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時祭,歷史可追溯至夏商周時期,分為春祠祭、夏礿祭、秋嘗祭、冬烝祭,對應農曆的一月十五、四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時祭
- 節日時間:農曆1月、4月、7月、10月的15日
- 節日類型:民間習俗
- 流行地區:中國
- 節日起源:夏商周
- 節日活動:祭祀祖先,供奉祭品
- 節日意義:祭祖
- 設定時間:農曆1月、4月、7月、10月
四時祭,歷史可追溯至夏商周時期,分為春祠祭、夏礿祭、秋嘗祭、冬烝祭,對應農曆的一月十五、四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
四時祭,歷史可追溯至夏商周時期,分為春祠祭、夏礿祭、秋嘗祭、冬烝祭,對應農曆的一月十五、四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節日起源早在國家文明誕生之前,至少在神話中的神農氏時代,華夏先民就選擇了以農耕為主的經濟生產道路,因此...
蒸祭,即指烝祭,根據東周禮書記載, 周天子、諸侯在一年中的四季都要舉行宗廟祭祖儀式, 即四時之祭。釋義 如《周禮 春官 大宗伯》 中作: 以祠春享先王, 以禴夏享先王, 以嘗秋享先王, 以烝冬享先王。《禮記王制》: 天子、諸侯宗廟之祭, 春曰礿, 夏曰禘, 秋曰嘗, 冬曰烝。其中的烝是作為四時...
四祭,讀音是sì jì。意思是四時之祭。解釋 四時之祭。出處 《禮記·王制》:“天子諸侯宗廟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嘗,冬曰烝。”鄭玄 註:“此蓋 夏 、 殷 之祭名, 周 則改之,春曰祠,夏曰礿。”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四祭》:“古者歲四祭。四祭者,因四時之所生孰,而祭其先祖父母...
在長期的歷史歲月中,成吉思汗祭奠主要內容滲透於四時大典之中。原有的祭天、祭祖儀式也保留下來。因此,四時大典,亦稱之為“四季大祭”。據元朝至順年間(1330年)記載,“舉行四時宴禮,即春末辰月二十一,原為成吉思汗系九十九匹騍馬,用鮮奶祭灑蒼天而形成的查乾蘇魯克宴禮於這一天舉行;夏中午月十六,因...
順治十二年改定,忌辰遣官行祭,由禮部具題請旨。康熙三年(1664) 復定,三陵忌辰,在隆恩殿神牌前揭幔致祭。雍正四年(1726)議定,聖祖忌辰,依周年祭例,遣在京或陵寢王公大臣一人承祭,在京王公百官遣三分之一人往陪祭。雍正十三年,高宗嗣服,議定聖祖忌辰依陵寢四時大祭,祭牲用太牢,獻帛、爵,讀...
閒祀,讀音xián sì,漢語詞語,意思為四時正祭之間的祭祀。解釋 1.亦作"間祀"。2.謂四時正祭之間的祭祀。出處 《周禮·春官·司尊彝》:“凡四時之閒祀追享朝享,祼用虎彝、蜼彝,皆有舟。” 鄭玄 註:“在四時之閒,故曰閒祀。” 孫詒讓 正義:“ 任啟運 云:‘閒祀,不常舉也。’”《漢書·韋...
如《清史稿·禮志》載,清代規定三品以上官員可以四時祭家廟;四至七品,春、秋兩祭;八九品只春季一祭。但是,官僚顯貴的家廟,每逢春秋大祭儀節也十分繁雜。如據《鮑氏宗譜·祭儀》載,清代湖北麻城鮑氏宗族,規定了家廟大祭從序立、就位開始,經過薦毛血、舉號、作樂、迎神、上香、酹酒、讀祝文、進獻等,...
唐朝延續以四時祭馬神。宋代制度以馬祖等馬神祭典為國家小祀。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築壇於後湖祭祀馬祖、先牧、馬社、馬步諸神。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下令在蓮花池興建馬神祠,由官方禮儀祭祀。皇家祭馬,主要有兩種場合:一是祭祀禮儀之馬,即皇帝的御馬。二是軍隊出征前和得勝還朝後隆重的祭馬...
太祖近廟④,皆月祭之。遠廟為祧⑤,有二祧⑥焉,享嘗乃止⑦。諸侯立五廟,二昭二穆,與太祖之廟而五,曰祖考廟⑧,享嘗乃止。大夫立三廟,一昭一穆,與太廟⑨而三,曰皇考⑩廟,享嘗乃止。士立一廟,曰考廟,王考無廟,合而享嘗乃止。庶人無廟,四時祭於寢。此自有虞以至於周之所不變也。凡四代...
2. 祭弔用的禮品。李冰 《你和我們生活在一起--祭劉胡蘭》詩:“站在你的墓前我不敢把眼淚當作祭禮,讓我好好想想你是怎樣活著?又怎樣死去?”其它相關 古代的吉禮基本都可以歸入祭禮,程式大體上看也是接近的,這裡只展開家祭禮。家祭的情況:四時祭,繼始祖之宗於冬至祭始祖,立春祭先祖(初祖以下高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