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農業大學(英文: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簡稱四川農大、川農大,位於四川省雅安市,是由四川省人民政府舉辦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主管。四川農業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和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也是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高校。
四川農業大學的前身是1906年創辦的四川通省農業學堂,歷經四川高等農業學校(1912年)、公立農業專門學校(1914年)、公立四川大學農科學院(1927年)、四川省立農學院(1932年)、國立四川大學農學院(1935年)、四川大學農學院(1950年)等多個歷史發展階段。1956年四川大學農學院整體遷至原西康省(1955年撤銷)省會雅安,四川農學院獨立建校。1985年,四川農學院更名四川農業大學,2001年四川省林業學校整體併入。2005年學校被確定全國援疆學科建設計畫40所重點高校之一。2012年,學校被確定全國首批人才優先發展試驗區2所試點高校之一。
截至2024年5月,學校有雅安、成都(溫江)和都江堰3個校區,占地總面積約4500畝。學校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9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0個,博士專業學位授予類別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9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類別16個,國家重點學科和重點培育學科4個,省重點學科20個。設有學院27個,研究所4個,本科招生專業76個。教職工3440人,全日制在校生4.4萬餘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農業大學
- 外文名: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簡稱:簡稱:四川農大、川農大,縮寫為SAU
- 創辦時間:1906年
- 創辦人:許涵度
- 辦學性質:公辦大學
- 學校類別:農林類
- 學校特色: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2017年、2022年)
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
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高校 - 主管部門: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
- 現任領導:莊天慧(截至2024年5月)(黨委書記) 、吳德(截至2024年5月)(校長)
- 專職院士數: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截至2024年5月)
- 本科專業:76個(截至2024年5月)
-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9個(截至2024年5月)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6個(截至2024年5月) - 博士點: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0個(截至2024年5月)
博士專業學位授予類別2個(截至2024年5月)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9個(截至2024年5月)
- 國家重點學科:4個(2024年5月)
- 院系設定:學院27個,研究所4個(2024年5月)
- 校訓:追求真理、造福社會、自強不息
- 校歌:《相聚在桂花飄香的時候》
- 校慶日:9月6日
- 地址:雅安校本部:四川省雅安市新康路46號
成都校區: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惠民路211號
都江堰校區: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建設路288號 - 院校代碼:10626
- 主要獎項: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狀
外國文教專家管理工作先進單位
全國留學回國人員先進工作單位 - 知名校友:楊開渠 、江竹筠 、楊家壽
- 知名教師:榮廷昭 、田孟良 、呂秀蘭
- 占地面積:4500 畝
- 專職教師數:3440人(截至2024年5月)
- 全日制在校生:4.4萬餘人(截至2024年5月)
歷史沿革,前身溯源,合併組建,合併發展,新的階段,辦學條件,院系設定,學科建設,師資隊伍,教學建設,合作交流,學術研究,科研平台,科研成果,學術資源,校園文化,學校標誌,精神文化,校區情況,雅安校區,都江堰校區,成都校區,行政管理,現任領導,歷任領導,校園環境,“拓荒牛”,銀杏園,九曲橋,校友情況,科教界,工商界,黨政界,所獲榮譽,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前身溯源
四川農業大學前身是1906年創辦的四川通省農業學堂。開辦之初,以培養農政官員為主,學生由各縣限額申送,設農別科、蠶別科,學制3年。1912年,四川通省農業學堂發展為四川高等農業學校。1914年,四川高等農業學校發展為四川公立農業專門學校。
合併組建
1927年8月,四川公立農業專門學校與四川的法政、國學、工業、外國語等專門學校合併改組為公立四川大學。原5所專門學校,分別改為川大的5個學院,由五院學長(即院長)組成“大學委員會”,共同代行校長職權。1931年11月9日,公立四川大學與國立成都大學、國立成都師範大學合併,建立“國立四川大學”。在國立大學組建過程中,農學院獨立建校,1935年7月,教育部制定了四川各大學院校整理辦法。1955年6月8日,四川大學成立了農學院建院籌備委員會,拉開獨立建院序幕。
1956年9月1日,四川大學農學院遷雅安獨立建校,定名為四川農學院。初由高等教育部主管,首任院長楊開渠。1959年,學校開始招收水稻栽培、獸醫產科、玉米育種、家畜飼養和家禽育種專業三年制碩士研究生。
1985年6月28日,根據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1985第216號)批覆,學校更名為四川農業大學。
合併發展
1989年,在時任所長楊鳳的帶領下,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被批准為本學科唯一的國家重點學科。
1991年批准設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993年,學校黨委被表彰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此後於2001年、2006年再獲殊榮。1999年6月14日,經國家發展計畫委員會批覆,同意學校作為“211工程”項目院校,在“九五”期間進行建設。自此學校正式進入首批“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行列。
2001年4月,原四川省林業學校整體併入四川農大,成為川農大都江堰分校。2005年學校被確定為全國援疆學科建設計畫40所重點高校之一。2009年4月,學校隆重召開“211工程”雙支計畫(即學術支撐人才的專項科研支持計畫)啟動大會。學校在當年投入近1200萬,對申報雙支計畫各層次、創新團隊、面上專項及科研成果後補助的個人和團隊進行資助。
2010年10月10日,成都校區啟用典禮舉行,11月,學校升格都江堰校區三個學院的機構建制,學校“一校三區”布局結構正式形成。2012年5月,學校正式啟動校內“2011計畫”,成立糧食生產類、動物健康養殖類兩個協同創新中心。四川農業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於2012年4月教育部、科技部正式發文批准成立,同年7月11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同志為學校授牌,成為全國首批試點建設的10所高校之一。
2014年9月,學校的農學專業、動物科學專業、動物醫學專業、林學專業入選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畫。2015年7月,成都校區機關完成歷史使命,學校邁入雅安校區、成都校區融合管理,都江堰校區延伸管理的新階段。
