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碑

四方碑

宜興市芳橋鎮扶風橋徐塘田村有一塊四方碑,該碑形體特異,文字內容也少見。1985年,宜興縣人民政府公布該碑為縣級文物,並載入1990年出版的《宜興縣誌》。四方碑原坐落於巴州區鼎山觀音堂坎下譙氏老祠堂外一亭子正中央,有亭閣遮護。高約五尺,每邊寬約一尺五寸,四面方正,故名“四方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方碑
  • 外文名:si fang bei
  • 所在地:宜興市
  • 內容:族譜
簡介,四方碑內容,

簡介

四方碑原坐落於巴州區鼎山觀音堂坎下譙氏老祠堂外一亭子正中央,有亭閣遮護。高約五尺,每邊寬約一尺五寸,四面方正,故名“四方碑”。其中一面刻有馬官橋一支譙姓的“族譜” 及一、二、三、四、五世祖的名字。在“四”正下方刻有人名,能看清的是譙永芳(永祿公兄弟之一),其他人名看不清。在“五”正下方刻有譙崇鳳、譙崇鑾兩公名字。另一面,上部可見“三元開丕承,朝廷思文學”兩句,經核對是小河溝一支譙姓的“族譜”中的內容。其它已看不清。碑的另兩面,只見刻痕,難辨字跡。據譙安堂講:曾多次看過“四方碑”,碑一方刻有巴州鼎山一支譙姓的“族譜”和譜中未能列入的上輩祖先,“一”的下方刻的是一世祖的名字,“二”的下方刻的是二世祖名字……(以下類推)。文化大革命初期破四舊,亭子被毀,僅剩四方碑石一塊,現存譙少春自留地邊。(譙 忠 春 譙 碧 堂 )
文物保護四方碑文物保護四方碑

四方碑內容

宜興市芳橋鎮扶風橋徐塘田村有一塊四方碑,該碑形體特異,文字內容也少見。1985年,宜興縣人民政府公布該碑為縣級文物,並載入1990年出版的《宜興縣誌》。
該碑為青石材質,高1.67米,截面呈正方形,邊長0.6米。四面都有文字,它在藝術、書法、文字內容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該碑正面向西,中軸線上以楷書刻寫陰文“饁亭老農聲歧徐子孺人吳氏之墓”十四個大字。這是一塊墓碑。墓人是“徐子”和“吳氏”夫婦。“徐子”,是徐翽(讀“惠”)鳳,字聲歧,號饁亭老農,別號眠雲道人。
碑的南北兩面,以行草書刻寫陰文《如夢令·自題》詞兩首,先南後北,其文曰:
自笑此生無據,讀破青篇弗遇。甘苦寸心知,羞與旁人訴語。歸去!歸去!好覓青涼國住。
生臥梅花書院,死葬釣魚亭畔。到處任逍遙,了卻一腔愁怨。莫戀!莫戀!獨向天涯遊玩。
碑的東面以楷書刻寫陰文《銘志》:
饁亭老農,非聖非仙。能耕能讀,半儒半禪。甘貧甘隱,亦愚亦賢。斗酒之後,高吟數篇。時歌時泣,似狂似顛。可生可死,自嘲自憐。滿懷浩氣,鐫石以傳。願爾子孫,記我之言。高曾遺訓,永矢勿諼。晝耕隴畝,夕親硯田。保茲世業,奕奕綿綿。
這墓碑俗稱四方碑,其墓早已夷為平地。宜興徐氏以徐偃王為始祖。宜興上陽《徐氏家乘》以樂耕公為始遷祖。據譜載,徐塘田徐翽鳳與兄徐喈鳳是樂耕公七世孫。在舊時的科舉制度里,農民子弟走的是耕讀傳家之路。兄弟二人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向前衝刺,卻是兩種不同的歸宿。徐喈鳳在清順治十五年(1658)考中進士,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他官至雲南永昌府推官,兼善天下,衣錦榮歸,門庭顯赫。徐翽鳳(1628-1694)則無緣功名,長為農夫以沒世。我們從碑文可以看出,這位飽學之士的一生中,儒學、佛學、道學,一直在頭腦里交接碰撞,往哪一條道上去呢?聖乎?佛乎?仙乎?他苦悶得“時歌時泣”、“似狂似顛”。雖然如此,他沒有墮落、消極。功名利祿,他冷淡處之;人情往來,他以道迎之。他借詩詞以明志,志林泉而遨遊。從2008年6月拂塵而面世的《蔭綠軒詞集》、《蔭綠軒詞續集》、《願息齋詩集》諸作中,我們能看到懷著不同心情的這兄弟倆的身影。歸根到底,徐翽鳳是窮不失志、獨善其身之人。他在墓碑上仍以“老農”自稱,但叮囑子孫,要“晝耕隴畝,夕親硯田”,致力於讀書做官呢!
碑文碑文
碑文背後,還有不為人所知的故事,今略述如下:
一、徐翽鳳生三子,依長幼之序是瑤、璣、玲。徐喈鳳無子,以翽鳳之長子瑤為嗣子。因為有著這一層宗法關係,碑正面兒輩的稱呼和排列次序,顯得有些異常,甚至感到困惑。瑤是長子,理當排在首位,但又自稱是侄而不是兒,就是因為他已經嗣出了。
二、這是一塊生碑。所謂生碑,即是為活人立的碑。清代顧炎武《日知錄·生碑》引《西京雜記》說:“平陵曹敞,其師吳章,為王莽所殺,人無敢收葬者。弟子皆更名他師,敞獨稱吳章子弟,收葬其屍。平陵人生為(曹敞)立碑於吳章墓側。此立生碑之始。”這是別人給還活在世上的曹敞立的碑。本文說的四方碑是徐翽鳳健在時親自設計碑形、碑文,並書寫,請石工刻文成碑,由子輩於康熙三十二年八月立在預先選定的墓地上。次年,徐翽鳳逝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