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尖山

四面尖山 因其“形方而銳,四周如一”,故名“四面尖”。主峰海拔509米,有石橋、古剎、浮屠、皇藏峪等景點,其中有名氣的要數皇藏峪,它是唐宣宗李忱避難的地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面尖山
  • 主峰海拔:509米
  • 特點: 因其“形方而銳,四周如一”
  • 性質:是唐宣宗李忱避難的地方
四面尖山 因其“形方而銳,四周如一”,故名“四面尖”。主峰海拔509米,有石橋、古剎、浮屠、皇藏峪等景點,其中有名氣的要數皇藏峪,它是唐宣宗李忱避難的地方。
據《太湖縣誌》記載,唐玄宗第十三子李忱,登基前,曾在山腰上的“四面寺”當比丘避禍,所以“四面寺”又稱“仁皇寺”,寺所在地稱“皇藏峪”。唐憲宗當政時,宦官挾軍干政,皇嗣爭奪皇位,當時的李忱“外晦而內朗,嚴重寡言,幼時宮中以為不慧”。“甘露事件”之後,李忱不遠萬里到太湖詩言志:“穿山渡石不辭勞,到底還他地步高,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史稱宣宗“器識深遠,備知人間疾苦”。他於公元859年下旨重建“四面寺”,並欽定12根大石柱,每根橫截面0.5平方米,長12米。重建後的寺廟,改稱“大中寺”,顯得特別雄偉高大,別具一格。遺憾的是在“橫掃一切”的“文革”中大中寺被毀,12根大石柱,現僅剩一根獨立於山野之中。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