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脊滑螯蝦

四脊滑螯蝦

四脊滑螯蝦(學名:Cherax quadricarinatus)是擬螯蝦科、滑螯蝦屬動物。四脊滑螯蝦體表披一層光滑的堅硬外殼,體色呈淡青綠色。身體分頭胸部和腹部,頭胸部稍大,背腹路扁平,頭胸部與腹部均勻連線。四脊滑螯蝦的頭胸甲背面前部有4條脊突,居中兩條比較長和粗,從額角向後伸延;另兩條較短小,從眼後棘向後延伸。這4條脊突是該蝦與同屬其他滑螯蝦區別的顯著特徵。尾部有5片強大的尾扇,母蝦在抱卵期和孵化期,尾扇均常向內彎曲,把粘附在腹部的卵包在腹內,在母蝦爬行或受敵時,以保護受精卵或稚蝦免受損害。

四脊滑螯蝦營底棲生活,喜棲息於水草、樹枝、石隙等隱蔽物中。該蝦晝伏夜出,不喜強光,在正常條件下,白天多隱藏在水中較深處或隱蔽物中,很少活動。四脊滑螯蝦是廣食性動物,食性在不同的發育階段稍有差異。成蝦兼食動植物,主食植物碎屑、動物屍體,也攝食水蚯蚓、搖蚊幼蟲、小型甲殼類及一些水生昆蟲。原產於澳大利亞(北領地、昆士蘭州)、巴布亞紐幾內亞(巴布亞紐幾內亞主島群)。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四脊滑螯蝦
  • 拉丁學名:Cherax quadricarinatus
  • 別稱:紅螯螯蝦、四脊光殼螫蝦、紅螯光殼螯蝦、澳洲淡水龍蝦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甲殼亞門
  • 軟甲綱
  • 亞綱真軟甲亞綱
  • 十足目
  • :擬螯蝦科
  • :滑螯蝦屬
  • :四脊滑螯蝦
  • 亞種:無 
  • 命名者及年代:von Martens,1868
  • 英文名:Australian Red Claw Crayfish
  • 保護級別:(IUCN 2009年 ver 3.1)——無危(LC) 
形態特徵,外形,附肢,生活習性,底棲,趨水,好鬥,適應性,食性,生長,分布範圍,繁殖方式,繁殖習性,繁殖技術,養殖技術,育苗技術,稚蝦培育,成蝦飼養,病害防治,保護現狀,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外形

四脊滑螯蝦體表披一層光滑的堅硬外殼,體色呈淡青綠色。身體分頭胸部和腹部,頭胸部稍大,背腹路扁平,頭胸部與腹部均勻連線。四脊滑螯蝦的頭胸甲背面前部有4條脊突,居中兩條比較長和粗,從額角向後伸延;另兩條較短小,從眼後棘向後延伸。這4條脊突是該蝦與同屬其他滑螯蝦區別的顯著特徵。

附肢

四脊滑螯蝦頭部有觸鬚3對,觸鬚近頭部粗大,尖端小而尖。在頭部外緣的一對觸鬚特別粗長般比體長長1/3;在一對長觸鬚中間為兩對短觸鬚,長度約為體長的一半。棲息和正常爬行時6條觸鬚均向前伸出,若受驚嚇或受攻擊時,兩條長觸鬚彎向尾部,以防尾部受攻擊。胸部有步足5對,第1-3對步足末端呈鉗狀,第4-5對步足末端呈爪狀。第1對步足特別發達而成為很大的螯蝦,雄性的螯蝦比雌性的更發達,並且雄性螯蝦的前外緣有一鮮紅的薄膜,十分顯眼,故在原產地被稱為Redclaw(紅螯之意),中國引進時依此叫法,稱其為紅螯螯蝦。但雌性則沒有此紅色薄膜,因而這成為雄雌區別的重要特徵。
尾部有5片強大的尾扇,母蝦在抱卵期和孵化期,尾扇均常向內彎曲,把粘附在腹部的卵包在腹內,在母蝦爬行或受敵時,以保護受精卵或稚蝦免受損害。

生活習性

底棲

四脊滑螯蝦營底棲生活,喜棲息於水草、樹枝、石隙等隱蔽物中。該蝦晝伏夜出,不喜強光,在正常條件下,白天多隱藏在水中較深處或隱蔽物中,很少活動。傍晚太陽下山後開始活動;多聚集在淺水邊爬行覓食或尋偶。若受驚嚇,迅速逃回深水中。該蝦多營爬行,不喜游泳,覓食和活動時向前爬行,受驚或遇敵時迅速向後,彈跳躲避。

趨水

四脊滑螯蝦有很強的趨水流性,喜新水活水,逆水上溯,且喜集群生活。在養殖池中常成群聚集在進水口周圍。下大雨天,該蝦可逆向水流上岸邊作短暫停留或逃逸,水中環境不適時也會爬上岸邊棲息,因此養殖場地要有防逃的圍欄設施。

