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第十二地質大隊是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下屬正處級單位,該大隊下屬11個生產業務實體,有教授級高級工程師2人,註冊岩土工程師9人,高級工程師55人,工程師100餘人,在自然災害防治領域擁有專業力量和技術優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省第十二地質大隊
- 所屬單位: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
按照《中共四川省委機構編制委員會關於整合最佳化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四川省地質調查研究院所屬事業單位的批覆》檔案,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二〇二地質隊更名為四川省第十二地質大隊。2023年3月23日,四川省第十二地質大隊正式掛牌。該隊為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所屬正處級公益二類事業單位。主要職責為:承擔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地質調查和礦產勘查,提供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災害地質、核地質、城市地質、旅遊地質、農業地質、生態地質、遙感地質、地理信息、生態修復、國土空間規劃、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評價、自然資源及環境樣品檢驗檢測等技術支撐服務,參與地質類綜合科學技術研究,完成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交辦的其他任務。
四川省第十二地質大隊始建於1955年,是一支以地質找礦為主的綜合性地勘單位,是“萬里長江第一城”宜賓地區唯一從事地質找礦與礦產勘查、水文地質、環境地質、工程地質勘察的專業技術隊伍。
一、人才隊伍及組織結構
四川省第十二地質大隊400人在編職工中,各類專業技術人員200餘名,其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2人,高級工程師50餘名,工程師100餘名。全隊有全國註冊岩土工程師、一級建造師、註冊安全工程師、二級建造師等各類註冊人員100餘人。擁有固體礦產勘查、地質鑽探、工程地質勘察、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施工、評估)等7個甲級資質,工程勘察專業類及勞務類、區域地質調查、液體礦產調查、地質實驗測試、地質測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等6個乙級資質,並擁有與之配套的機械設備和儀器。下轄9個公共管理內設機構、14個生產業務實體以及6個法人公司。2024年1月25日,由自貢市應急管理局與四川省第十二地質大隊共同組建的“自貢市自然災害應急技術中心”在市應急管理局掛牌成立。
二、服務國民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
建隊60餘年來,四川省第十二地質大隊轉戰巴蜀大地,艱苦跋涉,灑下了辛勤的汗水,留下了閃光的足跡,擷取了豐碩的成果。先後在全國各地普查勘探了煤、硫、鐵、銅、鋁、鋅、釩、鈾、石英砂、金、石灰石、白雲岩、耐火粘土等礦產50餘種,累計探明各類礦產資源儲量68.5億噸。為完成國家任務和支持地方經濟建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提交的大、中型成果報告500餘份,有30多項獲部、省、市找礦科研成果獎、科學技術貢獻獎。先後榮獲“先進單位”、“地質找礦工作作出重大貢獻單位”、“四川地質災害防治和治理先進集體”等省部級以上榮譽稱號,榮獲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十餘項,獲省部級以上榮譽稱號職工20餘人次,多次被宜賓市評為安全生產先進單位、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宜賓市市級文明單位,湧現了四川省地災防治衛士、優秀共產黨員、四川省地礦局首批優秀青年科技人才獎、扶貧先進個人等眾多具有社會影響的典型人物。
三、對接、融入、服務地方社會經濟成績顯著
多年來,四川省第十二地質大隊自覺肩負時代使命,利用自身地學專業優勢,緊緊圍繞地方政府中心工作和發展需求,積極融入地方經濟發展,服務地方社會、經濟、民生方方面面,工作成效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肯定完成了大型礦產地如川南水泥廠配套原料礦產地、珙縣巡場萬年倉水泥石灰岩、重慶鐵路分局玄武岩礦山勘探工作;蜀南竹海溫泉、筠連巡司望月泉溫泉、犀牛溫泉、宜賓觀斗山溫泉等系列水源地勘查評價;重要城鎮供水水源地勘探施工;重大地質災害的應急調查及防治預案的制定。結合地方社會經濟建設完成了地質環境監測、地質災害調查及評價200餘處,提交各類地質報告500餘份;承接工業及民用建築基礎勘察、施工與公路、隧道、水利地質勘察、地質災害防治等400餘處;提供金屬、非金屬礦產地百餘處,為推進地方社會經濟發展作出了較大貢獻。戰略合作方面。四川省第十二地質大隊先後與敘州區、屏山縣、珙縣簽訂戰略合作協定,與宜賓市應急管理局簽訂地質災害應急處置及礦山安全生產技術支持戰略合作協定。礦產經濟方面。針對宜賓廣泛分布的硫鐵礦尾礦及其他可利用非金屬礦資源專門成立了課題組,通過近兩年的科研攻關,專題研究已初見成效。四川省地礦局批覆在四川省第十二地質大隊掛牌設立全局科技平台―四川省非金屬礦業研究院,積極探索探、采、選、加工、研發、套用一體化產業鏈,積極推動宜賓地區非金屬礦產業高質量發展。生態修複方面。切實築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四川省第十二地質大隊配合市、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完成了長江幹流和主要支流兩岸各10公里範圍內、生態問題嚴重的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複方案編制工作,現已進入竣工驗收階段。目前正配合市局完成全市工礦廢棄地土地復墾方案編制工作。人才交流領域方面。2018年以來,四川省第十二地質大隊先後派遣了10名優秀技術幹部到區縣自然資源局掛職副局長、市局職能科室掛職副科長、3名專業技術人才到市局協助開展本專業技術工作,人才交流實現了常態化,為自然資源系統注入了新生力量。
