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十二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

2011年12月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通知以川辦發〔2011〕79號印發《四川省“十二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該《規劃》分規劃背景,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主要任務,重點領域和重點工程,區域發展重點,保障措施6章。《規劃》提出的總體目標是:到2015年,基本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循環型產業體系、資源節約利用體系、資源再生利用體系、科技創新支撐體系和示範推廣體系。建立健全循環經濟發展的政策法規體系和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省“十二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
  • 文號:川辦發〔2011〕79號
  • 發布單位: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 發布時間:二○一一年十二月二日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通知,前 言,第一章 規劃背景,第二節 面臨形勢,第二章 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第一節 指導思想,第二節 基本原則,第三節 發展目標,第三章 主要任務,第一節 構建循環經濟發展體系,第二節 推進企業、園區和社會的循環發展,第三節 形成循環經濟發展長效機制,第四章 重點領域和重點工程,第一節 釩鈦稀土資源綜合利用,第二節 油氣化工循環發展,第三節 “城市礦產”資源化利用,第四節 再製造產業化,第六節 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第七節 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第五章 區域發展重點,第六章 保障措施,第一節 加強制度建設,第二節 強化政策支撐,第三節 嚴格組織實施,第四節 深化宣傳教育,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四川省“十二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的通知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關部門、有關直屬機構:
《四川省“十二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日
四川省“十二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

前 言

發展循環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戰略,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是調整經濟結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大舉措。為推動我省循環經濟規模化、產業化發展,根據《循環經濟促進法》、《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特制定本規劃。本規劃是“十二五”期間我省循環經濟發展的指導性檔案,也是實施循環經濟重大項目的主要依據。

第一章 規劃背景

第一節 發展成就
“十一五”期間,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認真貫徹《循環經濟促進法》,積極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發展循環經濟的各項決策部署,深入探索循環經濟發展的有效模式,組織開展循環經濟試點示範,著力推進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循環化發展,有力地促進了全省資源有效利用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節能減排任務全面完成。全省單位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20.31%,全省以年均8.7%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13.7%的生產總值增速;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累計下降5.43%和12.93%。圓滿完成了國家下達我省的“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任務。
資源綜合利用率不斷提高。礦產資源總回收利用率和共伴生礦綜合利用率分別達到45%和40%,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57.5%,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率分別達到73%和83%,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達到75%,建築廢棄物和農林廢棄物綜合利用水平不斷提升。全省共培育並認定了780餘戶資源綜合利用企業。
試點示範有序開展。國家先後批准我省2個國家級試點園區、6個國家級試點企業。我省在6個市、58個縣(市、區),22個園區和90個企業開展了循環經濟試點。開展了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城市礦產”等試點示範,為全面推進我省循環經濟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
重點項目紮實推進。實施了川威鋼鐵集團含釩鈦鋼渣綜合利用、五糧液集團釀酒廢水綜合治理等一大批循環經濟和資源節約重大示範項目、重點節能工程,促進了循環經濟的整體推進。積極推進清潔發展機制項目(CDM),共有272個項目獲國家批准,總數居全國第二,年碳減排量居全國第一。
清潔生產穩步推進。在重點行業、重點地區和148家重點企業開展清潔生產試點,實施清潔生產方案739個,確定了19家清潔生產審核諮詢服務機構,完成了182家企業的清潔生產審核,初步建立了推進清潔生產的實施機制,有力地推動了循環經濟的發展。
激勵政策不斷完善。制定了《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的實施意見》(川府發〔2005〕38號)等指導性檔案,出台了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財政、稅收、金融、土地等優惠政策,有力地支持了我省循環經濟的發展。“5·12”汶川特大地震後,又出台了促進災後建築廢棄物綜合利用的政策性檔案,災區建築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0%以上、處置率達100%,有力地促進了災後恢復重建。
社會參與度明顯提高。在全省範圍內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循環經濟宣傳活動,營造了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良好氛圍。全社會對發展循環經濟的認識水平不斷提高,循環經濟由理念變為行動,政府推動、企業實施、公眾參與的良好工作局面初步形成。

