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庫全書纂修

清中葉的一項重大文化舉措。《四庫全書》的編纂,不是一個偶然的文化現象,一方面它有康熙、雍正以來雄厚的國力做基礎,另一方面還有自康熙中葉發端的總結和整理古代文化遺產的風氣為淵源。自乾隆三十八年(1773)二月清廷開館修書,迄於四十九年十一月內廷四閣庋藏本繕竣,歷時10餘年之久。倘若再加上江南三閣藏本的續繕,以及內外七分藏書的撤改、復校,則已綿延至高宗退位。《四庫全書》匯中國歷代典籍於一堂,經史子集,包羅萬象,著錄圖書共3400餘種,計79000餘卷。而未予著錄,僅存書名於《總目》者,則多達6700餘種,計93000餘卷。其卷帙之浩繁,不惟遠逾清初《古今圖書集成》,而且亦掩唐宋以來《太平御覽》、《永樂大典》諸大型類書而上,成為中國古代一部規模最為宏大的叢書。與之同時,書館尚輯有《四庫全書薈要》20828卷、《四庫全書總目提要》200卷、《四庫全書簡明目錄》20卷、《四庫全書考證》100卷。《全書》編就,一式七份,分藏北京文淵、文源及承德文津、瀋陽文溯、揚州文匯、鎮江文宗和杭州文瀾七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庫全書纂修
  • 定義:清中葉的一項重大文化舉措
《四庫全書》的纂修,本是一樁文化盛事,然而清廷為維護統治利益,竟製造了曠日持久的禁毀書籍逆流。20年間,文字獄遍於國中,橫遭禁毀的典籍數以萬部計,實為一場空前的文化浩劫。所著錄諸書,或濫加抽毀,或肆意改竄,對於爾後的閱讀、利用、研究,皆造成無可彌補的損失。尤為不可忽視者,嚴酷的文化專制,其惡劣影響已遠遠逾出圖書編纂本身。它直接釀成思想界萬馬齊喑的沉悶局面,從而嚴重地阻礙了學術文化的發展和中國社會的進步。因此,《四庫全書》的編纂,既有巨大的歷史功績,也有不可寬宥的人為過惡,其間的歷史教訓,是值得我們認真記取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