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一網通辦”三年行動方案

《四川省“一網通辦”三年行動方案》是為持續深化“一網通辦”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建設全省統一、智慧泛在、便捷高效的網上政務服務體系,全面提升公共服務數位化、智慧型化水平,不斷滿足企業和民眾多層次多樣化服務需求,制定的方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省“一網通辦”三年行動方案
  • 頒布時間:2022年9月15日
  • 發布單位: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發布通知,檔案全文,

發布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四川省“一網通辦”三年行動方案的通知
川辦發〔2022〕64號
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有關單位:
《四川省“一網通辦”三年行動方案》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2年9月15日

檔案全文

為持續深化“一網通辦”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建設全省統一、智慧泛在、便捷高效的網上政務服務體系,全面提升公共服務數位化、智慧型化水平,不斷滿足企業和民眾多層次多樣化服務需求,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論述以及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加快推動“一網通辦”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堅決打破信息孤島、拆除數據煙囪、打通業務壁壘,大力推動政務數據共享和有序匯聚,紮實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範化便利化,促進業務、技術和數據融合,積極構建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工作體系,有效服務我省生產要素自由流動,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系統觀念、綜合統籌。按照“總體推進、單點突破、穩步提升”的工作思路,最佳化頂層設計,加強業務銜接、制度銜接和技術銜接,明確地方和部門的工作範圍、責任邊界和協調機制,構建“縱橫協同、上下聯動”的全省一體化工作推進格局。
堅持需求導向、套用牽引。以提升企業和民眾滿意度和獲得感為出發點,創新套用場景,拓展服務領域,加快推進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在民生服務、營商環境、政府治理等領域的深入套用。
堅持業務協同、共享開放。深化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系統對接、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建立健全全省統一的數據傳輸、數據匯聚和數據共享樞紐,打造全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生態體系。
堅持線上線下、集成融合。積極推進線上線下渠道的統一規範、協同互補和無縫融合。關注“老、弱、殘”等重點人群及民族地區民眾辦事需要,積極消除“數字鴻溝”,不斷提升政務服務普惠化、均等化、便捷化水平。
堅持協調發展、安全可控。正確處理創新發展與保障安全的關係,嚴格保護商業秘密和個人信息安全,健全網路安全和數據安全保障體系,切實築牢安全底線。
(三)總體目標。
2023年,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基本完成基礎支撐能力升級改造,相關行業系統有效最佳化整合;全省電子證照、電子簽章套用共享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政務服務事項規範化、動態化管理機制基本建立,高頻事項基本實現“一件事一次辦”“跨省通辦”,“一網通辦”基礎支撐能力顯著增強。
2024年,政務服務智慧型化、智慧化水平進一步提升,智慧政務中台、智慧型客服體系全面建成,“一網通辦”示範套用工程取得重大進展;政務服務集成化辦理逐步拓展到企業和個人全生命周期,“網上辦、掌上辦、就近辦、一次辦、一證辦”更加好辦易辦,“一網通辦”創新能力顯著提升。