第二節 面臨形勢

“十二五”是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加快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也是我省加快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我省循環經濟發展既面臨良好機遇,也面臨嚴峻挑戰。
國家高度重視循環經濟發展,將發展循環經濟作為調整經濟結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作為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切入點,對循環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明顯加大,出台了一系列的財政、投資、稅收、金融扶持政策,為我省發展循環經濟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機遇和巨觀環境。國家合理控制資源消費總量和加大節能減排力度,也迫切要求我省加快發展循環經濟,形成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發展方式。國家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加快建設成渝經濟區,加大長江上游生態安全螢幕障建設力度,為我省循環經濟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省委、省政府將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作為我省未來發展的重要戰略,規劃建設天府新區,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提升城鎮化質量和水平,促進人口、經濟、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為我省加快發展循環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
隨著我省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資源環境約束不斷增強,對發展循環經濟提出了更高要求。我省循環經濟發展起步較晚、起點較低,還面臨體系不完善、體制機制不健全、資金投入和技術支撐不足、激勵政策和監管措施有待加強等諸多問題和困難。傳統的發展方式、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循環經濟的發展。我們必須認清形勢,把握機遇,妥善解決面臨的各種困難和問題,推進我省循環經濟加快發展。

第二章 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第一節 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堅持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基本國策,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基本要求,以提高資源產出率為核心,以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為動力,以實施重點工程為突破口,加快建設循環型企業、循環型園區和循環型社會,形成政府推動、市場引導、企業主體、全民參與的循環經濟發展體制機制,全面推動我省循環經濟發展,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

第二節 基本原則

堅持政府推動與市場引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突出企業的主體地位,強化政府巨觀調控,積極運用法律法規、產業政策、價格政策和財稅金融政策,建立和完善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激勵約束機制。
堅持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發揮科技創新對循環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構建以企業為主體、政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體系,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套用。發揮制度創新對循環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加快完善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形成富有活力的創新體系和創新環境。
堅持示範帶動和重點突破。發揮試點企業、試點園區和試點城市的示範帶動作用,加快循環經濟由試點向示範推廣轉變。以循環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重點工程為突破口,推動全省循環經濟規模化、產業化發展。

第三節 發展目標

總體目標。到2015年,基本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循環型產業體系、資源節約利用體系、資源再生利用體系、科技創新支撐體系和示範推廣體系。建立健全循環經濟發展的政策法規體系和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融合發展工業循環經濟、農業循環經濟、服務業循環經濟和社會循環經濟,從企業、園區、區域和社會等多個層面,形成布局合理、互動發展、協調推進的循環經濟發展格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初見成效。
——循環型產業體系基本形成。循環經濟產業鏈條更加豐富和完善,工業循環經濟發展規模進一步擴大,農業循環經濟發展層次進一步提升,服務業循環經濟發展領域進一步拓展,循環型工業、農業和服務業互動發展局面基本形成。
——資源綜合利用水平顯著提高。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基本建立,資源再生利用比重有較大提升,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2%,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0%。“城市礦產”資源化利用加快發展,再製造產業規模和競爭力明顯提高,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城市建築垃圾綜合利用水平進一步提升。
——資源消耗大幅降低。節能、節水、節地和節材工作取得較大進展,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在2010年的基礎上下降16%,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23.5%,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等指標均達到國家要求。
——廢物排放明顯減少。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量、工業廢水排放量達到國家要求。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分別控制在123.1、13.31、84.4和57.7萬噸以內,分別比2010年減少7.0%、8.6%、9.0%和6.9%。
主要指標。根據國家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結合我省實際,細化了“十二五”時期循環經濟發展目標,制定了4大類、17項具體指標。
專欄1 四川省“十二五”循環經濟發展指標體系(略)

第三章 主要任務

著力完善循環經濟發展體系,加快構建循環經濟整體發展框架,建立健全有利於循環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形成多領域互動發展、多層次協調推進的循環經濟發展新格局,增強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

