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十四幅1∶20萬區域地質調查報告》是四川省地礦局原航調隊為主要完成單位,張偉民、郭孟明、周長武為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盆地十四幅1∶20萬區域地質調查報告
- 主要完成單位:四川省地礦局原航調隊
- 主要完成人:張偉民、郭孟明、周長武
- 類別:科研項目
基礎信息,項目摘要,
基礎信息
獲獎序號 | 19880031 | ||
項目名稱 | 四川盆地十四幅1∶20萬區域地質調查報告 | ||
主要完成單位 | 四川省地礦局原航調隊 | ||
主要完成人 | 張偉民、郭孟明、周長武 | ||
獲獎證書編號 | KC-88-2-2 | ||
獎種 | 勘查 | ||
等級 | 二等 |
項目摘要
盆地十四幅成圖面積99392.23平方公里,地質觀測路線13657公里,地質觀察點3519個,解譯航空照片4000餘張,實測1∶2000-1∶5000地層剖面80餘條,實測地層厚8萬餘米,取各種測試樣品16000餘件(不含探化掃面樣),總投資206.94萬元。取得的成果為:
1、工作中套用遙感技術,採用“編、填、譯”相結合大面積多幅聯測的方法,三個野外生產隊用四年時間,提交了1∶20萬地質圖、地質礦產圖各14幅,說明書14份(約30萬字),閬中等四幅聯測地質報告、礦產報告各1份(共53餘萬字),通江等五幅聯測地質報告、礦產地質報告各1份(56萬餘字),遂寧等五幅聯測地質報告、礦產報告各1份(約50餘萬字)。
2、與科研部門合作編寫了《四川盆地陸相中生代地層研究》科研報告和《四川盆地遙感區域地質調查的技術方法研究和套用》專題報告。
3、統一了地層和填圖單元,提高了地層研究程度,尤以川中北、川南的白堊系及第四系有較大的突破。完善或建立了四川盆地陸相中生代和第四紀地層系統,提出了一些新的劃分和對比方案,如縮小了“自流井”的涵義,解決了“千佛崖組”與新田溝組的對比問題,重定了遂寧組時代等問題。
4、套用地質力學觀點,劃分了構造體系,探討了複合關係、成生順序和發展歷史,發現了一些新的褶皺、斷裂構造形跡,確認川中、川西地區蓋層褶皺時期主要是喜山早期。
5、在系統蒐集前人資料的基礎上,結合區域地質構造特徵,闡明了區域礦產特徵及分布規律,查明了地層的含礦性;運用重砂分散流、放射性及基岩光譜、岩化等手段,找到一批新礦種、新層位、新產地,新發現濁沸石、膨潤土、明礬石等礦點90餘處,重砂、分散流異常90餘個,圈定成礦遠景區3個。 調查報告為省內外50多個生產、科研、教育單位提供了地質、礦產資料,為四川省國土整治,長江中、上游及支流河道治理提供了資料,產生了好的社會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