2025年,我省政務服務標準化、規範化、便利化、智慧化水平大幅提升,政務服務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協調發展,全省統一、智慧泛在、便捷高效的網上政務服務能力體系全面建成,“天府通辦”成為全國有影響力的政務服務品牌。
二、全面提升“一網通辦”業務支撐能力
(四)加強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建設。全面規範政務服務事項,推動同一政務服務事項在全省範圍內“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2022年底前,根據國家政務服務事項基本目錄完成我省基本目錄修訂,基本實現政務服務事項實施清單標準化管理;建設政務服務法律法規庫,實現事項引用法律法規的同步變更;發布全省政務服務事項情形項參考清單,基本完成情形化梳理;2023年底前,全面完成事項情形化改造,推出智慧型化辦事指南服務;基本實現相關自建業務系統運行的政務服務事項與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同源發布、統一管理;2024年底前,探索構建政務服務知識圖譜。〔責任單位:省政府辦公廳、司法廳、省政務服務和資源交易服務中心、省大數據中心,省直有關部門(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逗號前為牽頭單位,下同〕
(五)及時動態調整政務服務事項。健全政務服務事項動態管理機制,實現數據同源、動態更新、聯動管理,2022年底前,建立事項動態化監測和更新機制,實現對全省政務服務事項動態管理;2024年底前,建立事項管理溝通協調機制,推動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與國家政務服務平台事項清單實時聯動,實現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投資審批管理事項清單、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事項清單等與政務服務事項基本目錄的同類事項名稱、類型等要素一致。〔責任單位:省政府辦公廳、司法廳、省政務服務和資源交易服務中心、省大數據中心,省直有關部門(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
(六)規範政務服務事項辦理流程。嚴格按照辦事指南提供辦事服務,不得額外增加或變相增加辦理環節和申請材料,2023年底前,制定轉外環節辦理規範指南,最佳化轉外服務,實現現場勘驗、組織聽證、專家評審、社會公示等轉外環節辦理流程、辦理時間的規範化管理;2024年底前,持續推進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部門自建業務系統與機關內部相關辦公系統對接,基本實現內部審批流程的全程電子化運轉。〔責任單位:省政府辦公廳、省政務服務和資源交易服務中心、省大數據中心,省直有關部門(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
(七)探索便民服務事項規範化管理。參照政務服務事項管理模式,對公共教育、勞動就業、醫療衛生、養老服務、社會服務、市政公共服務等領域的便民服務事項進行規範化管理,2023年底前,發布便民服務事項清單,建立動態調整機制;2024年底前,進一步加強便民服務事項的規範化管理,明確服務條件、辦理流程、辦理時限和收費標準,完善評價和監管機制。〔責任單位:省大數據中心、省政務服務和資源交易服務中心,省直有關部門(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
(八)探索主動行使行政權力類事項規範化管理。規範主動行使行政權力事項,2023年底前,分類推動主動行使行政權力類事項辦事指南標準化,規範事項名稱、設定依據、辦理流程、自由裁量權、簡易程式等要素;2024年底前,推動運行線上化、文書數據化、過程痕跡化;升級完善相關業務系統,逐步實現網上扣分、網上聽證、網上舉證、網上繳納罰款。〔責任單位:司法廳、省大數據中心,省直有關部門(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
(九)推動政務服務線上線下融合發展。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或涉及國家秘密等情形外,原則上各地各部門(單位)實際辦理的政務服務事項在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公開運行,進一步規範政務服務線上線下辦理方式,滿足企業和民眾多樣化辦事需求,2022年底前,統一網上辦事入口,全面實現政務服務事項、辦事指南等線上線下服務渠道在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同源發布、同步更新和政務服務“好差評”線上線下評價渠道全覆蓋;2023年底前,推動“好差評”向公共服務領域延伸,建立健全重點領域、重點區域“差評”問題分析和日常監測反饋機制。〔責任單位:省大數據中心、省政務服務和資源交易服務中心,省直有關部門(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