第一節 構建循環經濟發展體系

建立和完善循環型產業體系、資源節約利用體系、資源再生利用體系、科技創新支撐體系和示範推廣體系,全面推動循環經濟發展。
——循環型產業體系。推動循環型工業、循環型農業和循環型服務業融合發展,加快建立循環型產業體系。圍繞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特色優勢產業,著力引進共生和補鏈項目,依託工業園區關聯布局,形成循環型產業園區和產業集群,實現資源、能源的循環利用和梯級利用,大力推進工業廢氣、廢水和廢物的綜合回收利用,加快構建循環型工業體系。以優質糧油、茶葉、中藥材、林竹等特色優勢農業為基礎,大力發展生態農業,促進農林廢棄物資源綜合利用和循環利用,努力形成以“無害化、低排放、低消耗、高效益、可持續”為標誌的循環型農業發展體系。建設一批生態旅遊示範區,發展綠色旅遊;依託下一代網際網路、物聯網和雲計算,加快構築和完善三網融合、企業網路、智慧城市等信息平台,充分發揮信息資源對物質資源的替代功能;大力培育發展綠色標識等認證認可服務,積極構建循環型服務業體系。
——資源節約利用體系。建立以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合理利用礦產資源為主要內容的能源資源節約利用體系。大力實施節能工程,促進能源的梯級利用,積極開發利用清潔可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和新能源。促進工業向園區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居民向新型社區集中,實現土地的集約節約利用。加強工業和城市節約用水,推進分質供水、中水回用及雨水回收利用,發展節水農業。加強重點行業原材料消耗管理,推行產品生態設計,在生產和建築領域提倡使用可再生材料。提高礦山回採率、選礦回收率和冶煉回收率,積極拓展釩鈦稀土伴生礦元素範圍,加強共伴生礦產資源及尾礦高效利用,推動磷、鹽等礦產資源的梯級利用,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
——資源再生利用體系。推動煤矸石、粉煤灰、冶煉廢渣等工業廢棄物、建築廢棄物、生活廢棄物以及農林廢棄物等資源的再生利用。加快“城市礦產”示範基地建設,推進廢舊電子電器、廢舊金屬、廢橡膠、廢紙等再生資源規模化利用。培育一批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礦山機械等再製造示範企業,完善再製造舊件回收體系和再製造產品標準體系,推動再製造的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健全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回收網路,積極開展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
——科技創新支撐體系。建立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參與、政產學研相結合的循環經濟科技創新體系,為循環經濟發展提供強力支撐。加大科技投入,支持循環經濟共性和關鍵技術開發,支持建立循環經濟技術創新體系。以企業技術研發中心建設為重點,圍繞循環經濟產業鏈的延伸、廢棄物的綜合利用和節能減排,積極開展循環經濟重大關鍵技術研發攻關,加快企業自主創新體系建設。加快建立省、市、縣三級循環經濟信息管理綜合服務平台,加快推廣套用循環經濟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產品和新設備。實施節能環保產業科技成果轉化專項,在新能源利用、生態環保、建築節能等方面啟動實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積極培育一批從事循環經濟技術開發和推廣的諮詢服務機構,建立和完善循環經濟技術諮詢服務體系。
——示範推廣體系。全面推進循環經濟示範企業、示範園區和示範城市建設,完善示範推廣體系,實現循環經濟發展由試點向示範推廣的轉變。選擇鋼鐵、有色金屬、煤炭、電力、化工、建材等行業中的重點企業,開展循環經濟示範,力爭在“十二五”期間,新增循環經濟示範企業40—50家;發揮示範園區的示範效應,推動新建和現有園區進行生態化建設和改造,到2015年,力爭建設2—3家資源綜合利用示範基地,培育3—5家國家級循環經濟示範產業園區,8—10家省級循環經濟示範產業園區;依託資源稟賦和經濟社會基礎,積極探索適合各區域發展的循環經濟體系和模式,到2015年,進一步擴大循環經濟城市試點範圍,由點到面逐步鋪開,提高全省循環經濟發展水平。

第二節 推進企業、園區和社會的循環發展

從企業、園區和社會三個層面協調推進,形成“企業小循環、園區中循環、社會大循環”的循環經濟發展格局。
——企業小循環。總結和推廣攀鋼集團、五糧液集團、絲麗雅集團、天原化工等國家和省循環經濟試點示範企業的成功經驗,繼續以化工、冶金、建材、採礦、紡織印染、造紙、食品、醫藥、機械等行業及“雙超雙有”企業為重點,推動企業開展清潔生產,推進工業“三廢”的回收綜合利用,推廣餘熱余壓利用、中水回用等循環型工藝,實現企業能源高效利用和廢棄物的減量化、資源化,加快建設一批循環型企業。
——園區中循環。總結和推廣成都青白江工業集中發展區、瀘州西部化工城等國家和省級循環經濟試點園區的成功經驗,從最佳化產業結構、完善產業鏈條、構建共生網路、加強交流合作等環節入手,以建設循環經濟示範產業園區為重點,全面推進產業園區循環經濟發展。嚴格工業園區準入標準,實行產業鏈招商,按整體生態功能規劃,重點引入補鏈企業。推動園區土地集約利用和基礎設施共享,企業間副產物交換利用、能量梯級利用和廢物、廢水再生利用,搭建園區污染物集中處置平台,提升園區循環發展水平。實施規模化畜禽養殖和畜禽糞便綜合處理工程,促進農、林、牧、漁業間的廢物交換和循環利用,建設種(養)植(殖)、種養加一體化、多層次的農業循環經濟園區。
——社會大循環。加快建設城鎮社區和鄉村資源回收筒點、分揀中心、集散市場“三位一體”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回收,積極開展“城市礦產”資源化利用,提高廢舊家電、報廢汽車、廢棄電子產品、廢紙、廢塑膠等的回收利用率。大力實施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工程,組織開展節約型機關、綠色學校、綠色醫院、綠色商場、綠色社區、綠色家庭等創建活動,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樹立綠色消費理念,減少使用一次性易耗品,減少消費過程中的廢棄物。使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成為企業、家庭、社區、園區和每個社會成員的自覺行動。