好鬥

四脊滑螯蝦生性好鬥,在飼料不足或爭棲息洞穴時,往往出現凌強欺弱、欺小怕大現象。

適應性

四脊滑螯蝦適應性強,對水溫、pH值、溶解氧、鹽度等都有較好的適應範圍,現將這幾種環境因子分述如下:
  1. 水溫:生長適宜水溫為24-30℃時,當溫度低於20℃或高於32℃時,生長率下降,水溫159以下時幼體成活率極低。飼養水域日溫差不能過大,仔蝦幼蝦日溫差不要超過3℃,成蝦不要超過5℃,否則會造成重大損失。在珠江三角洲及華南沿岸地區,一般年景均能自然越冬,為防特別寒潮襲擊,可將越冬成蝦放在較深的養殖池中,並在養殖池西北角搭擋風牆或防寒棚。胚胎髮育適宜水溫為22-32℃,若保持28-30℃,孵化時間可大為縮短。
  2. pH值:適宜pH值範圍為6.5-9,但在繁殖孵化期要求pH值為7.0以上,酸性水質不利於螯蝦的蛻殼、生長,而且會延長蛻殼或增加蛻殼死亡,影響其生長速度。
  3. 溶解氧:四脊滑螯蝦離水後能行空氣呼吸,在低溫和潮濕的環境中,短時間內尚可存活,對溶解氧有較好的耐受力。當水中溶解氧低達1毫克/升時仍能照常呼吸。但在蛻殼、孵化、育苗期需氧量明顯增加,為了保證養蝦最大安全和健康,則需要保持水中溶解氧在5毫克/升以上。
  4. 總硬度螯蝦由於生長蛻殼的需要,要求生活在總硬度為50-100亳克/升水中,這時螯蝦蛻殼生長良好,這與魚類的要求不同,有試驗表明,當水質總硬度低於20毫克/升時,對螯蝦的蛻殼生長明顯不利。當總硬度提高到50毫克/升以上時,螯蝦的生長狀況明顯好轉,蛻殼較順利,生長速度也快。
  5. 鹽度:四脊滑螯蝦雖然為淡水蝦類,但對鹽度有一定的適應範圍。在淡水中不斷增加鹽分,幼蝦在含鹽量為3%、成蝦在5‰的半鹹淡水中也可馴化適應生活。用1%濃度的食鹽水對幼蝦、3%濃度的對成蝦進行短時間體漫泡,殺滅體表寄生蟲,螯蝦都表現有較好的耐受性。

食性

四脊滑螯蝦是廣食性動物,食性在不同的發育階段稍有差異。剛孵出的幼體以其自身存留的卵黃為營養,之後不久便攝食輪蟲等小型的浮遊動物,隨著個體不斷增大,攝食較大的浮遊動物、底棲動物和植物碎屑,成蝦兼食動植物,主食植物碎屑、動物屍體,也攝食水蚯蚓、搖蚊幼蟲、小型甲殼類及一些水生昆蟲。在人工養殖情況下,幼體可投餵豐年蟲無節幼體、螺旋藻粉等,成蝦可投餵人工配合飼料,或以人工配合飼料為主,輔以動、植物碎屑。

生長

四脊滑螯蝦是通過蛻殼實現生長的,蛻殼後的新體殼於12-24小時後硬化。在水溫25-30℃條件下,飼養6-8個月,體重可達60-150克。螯蝦生長總的趨勢是:從孵化後到體重20克這一階段內,生長速率是加速度地增長;在達到50-100克的階段,其生長速率保持在相對穩定的水平,超過這個階段,生長速率便呈下降的趨勢。因而形成一個倒U字形的生長曲線。

分布範圍

原產地:澳大利亞(北領地、昆士蘭州)、巴布亞紐幾內亞(巴布亞紐幾內亞主島群)。
引種:摩洛哥、南非、尚比亞、中國(湖北、台灣)印度尼西亞、以色列、日本、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希臘、義大利、西班牙、英國、牙買加、墨西哥、波多黎各、美國(加利福尼亞)、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維多利亞州、南澳大利亞州、西澳大利亞州)、新喀里多尼亞、巴布亞紐幾內亞、薩摩亞、阿根廷、厄瓜多、巴拉圭、烏拉圭。
四脊滑螯蝦分布圖四脊滑螯蝦分布圖

繁殖方式

繁殖習性

  1. 性成熟:四脊滑螯蝦在天然環境中6-12個月齡達性成熟,已達性成熟的個體體重一般為30-100克。在人工飼養條件下一般6個月可達性成熟。同齡親蝦,一般是雄蝦個體比雌蝦稍大。同池塘飼養的螯蝦群體,雌雄性比接近1:1。
  2. 交配:雌蝦在產卵蛻殼後不久,即可與雄蝦交配。交配時,雄蝦用其螯抱住雌蝦,將排出的精莢粘附於雌蝦第三步足基部生殖孔之間的腹甲上。隨後雌蝦蜷曲身體形成一臨時性的產卵室,交配後12-24小時,雌蝦便從生殖孔排放卵子,精莢隨即破裂,放出的精子與卵子相遇完成受精過程。受精卵以黏膜相連,呈葡萄狀粘附於雌蝦腹肢剛毛上行胚胎髮育。
  3. 產卵:四脊滑螯蝦屬一年多次產卵類型。水溫升至20℃以上時,親蝦便開始產卵,產卵季節在粵東地區可持續6個月之久,一年可產卵3-4次。產卵量隨個體大小和性腺發育程度而異,一般每次產卵300-1000粒。個體較大的雌蝦懷卵量多些。
  4. 胚胎髮育:四脊滑螯蝦受精卵粘附於雌體腹肢進行胚胎髮育,5-8周后孵化出幼體。受精卵發育速度與水溫高低有關,溫度高孵化便快些。受精卵初始卵徑達2毫米,隨著胚胎髮育進展,受精卵在不同發育時期顏色呈現有規律的變化,從初產時的淡乳白色依次變為深褐色,出現黑色眼點,最後變為橘紅色,此時幼體即將孵出。在32℃水溫下,受精卵發育過程中的上述顏色出現時期依次為:淡乳白色1-5天;深褐色12-14天;眼點出現20-33天;橘紅色28-35天;破膜而脫離母體35-40天。
  5. 幼體發育:剛孵出的四脊滑螯蝦幼體體形構造與成體基本相同,平均體長約9.5亳米,仍繼續攀附於雎蝦腹肢上1-2周,在此期間幼體也會偶爾離開母體活動。剛孵出幼體依靠卵黃夔營養,直到孵化3周后完全獨立生活為止。在適宜的條件下,50-60天后幼體經5-8次蛻殼,體重長至0.5-2克,便可放入池塘進行成蝦養殖。