四、參與搶險救災取得突出成績
四川省第十二地質大隊積極參與汶川“5.12”、蘆山“4.20”、康定“11.22”、雲南昭通“8.3”、屏山“8.16”、長寧“6.17”珙縣“1.3”、興文“12.16”等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工作,承擔了艱巨的地質災害排查、安置區危險性評估任務和百餘處重大地質災害勘查和治理工程設計任務。先後完成了向家壩庫區工程地質研究及地質災害調查,蜀南竹海景區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宜賓芙蓉礦區白膠煤礦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長寧縣硐底鎮岩溶塌陷地質災害應急勘察、鹽邊縣魚門鎮二灘電站庫岸滑坡治理施工、參與了三峽庫區和汶川地震災區多項地質災害勘查與治理。在抗震救災、搶險一線,活躍著四川省第十二地質大隊人的身影。
五、“走出去”堅守國外市場
自2006年起,四川省第十二地質大隊大力回響地勘事業走出去的號召,陸續在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緬甸國、莫三比克共和國、巴基斯坦開展地質勘查、鑽探施工、岩礦石測試分析等對外工程和地質技術服務,在國外開闢了廣泛的地質市場,開創了地質事業發展的新局面,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利益。特別是在寮國國的10餘年的連續奮戰中,該隊從空白的找礦區域做起,步步紮根取得了良好的找礦效果。據不完全統計,四川省第十二地質大隊在寮國已找到13條金礦成礦體,圈定發現4個鎢礦體的成礦靶區,探獲金資源量5.2噸、鋁土礦石資源量6388萬噸、白雲岩礦石資源量1996萬噸。其中鋁土礦和白雲岩礦石已經建設開發,鎢礦和金礦的良好找礦前景也吸引了更多的企業參與其中。
六、紮實開展“地質+”戰略
新時代下,四川省第十二地質大隊紮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凝聚人心鬥志,激發乾事創業熱情,從黨的光輝歷程中汲取砥礪奮進磅礴之力,著力“五個地礦”建設,致力於“為工業找礦,為產業和民生服務”,大力實施“地質+”戰略,全方位融入宜賓今年建成全省經濟副中心,加快建成成渝地區經濟副中心的宏偉新征程。
“地質+非金屬礦”戰略 深入推進非金屬礦產資源綜合開發利用。2020年4月,“四川省非金屬礦業研究院”在四川省第十二地質大隊掛牌成立,秉持地質礦產“找用結合”的思想,整合“資源、技術、資本、市場”各方優勢,致力打造非金屬礦資源“調查、研發、探、采、選、加工、市場套用”一體化礦業產業鏈。非礦院的建立,填補了川南非金屬礦研發領域的空白,為傳統礦業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技術支撐,特別是近期開展的硫鐵礦尾礦資源化利用技術突破,為長江生態環境還清歷史欠賬提供技術保障、為長江上游綠色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地質+地災防治”戰略 地災防治工作穩步推進。四川省第十二地質大隊成立了地災防治領導工作小組,建立了應急救援體系和應急預案,完善了年度防汛減災和地質災害常態化防治工作方案,加強了專業人員技能培訓,積極協助地方政府做好長寧6.17地震災後重建地質工作;在高縣成功試用自動化監測,打造“人防”向“技防”轉變的科技防災示範;加強區縣地災防治汛期駐守督導、技術支撐服務,參與了“8.18”抗洪救災等應急搶險治災工作。
“地質+文化旅遊”戰略 四川省文旅普查宜賓率先收官。四川省第十二地質大隊作為宜賓文旅普查的牽頭和技術支撐單位,嚴格按照上級的統一安排和部署,強組織、抓落實,把好文化和資源普查工作的“方向盤”;學經驗,創模式,布好文化和旅遊資源普查工作的“作戰圖”。本著“科學普查,創新普查”的理念,依託3S 技術用於強化資源點的識別、定位、存儲和管理分析,緊盯目標任務不放鬆,在所負責的各縣(區)建立分級負責機制,切實把責任落到人頭,把工作落到實處,在全省175個非試點縣區中率先完成了縣級評審,普查成績良好。
“地質+生態文明建設”戰略 做建設美麗中國的踐行者。四川省第十二地質大隊積極向環保、新能源領域進軍,與中石化新星(北京)新能源研究院、成都理工大學能源學院簽訂了《宜賓三江新區地熱能資源綜合開發利用三方合作戰略協定》;在全域土地整治和礦山生態修複方面主動作為,完成了宜賓市歷史遺留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專項規劃,南溪區長江支流沿岸10公里範圍內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敘州區長江乾支流沿岸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項目、珙縣地質災害調查評價與風險區劃項目,以及象鼻-明威連線線建設用地勘查論證、宜賓神德農業公司種豬場暨生態循環農業建設項目占用基本農田論證報告等項目,自覺肩負起新時代賦予地質工作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