三、全面提升“一網通辦”技術支撐能力
(十)加強全省政務服務平台建設統籌。堅持“以統為主、統分結合,部門協同、上下聯動”的原則,充分發揮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公共樞紐、公共支撐作用,統籌推進全省政務服務平台建設管理,推動政務服務線上線下全面融合、服務同質,構建全時線上、渠道多元的一體化政務服務體系。各行業部門能依託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辦理政務服務業務的,不再單獨建設相關業務系統;確需單獨建設業務系統的,原則上應由省級統籌,並把業務系統與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深度對接、業務協同作為項目立項和驗收的必要條件。各地原則上不再單獨建設政務服務平台,應當依託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開展綜合視窗協同、數據共享、自助服務等工作創新。〔責任單位:省大數據中心、省政務服務和資源交易服務中心,省直有關部門(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
(十一)建設綜合受理業務協同樞紐。圍繞“受審分離”“集成服務”,建設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綜合受理協同系統,提升任務分發、材料流轉、業務協同能力,鼓勵有條件的市(州)疊加特色功能和套用,2022年底前,完成主體功能建設,制定綜合視窗建設和對接標準指南。2024年底前,完成省直部門自建業務系統與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的深度對接,持續推進國家垂直管理業務系統(以下簡稱國垂系統)與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的數據共享,逐步實現全省政務服務數據雙向共享、業務協同聯動、過程實時監管、結果全量匯聚,有效解決“二次錄入”問題。〔責任單位:省大數據中心,省直有關部門(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
(十二)提升“天府通辦”多端協同服務能力。依託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強化地方和部門分站點建設,加強政務服務公共入口管理,持續健全“天府通辦”移動服務矩陣,推出更多特色服務,2022年底前,提升“天府通辦”同質同源多端發布管理能力,實現相關服務套用在電腦端、移動端、政務服務大廳、自助終端多渠道同源發布、統一管理;2024年底前,各級各類政務服務移動端基本與“天府通辦”完成整合,升級用戶專屬空間,實現“一企一檔”“一人一檔”,推進“適老化”改造、創新民族地區特色服務,打造“天府通辦”超級移動端。〔責任單位:省大數據中心、省政務服務和資源交易服務中心,省直有關部門(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
(十三)打造全省統一的“天府一號通”智慧型客服體系。強化12345熱線平台數智化能力建設,積極創新管理運行模式,2022年底前,建立完善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與110、119、120、122等緊急熱線以及水電氣等公共服務熱線的協調聯動機制;2023年底前,基本建成集智慧型搜尋、智慧型問答、智慧型導辦、智慧型告知、智慧型預警、智慧型回訪等功能於一體的智慧型客服體系並投入使用;2024年底前,建成全省統一的政務服務事前申報輔導體系,提供遠程視頻、智慧型導辦、動畫圖文等輔導方式,支持多語種智慧型諮詢服務,實現常規問題“秒回”和高頻訴求問題場景化服務。〔責任單位:省大數據中心、公安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消防救援總隊,省直有關部門(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