繁殖技術

四脊滑螯蝦在自然條件下養殖,一年達性成熟。若在溫棚內相對恆溫養殖6個月以上,即可提前性成熟。四脊滑螯蝦抱卵量少,而且孵化期長達5-8周,所以不易形成大批量繁育種苗。但在中國南方自然條件一年可產卵繁殖2-4次;若恆溫則不受季節限制,周年可反覆抱卵自然繁殖。
  • 繁育設施
要獲得大量四脊滑螯蝦苗,需要有較為合理配套的繁殖設施。可利用現有的沼蝦育苗場或有充足淡水來源的對蝦育苗場,稍加改造,用於繁育淡水螯蝦;也可以建設專門的螯蝦繁育場。不管改造還是新建繁育場,都要儘量符合如下條件。
  1. 場地選擇:繁育場地應根據生產規模確定面積大小。無論場地大小,都要求所處位置能夠水源充足、水質良好、排灌方便、空氣清新、環境安靜,不受自然和人為的干擾,實現三通(通路、通電、通訊)。
  2. 水池準備:根據淡水螯蝦繁殖習性的要求,繁育設施需要建設如下幾種水池:①親蝦池。作培育和偌備親蝦用,一般每口池面積為60-80平方米,大規格生產時,面積可以是幾百平方米,水體大,水質較穩定,培育效果也好。②產卵池。每口池面積30-60平方米,作為親蝦產卵受精用,要便於排灌水,有利於檢捕抱卵蝦。③孵化、育苗池。宜小些,每口池面積4-6平方米,便於換水、檢査管理、分批孵化育苗。④飼料池。每口池面積20-30平方米,作培育小型浮遊動物用。
  • 建設要求
按該蝦生態習性要求,以上水池深為08-1.5米,並按連通管原理安裝可調式排水管,加置防逃設施。池底質以沙壤土為佳或水泥底加鋪10-15厘米厚的中號沙子。池牆砌磚外抹水泥,岸頂出檐防逃。池中預埋框架便於鋪設遮陽網或塑膠膜棚。池底四周放置足夠的竹片筒、瓦管供蝦隱藏,並設幾個竹片兼作飼料台。池水面攔1/3培育水浮蓮,池底儘可能種植一些水草。
  • 親蝦選擇
  1. 選擇標準:準備繁殖的親蝦,應選常溫養殖一年,或恆溫養殖半年,個體重在60克以上,雙螯及附肢完整,性徵明顯,體表於淨有光澤,體質健壯,豐滿度好的親體。特別是要測定雌蝦的卵巢,方法是:從螯蝦的頭與尾之間的透明薄膜,用強光照射,觀察體腔,如沒有任何卵巢發育的跡象的雌體,可能需要幾周或幾個月才能達性成熟,卵巢明顯可見的螯蝦一般在4周內可產卵。經選擇放入親蝦池準備自然受精抱卵的親蝦,雄雌性比為1:4-1:5,放養密度視親蝦大小控制在每平方米3-6尾。
  2. 雌雄鑑別:在生產實踐中,可依據如下3個特徵來區別:①個體。同齡的四脊滑螯蝦,雄性個體大於雌性,雄蝦個體寬大且強壯;雌蝦個體稍小,更顯圓筒形。②螯足。雄蝦螯足膨大、健壯,鉗部外側有明亮柔軟紅色薄膜;雌蝦螯足較小,鉗部削直,無紅色薄膜或不甚明。③生殖孔。雄、雌蝦生殖孔均為一對,雄蝦生殖孔位於第五對步足基部,雌蝦生殖孔則位於第三對步足基部。
  • 親蝦培育
四脊滑螯蝦抱卵量少,形成批量生產要有較多的親蝦。釆用適宜的飼養管理方法,提高親蝦的成活率,是人工繁殖的首要任務。
  1. 培育池條件:培育池的選擇必須考慮以下情況:①面積。根據生產規模選擇一個面積適宜的親蝦培育池,大規模生產一般在80平方米以上。②水深。一般在0.8米左右,越冬期,尤其是土池水應加深,有利於水溫的恆定,減少能源的浪費。③水質。總的要求是水質要清新,溶解氧要高,特別是強化培育期間,溶解氧要求在4毫克/升以上。越冬期間的溫度應控制在16-18℃。④隱蔽物及防逃設施。為了減少親蝦的自相殘殺現象,在高密度放養的培育池中加竹筐、掛網、毛竹等隱蔽物。由於在土池越冬期間的親蝦容易打洞,最好的辦法是水池的斜坡加澆水泥,堤埂周圍用塑膠薄膜攔高度為30厘米的防逃牆。
  2. 親蝦放養:①培養時間。如果親蝦開始培育的時間過晚,水溫低於11℃,親蝦就會出現大量死亡。實踐表明,中國廣東地區在12月初前開始培育為好。②清池消毒。親蝦放養之前,水泥池要清理消毒,土池要清除淤泥、污物和殘飼,修補漏洞,搞好防逃、排灌及保溫設施。一般親蝦進池前,要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藥物進行池水消毒,然後進行親蝦的放養。③蝦體消毒。經土池養成的成蝦,在進入越冬池之前,必須用福馬林(濃度為每噸水用藥200克)浸浴10分鐘左右,消除附著生物後,才能移入親蝦池養殖。④放養密度。一般視水池的面積、培育季節、親蝦生理狀況及個體大小決定其放養密度,每立方米水體可放養體重60-100克的親蝦20隻左右。
  • 飼料投餵
早期培育,一般投餵市售蛋白質含量較高的蝦蟹顆粒飼料。在有條件的地方,特別是在升溫強化培育的過程中,增加投餵一些小雜魚、蚯蚓、蠶蛹和貝殼類等動物性飼料,更能促進生長發育。投餵量一般為親蝦體重的4-5%,並視其吃食情況,增加或減少。殘留物必須定時吸掉以免水質惡化。