第三節 形成循環經濟發展長效機制

加快形成“政府推動、市場引導、企業主體、全民參與”的循環經濟發展長效機制。充分發揮政府的巨觀指導和協調作用,樹立發展循環經濟新理念,加大對發展循環經濟的技術和政策扶持,加大政府投資力度,促進公益性循環經濟項目如期建成和正常運轉。強化市場機制的引導和調節功能,積極推行契約能源管理,組織實施清潔發展機制項目,利用價格槓桿促進循環經濟發展。認真落實企業的循環經濟發展主體責任,採用先進的工藝技術和設備,加強資源節約和回收利用,提高能源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普及循環經濟知識,鼓勵全民參與,倡導節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推動節約型社會建設。

第四章 重點領域和重點工程

圍繞循環經濟發展的主要任務,結合我省資源優勢、產業基礎和循環經濟發展潛力,加快推進循環經濟重點領域發展和重點工程建設,實現我省循環經濟規模化、產業化發展。

第一節 釩鈦稀土資源綜合利用

以攀枝花釩鈦產業園區等為依託,以攀鋼集團、龍蟒集團、威鋼集團等企業為骨幹,通過突破技術瓶頸、延長產業鏈條、拓寬套用領域,實施資源綜合利用重點項目,不斷提高釩鈦稀土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培育大規模、集約化、深度開發的釩鈦稀土優勢產業集群,建設中國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
提高採選礦水平。大力發展高效安全採選技術和裝備,降低入選品位,提高金屬回收率,促進整體開採。加大邊坡、尾礦庫生態恢復技術研究,有效解決攀西地區生態破壞、水土流失和重金屬污染問題。
推進重大技術創新。堅持自主創新和技術引進相結合,加強技術攻關,突破釩鈦稀土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的主要技術瓶頸。積極發展釩清潔生產技術,重點突破釩鈦磁鐵礦製備富鈦料、高爐渣提鈦技術、低品位釩礦套用技術等,提高釩鈦稀土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到2015年,取得資源清潔高效綜合利用技術重大突破,實現50—100萬噸級資源綜合利用新流程。
最佳化調整產品結構。重點發展釩功能材料、釩基合金、釩電池等高端釩產品和氯化法鈦白、高檔專用鈦白等終端產品,加快發展海綿鈦、金屬鈦、鈦材等,積極開發航空、航天、船舶、醫用鈦合金材料及深加工製品等。推動稀土永磁、電池級儲氫合金、稀土液晶級拋光粉等深加工及套用。
強化綜合開發利用。加大資源和產業整合力度,提高產業集中度和核心競爭力,實現資源的集約高效利用,提升攀西戰略資源開發利用整體水平。加強高鈦型高爐渣綜合利用、釩鈦化工產業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提高二次資源利用率。到2015年,釩鈦磁鐵礦綜合利用率顯著提高,鈦資源綜合利用率提高到45%以上,全面實現鉻、鈷、鎳、鈧、鎵、銅等主要伴生金屬的產業化、規模化回收利用。
專欄2 釩鈦稀土資源綜合利用
釩鈦磁鐵礦採選工程。表外礦利用工程、鐵礦選鈦工程、低鈦釩鈦磁鐵礦節約與綜合利用示範工程、釩鈦磁鐵礦洗選工程等。
釩鈦稀土深加工工程。釩氮合金擴能工程、釩電池開發套用、全釩液流電池開發套用、重型汽車釩鈦制動鼓開發套用、飛行器鈦合金零部件製造項目、高品質四氯化鈦項目、稀土治污活性劑開發套用等。
釩鈦及伴生礦資源綜合利用工程。攀枝花鈦資源綜合利用項目、攀鋼西昌釩鈦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紅格南礦區釩鈦資源綜合開發利用項目、內江釩鈦資源綜合利用及配套項目、廣安電積鈷項目等。

