了幫扶工作的長效機制,做到了節日幫扶和日常幫扶相結合,治標和治本相結合,對吉林地區所有納入檔案的困難職工家庭進行走訪慰問,實現了對在檔困難職工幫扶的全覆蓋。連續8年堅持每年為職工辦10件實事好事,形成我市幫扶工作品牌,提升了工會組織的影響力和凝聚力,得到職工民眾的廣泛讚譽。市總工會還將職工互助互濟保障活動作為幫扶工作的主要內容,初步建立起職工醫療互助、大病互助、意外傷害互助的保障體系,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作體系。目前,有34.7萬職工參加互助保障,19867人受益,發放互助保障金2643萬元。二是搭建幫扶平台,把強化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建設作為構建幫扶體系的服務視窗。各縣(市)區工會幫扶中心都建立健全了幫扶工作流程和就業幫扶、技能培訓、生活救助、醫療救助、法律援助等實施辦法和制度,實現了幫扶體系網路化、基礎工作標準化、資金籌集制度化、幫扶內容實效化和工作格局社會化。建立5.78萬名困難職工的電子信息檔案資料庫,實行動態管理。2010年以來,各級工會幫扶中心累計發放資金222萬元,幫扶困難職工9311人次。三是拓寬工作渠道,把做好職工創業促就業工作作為構建幫扶體系的重要措施。連續多年與市人社局、民政局等部門召開了“創業促就業行動”援助大會,通過工會職業介紹中心、小額借款、建立就業基地、發展職工勞福事業等方式,為下崗職工提供就業機會。2010年以來,市總通過各種渠道組織350戶用工企業,提供12600個工作崗位,有1800名下崗職工和農民工實現就業。
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工會要圍繞經濟發展大局,進一步增強責任意識和使命意識,認真履行工會職能,開拓進取,紮實工作,團結帶領廣大職工在促進經濟總量再翻番中充分發揮主力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