  • 日常管理
在培育管理上必須保持良好的水質、豐富的營養、充足的氧氣和適宜的溫度及良好的防逃設施。一般要視水色、透明度及天氣的情況加水和排水。每隔3-4天換水1次,每次換池水的1/3,以保證水質良好。
在越冬過程中可定時充氧,在強化管理過程中,必須不間斷充氧。強化培育升溫時,溫度控制在28-30℃。另外在土池越冬期間,要做好防逃工作,因為在非常寒冷的日子,四脊滑螯蝦會打洞。
  • 強化培育
四脊滑螯蝦一年一般可抱卵2-4次,繁殖期為5-10月,盛期為6-8月。每隻蝦的抱卵量為400-1400粒。這階段,親蝦要進行多次交配產卵,而每經過一次繁殖,都要消耗體內大量的營養物質,體質顯著減弱。另外,當抱卵親蝦孵出稚蝦後,應及時把母蝦移出育苗池,並投餵足夠的飼料,以便能再次達到性成熟。稚蝦全部脫離母體後,立即開始交配產卵,開始下一次繁殖過程。
  • 親蝦越冬
四脊滑螯蝦的生存水溫最低值為5℃但當水溫低於9℃時,3厘米左右的蝦在越冬期間死亡率很高,成蝦雖能生存,但2-3個月後也會出現大量死亡。因此,搞好親蝦的越冬工作,保證越冬期間的水溫在16-18℃,也是整個繁殖工作的重要環節。
親蝦越冬的方法與羅氏沼蝦相同,常用的越冬方法有塑膠薄膜覆蓋水池保溫法、電熱器加溫法、溫泉水越冬法、工廠餘熱水越冬法和玻璃室越冬法等,都能達到親蝦安全越冬的目的。
  • 產卵孵化
經過越冬期培育之後,親蝦性腺成熟,在適宜的水溫條件下(25-30℃),開始進行交配受精,接著產卵和受精卵的孵化。
  1. 抱卵蝦選別:當年養成的蝦,經過越冬期間飼養及強化培育,都能達到性成熟,一般雌蝦每隻為50-70克,雄蝦每隻為70-100克。親蝦抱卵量與親蝦質量、個體的大小、生活環境、培育條件及年齡有密切的關係。同一規格的親蝦抱卵量第二年的卵粒數比初產卵粒數多。四脊滑螯蝦即使規格一致,同一個池培育,其性腺成熟和抱卵時間也是參差不齊的,因此,要求每隔20天檢捕選別1次,每次檢捕抱卵蝦,都要按不同的卵色放入不同的孵化池,放養密度為每平方米3-4隻,以達到出苗時間比較致。同時,注意每次選別後要及時補充親蝦,並調整放養密度和性比。
  2. 交配產界:在繁殖季節,雄蝦主動接近雌蝦,頭部對頭部,用第二步足平滑的外緣推擊雌蝦,直到雌蝦作出反應。作出反應的雌蝦會主動接近雄蝦,雄蝦抬起頭胸部,腹部捲起,雌蝦繼續向前,直到爬上雄蝦仰起的腹部之上,始終頭對頭。雄蝦抱緊雌蝦,並調整自身的位置,射精後雌蝦立即離開。交配時間很短,通常只有1分鐘。交配後的幾分鐘,雌蝦用步足分散精團,此時最後一對步足起作用。交配後24小時雌蝦開始產卵,產出的卵緊裹腹部,附著於腹部的游泳足的纖毛上。通常再需24小時受精,完成受精的卵子在雌蝦的腹部進行孵化。孵化期間雌蝦不活躍,一般隱蔽在隱蔽物中,少數抱卵雌蝦仍舊攝食。此時,抱卵蝦的腹部卵容易掉,因而在操作管理時要非常小心。
  • 孵化條件
完成體外受精的卵粘附在雌蝦的腹部,在適宜的條件下,經過42天左右的胚胎髮育,孵化出幼體,然後離開母體,獨立生活。因此,這階段的管理工作主要是滿足親蝦和受精卵孵化所需要的生態條件,其中對溫度、光照、水質、溶解氧和飼料等要求較為突出。
  1. 溶解氧:抱卵蝦的耗氧量大,在孵化期內,要連續不斷地允氧,使得溶解氧在5毫克/升以上。
  2. 光照:四脊滑螯蝦的繁殖也受到光照的影響,一般光照14小時,然後蓋上黑布,使水池黑暗10小時。
  3. 溫度:控制在26-28℃。
  4. 飼料:抱卵蝦的飼料必須由多種食物組成,包括新鮮的水生植物、一些動物飼料如魚肉和少量的含蛋白質較多的顆粒飼料。
  • 蝦苗孵化
抱卵蝦在孵化過程中,經常腹部蜷曲爬行或棲息,藉以保護受精卵不受外界的影響和損害。
  1. 孵化季節:四脊滑螯蝦繁殖季節在6月上旬至10月上旬,水溫穩定在20℃以上,孵化適溫為22-32℃。當水溫下降至18℃或超過36℃,胚胎髮育停止或畸形。
  2. 孵化時間:試驗測定,有效水溫在22-32℃時,孵化時間為37-48天。
  3. 注意事項:①水質穩定:孵化池一定要做到水質良好並穩定,溶解氧充足,保持微流水或機械增氧,適當遮陽避光,防止日夜水溫差過大。②環境安靜:保持孵化環境安靜,儘可能避免驚嚇和未到時間不必要的捕撈檢查。否則極易造成“彈卵”損失。③適量投飼:產卵孵苗後的親蝦,要強化培育,保持適量投飼,並增加活飼料,為下次產卵提供物質基礎。④設立檔案:及時建立抱卵蝦不同孵化池檔案,每天中、晚測定水溫,便於預測出苗時間。