新的階段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於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學校成功入選一流學科建設高校,這是繼入選“211工程”建設高校後又一新的里程碑,也為學校未來發展指明了奮鬥方向。同年,學校頒布了《國際化辦學推進計畫(試行)》,明確提出每年將拿出1000萬專項經費推進國際化辦學。“動物營養與飼養科學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入選全國第二批地方高校“高等院校學科創新引智計畫”,成為四川省首個獲批“111計畫”的地方高校。此後,“作物學學科創新引智基地”成功入選。
2018年6月,學校加入“一帶一路南南合作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2019年12月,教育部與四川省人民政府在成都簽署《共建四川大學等8所“雙一流”建設高校協定》,雙方將共同推進四川農業大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
2020年2月,學校科研成果“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技術”寫入2020年中央一號檔案,要求大力推廣。4月,學校林學院申報的“國家林業草原紅豆杉西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獲批認定組建,該中心是四川省獲批組建的第一個國家林業草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月,學校與西南大學簽署合作協定,共建6個重大創新平台,成立成渝鄉村振興學院(成都)。同年,學校成功入選四川省首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以“十大育人工程”構建川農大特色育人格局。
2021年1月,科技部發文,正式批准學校西南作物基因資源發掘與利用實驗室為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這是四川在農業領域的首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同月,學校與四川省天府新區簽署協定,共建天府新區鄉村振興研究院。8月,學校首次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
2022年1月,四川農業大學與雅安市人民政府、四川省農業農村廳、四川省科學技術廳、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五方簽署協定,共建雅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2月,四川農業大學入選第二輪“雙一流”。6月,教育部公布了2021年度國家級和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名單,四川農業大學再獲批增加20個國家和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至此,學校共有48個專業進入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畫”。7月,四川農業大學牽頭申報的四川省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西部鄉村振興研究中心”掛牌成立;同月,四川農業大學與大北農集團共建現代產業學院,與中國電信四川分公司共建智慧農業創新實驗室。8月,學校與都江堰人民政府共同簽署了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合作框架協定。9月,學校入選首批國家級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
2023年7月,學校與資陽市、五糧液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定。11月16日,四川農業大學召開國際化辦學推進大會暨“糧食安全”教育科技創新聯盟成立大會,成立“糧食安全”教育科技創新聯盟與“天府農業”國際研究院。2024年,學校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
辦學條件
院系設定
截至2024年5月,根據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設有學院27個,本科招生專業76個,涵蓋農學、理學、工學、經濟學、管理學、醫學、文學、教育學、法學、藝術學等10大學科門類。
專業名稱 | 修業年限 | 學位授予門類 | 開辦學院 |
農學 | 四年 | 農學 | 農學院 |
植物保護 | 四年 | 農學 | 農學院 |
植物科學與技術 | 四年 | 農學 | 農學院 |
種子科學與工程 | 四年 | 農學 | 農學院 |
菸草 | 四年 | 農學 | 農學院 |
智慧農業 | 四年 | 農學 | 農學院 |
中草藥栽培與鑑定 | 四年 | 理學 | 農學院 |
動物科學 | 四年 | 農學 | 動物科技學院 |
水產養殖學 | 四年 | 農學 | 動物科技學院 |
草業科學 | 四年 | 農學 | 草業科技學院 |
草坪科學與工程 | 四年 | 農學 | 草業科技學院 |
動物醫學 | 五年 | 農學 | 動物醫學院 |
藥學 | 四年 | 理學 | 動物醫學院 |
藥物製劑 | 四年 | 理學 | 動物醫學院 |
動植物檢疫 | 四年 | 理學 | 動物醫學院 |
木材科學與工程 | 四年 | 工學 | 林學院 |
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 | 四年 | 農學 | 林學院 |
林學 | 四年 | 農學 | 林學院 |
森林保護 | 四年 | 農學 | 林學院 |
園藝 | 四年 | 農學 | 園藝學院 |
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 | 四年 | 農學 | 園藝學院 |
茶學 | 四年 | 農學 | 園藝學院 |
風景園林 | 五年 | 工學 | 風景園林學院 |
園林 | 四年 | 農學 | 風景園林學院 |
環境設計 | 四年 | 藝術學 | 風景園林學院 |
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 | 四年 | 理學 | 資源學院 |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 | 四年 | 理學 | 資源學院 |
地理信息科學 | 四年 | 理學 | 資源學院 |
農業資源與環境 | 四年 | 農學 | 資源學院 |
土地科學與技術 | 四年 | 農學 | 資源學院 |
生態學 | 四年 | 理學 | 環境學院 |
環境工程 | 四年 | 工學 | 環境學院 |
環境科學 | 四年 | 理學 | 環境學院 |
環境生態工程 | 四年 | 工學 | 環境學院 |
經濟學 | 四年 | 經濟學 | 經濟學院 |
投資學 | 四年 | 經濟學 | 經濟學院 |
國際經濟與貿易 | 四年 | 經濟學 | 經濟學院 |
金融學 | 四年 | 經濟學 | 經濟學院 |
財務管理 | 四年 | 管理學 | 管理學院 |
農林經濟管理 | 四年 | 管理學 | 管理學院 |
信息與計算科學 | 四年 | 理學 | 理學院 |
套用物理學 | 四年 | 理學 | 理學院 |
套用化學 | 四年 | 理學 | 理學院 |
化學生物學 | 四年 | 理學 | 理學院 |
生物科學 | 四年 | 理學 | 生命科學學院 |
生物技術 | 四年 | 理學 | 生命科學學院 |
生物工程 | 四年 | 工學 | 生命科學學院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四年 | 工學 | 機電學院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四年 | 工學 | 機電學院 |
農業工程 | 四年 | 工學 | 機電學院 |
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 | 四年 | 工學 | 機電學院 |
包裝工程 | 四年 | 工學 | 食品學院 |
食品科學與工程 | 四年 | 工學 | 食品學院 |
食品質量與安全 | 四年 | 工學 | 食品學院 |
食品營養與健康 | 四年 | 工學 | 食品學院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四年 | 工學 | 信息工程學院 |
物聯網工程 | 四年 | 工學 | 信息工程學院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 四年 | 工學 | 信息工程學院 |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 四年 | 工學 | 信息工程學院 |
能源與動力工程 | 四年 | 工學 | 水利水電學院 |
