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農村公路“十二五”建設規劃

《四川省農村公路“十二五”建設規劃》於2011年12月31日由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以川辦發〔2011〕92號印發。該《規劃》分農村公路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十二五農村公路面臨的形勢與需求,指導思想、規劃原則和發展目標,“十二五”農村公路發展主要任務,保障措施5部分。發展目標是:到2015年,全省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27.6萬公里,等級公路達到20.5萬公里,高級次高級路面達到18.4 萬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省農村公路“十二五”建設規劃
  • 區域:四川省
  • 主管機關:四川省人民政府
  • 川辦發:〔2011〕92號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通知,四川省農村公路“十二五”建設規劃,十二五農村公路面臨的形勢與需求,指導思想、規劃原則和發展目標,“十二五”農村公路發展主要任務,保障措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四川省交通運輸“十二五”發展規劃和四川省農村公路“十二五”建設規劃的通知
川辦發〔2011〕92號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關部門,有關單位:
《四川省交通運輸“十二五”發展規劃》和《四川省農村公路“十二五”建設規劃》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四川省農村公路“十二五”建設規劃

為加快我省農村公路建設, 完善農村公路網路, 適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 根據《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 要》、 交通運輸部《交通運輸“十二五” 發展規劃》 及相關規劃要求, 按照省委、 省政府“兩個加快” 的部署, 結合全省農村公路發展實際, 編制《四川省農村公路“十二五” 建設規劃》。本規劃實施年限為 2011 — 2015 年。一、農村公路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一) 發展現狀。
1. 基本情況。截至 2010 年底, 全省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 24.7 萬公里, 較“十五” 末增加 8.3 萬公里, 其中, 縣道 4 萬公里, 鄉道 5 萬公里, 村道 15.2 萬公里, 專用公路 0.5 萬公里; 高級次高級路面鋪裝公路 11 萬公里, 占農村公路總里程的 45% , 較“十五” 末增8 萬公里; 實現 90.2% 的鄉 鎮通油路(水泥路)、 98.4% 的建制村通公路和 53.7% 的建制村通水泥路(油路), 分別較“十五” 末提高38 、 44.5 和 40 個百分點, 累計新增 1178 個鄉 鎮通油路、 20955 個建制村通公路、 19500 個建制村通水泥路(油路), 新增直接受益農民民眾 2500 萬人; 有農村公路客運站 3334 個, 較“十五” 末增加 2471個, 覆蓋我省農村 75.6% 的鄉鎮; 實施渡口改公路橋 234 座、 3 萬延米, 渡口 改人行橋 408 座、 1.6 萬延 米, 建設鄉 鎮客(貨)渡碼頭1554 個, 渡口 較“十五” 末減少 269 個。
2. “十一五” 發展情況。
———農村公路實現跨越式發展。 “十一五” 時期是我省農村公路建設規模最大、 工程質量最好、 發展速度最快的時期。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 地方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 人民民眾廣泛參與, 修路積極性空前高漲, 我省農村公路呈現出快速、 健康發展的態勢。 5 年來, 全省累計新改建農村公路 12.7 萬公里, 超額完成“十一五” 規劃目標, 完成投資 613.4 億元, 是“十五” 期的4倍, 無論建成規模還是完成投資均排名全國 第一, 創歷史最高水平。 