養殖技術

育苗技術

四脊滑螯蝦雖然抱卵量不大,但受精率可在98%以上,孵化率可達80-85%。問題是在出苗後仔蝦生長蛻殼頻繁,極易受環境條件制約而影響育苗率。要提高育苗率,關鍵要做好如下幾點。
  1. 水質要求:螯蝦繁育期間,要保持水體相對穩定,水質清新,pH值在6.5-8;防止日夜水溫差過大,水中溶解氧應保持5-6毫克/升以上。
  2. 水體環境水面一定要有水浮蓮(占1/3),水底最好有水草,並有隱蔽性的洞穴,增加蝦苗蛻殼附著物,也便於通過水浮蓮冼苗檢查掌握出苗時間及蝦的生長情況。進水口加欄柵防止敵害生物入池,池面注意防止青蛙入池產卵,免得蝌蚪等殘食蝦苗。同時要防止親蝦攀附逃脫。
  3. 加強檢查:按預測出苗時間,堅持早晚檢查出苗情況,當仔蝦游離母體後,及時捕掉親蝦返回親蝦池再培育,儘量減少盤點過池,必要操作也應特別小心,避免對孵化的親蝦和剛孵出的仔蝦造成影響。
  4. 保證供飼:一定要適時培養輪蟲等小型浮遊動物供剛孵出的仔蝦攝食,估計出苗前3-5天,開始從飼料專用池捕撈少量小型浮遊動物入蝦苗池。並用熟蛋黃、豆漿等及時補充仔、幼蝦所需的食料供應。

稚蝦培育

稚蝦離開母體生活,一般是在稚蝦培育池內進行,待稚蝦全部離開母體後將親蝦移出,留下稚蝦並進行培育,在此過程中稚蝦的平均體長0.8厘米,經過25天的培育後體長可達2.4-3厘米,供養殖戶進行成蝦養殖生產。
  • 培育條件
  1. 培育池要求:培育池的面積為4-6平方米,高度80厘米,保持一定的斜坡,深的一端有排水孔,池壁要光滑,防止水池粗糙或高低不平。也可用大的1-2平方米的水缸。抱卵蝦按不同發育期分別放於不同的育苗池內孵化(主要從抱卵蝦的卵色或顯微鏡下檢查來判斷卵的胚胎髮育情況)。孵出稚蝦後,母蝦與稚蝦分開,以免母蝦殘食稚蝦。這樣,蝦苗規格整齊,敵害生物少,成活率高,育苗效果好。有的地方1平方米出苗量達1910尾。國外有些地方將抱卵蝦單獨放置產卵箱內,產卵箱的底部用網片或多孔板做成,使剛孵出的稚蝦直接逃入水中,效果也不錯。
  2. 用水要求:①水質。一般用河水或井水,水質要清新。過濾進水要用細網裝在進水口,過濾昆蟲、水生動物(如水蜈蚣),小魚蝦及卵。在培育期間,視污物殘飼及水質狀況(如氨氮等三態氮偏高),要定期地吸污換水,以保持良好的水質。②水溫。適宜範圍為27-29℃,且變化幅度不能超過2℃,若水溫低於20℃生長速度減慢,將嚴重影響成活率,因此在整個培育期間都要保持水溫的相對穩定。③溶解氧量。稚蝦離開母體,培育池要全日不間斷地充氣,使水中的溶解氧充足。④pH值。培育用水的pH值應控制在7-8.5,偏鹼性,如發現水質偏酸,則用生石灰來調節pH值,用自來水進行小規模生產的繁殖場可用小蘇打來調節pH值。
  • 培育技術
  1. 放養密度:在生產操作過程中,幼體的培育密度是通過產卵的抱卵蝦只數來推算的,同時還要視抱卵蝦的質量。根據生產經驗,每平方米以放3-4隻抱卵蝦為宜。這樣,每平方米培育的稚螯蝦就有1000-1500尼。
  2. 飼料投餵:稚蝦生長較快,對食物營養的需求量大,如果沒有及時適當的投飼,稚蝦會自相殘食。在生長初期,幼體屬肉食性,大部分時間離開池底,附在水草上,捕食它們喜食的食物。水中浮游生物豐富程度對剛孵化出的稚蝦的生存、生長至關重要。如果是土池,只要經常施肥,使水中保持適當的浮游生物。有時也需要增加一些無機鹽類,使浮游生物迅速生長,如是水泥池,通過在池塘捕撈浮游生物,洗淨後再投餵。或增餵少量煮熟的魚肉碎片。
  • 棲息場所
稚蝦培育過程中棲息場所非常重要,應在培育池中放置些隱蔽物,以讓稚蝦棲息。可在水面放養水葫蘆,約占水面的1/3,因為放養水葫蘆能改善水質,增加稚蝦的隱蔽場所,並能補充稚蝦的飼料。也可以採用棕櫚片、合成纖維片等,實踐證明,效果也較好。
  • 幼蝦捕撈和運輸
  1. 幼蝦捕撈:稚蝦培育約1個月時間,可長成體長3厘米左右的幼蝦,要及時起捕移到成蝦塘去養殖。捕撈之前,應先把池水抽去,留下深20厘米的水,把隱蔽物撈起後,用抄網輕輕刮捕幼蝦,抄幾網後繼續把池水抽乾,餘下的幼蝦隨水逐步集中在收蝦槽內,再一邊排水,一邊用小抄網在蝦槽內撈苗。幼蝦體質幼嫩,操作要輕快。幼蝦捕起之後,應及時地移入水質清新、氧氣充足的水體中暫養,並過數,再放養到成蝦池。
  2. 幼蝦運輸:由於螯蝦苗離開水體的忍耐能力很強,幼蝦在5小時內的短距離運輸可以不充氧。用泡沫塑膠箱(80厘米×60厘米Ⅹ20厘米)運輸,每箱放幼蝦600尾,並放少量水葫蘆和少量水,其成活率可達95%以上。近距離運輸可用“蛇皮”袋加水葫蘆運輸,成活率可達100%。