水利水電工程 | 四年 | 工學 | 水利水電學院 |
農業水利工程 | 四年 | 工學 | 水利水電學院 |
漢語言文學 | 四年 | 文學 | 人文學院 |
英語 | 四年 | 文學 | 人文學院 |
翻譯 | 四年 | 文學 | 人文學院 |
文化產業管理 | 四年 | 管理學 | 人文學院 |
行政管理 | 四年 | 管理學 | 人文學院 |
人力資源管理 | 四年 | 管理學 | 公共管理學院 |
農村區域發展 | 四年 | 管理學 | 公共管理學院 |
土地資源管理 | 四年 | 工學 | 公共管理學院 |
政治學與行政學 | 四年 | 法學 | 法學院 |
社會工作 | 四年 | 法學 | 法學院 |
法學 | 四年 | 法學 | 法學院 |
體育教育 | 四年 | 教育學 | 體育學院 |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 | 四年 | 教育學 | 體育學院 |
休閒體育 | 四年 | 教育學 | 體育學院 |
廣告學 | 四年 | 文學 | 藝術與傳媒學院 |
視覺傳達設計 | 四年 | 藝術學 | 藝術與傳媒學院 |
產品設計 | 四年 | 藝術學 | 藝術與傳媒學院 |
數字媒體藝術 | 四年 | 藝術學 | 藝術與傳媒學院 |
建築學 | 五年 | 工學 | 建築與城鄉規劃學院 |
城鄉規劃 | 五年 | 工學 | 建築與城鄉規劃學院 |
工程管理 | 四年 | 工學 | 建築與城鄉規劃學院 |
工程造價 | 四年 | 工學 | 建築與城鄉規劃學院 |
土木工程 | 四年 | 工學 | 土木工程學院 |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 | 四年 | 工學 | 土木工程學院 |
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 | 四年 | 工學 | 土木工程學院 |
市場行銷 | 四年 | 管理學 | 商旅學院 |
審計學 | 四年 | 管理學 | 商旅學院 |
資產評估 | 四年 | 管理學 | 商旅學院 |
電子商務 | 四年 | 管理學 | 商旅學院 |
酒店管理 | 四年 | 管理學 | 商旅學院 |
會展經濟與管理 | 四年 | 管理學 | 商旅學院 |
工商管理 | 四年 | 管理學 | 商旅學院 |
會計學 | 四年 | 管理學 | 商旅學院 |
旅遊管理 | 四年 | 管理學 | 商旅學院 |
參考資料:(截至2024年5月,官網簡介頁面和專業介紹頁面不一致) |
學科建設
截至2024年5月,學校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9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0個、二級學科51個,博士專業學位授予類別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9個、二級學科100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類別16個,國家重點學科和重點培育學科4個,部省重點學科20個,1個學科為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5個學科和1個學科分別入選四川省“雙一流”建設貢嘎計畫建設學科和培育學科,2個學科ESI排名世界前1‰,9個學科ESI排名世界前1%,農學、獸醫學2023年分別排名軟科世界一流學科第11位和第19位。
類別 | 名稱 |
ESI排名世界前1‰ | 植物學與動物學、農業科學 |
ESI排名世界前1% | 生物與生物化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化學、微生物學、工程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社會科學 |
參考資料:(截至2024年5月) |
類別 | 名稱 |
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0個) | 生物學、作物學、園藝學、植物保護、農業資源與環境、畜牧學、獸醫學、林學、草學、農林經濟管理 |
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51個) | 植物學、動物學、生理學、水生生物學、微生物學、神經生物學、遺傳學、發育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生物物理學、作物遺傳育種、作物栽培與耕作學、果樹學、蔬菜學、茶學、土壤學、植物營養學、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與病蟲害防治、農藥學、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特種經濟動物科學、基礎獸醫學、預防獸醫學、臨床獸醫學、林木遺傳育種、森林培育、森林保護學、森林經理學、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草學、農業經濟管理、林業經濟管理、藥用植物學、菸草學、園藝產品采後科學、畜產品質量與安全、生物資源化學、農村與區域發展、 農業環境保護、森林生態學、土地資源學、資源經濟與土地管理、動物生產學、作物生產裝備及其智慧型化、動物藥學、農林資源與環境管理 |
參考資料:(截至2024年5月) |
類別 | 名稱 |
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9個) | 套用經濟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生物學、土木工程、農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城鄉規劃學、作物學、園藝學、農業資源與環境、植物保護、畜牧學、獸醫學、林學、水產、草學、工商管理、農林經濟管理 |
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00個) | 國民經濟學、區域經濟學、財政學(含稅收學)、金融學(含保學)、產業經濟學、國際貿易學、勞動經濟學、統計學、數量經濟學、國防經濟、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發展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國近代史基本問題研究、植物學、動物學、生理學、水生生物學、微生物學、神經生物學、遺傳學、發育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生物物理學、岩土工程、結構工程、市政工程、散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橋樑與隧道工程、農業機械化工程、農業水土工程、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環境科學、環境工程、食品科學、糧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區域發展與規劃、城鄉規劃與設計、住房與社區建設規劃、城鄉發展歷史與遺產保護規劃、城鄉生態環境與基礎設施規劃、城鄉規劃管理、風景園林學、作物遺、傳育種、作物栽培與耕作學、果樹學、蔬菜學、茶學、土壤學、植物營養學、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農藥學、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特種經濟動物科學、基礎獸醫學、預防獸醫學、臨床獸醫學、林木遺傳育種、森林培育、森林保護學、森林經理學、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水產養殖、捕撈學、漁業資源、草學、會計學、企業管理(含財務管理、市場行銷、人力資源管理)、旅遊管理、技術經濟及管理、農業經濟管理、林業經濟管理、藥用植物學、菸草學、園藝產品采後科學、畜產品質量與安全、生物資源化學、農村與區域發展、農業環境保護、森林生態學、土地資源學、資源經濟與土地管理、馬克思主義法學、城鄉環境與視覺設計、城鄉景觀規劃與設計、木材科學與家具設計、農業信息工程、人力資源管理、動物生產學 |
參考資料:(截至2024年5月) |
師資隊伍