2009 年我省啟 動實施農村斷頭公路建設, 新改建農村斷頭公路 1 萬公里, 解決了一大批農民民眾生產生活需求最迫切的斷頭公路問題, 切實改善了邊遠山區老百姓的出行條件, 完善了 農村公路網路, 豐富了農村公路的發展內 容, 成為我省“十一五” 時期農村公路發展的一大亮點。 通過“十一五” 農村公路快速發展,全省農村公路通達深度顯著提升, 路面狀況明顯改善, 農村公路樹狀網路基本形成, 廣大農民民眾基本出行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農村公路的快速發展, 為加快我省城鄉統籌, 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 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建設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 “十一五” 期間, 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四川農村公路發展的實施意 見》(川府發〔2006〕20 號) 為指導, 在堅持民主、自願原則的基礎上,積極探索適合省情的農村公路建設新路子, 創造了 以“四權模式” 為核心的儀隴經驗, 建立健全了農村公路建設“四項機制”, 規範了建設管理行為; 通過加強基層幹部技術培訓和送技術下鄉等形式, 有效緩解了農村公路建設技術管理力量不足的問題; 以開展“農村公路質量年活動” 為載體, 以建立農村公路檢測試驗室為抓手, 走專群結合的路子, 逐步建立“政府監督、 專業抽檢、 民眾參與、 施工自 檢”的農村公路質量保證體系, 質量監督覆蓋面進一步提高, 有力地促進了農村公路快速、健康發展。
———公路管養取得重大突破。 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05〕49號)的總體要求, 認真貫徹落實省政府辦公廳《關於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川 辦發〔2006〕42號), 確立了以縣級人民政府為責任主體, 縣、 鄉、 村共同負責, 專業養護和家庭、 個人承包養護相結合的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格局, 初步構建了“縣為主體、 省市補助、社會捐資” 的農村公路養護資金保障機制, 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得到逐步加強。截至 2010 年底, 全省有 90% 的市(州) 人民政府出 台 了 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方案, 有 80% 的 縣(市、區) 人民政府出台了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實施意見,有 72 個縣(市、區) 組建了 1426 個農村公路鄉鎮管理站, 有相當部分縣級人民政府還將農村公路日常養護管理資金納入了財政預算, 農村公路養護投入逐年增加,“十一五” 省安排農村公路大中修 4500
公里。
———公路客運網路加快建設。隨著農村公路網的基本形成和不斷完善, 特別是農村公路通行條件的改善和站場設施的逐步配套, 各地結合地方經濟發展、 城鎮化進程、 公路建設等科學編制農村客運發展規劃, 充分發揮規劃的指導性和調控作用, 堅持路、站、運一體化發展, 明確公路建設與客運站點建設同 步規劃、 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投入使用的原則, 使“路通” 和“車通” 得以有效銜接, 我省農村客運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 農民民眾乘車難、 候車難的問題得到有效緩解。 “十一五” 期間, 全省新建農村客運站2471 個、開通客運路線 6317 條, 客運班車總數達到 2.94 萬輛, 鄉鎮、行政村通達率分別達到 93.7% 、 74.4% , 惠及我省 4130 個鄉鎮和 35655 個建制村的農村民眾。
———公路安全水平得到提升。 “十一五” 期間, 在加快農村公路建設的同時, 堅持以人為本、 關愛生命的理念, 圍繞提高農村公路安全保障能力, 積極開展橋樑、 重要路段安全隱患排查專項行動, 大力實施農村公路危橋整治、 渡口 改公路橋(人行橋)、 農村小碼頭建設和安保工 程, 我省農村公路 安全保障水平不斷提 升。
“十一五” 期間, 全省累計完成農村公路危橋整治 251 座、 2.9 萬延米, 整治改善重要農村公路安全隱患路段 5900 公里, 實施農村渡口 改公路橋 234 座、 3 萬延米, 農村渡口改人行橋 408 座、 1.6 萬延米, 建設鄉 鎮客(貨) 渡碼頭 1554 個。