第二節 油氣化工循環發展

依託四川石化下游系列項目建設和天然氣化工產業基礎,培育壯大油氣化工產業鏈,推進深加工及精細化發展,提高石油天然氣綜合利用水平。
石油化工產業鏈。培育壯大石油化工、精細化工和橡塑深加工等產業鏈,建成四川石化產業基地和南充石化下游產品精深加工基地。重點圍繞苯—甲苯—二甲苯產業鏈的構建,以PTA(精對苯二甲酸)項目帶動,加快推進合成纖維、精細化工產品為一體的產業項目建設,培育下游深加工產業集群,帶動輕工、紡織、機械、塑膠加工、新材料等產業發展。
天然氣化工產業鏈。依託川東北等地天然氣資源,重點發展天然氣制高效複合肥、氫氰酸和烯烴等產品鏈。加強天然氣脫硫、硫磺回收及尾氣處理,提高硫磺回收率和硫磺純度。開展硫磺、氦、硫氫化鈉、硫脲等副產物的綜合利用,拓展硫化工產品,在川東北建設國內重要的硫磺、硫化工產業基地。
專欄3 油氣化工循環發展
天然氣化工循環發展示範工程。瀘州依託西部化工城,重點發展天然氣化工,延伸天然氣化工下游產業鏈。達州重點建設天然氣生產高效氮磷鉀複合肥生態工業鏈及天然氣制烯烴生態工業鏈。南充、廣安、遂寧重點發展氣鹽結合的精細化工。
石油化工循環發展示範工程。成都融合發展天然氣化工與石油化工,積極建設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精細化工產業鏈。南充重點發展石化精深加工。

第三節 “城市礦產”資源化利用

以“城市礦產”示範基地建設推進資源化利用,實現廢舊金屬、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報廢汽車、廢塑膠、廢橡膠、廢紙等資源再生利用、規模利用和高值利用。
推進示範基地建設。以國家“城市礦產”示範基地——內江西南再生資源產業園區和成都廢舊有色金屬“城市礦產”基地建設為重點,加快建成一批技術先進、環保達標、管理規範、利用規模化、輻射作用強的“城市礦產”示範基地,實現企業集群、產業集聚效應,提高產業集中度,實現規模化利用。到2015年,爭取建成國家級“城市礦產”示範基地2—3個,省級“城市礦產”示範基地3—4個。
建立資源化利用體系。拓展廢舊資源回收渠道,建立覆蓋面廣、效率高、參與廣泛的專業回收網路體系,搭建促進資源循環利用的公共服務、信息服務、技術服務等平台,建立健全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組織結構,形成高效的“城市礦產”資源化利用管理模式和完善的政策體系。
提高技術裝備水平。積極開展“城市礦產”資源化利用技術研發、引進和吸收,在分揀、拆解、加工、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等關鍵環節,採用先進的工藝、技術和裝備。
專欄4 “城市礦產”資源化利用
國家級“城市礦產”示範基地—內江西南再生資源產業園區建設工程,成都新津有色金屬“城市礦產”基地建設,成都金堂電子電器產品綜合利用基地建設,成都彭州廢舊電子電器、廢塑膠、廢紙綜合利用基地建設,德陽什邡環保科技資源再生處理及環保人文教育園區建設,綿陽西部城市礦山示範基地建設項目,樂山廢舊鋼材、廢塑膠、廢舊電線電纜等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建設,資陽再生資源市場建設等。

第四節 再製造產業化

依託成都汽車製造、德陽重型裝備製造和川南機械製造等產業優勢,發展壯大再製造產業。圍繞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突出再製造產業化重點,完善支撐體系,實現再製造規模化、產業化發展。
突出再製造產業化重點。突出機械產品、機電產品、汽車零部件等再製造重點領域,實施一批重點項目,著力培育具備成套處理裝備研發、設計、製造能力並具備一定規模的示範企業,打造機械產品、汽車零部件等再製造產業基地。到2015年,培育和建設3—5個省級再製造產業示範項目,建設國家級機械零部件產品再製造產業集聚區。
完善再製造支撐體系。加快完善逆向回收物流體系,促進再製造舊件有效分類和回收管理。構建再製造技術創新體系,提高再製造技術水平。加快制定再製造產業發展的支持政策和制度規範,建立再製造與製造、回收、拆解、公共平台服務相銜接的機制,引導可再製造舊件進入規範的再製造企業。
專欄5 再製造產業化
汽車再製造示範工程。綿陽、眉山廢舊輪胎翻新項目,南充節能環保汽車發動機缸體缸蓋再製造項目等。
裝備再製造示範工程。德陽高效低耗多重循環連鑄連軋結晶器再製造產業化項目等。
機械再製造示範工程。德陽機械零部件產品再製造產業集聚區建設,自貢工具機再製造項目等。
第五節 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
建立餐廚廢棄物回收利用體系,推廣套用資源化技術,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提高資源化利用率,推動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保障食品安全。
完善回收利用體系。建立完善餐廚廢棄物收集、運輸和處理體系。完善排污收費政策,加強執法監督,規範“地溝油”的收運、處理和利用。加大財政支持力度,促進餐廚廢棄物的分類收集、安全運輸、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以“政府主導、法制管理、集中收運、專業處理、市場運作、資源利用”為目標,建立健全服務、管理、監督、處罰、應急“五位一體”的餐廚廢棄物管理工作機制。建立餐廚廢棄物處置管理制度,加快建立台賬制度,加強對餐廚廢棄物種類、數量、去向、用途的監督管理。
加快推動試點示範。以成都國家首批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城市建設為重點,積極探索有效的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技術、工藝路線及管理模式,推進省級試點城市建設。
專欄6 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
設施建設工程。在成都、自貢、德陽、綿陽、宜賓、南充、樂山等城市建設大型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公害處理設施。在廣安、廣元、遂寧、雅安、達州、眉山等城市建設中小型餐廚垃圾處理廠。
試點示範推廣工程。2015年,力爭建成國家級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示範城市2—3個,省級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示範城市4—5個。