截至2024年5月,根據學校官網顯示,教職工3440人,其中:教授487人、副教授601人;博士生導師340人、碩士生導師85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傑出高級專家1人,何梁何利基金獲得者2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5人、特設崗位1人、青年學者5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人,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3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8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4人,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畫領軍人才5人、青年拔尖人才5人,國家973計畫首席青年科學家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9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人選15人,霍英東教育基金獲得者14人,四川科技傑出貢獻獎、傑出人才獎、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天府青城峨眉計畫入選者等省級高層次人才296人次,省教學名師、師德楷模、名輔導員等21人次。
類別 | 名單 |
專職院士 | 中國工程院院士:榮廷昭 |
國家級教學名師 | 陳代文 |
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 李明洲、馮琳 |
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 曾凡同、吳德、李明洲、馮琳等 |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 | 李學偉、陳代文、周小秋、吳德、李明洲、馮琳等 |
國家“萬人計畫”領軍人才 | 吳德、何軍等 |
國家“萬人計畫”青年拔尖人才 | 李明洲、馮琳等 |
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人選 | 周小秋、劉益平等 |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 楊鳳、邱祥聘、曾凡同、王林全、劉相模、肖永祚、宋育、陳可蓉、羅安治、周壽榮、鄭鴻培、錢文龍、謝後清、王康寧、喬紹權、胡祖禹、李學偉、蔣必光、陳聖偶、周安國、王繼文、陳代文、朱慶、吳德 、周小秋、張克英、馮琳、李明洲、王之盛 |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截至2024年5月,學校有國家級和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48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0個,國家級精品課程5門,國家級和省級一流課程(含示範課程)123門,國家級教學團隊4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國家級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1個,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畫項目691項;獲省級以上教學成果獎120項。2012年度,學校5個專業獲四川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立項名單。
根據2022年至2023學年的教學評估報告顯示,學校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1個,國家級課程思政教學團隊1個,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1個,省級高層次研究團隊43個,省級課程思政教學團隊28個。
類別 | 名稱 |
---|---|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 農學、動物科學、動物醫學、林學、食品科學與工程、草業科學、環境工程、金融學、旅遊管理、農林經濟管理、農業資源與環境、生物技術、土地資源管理、園林、園藝、植物保護、種子科學與工程、水產養殖學、風景園林、財務管理、工商管理、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 土木工程、茶學、城鄉規劃、法學、化學生物學、經濟學、木材科學與工程、農村區域發展、農業水利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視覺傳達設計、藥學、中草藥栽培與鑑定、動植物檢疫、藥物製劑、森林保護、環境生態工程、投資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生物科學、物聯網工程、水利水電工程、社會工作、體育教育、電子商務 |
四川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 | 土木工程、環境工程、農業機械化及自動化、農業水利工程、木材科學與工程 |
參考資料:(截至2024年5月) |
類別 | 名稱 |
國家精品課程 | 動物營養學、飼料學、動物傳染病學、作物育種學、家畜育種學 |
省級精品課程 | 動物生理學、普通生物學、土地資源學、農業經濟學、生物統計附實驗設計、農業植物病理學、生物化學、獸醫病理學、牧草及飼料作物栽培學、土壤學、無機及分析化學、森林資源經營管理、公共體育、普通遺傳學、文獻檢索與利用、果樹栽培學、食品衛生學、家禽學、植物學、作物栽培學、植物育種學、植物生理學、農業微生物學、有機化學(基礎)、管理學原理、園藝產品貯藏運銷學、農業推廣學、農學概論、水生動物營養與飼料學、金融學、植物營養、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果樹育種學、森林土壤學、畜牧學概論、普通植物病理學 |
參考資料:(截至2024年5月) |
- 教學成果
2018年,動物醫學院程安春獸醫學教師團隊入選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同年,園藝學院園藝系教工黨支部入選全國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書工作室和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
2022年4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2021年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獲獎名單,學校16項(含合作1項)教學成果獲省級獎勵,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5項、二等獎10項。
成果名稱 | 完成人 | 時間 |
---|---|---|
構建大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研究與實踐 | 文心田、羅承德、鄭有良、萬英平、夏繼明 | 2001 |
森林資源類本科人才培養模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 胡庭興(合作) | 2005 |
高等農林木科教育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 文心田(合作) | 2001 |
參考資料:(截至2024年5月) |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5月,學校與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俄羅斯、日本、韓國等31個國家和地區(包含港澳台)的100多所高校或科研機構建立了交流與合作關係,共簽署了170餘項交流合作協定,與國(境)外知名高校開展了“2+2”“3+1”“3+1+X”“4+1”等模式的聯合培養項目。建有省部級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1個、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1個。學校是全國首批有條件接受留學生的200所高校之一,是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簽約高校,是“糧食安全”教育科技創新聯盟創始高校,曾被國家6部委評為全國留學回國人員先進工作單位,先後被國家外專局評為引進國外智力先進集體、外國文教專家管理工作先進單位。學校為中國-中東歐國家高校聯合會、“長江—伏爾加河”高校聯盟、中美大學農業推廣聯盟、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雙一流”農科聯盟、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聯盟、成都服務全川農業科技創新聯盟成員單位。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5月,學校擁有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全國重點實驗室1個(共建),教育部、農業農村部、自然資源部、國家林草局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8個,教育部協同創新中心1個,科技部條件平台1個,農業農村部科學觀測實驗站等部省級科研站點5個,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全程質量控制技術中心1個,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5個,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實驗室1個,四川省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四川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4個,四川省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台3個。
