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地質調查院成立於1999年,是四川省地礦局下屬獨立法人事業單位。主要承擔基礎地質調查、礦產勘查評價、地球化學與地球物理勘查、遙感地質調查評價、水工環地質調查及災害調查評價與監測等國家基礎性、公益性和戰略性地質調查工作和綜合研究服務,為國土資源規劃管理、環境保護、政府部門工作部署和科學決策提供基礎地質資料和信息技術支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省地質調查院
- 成立時間:1999年9月
- 隸屬: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
- 組織形式:全民所有制事業單位
- 地址:成都市人民北路1段25號
資質,技術力量,重點工作,所獲榮譽,發展宗旨,
資質
該院持有“七甲四乙五丙”各類勘查資質,配套鑽探、測試、物探、遙感、測繪、監測、運輸、安保等各類專業設備740餘台(套)。其中,資質“七甲”為國土資源部頒發的區域地質調查、固體礦產勘查、地球化學勘查、遙感地質調查、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和四川省環保廳頒發的環境污染防治工程(廢水、固體廢物環境生態保護工程)等七個甲級資質;“四乙”為四川省國土資源廳頒布發的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氣體礦產勘查,液體礦產勘查和四川省測繪地理信息局頒發的測繪航空攝影等四個乙級資質;“五丙”為四川省國土資源廳頒布發的地球物理勘查、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監理、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設計和四川省測繪地理信息局頒發的攝影測量與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工程等五個丙級資質。另外,該院通過“三體系”認證,即質量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是中國地質調查局首批授予省級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能力建設評估A級單位。
技術力量
該院現有在職職工260餘人(含非編人員),其中各類專業技術人員210人,占總人數的80%。其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42人、高級工程師28人。下屬8個綜合管理部門,6個技術管理服務部門和10個二級生產科研單位,覆蓋礦調、區調、物化探、水工環、遙感、環境評價、信息技術和綜合研究等領域。其中,四川省遙感中心為省屬編制單位,“稀有稀土戰略資源評價與利用四川省重點實驗室”與四川地礦測試中心共創共建。四川省境內的國家急缺礦產資源潛力評價 戰略礦產資源勘查區域地質、地球化學、地球物理、遙感地質和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勘查套用技術研究以及地質礦產信息系統建設等基礎性公益性和戰略性地質勘查業務 。
重點工作
四川省地質調查院在四川省地礦局領導下,在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質調查中心、四川省國土資源廳等上級單位和各部門關心指導下,各兄弟地勘單位的支持下,轉變觀念,以大地質服務為中心,積極開展地勘經濟轉型升級和地質科技創新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其中,四川康定甲基卡外圍鋰輝石礦找礦項目取得重大突破,達到超大型,居亞洲第一,有望成為全球最大鋰輝石礦床;與四川地礦測試中心共建 “稀有稀土戰略資源評價與利用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將為稀有稀土研究方面提供更高科技創新平台;國土資源衛片執法工作為政府提供科學、快捷、高效的技術服務;農業地質調查評價為各地區開展土地質量評估,並發現了數萬畝富硒土壤,為地方政府發展優質高效現代農業提供決策依據;四川紅層丘陵區地下水調查與開發利用及找水打井工程和四川省大骨節病區地下水調查與供水安全示範打井工程解決了紅層丘陵區分散農戶和大骨節病區農牧民的安全飲水問題,為促進城鄉統籌、造福民生、服務地方經濟發揮了巨大作用;“5.12”汶川大地震、“4.20”蘆山強震、“6.24”茂縣疊溪鎮新磨村特大山體滑坡搶險救災首赴一線立下功勳;緊跟時代步伐,有序開展四川地質大數據工作……。立足四川,還在西藏、青海、雲南、重慶、甘肅、新疆、山西等地區廣泛開展各類地質工作,受到廣泛好評。
所獲榮譽
建院以來,為國家和四川省地礦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先後組織和承擔完成國家和省級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地質類項目300餘項,其中省財政專項項目50餘項、中央財政項目240餘項,取得了大批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創新性地質科技成果。截止2016年,獲得各類科技成果獎勵30餘項(其中國家級科技成果特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一等獎9項),涉及區調、礦產、水工環、農業地質、信息技術多個領域。出版專著2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400餘篇;已提交各類成果報告200餘套,其中優秀90餘套,優良率100%。另外,四川省地質調查院院先後獲得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工人先鋒號”、中國能源化學工會授予“功勳集體”、國土資源部授予“全國模範地勘單位”等榮譽稱號,多次獲得地礦局“四好班子”、“先進單位”等稱號。
發展宗旨
如今,四川省地質調查院已成為人才薈萃、精英雲集,設備先進、手段齊全、技術領先、資料豐富、綜合實力雄厚的全國省級骨幹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面對新的機遇與挑戰,將緊密圍繞兩個“百年目標”和中國夢,緊密圍繞“百億地礦”和“五個地礦”,秉承“搭平台、大地質、做實地調院,聚人心、活機制、和諧地調院,重人才、樹名牌、提升地調院”宗旨,積極拓展地質服務領域,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戰略,全面增強公益性地質工作的資源保障能力和服務功能,努力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創建全國一流地質調查隊伍,向著更高、更遠、更強的目標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