成蝦飼養

四脊滑螯蝦成蝦飼養,可採用土池養殖、水泥池養殖和網箱養殖等。目前最多採用的是土池養殖。下面介紹幾種主要的養殖方式。
  • 土池單養
⑴池塘條件
  1. 水源與水質:要求水源豐富,水質優良,用水有保障。地下水和泉水是養蝦的最佳水源,其主要優點:有固定的獨立的水源,沒有病原體和雜魚,沒有污染,全年溫度相對穩定。但要經常測定水中的氧氣,二氧化碳、硫化物和鐵含量不能過高。
  2. 土質與底質:為保證養殖池常儲水,建池需選用粘土比例較高的土壤。地面要傾斜,可讓水流入,以減少抽水的成本,又容易建池,當然還要防澇。要儘可能減少水池滲漏,在水池鋪上礫石讓有機沉澱物沉澱,四脊滑螯蝦收成後可用水管沖洗,在收穫的兩天后又可注水放養。在養殖過程中,池底必須清除淤泥。淤泥過厚,不利於蝦的生長。
  3. 面積與水深。土池的大小規格不很嚴格,一般以3-6畝為宜,水池採用長方形。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氧氣,內池壁應有1:3的斜坡,深度為1-2米。
  4. 灌排與防逃:進出水口的設計要做到能控制水位,溢流從池底排出廢水。在進出水口需要設定屏障,防止野雜魚進入水池,防止螯蝦逃跑。還要建造水道,這樣才能在捕撈時排乾排盡池水,充氧和流動的淡水可使蝦池不因缺氧而造成損失。
  5. 設定隱蔽物:成蝦多棲息於池塘底部或集群於塘邊水域爬行,尤其喜歡在水草叢中隱蔽。塘中生長各種水生生物、高等水生植物、附生藻類、水草等,既可作蝦的飼料,又是很好的天然隱蔽場所,因此在選擇池塘時,要充分考慮天然隱蔽物多的池塘。
⑵放養準備
  1. 池塘整理:在蝦苗入池前,要認真進行池塘整理去除淤泥和平整池底,使池底和池壁有良好的保水性能,儘可能減少水的滲漏。池堤要有一定的坡度。有條件的地方可在池底的中部挖一條水溝或在池塘坡底四周開挖一條溝,主要有利於早期蝦苗的培育管理和捕獲時操作方便。
  2. 清塘消毒:清塘消毒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蝦的成活率和養殖產量。常用的方法主要有:①生石灰消毒:有乾法消毒和帶水消毒兩種:乾法消毒,每畝用生石灰60-80千克,全池潑灑,再經3-5天曬塘後,灌入新水;帶水消毒,每畝以1米水深計算,用新鮮生石灰125-150千克,要把新鮮生石灰放在水中溶解後,全池均勻潑酒。②漂白粉消毒:將漂白粉溶化後,全池潑灑,用量為每畝7千克,漂白精用量減半。③敵百蟲消毒:每畝水面用晶體敵百蟲500克,再加敵殺死50克,溶化後全池潑灑。
  3. 進水和施肥:注入新水時要過濾,以防止野雜魚及魚卵隨水入池。並施肥培育浮游生物,成為蝦的直接天然飼料。常用有機肥料施用量為每畝75-100千克,使水色有定的肥度。此時水位較淺,隨著水的加深,要逐步增加施肥量。具體要視水色而定。
  4. 種植水草:四脊滑螯蝦食性雜,儘管偏動物性,但在動物性飼料不足的情況下,也吃水草來充飢。螯蝦攝食的水草有苦草、輪葉黑藻、風眼蓮、水浮蓮和喜旱蓮子草(水花生)等。水草同時是蝦隱蔽、棲息的理想場所,也是蝦蛻皮的良好場所。在水草多的池塘養蝦,成活率高。
⑶蝦苗放養
  1. 蝦苗質量要求:一般對成蝦養殖的蝦苗要求是:①規格相對整齊,苗體健壯。②活力較強,對刺激反應靈敏。③蝦苗的耐乾能力強,一般在有一定濕度的情況下,2小時後放回水體仍能成活。④離水的苗體,周圍的環境溫度不能低於12℃。
  2. 放苗操作:蝦苗放養之前要經過試水,證實池水毒性消失,方可將蝦苗放入池塘。放苗時要避免水溫相差過大,宜在傍晚或早晨時放苗下池。放苗之前先用少量池水徐徐加入裝運蝦苗的容器內調節水溫,直至容器內水溫接近池水水溫時,再將蝦苗輕輕放入池中。
  3. 放養密度:進行粗放型養蝦的農戶,放養密度較低,一般每畝放養規格為2厘米左右的蝦苗100002000.而精養蝦塘一般每畝放5000-10000尾。具體放養時,還要根據池塘條件(水深、面積和底質等)情況,再結合產量要求來決定。
⑷飼料投餵
  1. 飼料來源:四脊滑螯蝦為雜食性動物,食性廣,喜食小雜魚、螺螄、黃豆,也食蝦類配合飼料、豆餅、花生麩、青菜及低值小貝類等。已有飼料廠生產專門的淡水龍蝦配合顆粒飼料,以這種飼料加上部分魚肉、貝肉或福壽螺肉投喂,效果更佳。如果購不到專門的淡水龍蝦飼料,可使用對蝦和羅氏沼蝦的配合飼料,以至用魚飼料來代替,要求配合飼料含粗蛋白在35%以上。如果投餵麩餅等農副產品飼料,則要經常變換品種,以誘淡水龍蝦喜食。在飼料品種多樣化的同時,要儘量做到動物性與植物性飼料搭配投喂,以保證蝦獲得的營養比較全面。
  2. 合理投餵:要做到合理投餵飼料,就要根據以下有關情況分析,調節和計算投餵量。①蝦的個體大小,每隔1周測定蝦的體長和體重,並估算成活率。②觀察蝦所處的生長階段、生活狀態和生理狀況(如蛻殼和性成熟情況)③注意氣候、水溫和水質情況。④根據採食情況來決定投餵量。⑤飼料品種和質量。⑥塘內基礎飼料的多寡。