名稱 | 批准時間 | 批准部門 |
---|---|---|
國家重點實驗室 | ||
西南作物基因資源發掘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 | 2021 | 科技部 |
全國重點實驗室 | ||
豬禽種業全國重點實驗室(共建) | 2022 | 科技部 |
省部級重點實驗室(18個) | ||
農業生物信息重點實驗室 | 2023 | 教育部 |
作物基因資源與遺傳改良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 | 2016 | |
動物抗病營養實驗室 | 2007 | |
西南作物基因資源與遺傳改良實驗室 | 2005 | |
畜禽生物組學重點實驗室(共建) | 2022 | 農業農村部 |
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加工與營養健康重點實驗室(部省共建) | 2022 | |
西南作物生理生態與耕作重點實驗室 | 2011 | |
動物抗病營養與飼料重點實驗室 | 2011 | |
西南玉米生物學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 | 2011 | |
西南作物基因資源創新利用重點開放實驗室 | 2008 | |
耕地資源調查監測與保護利用重點實驗室 | 2021 | 自然資源部 |
長江上游森林資源保育與生態安全國家林業局重點實驗室 | 2018 |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
2020 | 四川省 | |
2018 | ||
2013 | ||
2010 | ||
長江上游林業生態工程四川省重點實驗室 | 2008 | |
動物疫病與人類健康四川省重點實驗室 | 2004 | |
廳局級重點實驗室(25個) | ||
西南區草種質資源創製利用四川林業草原重點實驗室 | 2023 | 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 |
“作物重大病害”四川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 | 2015 | 四川省教育廳 |
牛低碳養殖與安全生產實驗室 | 2015 | |
農業信息工程實驗室 | 2015 | |
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重點實驗室 | 2013 | |
木材工業與家具工程重點實驗室 | 2013 | |
魚類營養與安全生產 | 2010 | |
果樹栽培與生態實驗室 | 2009 | |
農業環境工程實驗室 | 2008 | |
環境公害與動物疾病實驗室 | 2008 | |
畜禽品種資源發掘與利用 | 2006 | |
無公害農藥研究實驗室 | 2006 | |
四川省風景園林工程重點實驗室 | 2006 | |
茶葉科學與工程實驗室 | 2004 | |
農產品加工與儲藏工程實驗室 | 2004 | |
土地資源信息實驗室 | 2001 | |
草業工程實驗室 | 2001 | |
園藝植物種質改良實驗室 | 2001 | |
森林保護學實驗室 | 2001 | |
動物營養與飼料工程實驗室 | 1999 | |
生態林業工程實驗室 | 1999 | |
作物生物工程實驗室 | 1995 | |
動物生物技術中心 | 1995 | |
植物遺傳和育種實驗室 | 1995 | |
四川省環境保護土壤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 | 2012 | 四川省教育廳、環保廳 |
廳局級長期科研基地(3個) | ||
都江堰靈岩山常綠闊葉林省級長期科研基地 | 2022 | 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 |
四川崇州禾本科草種質資源及育種利用省級長期科研基地 | 2022 | |
華西雨屏區人工林生態系統研究省級長期科研基地 | 2019 | |
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8個) | ||
西南動物疫病防控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2022 | 教育部 |
動物抗病營養生物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2007 | |
西南作物育種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2006 | |
西南玉米技術創新中心 | 2007 | 農業農村部 |
國家林業草原西南森林與草原生態防火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2021 |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
國家林業草原紅豆杉西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2020 | |
四川省中藥材育繁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 2021 | 四川省發改委 |
四川省畜禽營養與飼料工程實驗室 | 2019 | |
四川省風景園林花卉工程實驗室 | 2015 | |
四川省智慧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2023 | 四川省科技廳 |
四川省農業生物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 2000 | |
四川省新型飼用作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2015 | |
四川省作物帶狀複合種植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2015 | |
四川省動物生物製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建) | 2013 | |
四川省環境保護農村環境保護工程技術中心 | 2012 | 四川省環保廳 |
“農村水安全”四川省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 | 2015 | 四川省教育廳 |
四川風景園林藝術設計工程研究中心 | 2013 | |
村鎮建設防災減災工程研究中心 | 2013 | |
協同創新中心(6個) | ||
川豬產業升級與豬肉安全協同創新中心 | 2019 | 教育部 |
西南城鎮風景園林協同創新中心(培育) | 2015 | 四川省教育廳、財政廳 |
耕地保護與農產品安全協同創新中心 | 2015 | |
長江上游生態安全協同創新中心 | 2014 | |
川糧豐產高效協同創新中心 | 2014 | |
西南區生豬優質與安全協同創新中心 | 2013 | |
社科研究基地(5個) | ||
2007 | 四川省社科聯、四川省教育廳 | |
西部鄉村振興研究中心 | 2021 | 四川省社科聯 |
西南減貧與發展研究中心 | 2015 | 四川省教育廳 |
德國研究中心 | 2013 | |
四川農業特色品牌開發與傳播研究中心 | 2013 | |
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實驗室(1個) | ||
2022 | 四川省社科聯 | |
國際科技合作基地(4個) | ||
小麥遺傳育種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 2023 | 四川省科技廳 |
四川省動物疫病防控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 2015 | |