(十四)創新推進新技術套用。圍繞政務服務共性需求,全面加強公共支撐能力集約化建設,不斷拓展信息新技術套用,2022年底前,推動網路身份識別碼、電子身份證、社會保障卡居民服務“一卡通”套用國家試點落地,實現自然人網路身份安全可信認證與核驗。2023年底前,完成“區塊鏈+政務服務”試點,區塊鏈基礎支撐能力基本具備,打造四川“區塊鏈+政務服務”示範區;拓展網路身份識別碼在電子證照亮證服務、公積金查詢等場景中的套用;建成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安全管理中心,提升故障發現、回響、協調、處置、反饋等能力。〔責任單位:省大數據中心、公安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直有關部門(單位)、有關市(州)人民政府〕
四、全面提升“一網通辦”數據支撐能力
(十五)構建政務服務數據共享樞紐。構建全省統一的一體化政務大數據共享體系,實現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政務服務數據互聯互通,2022年底前,建立政務服務數據共享供需對接機制,整合歸併部門政務數據交換通道;2023年底前,建設全省一體化政務大數據平台,基本完成數據共享門戶、數據目錄系統、數據治理系統、供需對接系統、數據共享系統、數據開放系統、數據分析系統核心功能建設;2024年底前,全省統一的一體化政務大數據平台全面建成,政務數據資源實現有效流通、高效配置和安全共享。〔責任單位:省大數據中心,省直有關部門(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
(十六)推動政務服務數據有序匯聚。築牢“一網通辦”數據基礎,強化政務服務數據匯聚治理,2022年底前,完成“一件事一次辦”等重點領域數據共享需求梳理,編制發布新版共享責任清單,基本實現教育醫療、住房保障、文旅交通等重點行業數據共享;2023年底前,強化政務服務數據融合和業務協同套用,為“一件事一次辦”“一證一照辦”“智慧型審批”等場景套用提供良好數據支撐;2024年底前,建成人口綜合庫、法人綜合庫、電子證照庫和政務服務主題庫,夯實核心數據基礎底座;2025年9月底前,聚焦城市治理、環境保護、交通出行、食品安全、金融服務等套用場景,實現高性能、高可用的大數據分析和共享能力。〔責任單位:省大數據中心,省直有關部門(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
(十七)提升政務服務數據管理服務水平。推動全省政務數據統籌管理,提高政務數據支撐服務水平,2023年底前,建立健全政務數據分類分級管理體系,健全數據返回機制,開展“數據回家”行動,實現數據向部門和地方回流;2024年底前,建立健全數據質量管理機制,完善數據治理標準規範,制定數據分類分級標準,推廣多方安全隱私計算,數據治理水平和管理能力顯著提升。〔責任單位:省大數據中心,省直有關部門(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
五、全面提升“一網通辦”要素電子化支撐能力
(十八)夯實電子證照共享套用基礎。加快電子證照歸集共享,有序推進電子證照套用和管理,2022年底前,建立健全電子證照制發和互通互認機制,基本實現企業和民眾常用證照電子化;2023年底前,省內自建系統簽發的高頻電子證照實現共享互認;2024年底前,國垂系統簽發的高頻電子證照共享基本實現,建立完善存量電子證照數據要素缺失、頒發機構調整等特殊情況處理機制和電子證照數據異議、處理、校核機制;2025年9月底前,依託國家政務服務平台強化跨區域電子證照數據共享,逐步實現電子證照在全國範圍內互通互認。〔責任單位:省直有關部門(單位),省大數據中心〕
(十九)拓展電子證照共享套用領域。通過直接取消證照材料或數據共享、線上核驗等方式,實現能夠提供電子證照的一律免於提交實體證照,2023年底前,基本實現已共享的電子證照材料“免提交”;2024年底前,以身份證、企業營業執照等為身份信任源點,全面關聯企業民眾常用電子證照,逐步實現所有電子證照“免提交”;2025年前,將電子證照套用拓展到契約簽訂、人員招聘、交通出行、文化旅遊等場景和領域。〔責任單位:省直有關部門(單位),省大數據中心〕
(二十)提升電子印章支撐保障能力。積極推進電子印章、電子簽名在網上申報、收件受理、辦結制證行政審批全流程的廣泛套用,2023年底前,實現政府側電子材料、電子證照等全面加蓋電子印章,探索為企業免費提供電子印章服務和新辦企業電子營業執照和電子印章同步發放;2024年底前,完成部門自建業務系統電子印章調用功能改造,基本實現與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電子印章系統互通互認,持續推動法人和個人電子印章、電子簽名的免費發放,基本實現各類主體電子簽名、電子印章的社會側套用;2025年底,推動社會側電子印章、電子簽名與全國其他省(自治區、直轄市)共享互認,實現跨區域、跨行業驗章驗簽。〔責任單位:公安廳、省市場監管局、省大數據中心,省直有關部門(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