第六節 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

以資源化利用、產業化發展為重點,強化秸稈綜合利用和畜禽糞便處理,大力提升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水平,有效解決農業面源污染,實現可持續發展。
秸稈綜合利用工程。積極推動秸稈肥料化、飼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利用,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完善以企業為龍頭、農戶參與、基層政府監管的秸稈收集、運輸、儲存物流體系。建立健全秸稈資源綜合利用利益聯結機制,培育秸稈資源綜合利用重點企業,實施秸稈還田土壤有機質提升、食用菌轉化利用、秸稈發電示範、秸稈清潔能源示範、秸稈生產新型牆體材料示範等重點工程,建立一批秸稈綜合利用示範基地。引導科研院所和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積極開展秸稈綜合利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機具的研發與推廣,提升秸稈資源綜合利用水平。
畜禽糞便處理工程。結合新村建設和農村生態家園富民工程,加快畜禽糞便綜合利用,積極推廣畜—沼—果(糧、茶、菜等)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推廣養殖場沼氣工程,推廣“生態養殖業—沼氣—有機肥料—高效種植業”內循環模式。大力發展畜禽糞便工廠化處理技術,推廣生物發酵模式。加強對分離後的糞水、糞渣處理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在大型養殖場推廣糞便綜合治理工藝。
專欄7 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
秸稈還田土壤有機質提升工程。重點推廣小麥、油菜秸稈還田水稻免耕栽培,稻草還田“秋馬鈴薯/油菜”套種,稻草覆蓋小麥精量露播栽培,稻草還田栽培川芎/澤瀉,旱地小麥/玉米秸稈堆漚與壟作翻埋還田,秸稈機械粉碎還田耕播等六種秸稈腐熟還田技術模式。
食用菌轉化利用秸稈工程。重點在成都平原等地區示範套用稻草、稻殼和麥殼基料種植食用菌和稻—麥(油)集約化種菇模式,推廣秸稈—食用菌生產,菌渣—成型燃料的循環利用模式。
秸稈清潔能源示範工程。推廣秸稈沼氣集中供氣工程、秸稈氣化集中供氣工程、秸稈固化成型燃料及高效低排生物質爐具等。
秸稈發電示範工程。建設秸稈發電示範項目。
秸稈燒結生產新型牆體材料示範工程。建設秸稈燒結生產新型牆體材料示範項目。
畜禽糞便處理重點示範工程。自貢市綠色農業種養殖循環發展項目、遂寧市生豬養殖場糞污綜合利用示範工程、簡陽市優質家畜(豬羊)清潔養殖示範項目、南充市生豬養殖清潔化生產示範項目等。