四川農業大學水稻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 2005 | |
玉米遺傳育種四川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 2011 | |
科學觀測實驗站(5個) | ||
農業農村部四川大豆綜合科研試驗基地 | 2022 | 農業農村部 |
獸用藥物與獸醫生物技術四川科學觀測實驗站 | 2011 | |
作物基因資源與種質創製四川科學觀測實驗站 | 2011 | |
四川耕地保育科學觀測實驗站 | 2011 | |
自然資源部成都平原國土生態與土地利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共建) | 2011 | 自然資源部 |
條件平台(1個) | ||
國家實驗獼猴種源基地 | 2005 | 科技部 |
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台(3個) | ||
葡萄資源四川省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台 | 2020 | 四川省科技廳 |
特色藥用植物四川省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台 | 2020 | |
櫻桃資源四川省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台 | 2021 | |
農產品全程控制技術中心(1個) | ||
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全程質量控制技術雅安中心 | 2022 | 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 |
參考資料:(截至2024年5月) |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5月,學校獲部省級以上科技成果獎勵700餘項,其中:國家技術發明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項,四川省科學技術特等獎3項、一等獎73項。70%以上的獲獎成果得到推廣轉化,累計創社會經濟效益1000多億元。先後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Cell》《Science》等發表高水平論文。
序號 | 成果名稱 | 完成人/單位 | 時間 | 獲獎級別 |
---|---|---|---|---|
1 | 秈型雜交水稻 | 四川農學院(主研單位) | 1981 | 國家技術發明特等獎 |
2 | 小麥高產、抗銹的優良種質資源繁六及姊妹系 | 顏濟、張顯志、王世光、楊俊良、孫福珍、鄒應龍 | 1990 | 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 |
3 | 秈亞種內品種間培育雄性不育系及岡·D型雜交稻 | 周開達、李實賁、黎漢雲、李仁端、孫曉輝 | 1988 | |
4 | 鴨傳染性漿膜炎滅活疫苗 | 程安春、汪銘書、朱德康、賈仁勇、陳舜、黎淵 | 2013 |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
5 | 西南地區玉米雜交育種第四輪骨幹自交系18-599和08-641 | 榮廷昭、潘光堂、黃玉碧、曹墨菊、高世斌、蘭海 | 2008 | |
6 | 玉米高配合力、高產、高抗多種病害新自交系48-2和S37 | 榮廷昭、劉禮超、倪昔玉、雷本鳴、黃玉碧、潘光堂 | 1996 | |
7 | 促菌生的研究 | 何明清等(主研) | 1987 | 國家技術發明三等獎 |
8 | 小麥族種質資源研究 | 顏濟、楊俊良、鄭有良、周永紅、劉登才 | 2000 |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
9 | 《圖解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系列叢書》 | 朱慶等[8] | 2020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10 | 草魚健康養殖營養技術創新與套用 | 周小秋、鄺聲耀、馮琳、戈賢平、劉輝芬、姜維丹、米海峰、吳培、劉揚、唐凌 | 2019 | |
11 | 豬抗病營養技術體系創建與套用 | 陳代文、車煉強、詹勇、吳德、余冰、虞潔、張克英、何軍、韓繼濤、張璐 | 2018 | |
12 | 青藏高原特色牧草種質資源挖掘與育種套用 | 馬嘯等(主研) | 2017 | |
13 | 大恆肉雞培育與育種技術體系建立及套用 | 朱慶、劉益平、趙小玲等(主研) | 2014 | |
14 | 豫綜5號和黃金群玉米種質創製與套用 | 黃玉碧等(主研) | 2014 | |
15 | 小麥種質資源重要育種性狀的評價與創新利用 | 鄭有良等(主研) | 2014 | |
16 | 建鯉健康養殖的系統營養技術及其在淡水魚上的套用 | 周小秋、鄺聲耀、戈賢平、王尚文、馮琳、劉揚、唐凌、高啟平、姜維丹、唐旭 | 2013 | |
17 | 豬雞病原細菌耐藥性研究及其在安全高效新獸藥研製中的套用 | 鄒立扣等(主研) | 2012 | |
18 | 母豬系統營養技術與套用 | 陳代文、吳德、楊鳳、張克英、余冰、方正鋒、羅旭芳、李芳溢、何健、李勇 | 2010 | |
19 | 骨幹親本蜀恢527及重穗型雜交稻的選育與套用 | 李仕貴、馬均、李平、黎漢雲、周開達、高克銘、王玉平、陶詩順、吳先軍、周明鏡 | 2009 | |
20 | 四個南方重要經濟林樹種良種選育和定向培育關鍵技術研究及推廣 | 陳其兵、張健等(主研) | 2007 | |
21 | 偽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的研究與套用 | 郭萬柱、婁高明、徐志文、孫迎中、石謙、王琴、王印、王小玉、季永誠、汪銘書 | 2005 | |
21 | 高配合力優良雜交水稻恢復系蜀恢162選育與套用 | 汪旭東、吳先軍、李平、楊文鈺、高克銘、何禮、馬玉清、馬均、龍斌 | 2003 | |
23 | 大穗型高配合力水稻優良不育系岡46A的選育與套用推廣 | 黎漢雲、劉代銀、周開達、龍斌、李仁端、黃世超、李仕貴、楊林、朱建清、馬均 | 2000 | |
24 | 豬、雞營養參數及配方新技術研究 | 王康寧、趙玲等(主研) | 1997 | |
25 | 西藏自治區土地資源綜合調查與利用研究 | 劉世全等(主研) | 1995 | |
26 | 家畜家禽品種資源調查及《中國畜禽品種志》的編寫 | 邱祥聘等(主研) | 1987 | |
27 | 西藏作物品種資源考察 | 徐廷文等(主研) | 1987 | |
28 | 中國飼料成分及營養價值表 | 楊鳳等(主研) | 1985 | |
29 | 紙漿竹林集約栽培模式研究 | 江心等(主研) | 1998 |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
30 | 涼山半細毛羊新品種選育 | 陳聖偶等(主研) | 1998 | |
31 | 雜交中稻培育再生稻的研究和套用 | 孫曉輝、李實賁、張景國、梁禹九、田彥華 | 1991 | |
32 | 九省市主要經濟自然區土壤及糧食作物污染元素環境背景值的研究 | 劉世全等(主研) | 1987 | |
33 | 四川省玉米雜交種區域化選育布局及配套套用研究 | 賴仲銘、榮廷昭等(主研) | 1987 | |
34 | 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技術 | 楊文鈺團隊 | 2023 | 中央一號檔案 |
參考資料:(截至2024年5月) |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四川農業大學圖書館始建於1956年。截至2022年3月,學校圖書總藏量1587.99萬冊,其中,紙質館藏221.76萬冊,電子館藏1366.23萬冊。擁有中外文全文電子期刊4.6萬種,其中外文全文電子期刊2.1萬種。有國內外資料庫82個,自建特色資料庫3個,資料庫內容涵蓋所有學科專業,為學校的教學與科研構建了有力的文獻信息保障體系。
- 學術期刊
《四川農業大學學報》是綜合性農業科學學術季刊,國內外公開發行。主要反映植物生產、草業科學、森林資源、環境生態、畜牧獸醫、水產養殖、經濟動植物、農畜產品貯藏加工、農牧業經濟管理和生物科學等農業科學及相關學科的基礎理論及套用研究方面的成果。以及時、準確、全面地反映農業科學的最新科研成果和進展情況,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增強農業科技人員的創新意識。
- 期刊獲獎情況
《四川農業大學學報》在1999年獲教育部授予“全國優秀高等學校自然科學學報三等獎”,2004年獲“全國優秀高等學校自然科學學報二等獎”,四川省優秀學報一等獎;四川省優期刊二等獎,2023中國科技核心期刊,2022年“天府期刊卓越期刊行動計畫”一流期刊,2021中國農林核心期刊,2019年四川省高校科技精品期刊。