(二十一)積極推進其他電子要素套用。積極推動電子材料、電子檔案、電子契約、電子證明在政務服務和相關社會領域的匯聚和套用,2023年6月底前,實現電子材料智慧型匹配辦事申請材料;發布無犯罪記錄證明、戶籍證明等高頻電子證明清單;2023年底前,探索電子契約在勞務服務和中介服務等重點領域的套用,推出全省統一的“電子證明超市”,實現電子證明“一地出具、全域通用”;2024年底前,推行電子檔案單套管理,實現審批全過程數據和材料電子化歸檔;2025年9月底前,完成部門(單位)電子檔案系統與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電子檔案管理系統對接,實現全省範圍內電子檔案統一歸檔、管理、查詢。〔責任單位:省大數據中心、司法廳,省直有關部門(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
六、全面提升“一網通辦”服務創新能力
(二十二)推動簡單事項“極簡辦”。大力推進智慧型化審批“秒批秒辦”“一證一照辦”“零材料辦”,進一步減材料、減時間、減環節、減跑動,2022年底前,實現50個以上事項“秒批秒辦”,50個以上事項“一證一照辦”;2023年底前,實現100個以上事項“秒批秒辦”,100個以上事項“一證一照辦”,50個以上事項“零材料辦”;2024年底前,基本實現所有簡單事項“秒批秒辦”“零材料辦”。〔責任單位:省大數據中心、省直有關部門(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
(二十三)推動複雜事項“集成辦”。聚焦關聯性強、辦事需求量大的跨部門、跨層級政務服務事項,完善智慧型導引,最佳化並聯流程,強化系統互通和數據共享,推出“一件事”集成服務,2022年底前,實現80個重點“一件事”、20個樣板“一件事”線上線下融合辦理;2024年底前,推動跨層級政務服務事項“多級聯審”,實現“最多跑一次”,全面實現企業和個人“全生命周期”中重要階段的政務服務事項集成化辦理。〔責任單位:省直有關部門(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
(二十四)推動便民事項“就近辦”。聚焦公共教育、社會保險、醫療衛生、養老服務、社會服務等高頻事項,打破事項屬地化管理限制,推動全省範圍內實現必須線下辦理的事項可到實際居住地“就近辦理、一地辦結”,2022年底前,實現20個以上事項“省內通辦”;2023年底前,實現50個以上事項“省內通辦”;2024年底前,基本實現高頻事項“省內通辦”,鼓勵各地探索建設智慧化政務服務小屋,依託郵政、銀行營業網點等設立基層幫辦代辦點,提供自助終端辦理、快遞上門收件、代為核驗和辦事結果送達等服務,逐步形成“15分鐘政務服務圈”。〔責任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省大數據中心、省政務服務和資源交易服務中心、省郵政管理局〕
(二十五)推動高頻事項“掌上辦”。推動年檢審核、醫保異地備案、公積金繳存等經常辦理的事項向移動端延伸,2023年底前,發布移動端高頻政務服務事項清單,實現醫療就診、公共運輸、水電氣等100個以上事項“掌上辦”。〔責任單位:省大數據中心,省直有關部門(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
(二十六)推動特色事項“跨省辦”。圍繞企業異地投資興業、流動人口異地就醫就學落戶等跨省高頻事項,推動區域性特色事項“跨省通辦”,2022年底前,實現“川渝通辦”第三批事項可辦、第一批電子證照互認共享;2024年底前,針對毗鄰地區跨區域辦事需求,梳理一批必須線下辦理的高頻事項納入第四批“川渝通辦”事項清單並推動落地,更多高頻電子證照在川渝兩地互認共享,持續推動全國、西南區域、泛珠三角區域政務服務“跨省通辦”事項落地可辦。〔責任單位:省政府辦公廳、省大數據中心、省政務服務和資源交易服務中心,省直有關部門(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
(二十七)實施惠企紓困服務“精準辦”。圍繞惠企幫扶、援企穩崗、防疫補助、減稅減負等,加快實現惠企政策精準推送,推動“企業找政策”向“政策找企業”轉變,2022年底前,建立惠企政策匯聚機制,最佳化“助企紓困”專區,從企業生命周期、行業領域等多維度,形成政策標籤;2024年底前,建設全省惠企政策服務系統,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AI)等技術,推動惠企政策主動推送,實現惠企事項網上申報、網上公開、網上評價。〔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省大數據中心,省直有關部門(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
七、全面推進“一網通辦”重點示範工程