第七節 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

以工業固體廢棄物和建築廢棄物綜合利用為重點,推廣先進適用技術,開展試點示範,提高固體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水平。
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支持共伴生礦資源、粉煤灰、煤矸石、工業副產石膏、冶煉和化工廢渣、尾礦等大宗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加強建材工業與煤炭、電力、冶金、化工行業的核心連結,鼓勵發展固體廢棄物生產新型牆體材料。積極培育協同資源化處理廢棄物的示範企業,積極開展試點示範,提高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水平。到2015年,煤矸石綜合利用率提高到75%,粉煤灰綜合利用率提高到70%,建設一批綜合利用示範基地。
建築廢棄物綜合利用。總結推廣我省災後恢復重建建築廢棄物綜合利用經驗,重點推廣現場分揀利用、一般性回填等利用方式,積極推廣建築廢棄物作建築物或道路的基礎材料、加工成骨料再製成各種建築用磚等利用方式,有選擇地推廣建築廢棄物還原成水泥、瀝青等利用方式。推廣運用先進適用的資源化綜合處理技術,加快分選技術創新與設備研發,構建建築廢棄物綜合利用的技術支撐體系。實施建築廢棄物綜合利用示範工程。
專欄8 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
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示範工程。攀枝花市鎳鐵產業化項目,攀枝花市尾礦提取鈦精礦工程項目,德陽市磷石膏綜合利用項目,眉山市煤矸石、頁岩燒結多孔磚及空心節能磚生產線項目等。
建築廢棄物綜合利用示範工程。廣元市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項目等。

第五章 區域發展重點

依據不同區域的資源環境條件、產業基礎和循環經濟發展潛力,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加快形成重點突出、特色鮮明的循環經濟區域發展格局。
成都平原地區。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重點發展機械零部件、機電產品等再製造產業,加快建設有色金屬、電子電器等“城市礦產”基地,積極推進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發展現代都市農業,促進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推動天府新區建設,構建循環型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綠色低碳的現代新城,發揮對全省循環經濟發展的示範作用。
川南地區。著力推進老工業基地城市轉型發展,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發展新興產業,促進可持續發展。以改造提升天然氣(煤)化工、鹽化工、氯鹼化工等產業為重點,延伸化工循環經濟產業鏈。以煤炭清潔生產為重點,構建煤(煤矸石)—電—化、煤—焦—化循環產業鏈,推進瓦斯發電等煤炭開採共伴生資源的綜合利用。充分發揮林竹資源優勢,加速推進竹漿紙一體化工程建設。加快建設國家級“城市礦產”示範基地。圍繞建設中國白酒“金三角”,提高飲料食品產業循環發展水平。
川東北地區。加快天然氣等優勢資源的開發利用,提高資源就地加工和綜合利用水平。以發展天然氣精細化工產品為重點,減少廢棄物排放,延伸天然氣化工下游產業鏈,建設天然氣生產高效氮磷鉀複合肥生態工業鏈、天然氣制烯烴生態工業鏈和氣鹽結合的精細化工產業鏈。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和有機農業,促進農產品資源深加工和綜合利用,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積極發展紅色旅遊、生態旅遊和文化旅遊,建立以綠色消費為特徵的循環型服務業。
攀西地區。以加快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建設為重點,著力提高釩鈦稀土磁鐵礦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水平。在保護好生態和做好移民安置的基礎上,加快發展以水電為主的清潔能源,大力發展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突出礦電組合優勢,全面加大廢渣、廢水、廢氣的綜合治理和回收利用力度。積極發展綠色農產品加工產業,延長農產品加工鏈條。積極發展陽光旅遊和生態旅遊。
川西北地區。以保護生態環境、發展生態經濟為主攻方向,建設特色鮮明、綠色生態的產業體系。改進傳統農牧業生產方式,發展以高原農牧業為特色的循環型農業。發揮水能和光熱資源優勢,發展水電、光熱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發展以民族文化和生態旅遊為特色的循環型服務業。點狀開發特色優勢礦產資源,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
專欄9 四川省循環經濟區域發展重點(略)

第六章 保障措施

第一節 加強制度建設

健全法規體系。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循環經濟促進法》、《節約能源法》、《再生能源法》、《清潔生產促進法》等相關法律法規,推動循環經濟法治化。研究制定《四川省循環經濟促進條例》,進一步完善地方性配套法規體系。
健全管理制度。研究制訂資源綜合利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廢舊家電回收處理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加快建立循環經濟標準體系以及有關產品標識制度。在試點地區逐步推行乾電池、飲料罐(瓶)、包裝材料等回收押金返還制度。建立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重點企業監管制度及社會監管機制。建立和完善循環經濟規劃制度、統計核算制度、評價考核及表彰獎勵制度。