  3. 日投飼量:在飼料係數2.1左右時,日投飼量:仔蝦按體重的20-25%,中蝦按15-20%,成蝦按0-15%投餵。早期投餵的次數為2次,生長後期再增加1次。投餵時間一般是上午8時、下午17時和晚上20時,上午投餵量為日投總量的30%,晚上投餵量為總投量的70%。晚上追加投餵最好是動物性飼料如貝殼類或小雜魚等。早期在15天內,主要潑豆漿培養基礎飼料,後再篤灘。篤灘的飼料(如菜餅、豆粕類)加入魚粉或煮熟的野雜魚,效果會更好些。
⑸日常管理
  1. 巡塘觀察:巡塘觀察是螯蝦養殖的一項重要工作,巡塘的內容有以下幾方面:①記錄氣候變化情況,如水溫、雨情和風力等。②觀察蝦的活動情況,如蛻殼生長情況、死亡情況以及塘基上蝦的活力狀況。③觀察水色變化情況。④觀察蝦的攝食情況,及時調整投飼量。⑤及時清除敵害生物。
  2. 注換新水:換水的目的是增加溶解氧,降低溫度,刺激蝦的蛻殼,加速其生長。早期蝦苗入塘後,隨著蝦的生長,逐漸注水,到了蝦的生長旺季,根據下列情況進行換水。①放苗密度過大。②塘內生物量過多。③水質過濃、惡化和透明度低。④水溫過高,超過32℃。⑤天氣悶熱、無風、蝦往塘基上爬。一般換水儘可能安排在傍晚,換水量占總水體的10%左右。
  3. 增加隱蔽物:在水面放養水葫蘆,池中種植輪葉黑藻等植物的同時,在養蝦期間還可投放棕櫚片、破網片、樹枝樹根等作螯蝦的隱蔽物。在國外,隱蔽物主要投放塑膠片、啤酒罐、水泥管、纖維網、舊輪胎等。
  4. 防逃:在水質惡劣、溶解氧不足等情況下,有少量的螯蝦會爬到塘基上,無論在越冬期間還是在高溫傍晚都會出現這種情況。在養殖過程中,可用塑膠薄膜在蝦塘四周圍30厘米高的牆,這樣做能防其逃跑。
  • 魚種池套養
魚種池套養四脊滑螯蝦,是在魚種培育正常生產的前提下,增加放養螯蝦,提高魚種池的生產效益。這種養殖方法,也適用於面積較小(4.5畝以內)成魚飼養池。
  1. 池塘條件:魚種池一般面積較小,每口2-3畝。要求池灘平坦,坡比1:2.5以上,注排水方便,蝦苗放養前一周於塘、曝曬,兩天后用漂白粉乾法清塘,翌日注入新水,水深80厘米,不施基肥;同時栽種輪葉黑藻,投放鯉魚繁殖用的舊網片,供蝦棲息、隱蔽和遮陽用。伺養中後期,池塘水深保持1.2米,投放蝦苗後及時用塑膠薄膜沿塘四周圍成防逃牆。
  2. 蝦苗放養:蝦苗質量與放養操作可參照土池單養的要求和做法,放養密度低於土池單養的粗放型,每畝放養1000尾左右。放養規格為3-4厘米,要求規格整齊,體壯無傷。長途運輸的蝦苗,要經暫養過數後才入池。蝦苗下塘1個月後按常規方法分批放養鰱、鱅、草魚夏花魚種,池內不混養底層魚。
  3. 飼料投餵:四脊滑螯蝦在放入池塘的半個月內以投餵豆漿為主,以後輔以豆餅糊、小麥粉、軋碎的螺螄等投餵。放養夏花魚種後按培育魚種的常規方法投喂,並開始增加投餵螯蝦專用全價顆粒飼料。也可每天下午17時投喂,同時適當投餵水草、蠶沙等。投飼量視天氣變化情況和攝食情況而定。投餵蝦料時力求面廣撒勻,以利生長。
  4. 飼養管理:蝦苗放養後每3天加1次新水,每隔1周提高水位5-8厘米,2個月後水位達12米,高溫季節每2-3天適當加注些新鮮水,遇連續低壓或陰雨天及時調換新水;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防止浮頭現象,每月輪流用生石灰(每噸水20克)和過磷酸鈣(每噸水8克)各1次,調節水質,如速浮游生物的繁殖,降氨增氧(切忌生石灰和過磷酸鈣混合使用,兩次間隔至少15天)。
  • 網箱飼養
  1. 網箱要求:淡水龍蝦的網箱結構、安裝、設定可參照網箱養青蝦的技術要求,也可使用養魚的較密網箱。為了防止螯蝦攀援逃逸,網箱上面加蓋網,箱內移植水花生,約占水面的1/3,箱角掛網片供其棲息、隱蔽用。
  2. 蝦苗放養:蝦苗的質量要求與土池單養的相同,要求放養規格在體長3厘米以上,放養密度比土池單養大,一般每平方米可放20-50尾。放苗時為了避免溫差過大,應在黎明或黃昏時放養。放前先把氧氣袋放入箱中“緩苗”15分鐘,然後再解開袋口,裝水入袋至袋中水將滿,再將袋中蝦苗隨水緩緩倒入網箱中。
  3. 飼料投餵:網箱養四脊滑螯蝦,最好投餵專門的人工配合顆粒飼料,如購買不方便,可用羅氏淚蝦和對蝦的顆粒飼料來代替。也可自行配製,或用魚肉漿加麩餅、黃粉等投餵。一般要求在放蝦苗的第二天開始投喂,每天投餵2次,上午投總量的30%,下午投70%,在網箱的四角設定飼料台,飼料就投在飼料台上。每日投飼量一般小蝦按體重的20%、大蝦按體重的10%投餵。
  4. 日常管理:在日常管理中,需經常觀察蝦的攝食、活動和生長蛻殼情況,注意水質的惡化和網箱的破損。每周沖洗1次網箱,以增加箱中的流水量,隨時檢查有否破洞,以便及時修補。當天氣惡劣時,需減少投飼量。為了防除病害,每月用生石灰水(濃度為每噸水用20克)潑灑箱內。