(二十八)實施投資建設項目審批融合提升工程。進一步最佳化投資項目審批流程、壓縮審批時間,加快投資項目早落地、早投產,2022年底前,完成投資項目線上審批監管平台和省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的集成融合,實現與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氣象、地震等行業系統的深度對接;2023年底前,建成以固定資產投資項目代碼為基礎的投資建設項目線上審批體系;建設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監管子系統,全面實現工程建設項目的項目策劃、行政審批、技術審查等環節“一網通辦、一網通管”。(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大數據中心,住房城鄉建設廳、自然資源廳、交通運輸廳、省氣象局、省地震局)
(二十九)實施行政審批中介服務提升工程。規範行政審批中介服務行為,加快形成全省統一開放、競爭有序、便捷高效的中介服務市場,2022年底前,升級省行政審批中介服務“網上超市”,實現中介服務網上選取、網上籤約、網上評價、網上監管;出台中介服務“網上超市”管理辦法,發布確需保留的強制性中介服務事項清單;2024年底前,推進“網上超市”與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電子證照系統和材料庫,以及部門自建業務系統深度對接和數據共享;探索“網上超市”在電子擔保、招標代理、小額工程施工比選等領域的套用。〔責任單位:省政府辦公廳、省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廳、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大數據中心,省直有關部門(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
(三十)實施科學教育和智慧財產權“一網通辦”能力提升工程。提升科技領域審批效率,2022年底前,實現實驗動物生產許可證和使用許可證註銷“智慧型審批”;2023年底前,推動實現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居留許可“一窗辦理”;2024年底前,基本實現科技專家、技術轉移機構、大型科學儀器設施等科技資源跨區域共建共享共用。規範義務教育階段招生入學秩序,2022年底前,基本實現全省義務教育新生入學“網上登記、網上辦理、網上公布”。深化智慧財產權登記“一站式”服務,2022年底前,建設省智慧財產權公共服務平台;2023年底前,出台智慧財產權公共服務事項清單;2024年底前,在10個以上市(州)或產業園區建設智慧財產權公共服務分平台,全省智慧財產權公共服務平台體系基本建成。(責任單位:科技廳、教育廳、省智慧財產權中心,公安廳)
(三十一)實施公安警務“一網通辦”提升工程。聚焦民眾急難愁盼問題和反映強烈的重點領域,最佳化提升公安政務服務能力水平,2022年底前,實現身份證、戶口簿、居住證、駕駛證等電子證照在景點旅遊、車站購票、交通核驗、學校入學等場景套用;推進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工作閉環管理,實現等級測評和監管“全程網辦”,2023年底前,推進非機動車登記便利化,實現非機動車登記上牌網上“一站式”服務;最佳化境外人員臨時住宿登記方式,實現境外人員住宿“網上辦”“掌上辦”;2024年底前,建成投運全省被監管人員在所期間錢物顧送系統。(責任單位:公安廳,文化和旅遊廳、交通運輸廳、教育廳)
(三十二)實施民政退役軍人“一網通辦”提升工程。積極推進智慧民政建設,2025年9月底前,建成全省統一的民政大數據平台。完善低收入人口數據採集,推進貧困對象識別精準化。推進婚姻登記“跨區通辦”,2022年底前,實現6個市婚姻登記“市內通辦”;2023年底前,實現所有市(州)“市內通辦”;2024年底前,實現所有具備條件的縣(市、區)婚姻登記“跨省通辦”。積極推進退役軍人網上辦事服務,2024年底前,實現退役軍人電子優待證的全面發放,以及退役軍人、其他優撫對象相關信息線上查驗、優待項目線上服務和線下渠道有效銜接。(責任單位:民政廳、退役軍人廳)
(三十三)實施社會保障卡居民服務“一卡通”工程。加快構建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的居民服務“一卡通”體系,2022年底前,實現各類惠民補貼資金、就業創業補貼、社會保險待遇、農民工工資、國家助學金等通過社會保障卡陽光發放、精準送達和有效監管,2023年底前,拓展社保卡套用場景,實現在各類政務服務事項辦理過程中,將社會保障卡作為民眾身份的憑證之一;2024年底前,全省形成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的居民服務“一卡通”格局,融合實體和電子社保卡套用,推動實現民眾在就醫購藥、交通出行、旅遊觀光、文化體驗等方面享受“同城待遇”。(責任單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教育廳、財政廳、交通運輸廳、文化和旅遊廳、省衛生健康委、省醫保局、省政務服務和資源交易服務中心、省大數據中心)