2013年10月27日,李明洲和李學偉分別作為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的研究論文《比較基因組學鑑定藏豬和家豬的自然和人工選擇》在《自然-遺傳》(Nature Genetics)上作為Article(研究論文)發表。該期刊影響因子為35.2,創下學校發表論文影響因子之最。
2018年9月7日,學校水稻研究所陳學偉教授團隊在《科學》線上發表了我校與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合作完成的研究論文“水稻轉錄因子IPA1促進高產並提高免疫”(A single transcription factor promotes both yield and immunity in rice),該論文的發表實現了學校校在《科學》雜誌發表論文零的突破。
校園文化
學校標誌
- 校名
學校校中文名稱為四川農業大學,簡稱四川農大、川農大,英文名稱為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縮寫為SAU。
- 校徽
四川農業大學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徽志為圓形造型,中心花狀主體圖案由古象形字“羊”和葉片圖形組成,其上方是數字1906,下方是學校雅安校區第一辦公樓(原西康省人民委員會辦公廳辦公大樓舊址)圖案,兩側是書本環繞的穗狀圖案,外環文字為學校中英文名稱。徽章為印有徽志的圓形證章,教職工佩戴的徽章底色為紅色,學生佩戴的徽章底色為綠色,圖案和字型均為金色。
- 校旗
校旗為長方形旗幟,其面色為綠色,中間印有徽志和規定字型的“四川農業大學”校名。
精神文化
- 校歌
作詞:朱鳳霞,肖奎等 譜曲:麼曉霞 | ||
行囊里裝滿父輩的期望,腳步中踏著年輕的嚮往。 How are you朋友,請伸出你的手。 相逢在桂花飄香的時候,友誼的歌聲飛上枝頭。 相逢在桂花飄香的時候,友誼的歌聲飛上枝頭。 啦……啦……啦,啦……啦……啦。 相逢是一首詩,寫不完濃濃的情。 相逢是一首曲,唱不盡青春的歌。 相逢在桂花盛開的時候,美好的時光我們共同擁有。 相逢在桂花盛開的時候,美好的明天我們共同擁有。 美好的時光我們共同擁有。 日記里寫滿多彩的夢想,書本中自有綠色的希望。 TRY YOUR REST朋友,TRY YOUR REST朋友。 請伸出你的手。 相逢在桂花飄香的時候,金色的碩果掛滿枝頭。 相逢在桂花飄香的時候,金色的碩果掛滿枝頭。 啦……啦……啦,啦……啦……啦。 相逢是一首詩,寫不完濃濃的情。 相逢是一首曲,唱不盡青春的歌。 相逢在桂花盛開的時候,美好的時光我們共同擁有。 相逢在桂花盛開的時候,美好的明天我們共同擁有。 我們共同擁有,擁有。 |
- 校訓
追求真理、造福社會、自強不息
- 精神
“川農大精神”:愛國敬業、艱苦奮鬥、團結拼搏、求實創新
校區情況
截至2024年5月,四川農業大學擁有三個校區,分別是位於四川省雅安市的校本部校區、位於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的成都校區和位於四川省都江堰市都江堰校區,占地總面積約4500畝。
雅安校區
地址:雅安市雨城區新康路46號
郵編:625014
概況:雅安校本部位於“熊貓故鄉”、中國茶文化的發源地、國家優秀旅遊城市——雅安市。截至2019年5月,校園占地面積2200餘畝,設有12個學院、1個研究所,即理學院、生命科學學院、機電學院、食品學院、信息工程學院、水利水電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人文學院、法學院、體育學院、藝術與傳媒學院、遠程與繼續教育學院、食品加工與安全研究所,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5000餘人,碩士、博士研究生2000餘人。雅安校區環境優美,老校區有上百棵歷史悠久的法國梧桐樹,號稱“百萬大道”,新校區有一里長的“桂花大道”以及安靜優雅的“老闆山讀書公園”和富有特色的“農牧場。
都江堰校區
地址:成都市都江堰市建設路288號
郵編:611830
概況:都江堰校區位於都江堰市。截至2019年5月,校區占地面積1600餘畝,教學面積300餘畝。校區現有4個學院和2個省級研究中心,即建築與城鄉規劃學院、土木工程學院、旅遊學院、商學院,村鎮建設防災減災工程研究中心、與藝體學院共建的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農業特色品牌開發與傳播研究中心。有全日制在校學生近7000人,碩士、博士研究生500餘人。
成都校區
地址:成都市溫江區惠民路211號
郵編:611130
概況:成都校區位於“天府之國”。截至2019年5月,校區占地面積600餘畝。校區有10個學院、13個研究所和1個研究中心,即農學院、動物科技學院、動物醫學院、林學院、園藝學院、資源學院、環境學院、經濟學院、管理學院、風景園林學院、生態農業研究所、水稻研究所、小麥研究所、玉米研究所、動物營養研究所、動物遺傳育種研究所、預防獸醫研究所、生態林業研究所、果蔬研究所、資源與地理信息技術研究所、生態環境研究所、區域經濟與金融研究所、園林研究所和四川省農村發展研究中心。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4000餘人,碩士、博士研究生5000餘人。
行政管理
現任領導
職務 | 姓名 |
---|---|
黨委書記 | |
校長 | |
黨委副書記 | 張強、劉鵬 |
副校長 | 劉登才、李明洲、盧艷麗、丁林、王際睿 |
黨委常委 | 莊天慧、張強、劉鵬、劉登才、李明洲、盧艷麗、丁林、王際睿、高雪松、蔣遠勝、侯永翠 |
參考資料(截至2024年5月) |
歷任領導
學校名稱 | 任期 | 職務 | 姓名 |
四川通省農業學堂 | - | 學堂創辦人 | 許涵度 |
四川高等農業學校 | 1912年一1913年 | 校長 | 江書祥 |
1913一1914年 | 校長 | 杜用選 | |
四川公立農業專門學校 | 1914年3月—1916年8月、1925年10月—1927年2月 | 校長 | 凌春鴻 |
1916年8月一1917年9月 | 校長 | 陳彰海 | |
1917年9月一1919年8月、1921年9月一1922年7月 | 校長 | 江書祥 | |
1919年8月—1921年8月、1923年2月—1924年2月 | 校長 | 高巍 | |
1922年8月一1923年2月 | 校長 | 李振舊 | |
1924年2月一1925年2月 | 校長 | 鄭良 | |
1925年2月—1925年10月 | 校長 | 董仁清 | |
公立四川大學農科學院 | 1927年2月一1930年1月 | 學長 | 鄧崇德(微心) |
1930年2月一1931年 | 學長 | 佘耀彤(季可) | |
四川省立農學院 | 1931年一1932年5月 | 院長 | 佘耀彤(季可) |
1932午5月—1933年10月 | 院長 | 溫良 | |
1933年10月—1935年8月 | 院長 | 高巍 | |
國立四川大學農學院 | 1935年一1938年7月 | 院長 | 曾省(省之) |
1938年7月一1939年1月 | 院長 | 董時進 | |
1939年7月一1942年8月 | 院長 | 王善佺 | |
1942年11月一1949年底 | 院長 | 彭家元 | |
1950年1月一1956年8月 | 院長 | 程復新 | |
四川農學院、四川農業大學 | 1956年10月一1962年2月 | 院長 | 楊開渠 |
1962年8月一1972年 | 院長 | 楊允奎 | |
1956年12月一1977年 | 黨委書記 | 趙光榮 | |
1984年12月一1990年3月 | 黨委書記 | 王紹虞 | |
1986年12月一1992年4月 | 院長 | 孫曉輝 | |
1990年2月一1996年7月 | 黨委書記 | 唐朝紀 | |
1992年4月一1998年5月 | 校長 | 胡祖禹 | |
1996年7月一2002年4月 | 黨委書記 | 於偉 | |
1998年5月一2008年12 | 校長 | 文心田 | |
2002年4月一2008年11月 | 黨委書記 | 文心田 | |
1982年7月—1985年6月 | 院長 | 楊鳳 | |
1985年6月—1986年12月 | 校長 | 楊鳳 | |
1986年12月一2015年12月 | 名譽校長 | 楊鳳 | |
2008年11月—2018年6月 | 黨委書記 | 鄧良基 | |
2004年12月—2019年1月 | 黨委常委 | 楊文鈺 | |
2004年12月—2019年10月 | 黨委常委 | 朱慶 | |
2008年12月—2020年2月 | 校長 | 鄭有良 | |
2019年3月—2022年5月 | 黨委委員、常委 | 朱占元 | |
2010年1月—2022年8月 | 黨委委員、常委 | 陳代文 | |
資料來源:(截至2024年5月) |
校園環境
“拓荒牛”
四川農業大學知名度甚高的校園景觀非莫屬“拓荒牛”。2006年四川農業大學百年校慶期間,著名雕塑家陳簫汀先生做了一組共5個“川農拓荒牛”雕塑,現安放在雅安校本部的草坪里。
銀杏園
銀杏園在成都校區,該園是學校具有代表性的景觀標誌,每到秋季,秋風低吟,黃葉紛飛,勝景宜人。2011年曾獲得由騰訊大成網評選的“成都最美銀杏街道”提名。