(二) 存在的問題。
“十一五” 期間, 儘管我省農村公路實現了 跨越式發展, 取得了重大歷史性突破, 但由於我省地域遼闊、人口 眾多、經濟落後, 農村公路欠賬多、 基礎薄弱、 發展條件差的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農村公路總體處於“溫飽” 狀態, 遠遠不能滿足發展現代農業、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統籌城鄉發展的需要, 具體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 路網不完善。 受自然地理條件、 經濟發展水平, 以及建設規模等因素制約, 我省農村公路通達深度低、 覆蓋人群不足、 連通度差的問題依然存在。 截至 2010 年底, 全省還有 440 個鄉鎮不通油路, 部分通往農業產業園區、 產業基地、 新農村綜合體及示範片道路不暢的問題仍然較為突出, 影響了路網整體效益的發揮, 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人員往來和物資集散, 制約了區域經濟發展, 是我省農村公路發展的薄弱環節。
2. 技術等級低。截至 2010 年底, 全省農村公路中等級公路僅占 75.7% , 而且絕大部分為四級公路, 路面鋪裝率 44.9% ; 農村公路網中起骨架作用的縣道公路三級及以上等級公路僅占 26.5% ,仍有 9.1% 為等外級公路, 還有 26.2% 的公路未鋪裝路面; 已實現路面鋪裝的縣鄉公路, 大多為瀝青表處路面, 路用性能差, 使用壽命短, 大都缺乏必要的安全、 防護設施, 安全隱患 多, 抗災能力弱;通村公路建設標準偏低, 缺橋少涵, 有路不暢, 因災受阻、斷道等問題嚴重, 全省農村公路總體質量不高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
3. 發展不平衡。 我省地域廣闊, 經濟發展水平、 自 然條件以及發展基礎差異大, 農村公路發展不平衡的矛盾較為突出。 通過“十一五” 農村公路加速發展, 內地經濟較發達地區基本實現了“油路到鄉 、公路到村” 的目標, 解決了廣大農民民眾基本出行問題; 而我省藏區、 彝區和秦巴山區三大連片貧困地區, 由於公路建設成本高、 經濟基礎差、 建設資金籌措能力弱, 農村公路發展相對滯後, 農牧民民眾“無路可走、 有路難行” 的狀況尚未得到根本扭轉,“瓶頸” 制約嚴重。
4. 養護管理薄弱。 與“十一五” 時期農村公路快速發展相比,我省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基礎薄弱的問題顯得尤為突出,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部分地區農村公路管養主體缺位, 養護資金、機構不落實, 養護管理制度不完善, 農村公路缺養失養問 題突出;二是公路養護機構人才流失嚴重、 技術管理人才缺乏, 多數縣級公路養護管理部門只有 1 — 2 名技術人員,管養能力不足的問題十分突出; 三是公路建設投入不足, 建設標準低,設施不完善,抗災能力弱,公路通而不暢, 因災斷道頻繁, 進一步增大了養護管理的難度。
5. 運輸服務能力不足。 一是農村客運發展不平衡, 三州少數民族地區和部分邊遠山區農村客運通達率較低, 農村客運服務的深度和廣度不高; 二是運輸組織方式單一, 與城市客運和長途班線缺乏有效銜接, 還不能充分滿足農村民眾方便快捷的出行需求;三是運力結構單一, 以中小型普通車輛為主, 車輛檔次較低, 服務質量不高; 四是運輸安全基礎比較脆弱, 安全保障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

十二五農村公路面臨的形勢與需求

“十二五” 時期是我省農村推進農業現代化, 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關鍵時期, 我省農村公路也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為落實中央的新要求, 順應人民民眾的新期待, “十二五” 時期我
省農村公路將面臨以下四方面的發展需求:
一是農村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需求。農村公路是保障農民民眾生產生活的基本條件, 是農業和農村發展的 先導性、 基礎性設施, 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著重要支撐作用。 “十二五” 時期, 隨著國家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 著力將成渝經濟區建設成為西部經濟中心, 以及我省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的戰略部署, 我省農村社會經濟將發生深刻變化, 經濟活力進一步增強, 必將對農村公路發展質量、 發展速度、 服務水平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迫切需要加大農村公路供給能力, 滿足農村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
二是安全便捷出行的需求。隨著我省農村公路通車裡程的快速增長, 特別是發展現代農業、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城鄉一體化步伐的進一步加快, 頻繁的經濟活動和經濟交往, 以及人們日益增長的出行需要, 必將產生大量的運輸需求, 必然要求加快農村客貨運輸發展, 必然要求提高農村公路技術等級、質量標準和安全保障水平。 因此,“十二五” 時期有必要進一步加快農村公路改造, 加大安全保障工程投入, 強化農村客運站點和公交路線建設, 努力提高農村客運通達深度, 滿足廣大農村民眾安全便捷出行的需要。
三是農村公路差異化發展的需求。隨著我省農村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西部綜合交通樞紐的加速形成, 對農村公路差異化發展的需求進一步凸顯。三州民族地區迫切需要通過通鄉油路和通村公路建設, 解決農牧民民眾基本出行問題; 內地則要求加快通村水泥路和鄉鎮聯網路建設, 最佳化路網結構, 滿足發展需要; 要發揮西部綜合交通樞紐的輻射、帶動作用, 客觀上要求農村公路加快擴容改造, 提高集散能力, 並與幹線公路和區域綜合交通樞紐實現有效銜接。因此,“十二五” 時期我省農村公路必須堅持差異化的發展方向, 準確把握不同區域, 不同層面的發展需求, 科學確定農村公路的發展目標、重點和建設標準, 增強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
四是農村公路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從我省公路建設和使用的周期看,“十二五” 將進入公路養護高峰期。 截至 2010 年底, 全省需要養護管理的農村公路有 24.7 萬公里,“十二五” 期間, 規模還將繼續增大, 公路養護任務將十分繁重。 為保護好我省農村公路來之不易的發展成果, 亟需在“十二五” 期間進一步落實中央和省有關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體制改革的各項措施, 加快構建符合我省實際的, 責任明確、 運轉高效的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長效機制, 推動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常態化、 規範化, 努力實現有路必養, 全面提高我省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水平。

指導思想、規劃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 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 主動適應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加快推進的需要, 以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目 標, 堅持“政府主導、全民參與, 統籌規劃、 分步實施, 因地制宜、 分類指導,建管養運、 協調發展” 的指導方針, 圍繞“擴大成果、 完善設施、 提升能力、統籌城鄉” 的總體要求, 加快推進農村公路建設、 管理、 養護、運輸一體化發展, 著力構建“通鄉達村、標準適宜、管養到位、人便於行、貨暢其流” 的農村公路網, 促進我省農村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二) 規劃原則。