病害防治

四脊滑螯蝦在自然條件下病害很少,隨著高密度人工養殖的擴大,淡水龍蝦養殖也面臨著疾病暴發的危險性。因此,要堅持以防為主的原則,做好病害防治工作,保證養殖生產順利進行。
  • 病害預防措施
  1. 徹底清塘消毒:淡水龍蝦放養前,池塘要進行徹底的清塘消毒,殺滅病原體和敵害生物。對進水要過濾,防止敵害生物入池。外來蝦苗也要用1-3%的食鹽水浸浴消毒後再放入池塘。還有飼料、網具也要按常規消毒,杜絕病原體的來源。
  2. 保持水質清新:經常沖注新水,或者配套增氧機,保持池水溶解氧量在3毫克/升以上,並每月視情況用生石灰(每噸水20克)全也潑灑以調節水質,使pH值保持在7-8之間。當天氣過冷或過熱時,為防止極限溫度的出現,可以適當加深池水,以穩定池底水溫。應儘量避免池中有水網藻、水綿、絲藻等形成的青苔出現,一旦出現青苔,應及早用硫酸銅(每噸水0.5克)或加硫酸亞鐵(每噸水0.2克)在青苔處潑灑,並施肥培育單胞藻以抑制青薈生長。
  3. 科學投餵飼料:以使用人工配合顆粒飼料為好,做到“四定”(定時定質、定量、定點)投餵。池中有殘飼或水質及池底惡變,多是由於投飼過多所致。當水中溶解氧低,水質惡化或惡劣天氣時(如雷雨悶熱天、連續陰天),要減少投飼或停餵。
  • 常見病害的防治
⑴細菌性疾病
已發現的有褐斑病和敗血病,其病因分別介紹如下。
  1. 褐斑病:蝦的甲殼受到外傷而被多種細菌感染,破壞了蝦殼的角質層、表皮層和幾丁質層,形成甲殼上的黑褐色斑快。該病雖不嚴重,一般都能在再次蛻殼時蛻掉而自愈,但嚴重時也會致蝦死亡。
  2. 敗血病:蝦的血液和內部器官被細菌感染而出現這些細菌包括有弧菌、單胞菌和革蘭氏陰性菌。防治:主要是改善水質和池塘環境,不受劇烈刺激和免受外傷,著重預防。在條件允許情況下,也可在養蝦池中施用消毒、殺菌劑抑制細菌。
⑵真菌性疾病
  1. 水霉病:由於真菌侵襲螯蝦的死卵,繁衍增殖而使卵子生出白毛狀的“水霉病”.嚴重時真菌也能傳染侵襲周圍的好卵子,形成連片白黴。可試用常規防治水霉病的辦法防治。
  2. 螯蝦瘟:這種病由一種真菌感染而起,這種真菌適宜生長溫度不高於18℃,當水溫高於21℃時,真菌的生長就受到抑制。因此,只要將蝦苗放養和捕撈時的水溫掌握在21℃以上,螯蝦就不會得“螯蝦瘟”病。
⑶寄生蟲疾病
有一種徽孢子蟲,大量寄生於蝦尾部肌肉纖維中,使蝦尾部出現白色條紋,嚴重時,整個蝦尾呈瓷白色,俗稱“瓷病”.該病尚無有效療法。罹該病者蝦數不多,因為微孢子蟲不能直接傳播給另外的蝦,它必須通過魚為中間宿主,才能將在魚體內成熟的孢子釋放入水中,再傳染給蝦體。因此,嚴格杜絕魚類入蝦池是隔絕傳播渠道的有效措施。
⑷外共生附著物
夏季水溫高時,發現螯蝦甲殼表面固生有大量纖毛蟲類生物,與蝦共生;繁殖量大時,增加蝦體負荷,影響活動。另有一種扁蟲共生在蝦的鰓部,其產出的大量黑色卵子粘附在蝦鰓上,量多嚴重時,也能致蝦死亡。對外共生附著物可用每噸水中含有180亳升克福馬林的溶液,對蝦體進行30分鐘的藥浴。
⑸敵害
鳥類如鸕鶿、鷗類是養蝦池的大敵,可用音響或視覺干擾來轟嚇;魚類如鱸、鱧、鯰、鱖等能掠食蝦類,特別是在螯蝦蛻殼時受害更大,應嚴格清除出池。如要混養,也只能將魚養在池中的網箱(密封網箱)內。水狸鼠、龜、蛇、蛙等水陸兩棲動物也能吞噬螯蝦或其幼蝦,可以通過誘殺或在池周加圍障屏隔絕。許多水生昆蟲或其幼蟲也能傷害螯蝦幼蝦,可用各種方法防除或誘殺、窒殺,但對在蝦池中套用殺蟲劑等農藥則須特別小心,因為蝦類也是節肢動物,對一些農藥很敏感。在鳥類危害嚴重時,可以在池面上用網罩蓋,以阻隔害鳥入池食蝦。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09年 ver 3.1)——無危(LC)。

主要價值

四脊滑螯蝦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可食比率高(腹部占總體重的42-47%),耐長途運輸,可鮮活上市。另外,由於四脊滑螯蝦人工繁殖設備簡單,成本低,不需要難度較大的技術設備條件,育苗就可以獲得成功,因而引起世界各國水產界的廣泛興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