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信息
| |
| |
| 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一○八地質隊 、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化探隊 |
| 陳才金、李超、劉權、古成會、蔣洪昌、唐回文、張興潤、黃與能、林青、何顯剛、胡大林、陳慈德、陳興忠、陳德友、胡世華 |
| |
| |
| |
項目摘要
夏塞銀鉛鋅礦床位於義敦古島弧碰撞造山帶西部昌多闊—哈嘎拉構造岩漿岩帶及銀錫多金屬成礦帶中段的義敦銀錫多金屬礦化集中區。 1989年開展過1:20萬義敦幅化探掃面,圈出了126km2的銀、鉛、鋅、銅、鎘、錫組成的綜合異常。1990年用1:5萬水系沉積物測量為主的方法在夏塞發現銀鉛鋅礦露頭。1992年圈出4個礦體,概算D+E級金屬銀儲量為303.59噸、鉛4.34萬噸,並提交了《四川省巴塘縣茶洛鄉夏塞銀多金屬礦床基地普查報告》。在此基礎上,四川省地礦局上報原地礦部立項,1993~1998年先後被列為原地礦部、國家計委固體礦產勘查重點項目,由四川地礦局108地質隊實施該項目。 按照國家有關礦產勘查的技術標準,採用地質、物探、化探技術方法,配合槽探、坑探、鑽探綜合勘查手段進行普查評價,先後投入槽探35086m3,坑探2379m,鑽探7112m,大比例尺物化探200km2,各類樣品分析2439件,自1993~1998年將1、2號礦體的普查擴大為主要工業礦體,新發現7、8、10、11、12、14號等6個礦體。 主要研究成果有:查明礦區地層、構造、岩漿岩特徵,礦床地質特徵、類型、分布規律及成礦遠景;查明礦體的形態、規模、產狀和礦石質量;對礦石的加工選冶性能進行類比,作出具有工業價值的評價;查明礦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及其它開採技術條件,估算資源量,提出具有進一步詳查的價值,圈出詳查區範圍。 夏塞銀多金屬礦床是西南三江地區發現的第一個新類型超大型獨立富銀礦床,填補了該類型礦床的空白。套用該礦的成礦模式和找礦模型,在其西側5km處找到相同類型的砂西富銀礦,並在以南發現同類型的興普勒(中型)、熱朗澤(中型)、夏隆富銀礦(Ag120~1250×10-6),遠景可達大型礦床。因此,該礦床勘查成果對推動西南三江固體礦產找礦及地質科技進步具有重要意義,可望形成一個銀資源量超過2萬噸的銀礦基地。夏塞銀礦床的礦業權評估價值已達5600萬元,該礦床位於川西高原藏族地區,礦床的開發對社會穩定、推動地區經濟發展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