1. 統籌兼顧, 突出重點。 統籌兼顧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和自然條件的差異性, 準確把握新時期各區域階段性差異化需求,科學確定農村公路的發展目 標、 重點和建設標準。 三州民族地區繼續以“油路到鄉 、 公路到村” 為重點, 圍繞解決農牧民民眾基本出行問題, 加快推進通村公路和通鄉 油路建設; 盆周山區和丘陵地區在加快實施通村水泥路建設的同時, 啟動並實施重要鄉鎮聯網公路建設; 平原地區重點實施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範工程, 加大農村公路延伸工程建設, 基本覆蓋新農村示範片和現代農業產業園區。
2. 質量並舉, 提升水平。 堅持數量增長和結構最佳化並重的原則, 在繼續加快農村公路建設的同 時, 大力 實施農村公路網 化工程, 加大安全保障工程投入, 加快農村渡口 改公路橋、人行橋步伐,著力解決農村公路通行能力弱, 連通度低、 防護設施不足, 安全隱患多, 布局不合理等問 題, 在發展中不斷提高農村公路質量, 不斷最佳化農村公路網結構。
3. 因地制宜, 分類指導。 堅持一切從實際出 發, 根據各區域不同的發展需求和經濟發展水平, 制定與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的農村公路發展內 容、 重點和階段性目標; 按照不同的自 然、 地理條件和各類公路不同的功能和作用, 合理掌握農村公路建設標準, 不盲目貪大求洋, 鼓勵就地取材和原路改造; 緊密結合我省農村公路發展實際, 分區域、 分類別制定不同的政策措施, 積極引導各地農村公路健康發展。
4. 建管養運, 協調發展。 牢固樹立“建設是發展, 養護管理也是發展, 而且是可持續發展” 的理念, 在加快農村公路建設的同時,進一步深化公路養護管理體制改革和機制轉換, 構建符合我省實際的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長效機制, 鞏固農村公路發展成果; 牢固樹立“建設養護管理為運輸服務, 運輸為社會經濟服務” 的理念, 堅持建管養運一體化發展方向, 統籌協調農村客貨運輸與公路基礎設施發展的關係, 促進我省農村客貨運輸加快發展。
(三)發展目標。
到 2015 年, 全省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 27.6 萬公里, 公路覆蓋範圍進一步擴大, 受益農民民眾占全省農村人口的 95% 。 農村公路總體技術水平進一步提高, 等級公路達到 20.5 萬公里, 占農村公路總里程的 77% ; 高級次高級路面達到 18.4 萬公里, 占農村公路總里程的 69% 。 農村公路配套設施不斷完善, 安全水平明顯提高, 管養體制改革基本到位, 農村客運加快發展, 基本解決我省廣大農民民眾出 行難問 題, 初步構建“通鄉 達村、 標準適宜、 管養到位、人便於行、貨暢其流” 的農村公路網, 基本適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
1. 覆蓋範圍 進一步擴大。 2015 年末全省基本實現“油 路到鄉 、公路到村”, 75% 的建制村通水泥路(油路)。
2. 安全保障能力逐步增強。 2015 年末, 切實解決廣大沿河、臨水農民民眾的渡河渡水交通問題, 農村公益性渡口全面達標, 渡運管理更加規範, 重要農村公路安保設施基本完善, 安全水平明顯
提高。
3. 路網結構日趨最佳化。 2015 年末, 內 地具備建設條件的重要鄉 鎮間基本實現油 路(水泥路) 鋪裝, 新農村綜合體、 示範片和農業產業園區對外連線公路基本形成, 初步構建“人便於行、 貨暢其流” 的農村公路網路。
4. 服務水平穩步提高。 2015 年末, 全省農村公路管養主體責任進一步落實, 長期穩定的養護投入機制基本建立, 管養制度基本完善, 基層養護組織基本建立, 基本實現“有路必養” 目標; 農村公路路況保持良好, 基本消除縣鄉道中橋以上危橋; 農村客運覆蓋範圍進一步拓展, 客運班車通達深度明顯提高, 服務更加靈活, 實現 98% 的鄉 鎮和 80% 的建制村開通客車。成都、德陽、綿陽等平原地區鄉 鎮客車通達率達到 100% , 建制村客車通達率達到 90% ; 山區鄉 鎮客車通達率達到 85% , 建制村客車通達率達到 65% ; 其他地區鄉 鎮客車通達率達到 98% , 建制村客車通達率達到 82% , 具備條件的地區逐步向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 農民民眾出行更加安全、便捷。

“十二五”農村公路發展主要任務

(一) 規劃規模。
根據“十二五” 農村公路總體發展目 標,“十二五” 時期全省規劃實施通暢通達工程、配套完善工程、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範工程、重要延伸工程、農村客運發展工程和公路養護髮展工程六大工程, 新改建農村公路 9.3 萬公里, 其中,“十二五” 新規劃農村公路建設 8.6 萬公 里,《四 川省農村斷頭公路建設實施方案(2009 — 2011 年)》 結轉至“十二五” 時期完成的項目 有 0.7 萬公里, 分別為省補助項目 0.4 萬公里和亞行貸款項目 0.3 萬公里。