(三十四)實施不動產登記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最佳化不動產登記服務,2022年底前,完成省市兩級線上申請專區對接,全面實現不動產登記“商品房分戶”“二手房過戶”“夫妻財產約定過戶”3個高頻事項網上申請辦理;2023年底前,實現全省市級不動產登記機構與金融機構業務協同,推出40個縣(市、區)“網際網路+不動產抵押登記”平台的部署套用;2024年底前,持續提升不動產登記線上服務能力,力爭業務總量70%的高頻事項可以在網上申請辦理。〔責任單位:自然資源廳,住房城鄉建設廳、四川省稅務局、省大數據中心、各市(州)人民政府〕
(三十五)實施住房保障“一網通辦”提升工程。完善全省住房保障信息管理體系,2022年底前,實現商品房預售資金信息整合;2023年6月底前,實現住房計畫管理、保障對象管理、房源管理、配給管理、契約管理的線上申請、審批和監管;2023年底前,實現各地房屋交易網簽備案、住宅專項維修資金信息整合;2024年底前,實現各地智慧物業等信息整合,最終實現房屋交易、網簽備案、住房租賃、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繳存使用等關鍵業務“一網協同”。(責任單位:住房城鄉建設廳,民政廳、自然資源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公安廳、四川省稅務局)
(三十六)實施交通運輸出行服務提升工程。提升大件運輸許可智慧型化水平,2022年底前,實現Ⅰ類、部分Ⅱ類超限運輸許可“秒批秒辦”;2023年底前,實現許可線路智慧型選擇,Ⅲ類件許可智慧型輔助審批;2024年底前,實現依信用優先辦理和監管預警。打造“天府暢行”智慧掌上出行平台,整合交通、文旅信息資源,2022年底前,為民眾提供多需求線路規劃、客運查詢、線上購票、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ETC)申辦、路況及服務區、充電樁實時查詢;2023年底前,實現通行費明細查詢、重要路段的實時視頻雲點播服務、12122線上智慧型客服等。(責任單位:交通運輸廳)
(三十七)實施惠農財政補貼資金髮放“一卡通”工程。推行一卡發放耕地保護補貼、種糧直補、農機購置補貼,2022年底前,建成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資格審批系統。2023年底前,強化系統推廣套用,基本實現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農機購置補貼資金、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發放的“一卡通”。2024年底前,完善監管功能,全面實現惠農資金的陽光發放、精準補貼、實時監管,有效服務全省1400餘萬農牧戶。(責任單位:農業農村廳)
(三十八)實施文旅體育“一網通辦”提升工程。推行景區門票碼、健康碼、場所碼“三碼合一”,2022年底前實現全省100家以上景區、2023年底前實現200家以上景區、2024年底前實現所有具備條件的景區和公共文化場館“一碼通行”。打造川渝公共文化和體育場館“一卡通”,整合川渝兩地公共文化和體育場館資源,推進兩省市公共文化和體育場館互聯互通,2022年底前,實現川渝兩地20家以上公共圖書館“通借通還”,實現川渝兩地體育場館預訂、數字運動會與健身地圖、運動積分與消費補貼等服務;2023年底前實現川渝兩地100家以上公共圖書館“通借通還”。(責任單位:文化和旅遊廳、省體育局)
(三十九)實施醫療健康“一網通辦”提升工程。加快電子健康卡套用,推行醫療檢驗檢查結果互認,2022年底前,實現全省75%的二級及以上公立醫療機構“掃碼就醫”、川渝兩地三級甲等以上公立綜合醫院間檢查檢驗結果互認;2023年底前,基本實現川渝兩地三級公立綜合醫院間檢查檢驗結果互認;2025年9月底前,基本實現二級及以上公立醫療機構“掃碼就醫”、川渝兩地二級甲等以上公立綜合醫院間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最佳化全省醫保一體化大數據平台,2022年底前,實現生育醫療費用支付線上申請;2023年底前,探索推動異地就醫醫療費用手工(零星)報銷線上辦理;2024年底前,拓展醫保電子憑證套用場景,醫保電子憑證在試點醫院實現掛號、就診、支付、取藥全流程“一碼通用”。(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省醫保局)
