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族學院康巴語言與文學研究所

四川民族學院康巴語言與文學研究所繼續完善機構整體發展規劃及教師個人的科研規劃;加強團隊建設,提升教師的科研實力;加大田野調查的力度,深化學術研究;加強對外協作,提高研究效力和成果轉化能力。研究所全員將潛心鑽研,齊心協力,為推動康巴文化研究和打造特色學科做出應有的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民族學院康巴語言與文學研究所
  • 主管部門:四川民族學院
研究方向,發展歷史,科研成就,人才培養,

研究方向

一、具有科學的民族研究的學術理念,紮根於民族教育和民族研究,十分注重田野考察和套用性研究,強化社會服務功能;二、研究的專業性突出,積極引入先進理論和技術手段。運用民族學、民俗學、宗教學、歷史學、社會學等相關學科的先進理論,反思和闡釋本土的文學、語言、教育等現象,形成了對康巴文化全新意義的科學研究;有專業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如:方言研究使用了較先進的語音分析軟體,用方言地圖軟體,製成相應的方言版圖。三、研究對象和內容具有獨特性,新增康巴傳媒的研究,成果較豐,並開始致力於對康巴藏區行政文秘、禮儀文化的研究;在此基礎上,研究所成員們積極從事交叉學科的研究,並強化跨學科不同領域研究的合作。四、形成了體系化建設和核心研究團隊:建立了較成熟的學術管理機制。以課題主導,形成穩定的學術團隊,並形成研究規劃和體系。

發展歷史

四川民族學院康巴語言與文學研究所始建於2011年,其前身為“康巴方言與民間文學研究所”。2019年,為進一步推動特色科研建設,將其更名為“康巴語言文學研究所”,依託部門為文學院,被學校認定為校級特色研究機構。

科研成就

四川民族學院康巴語言與文學研究所申報成功38個項目,24項屬於特色研究。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基金項目“康巴藏族民間故事的整理與研究”已經順利結題,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項目“西部和邊疆地區項目語言接觸視角下四川康定地區漢語方言古入聲演變的歷史層次”也按計畫建設。大學生科研共23項,其中14項屬於康巴研究。公開發表177篇科研論文,其中,107篇涉及康巴研究。2017年,文學院獲得四川民族學院科研評估二等獎。王遠明教授的專著《康巴藏族民間故事研究》榮獲“2019年國家民委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王遠明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基金項目“康巴藏族民間故事的整理與研究”獲得“四川民族學院第四屆優秀科研項目、優秀科研成果獎一等級獎”;高椿霞主持的四川省教育廳項目“鄉土文學現代轉型研究”與余忠淑的論文《生態批評視野下阿來作品對人與自然的生態觀照》均獲得“四川民族學院第四屆優秀科研項目、優秀科研成果獎三等級獎”。

人才培養

研究所現有成員31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2人,具有碩士學位的有25人,1名學術帶頭人,5名學術骨幹。一支知識結構、年齡結構、學緣結構合理,充滿活力且潛力巨大的學術隊伍正逐步形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