1. 通暢通達工程。
建設規模為 6.46 萬公里, 其中, 通鄉 油路 4000 公里, 通村水泥路 45000 公里, 通村公路 15600 公里。
全省到 2015 年末基本實現“油路到鄉 、 公路到村”, 75% 的建制村通水泥 路(油 路), 其中, 內 地全面實 現“油 路到 鄉 、 公 路到村”, 85% 的建制村通水泥路(油路); 三州實現具備條件的鄉鎮通油路(水泥路)、建制村通公路, 20% 的建制村通水泥路(油路)。
2. 配套完善工程。 建設農村公路大中橋 2452 座、 18.6 萬延米, 大幅緩解農村公路對大中橋建設的需求, 其中, 農村公路固定渡口 改公路橋 474 座、 4.6 萬延米, 改人行橋 700 座、 5 萬延米;重要涉水點改公路橋 798 座、 6.2 萬延米, 改人行橋 300 座、 1.8 萬延米;農村斷頭公路大中橋 180 座、 1 萬延米; 建設農村公益性渡口1350 處, 全省鄉 鎮渡口 達標率達到 100% ; 完善重要農村公路安保設施 10000 公里, 全省縣道和部分重要旅遊公路危險路段完成波形護欄或鋼筋混凝土防撞護欄建設, 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
3. 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範工程。按照“兩化” 互動、“三化”統籌的發展思路, 結合城鎮規劃布局和農業現代化發展需要, 選擇部份具備條件的縣, 以提升、完善交通基礎設施和運輸兩個網路為重點, 以安全、通暢、 便捷、 長效為特徵, 開展城鄉 交通運輸一體化示範工程建設。 通過實施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範工程, 有力推動城鄉交通運輸均等化發展, 服務農村產業化和城鎮化, 為全省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提供建設、養護、營運、管理方面的經驗,示範工程共需改造農村公路 6000 公里。
4. 重要延伸工程。建設重要鄉鎮聯網路 1.56 萬公里(含農村斷頭公路續建 7300 公里), 基本實現內地重要鄉鎮間公路聯網; 改造新農村示範片鄉 道、 村道及農村產業園區公路 6800 公里, 基本改善省確定的 60 個新農村示範片和產業園區對外公路通行條件。
5. 農村客運發展工程。建設農村公路客運站 1100 個, 基本覆蓋通油路的 鄉 鎮, 其中, 等級站 360 個, 簡 易 站 140 個, 港灣車站 600 個。 特別是要加快甘孜、 阿壩、 涼山等三州農村客運站建設,新建農村客運站 447 個, 其中, 等級站 99 個, 簡易站 92 個, 港灣車站 256 個。 到“十二五” 末, 全省鄉鎮客運站覆蓋率達到 98% , 實現通客車鄉鎮全覆蓋。
6. 公路養護髮展工程。 實施農村公路專項養護工程 5000 公里, 建設鄉鎮管理站 3000 個, 基本實現有路必養目 標; 整治縣鄉道公路中橋以上危橋 500 座、 3.7 萬延米, 基本消除縣鄉道公路中橋以上四、五類危橋。
(二) 技術標準。
根據《公路工程技術標準》 和交通運輸部《農村公路建設標準指導意見》, 結合我省農村公路建設實際, 確定“十二五” 農村公路建設技術標準。
1. 通暢通達工程。
( 1 ) 通鄉 油路中屬於縣道的公路一般應採用三級公路技術標準, 屬於鄉道的公路一般應採用四級公路技術標準(雙車道路基寬度原則上不低於 6.5 米, 腳踏車道路基寬度原則上不低於 4.5 米),特殊困難和交通量較小的路段可適當降低部分技術指標, 重點實施路面工程、排水、橋涵、擋防和必要的安保工程, 路面宜採用水泥或瀝青路面。
( 2 ) 通村公路一般應採用四級公路技術標準, 路基寬度不應低於 4.5 米, 路面寬度不應低於 3.5 米, 特殊困難和交通量較小的路段可適當降低技術標準, 但應設定必要的安全設施, 重點實施路基工程、排水系統, 鼓勵就地取材建設低造價路面。
( 3 ) 通村公路路面硬化可採用符合省要求的多種路面結構類型實現, 從農村公路養護和管理實際考慮, 提倡採用水泥路面。
2. 配套完善工程。
( 1 ) 農村公路大中橋中的公路橋應滿足公路— Ⅱ 級汽車荷載等級, 人行橋應滿足 3.5KN/㎡的人群荷載標準。
( 2 ) 達到三、四級公路的農村公路安保設施應符合《公路工程技術標準》( JTG B01 — 2003 ) 有關要求, 滿足 D 級及以上水平, 對視距不良、 急彎、 陡坡等路段設定路面標線以及必需的視線誘導標;路側有懸崖、 深谷、 江河湖泊等路段應設定路側護欄; 平面交叉應設定標誌和必需的交通安全設施。