(四十)實施安全生產“一網通辦”提升工程。2022年底前,實現煤礦建設項目設計和安全設施設計審查、加油站安全條件審查和安全設施設計審查、煙花爆竹批發許可和應急預案備案、非藥品易製毒化學品生產經營許可和備案均一次完成,安全評價服務機構法人變更等簡易事項“掌上辦”。推進全省安全生產許可全域辦理,2023年底前,建成應急管理政務管理系統平台,實現安全生產許可事項100%“省內通辦”。加強工程領域消防管理智慧型化建設,2023年底前,建成全省建設工程消防監管服務平台,與省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實現數據對接,實現建設工程消防審驗審批、數據統計分析、技術服務支撐、消防行政處罰等功能集成融合。(責任單位:應急廳、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大數據中心,省消防救援總隊)
(四十一)實施企業登記全生命周期“一網通辦”提升工程。聚焦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規範辦理證照流程,最佳化準入環境,2023年底前,拓展電子營業執照套用場景,實現“一照通”;2024年底前,強化精準監管和惠企服務,實現“一企一畫像”。〔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省大數據中心、省直有關部門(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
(四十二)實施辦稅繳費“一網通辦”提升工程。聚焦便捷高效服務,最佳化辦稅繳費體驗,2022年底前,實現“新辦企業”“銀稅互動”“註銷前置事項”等套餐式服務;2023年底前,拓展“掌上辦稅”功能,實現自然人、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等重點對象高頻或簡易辦稅繳費功能集成;2024年底前,實現稅費征繳、查詢和開具完稅繳費證明等業務接入“天府通辦”,基本實現稅費業務“掌上辦”。(責任單位:四川省稅務局)
(四十三)實施“網際網路+監管”提升工程。全面推動“網際網路+監管”業務與技術的深度融合,推進“審”和“管”協同聯動,深化“雙隨機、一公開”監管、重點監管、信用監管和綜合監管的創新運用。2022年底前,建立行政許可事項與監管事項對應聯通機制,實現監管事項動態管理,監管事項清單全覆蓋;完成監管共享清單梳理髮布,推動重點部門監管數據歸集和共享。2024年底前,全面實現各省級相關業務系統與省“網際網路+監管”平台對接,實現相關數據全量匯聚。加強“雙隨機、一公開”抽查事項清單、行政執法事項清單等與監管事項清單的銜接,實現事前審批到事後監管的閉環管理;強化監管結果運用,建立完善風險預警核查處置機制。〔責任單位:省政府辦公廳、司法廳、省市場監管局、省大數據中心,省直有關部門(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
八、保障措施
(四十四)加強組織保障。省政府辦公廳負責全省“一網通辦”工作的統籌協調、督促檢查。省大數據中心負責“一網通辦”日常工作。省直有關部門(單位)負責指導、協調推進本系統、本行業“一網通辦”工作。各市(州)人民政府對本地區“一網通辦”工作負屬地責任,政府辦公廳(室)要充分發揮統籌協調作用,細化任務分工,推動解決重點難點問題,確保任務落地落實。
(四十五)加強制度保障。各地各部門(單位)要及時推動與“一網通辦”不相適應的地方性法規、規章和行政規範性檔案的清理和修訂工作。省大數據中心要牽頭會同省政務服務和資源交易服務中心修訂《四川省政務服務條例》,健全政務服務標準體系,制定政務服務事項管理、系統對接、數據共享、服務評價、自助服務終端和實體大廳運行等標準規範。
(四十六)加強運營保障。各地各部門(單位)要加強“一網通辦”相關經費保障,加大重點項目建設支持力度。強化“一網通辦”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健全從業人員職業資格認定體系,定期組織操作技能大賽,打造一支精簡、專業、高效的運營保障隊伍。加強政務數據全生命周期安全防護,分級做好系統建設運營和網路數據安全保障工作,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安全防護體系。
(四十七)加強宣傳推廣。各地各部門(單位)要多方式引導企業民眾“網上辦”“掌上辦”,多渠道報導“一網通辦”經驗做法,積極推廣改革成效,擦亮“天府通辦”品牌。省大數據中心要建立“一地創新、全省共享”工作機制,推出一批“一網通辦”試點項目。
(四十八)加強考評督促。省大數據中心要持續完善“一網通辦”工作考評體系,營造“以評促改、以評促優”的良好工作格局。省政府辦公廳要堅持運用“兩書一函”制度,及時督促整改突出問題,不斷提升“一網通辦”服務能力和水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