九曲橋
川農九曲橋,坐落於四川農業大學都江堰校區。九曲橋旁的樹枝搖曳時,湖面也泛起了圈圈漣漪。早晨伴著輕聲慢頌的讀書聲,也有陣陣歌聲遠揚,驚動了遠方的飛鳥,也顫動了湖中的夏蓮。
校友情況
科教界
姓名 | 簡介 |
榮廷昭 | 玉米遺傳育種學專家,曾任四川農業大學農學院院長,2003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周開達 | 中國工程院院士,作物遺傳育種專家,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楊開渠 | 農業教育家、水稻科學家 |
彭正松 | 西昌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 |
王紅寧 | 四川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 |
任正隆 | 著名小麥育種專家、四川“三農”“最具影響風雲人物”之一 |
雷新根 | 美國康乃爾大學終身教授,世界動物營養研究領軍者 |
龍漫遠 | 芝加哥大學教授,遺傳方面的世界級領軍人物 |
田大成 | 南京大學教授,“Indel 誘變假說”提出者 |
孟江洪 | 美國馬里蘭大學副教授、食品專業研究生主任 |
吳德 | 四川農業大學校長 |
秦自強 | 原四川農業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
排名不分先後,僅列舉部分 |
吳德 | 四川農業大學校長 |
楊洪全 |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後 |
田世平 | 江蘇省植物研究所果實采後生理病理學研究組首席研究員,義大利博洛尼亞大學博士後 |
盧寶榮 | 國際水稻研究所(IRRI)任種質資源專家(高級研究員),復旦大學生物多樣性科學研究所副所長 |
劉永勝 | 洛克菲勒大學、康乃爾大學、以色列希伯來大學訪問科學家,四川大學博士生導師 |
李仕貴 | 四川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四川農業大學自主培養的第一個傑青 |
楊漢春 | 中國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 |
曾憲垠 | 荷蘭國家動物科學與保健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客座教授 |
夏玉先 | 重慶大學生物工程基因中心主任、英國BATH大學生物化學博士、全國優秀青年科技創新獎獲得者 |
張世熔 | 赫爾辛基大學客座教授,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博士後 |
陳學偉 | 四川農業大學特聘教授,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萬人計畫”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家傑青 |
楊明耀 | 劍橋大學教授,四川農業大學教授 |
周榮家 | 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
王紅寧 | 四川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 |
李華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 |
王華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葡萄酒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 |
蔣宗勇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院長兼黨組書記 |
彭正松 | 西昌學院黨委書記 |
龍喬明 | 美國康乃爾大學 |
張遠彬 | 中科院生物研究所 |
楊萬江 | 浙江大學 |
姜勛平 | 華中農業大學 |
陳玉瓊 | 華中農業大學 |
白史且 | 西南科技大學農業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 |
劉作華 | 重慶市畜牧科學院院長 |
工商界
姓名 | 簡介 |
陳育新 | 希望集團總經理、華西希望集團董事長兼總裁 |
鄭長征 | 深圳校友會會長、海圳汽車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 |
劉永剛 | 世界第三大維生素公司安迪蘇亞太區副總裁(兼任南京大學教授) |
徐一丁 |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 |
喻麟 | 成都大帝漢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
排名不分先後,僅列舉部分 |
黨政界
類別 | 姓名 | 職位 |
國家部委 | 段毅君 | 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 |
趙世勇 | 中央紀委常委,國家監委委員,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組織部部長,二級副總監察官 | |
四川省 | 於偉 | 原四川省成都市第十六屆人大常委會主任 |
代永波 | 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 | |
劉仆 | 原四川省成都市政協副主席 | |
李首成 | 原四川省雅安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 |
張必達 | 原四川省雅安市政協副主席 | |
毛凱 | 原四川省雅安市政協副主席 | |
重慶市 | 謝忠碧 | 重慶市政協民族宗教委員會副主任 |
白文農 | 原重慶市萬州區人大常委會主任 | |
李小軍 | 重慶市南岸區委常委、區紀委書記 | |
杜海波 | 重慶市涪陵區政協主席 | |
唐洪軍 | 重慶市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
廣東省 | 蔣宗勇 | 原廣東省農業科學院院長 |
海南省 | 周燕華 | 海南省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 |
羅增斌 | 海南省委常委、海口市委書記 | |
遼寧省 | 蔣天寶 | 遼寧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
排名不分先後,僅列舉部分 |
姓名 | 簡介 | ||
---|---|---|---|
楊東升 | 成都市政協秘書長、機關黨組書記 | ||
林世全 | 宜賓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 | ||
鄒遠駿 | 德陽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 | ||
劉嗣方 | 重慶市社會科學院黨組書記、院長 | ||
徐攀斌 |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青海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 | ||
胡定顯 | 中共四川省西昌市市委常委、副市長 | ||
高勝 |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重慶分行副行長 | ||
硃砂 | 宜賓市政府服務和非公經濟發展局黨組書記、局長 | ||
張瑜峰 | 四川省雅安市石棉縣縣委副書記、縣長 | ||
蔡其宏 | 峨眉山市經開區黨工委書記 | ||
宋程凡 |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會東縣縣長 | ||
伍祁軍 | 四川省自貢市榮縣副縣長 | ||
丁林 | 四川農業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 ||
唐德榮 | 重慶市畜牧局副院長 | ||
參考資料:排名不分先後,僅列舉部分 |
所獲榮譽
時間 | 所獲獎項 |
2024年4月 | 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狀 |
2022年2月14日 | 入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名單 |
2021年8月 | 首次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 |
2017年 | 學校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 |
地圖信息
位置:雅安市雨城區新康路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