( 3 ) 農村公路公益性渡口的渡口設施、 候船設施、 船舶和碼頭監控設施等應滿足相應技術標準和要求。
3. 城鄉 交通運輸一體化示範工程。 示範工程改造的公路路線覆蓋的農村公路應達到三級公路技術標準, 路基寬度不低於 7.5 米, 路面寬度不低於 6.5 米, 採用瀝青或水泥混凝土路面, 具有較為完善的排水、橋涵和擋防工程, 以及標誌、標牌、標線和必要的安全設施, 全路段無危橋和災害隱患路段, 具有較為完善的公交化客運設施和開展養護生產工作的必要條件。
4. 重要延伸工程。
( 1 ) 重要鄉鎮聯網路、 新農村示範片和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的鄉 村道改造重點為實施路面工程, 屬於縣鄉道的應符合通鄉油路技術標準, 屬於村道的應符合通村公路硬化有關技術標準。
( 2 ) 大型國有農林場公路一般應採用四級公路技術標準, 重點實施路基路面工程, 技術標準符合通鄉油路有關要求。
5. 農村客運發展工程。 農村客運站建設應符合交通運輸部《汽車客運站級別劃分和建設要求》( JT 200 — 2004 ) 標準。 6. 公路養護管理。 農村公路專項養護工程應滿足《公路養護技術規範》( JTG H10 — 2009 ) 有關要求, 經改造的危橋應符合一、二類橋樑有關技術要求。
(三) 資金籌集。
1. 投資總量。根據測算, 2011 年至 2015 年全省農村公路建設投資規模為 811 億元(含農村斷頭公路建設結轉至 2011 年的 60 億元), 其中, 農村公路建設 695 億元, 渡改橋及公益性渡口建設 71 億元, 農村客運站建設 4 億元, 農村公路養護工程 41 億元。
2. 補助政策。
參照交通運輸部“十二五” 農村公路建設補助標準, 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指導” 的原則, 對納入“十二五” 農村公路發展規劃的建設項目按以下標準給予補助:
( 1 ) 通暢通達工程。
① 爭取交通運輸部對通鄉油路每公里補助 60 萬元, 省對三州地區的項目每公里配套補助 10 萬元;
② 爭取交通運輸部對通村水泥路平原地區和盆周山區每公里補助 25 萬元, 三州和少邊窮地區每公里補助 35 萬元;
③ 爭取交通運輸部對通村通達公路每公里補助 20 萬元。
( 2 ) 配套完善工程。
① 爭取交通運輸部對內地渡改公路橋和重要涉水點改公路橋建設每平方米補助 2200 元;
② 省對農村斷頭公路大中橋建設按照《四川省農村斷頭公路建設實施方案( 2009 — 2011 年)》 確定的標準, 每延米補助 0.8 萬元;
③ 爭取交通運輸部對渡改人行橋和重要涉水點人行橋建設每延米補助 0.6 萬元(橋長小於 40 米按 25 萬元 / 座);
④ 爭取交通運輸部對小碼頭建設每處補助 15 萬元, 渡船改造5 — 12 萬元 / 艘(人力船 5 萬元, 機動船 12 萬元);
⑤ 爭取交通運輸部對重要農村公路安保工程每公里補助 5 萬元。
( 3 ) 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範工程。
① 平原丘陵區: 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範工程連線鄉鎮的公路改造 40 萬元 / 公里、連線建制村的公路改造 20 萬元 / 公里;
② 盆周山區: 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範工程連線鄉鎮油路改造 60 萬元 / 公里、連線建制村公路改造 25 萬元 / 公里。
( 4 ) 重要延伸工程。
① 省對重要鄉鎮聯網路、 新農村示範片和現代農業產業園的縣鄉道改造平原丘陵區改造 40 萬元 / 公里、 盆周 山 區 改造 60 萬元 / 公里;
② 省對新農村示範片和農村產業園的村道改造平原丘陵區改造 20 萬元 / 公里、盆周山區改造 25 萬元 / 公里;
③ 爭取交通運輸部對大型國有農林場公路通暢工程每公里補助 60 萬元。
( 5 ) 公路客運發展。爭取交通運輸部對每個等級站補助 20 萬元。
( 6 ) 公路養護髮展。 爭取交通運輸部對縣鄉道中橋以上危橋改造中維修加固每平米補助 1300 元、 重建每平米補助 2200 元,補助資金不超過項目投資的 60% 。
3. 資金平衡方案。
( 1 ) 爭取中央和省投資 359 億元, 其中: 爭取交通運輸部安排 215 億元; 省級財政交通專項資金和省級相關部門安排 144 億元。
( 2 ) 市(州)、縣(市、區) 財政、農村民眾志願出資、社會捐助等資金投入 452 億元。

保障措施

