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地質結構與天然氣藏勘探新領域區劃研究

《四川盆地地質結構與天然氣藏勘探新領域區劃研究》是由地質礦產部西南石油地質局地質綜合研究大隊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鄧康嶺、李汶國、陳昭國、劉應楷、曾學思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盆地地質結構與天然氣藏勘探新領域區劃研究
  • 成果登記號:19960378[08040]
  • 第一完成單位:地質礦產部西南石油地質局地質綜合研究大隊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19960378[08040]
項目名稱
四川盆地地質結構與天然氣藏勘探新領域區劃研究
第一完成單位
地質礦產部西南石油地質局地質綜合研究大隊
主要完成人
鄧康嶺、李汶國、陳昭國、劉應楷、曾學思
研究起始日期
1991-08-20
研究終止日期
1995-06-30
主題詞
四川;天然氣;勘探
任務來源
01

成果摘要

在分析地殼結構基礎上,用活動論觀點研究了四川盆地成盆前後演化的全過程。根沉積、構造特點,將其劃分為前陸盆地、坳陷盆地、山前坳陷盆地和構展階段。 在板內匯聚作用下形成前陸盆地,這種新型前陸盆地為以成礦系統。在特提斯構造域擠壓的憩息期,殼幔產生調整,形成了坳陷油為主的油氣成礦系統。系統研究了盆地局部構造變形環境、變形時序出在多世代、不同層次、盆周三向擠壓應力此起彼伏作用下,形成了盆以斷展褶皺為主的各種類型的薄皮構造和複合構造。區內多數背斜形成馬拉雅早期,這有利於天然氣適時運移、富集成藏。 採用油氣成礦油氣成藏條件,分別計算了前陸盆地階段和坳陷盆地階段各烴源岩層在生、排烴量,結合岩石吸附烴研究,確定了開始排烴期和大量排烴期。實過程,計算了生氣增壓和壓實排水增壓,預測了天然氣(油)運移方密度差產生的浮力,解釋了已知氣藏成藏地質條件,指出盆地天然氣是生烴高峰期相匹配的燕山期是主要成藏期,大中型氣藏屬早期成藏或早造成藏。 在對盆地結構分析和已知氣藏解剖的基礎上,在四川盆地個天然氣(油)成藏系統,其中陸相層系5個、海相層系12個,結合圈閉分出38個天然氣(油)藏勘探領域,其中10個為天然氣勘探新領域。提大、中型氣田的4個勘探靶區,並分別論述了它們的成藏條件與勘探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