第二節 強化政策支撐

加大財政支持。篩選儲備循環經濟發展重點項目,積極爭取國家財政支持。探索建立四川省循環經濟發展基金,扶持循環經濟產業發展。把循環經濟發展重點項目和技術開發、產業化示範項目納入全省各級人民政府年度投資計畫和財政預算,給予直接投資或資金補助、貸款貼息等。省級財政逐年加大對循環經濟發展的投入,重點支持循環經濟技術研發、重要產品開發、清潔生產、各類示範工程、循環經濟產業園區、重點領域或行業的重點項目等。
落實稅收優惠。認真落實國家節能、節水、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稅收政策,大力支持和鼓勵廢舊物資交易行業發展。對資源消耗小、循環利用率高、污染排放少的綠色產品、清潔產品和可再生能源等依法給予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等優惠。
拓寬融資渠道。貫徹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關於支持循環經濟發展的投融資政策措施意見的通知》(發改環資〔2010〕801號)精神,對列入國家、省級循環經濟示範試點的園區、企業和項目,金融機構要積極給予信貸支持,並做好相應的金融服務。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鼓勵社會投資,引進外資,支持循環經濟發展重點項目和重點工程。
完善價格政策。物價部門要貫徹落實國家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各項價格政策,逐步建立能夠反映資源稀缺程度、環境損害成本的價格機制。鼓勵實施居民生活用水階梯式價格制度,合理確定再生水價格,提高水資源重複利用水平。合理調整污水和垃圾處理費、排污費等收費標準,鼓勵企業實現“零排放”。擴大峰谷分時、豐枯電價執行範圍,對光伏發電、風電、垃圾焚燒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發電電價,按照國家可再生能源發電價格和費用分攤管理規定執行。對國家明令淘汰和限制類項目及高耗能企業實行差別電價,限制高能耗、高污染行業盲目發展,引導全社會節約資源。

第三節 嚴格組織實施

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各部門要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加強對循環經濟發展工作的組織領導,建立健全省、市、縣三級循環經濟工作領導機構和協調工作機制,做到責任、措施和投入“三到位”。省直各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建立部門聯動機制,定期召開會議,指導、協調和督促檢查規劃實施,及時研究解決存在的問題。
落實責任主體。全省各級人民政府是規劃實施主體,要切實做好規劃實施的指導協調工作,把規劃的目標、主要任務及重點工程納入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研究制定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各級有關部門按照職能職責,分工負責,形成合力。發展改革部門負責循環經濟的發展規劃、計畫的編制和綜合平衡及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研究制定發展循環經濟的政策措施;經濟和信息化部門負責全省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的循環經濟發展及工業企業的節能、節水、節電、資源綜合利用、清潔生產等工作;環境保護部門負責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逐步實行排污許可證制度,牽頭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負責對企業廢物排放和處置的監督管理;農業部門負責做好農村沼氣建設、秸稈的肥料化、能源化利用等農業循環經濟發展工作;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負責牆體材料革新及建築節能工作;國土資源部門負責土地整理,土地和礦產資源集約節約利用相關工作;統計部門負責建立健全發展循環經濟評價和統計系統,建立循環經濟指標體系,積極開展循環經濟統計核算;財政、科技、商務、稅收、質監等部門要根據各自職責積極做好循環經濟發展的規劃、指導、監督、檢查等工作。企業作為循環經濟發展的市場主體,必須嚴格按照發展循環經濟的總體要求,明確目標責任,制訂工作計畫,加強內部管理,強化技術創新,主動推進循環經濟發展。
強化監督管理。強化政府行政監察,依法加強對循環經濟工作的監督管理。充分發揮人大、政協、基層組織以及社會團體、公眾在發展循環經濟過程中的監督作用。加強對循環經濟主要指標的監測分析和目標考核。依法加強對礦產資源集約利用、節能、節水、資源綜合利用、再生資源回收的監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資源節約管理制度。加強資源消耗定額管理、生產成本管理和全面質量管理,建立崗位責任制,完善計量、統計核算制度,實現物料平衡。切實加強產品生命周期管理,推進企業環境成本內部化和ISO14000認證。

第四節 深化宣傳教育

建設教育示範基地。加強對典型循環經濟企業或園區的宣傳,建設一批技術先進、管理規範、循環經濟特徵明顯、教育示範作用強的循環經濟教育示範基地,搭建循環經濟宣傳、交流平台和教育培訓基地,增強社會公眾對發展循環經濟的感性認識,樹立循環經濟發展理念,引導社會公眾參與循環經濟發展。
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畫報、網際網路等多種手段,通過出版物、公益性廣告、展覽會、現場會、專題講座等多種形式,開展循環經濟教育和知識普及活動,大力開展民眾性循環經濟合理化建議、技術革新等活動,充分發動廣大民眾積極參與循環經濟。教育部門要將循環經濟發展內容編入教材,加強對大、中、小學生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國情教育,力爭以教育影響學生、以學生影響家庭、以家庭影響社會,把節約資源、保護環境變成全體公民的自覺行為和社會風尚,形成全民參與循環經濟的良好局面。
附屬檔案:名詞解釋(略)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