(一) 堅持政府主導和民主自願原則。 堅持地方人民政府在農村公路發展中的主體地位, 縣級人民政府作為農村公路建設養護管理的責任主體, 要充分發揮領導協調、資金平衡和政策保障的主導作用, 並從滿足民眾需要和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方面綜合考慮, 區分輕重緩急, 合理安排項目建設時序, 促進“十二五”農村公路又好又快發展; 要繼續堅持民主、 自願的原則, 按照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方式組織實施, 採取“一事一議” 的方式進行農村公路建設和養護管理決策, 不強迫命令、不包辦代替。
(二) 深化公路養護體制改革。 各市(州)、 縣(市、 區) 要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和省政府有關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的要求, 進一步鞏固縣(市、 區) 人民政府為責任主體的農村公路管養格局, 落實農村公路養護主體責任, 建立穩定的養護資金渠道, 加強農村公路基層養護組織建設, 逐步建立符合我省農村實際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和運行機制, 實現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的常態化和規範化。
(三) 加強建設項目管理。 省、 市、 縣交通主管部門要認真履行各自職責, 加強建設項目管理, 強化行業指導, 促進農村公路健康發展; 要加快項目前期工作, 加大項目儲備, 促進農村公路快速發展; 要進一步規範建設管理行為, 加 強建設過程監督和質量監管, 努力提高農村公路建設質量; 要加大基層技術管理人員培訓力度, 提高工程項目管理控制能力; 要建立健全規劃管理預警和調控機制, 加強對規劃執行情況的跟蹤分析, 適時開展規劃實施情況評估, 及時根據新形勢、新情況、新要求, 提出調整意見和建議。
(四) 強化政策支持和管理創新。 交通運輸廳要充分用好中央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 振興汶川地震災區有關政策, 積極爭取交通運輸部加大對我省農村公路建設投入, 完善我省農村公路差異化發展需求的政策支持體系; 市(州) 和縣(市、 區) 要進一步整合新農村建設, 現代農業示範片和三大連片扶貧地區的發展資金, 創新管理方式, 加大財政投入, 出台優惠政策, 實現中央支持政策、省發展政策、 地方優惠政策資源的整合聯動, 支撐我省農村公路快速、健康、協調發展。
(五) 加強資金保障。 各市(州)、 縣(市、 區) 人民政府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 進一步拓展建設資金籌集渠道, 逐步建立國家扶持, 地方財政投入, 民眾自 願出 資、 投勞相結合的多渠道、多形式,長期穩定的農村公路建設、 養護和運輸發展資金籌集機制。要制定符合本地實際的涉及農村公路和客運站建設的土地、林地、砂石材料等資源使用的優惠政策, 統籌本地區砂石料場。要按照“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 的精神, 加大農村公路建設宣傳力度, 積極動員和鼓勵社會各界為農村公路建設捐款捐材料。採取“一事一議”、“村規民約” 等民主決策方式彌補農村公路建設養護投入不足的問題。
(六) 加快農村客運發展。 一是要積極爭取財政部、 交通運輸部對農村客運發展的財政資金支持, 並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加大配套資金籌集力度, 通過“以獎代補” 方式, 調動各方面發展農村客運的積極性; 二是要積極推行“分片管理、 一司 統管、 一站帶動、 功能區分、無縫連結” 的農村汽車客運站經營管理模式, 健全農村汽車客運站建養機制, 保障建養資金來源, 規範農村汽車客運站場的運營管理, 減輕站場經營者的負擔; 三是要積極推行“公建民營, 兩站合一, 多種經營、以站養站” 的農村汽車客運站經營管理手段, 確保農村汽車客運站用得好、效益好。
(七) 強化目標考核。 為保證規劃目標順利實現, 省政府將農村公路“十二五” 建設規劃相關內容納入各市(州) 民生工程年度目 標考核; 交通運輸廳要分解細化目標任務, 加強規劃執行過程監督管理, 將建設情況與補助資金安排比例掛鈎; 市(州)和縣(市、區) 人民政府要將目標責任落實到具體項目, 加強規劃項目 的工程質量和進度管理, 確保按期保質完成。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