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碳中和技術創新中心,於2020年12月底在四川大學成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大學碳中和技術創新中心
- 成立時間:2020年12月
四川大學碳中和技術創新中心,於2020年12月底在四川大學成立。
四川大學碳中和技術創新中心,於2020年12月底在四川大學成立。1中心簡介2020年12月底,四川大學整合校內碳中和技術相關資源,建立“四川大學碳中和技術創新中心”。2021年1月21日,四川大學發布“創新2035”先導...
“四川省碳中和技術創新中心”以碳中和產業前沿引領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發與套用為核心,加強套用基礎研究,協同推進現代工程技術和顛覆性技術創新,打造創新資源集聚、組織運行開放、治理結構多元的綜合性產業技術創新平台。形成符合產業創新重大需求、具有國內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技術創新網路,攻克轉化一批碳中和產業前沿和...
學院將重點圍繞碳中和技術創新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聚焦碳中和未來技術領域,突破碳中和關鍵技術,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國內一流水平的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為中國碳中和事業發展培養創新拔尖人才。學院以院士為引領的國家級人才隊伍為基礎,著力打造具有川大特色的碳中和課程體系,努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同時重點依託國家煙氣脫硫...
江霞,女,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大學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常務副院長,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擔任國家煙氣脫硫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教育部資源碳中和關鍵核心技術集成攻關大平台常務副主任、四川省碳中和技術創新中心常務副主任。 主要從事有機固廢能源化及碳污協同減排研究,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重點專項項目2...
馬生貴,理學博士,碩士生導師。四川省碳中和技術創新中心、天府永興(碳中和)實驗室固定成員。主要基於第一性原理計算、工藝流程模擬、機器學習算法等手段,開展生物質能源催化、催化劑設計和反應機理、反應系統最佳化等研究,另外開展雙碳路徑規劃、碳核算/碳足跡研究,服務於國網電科院、石化企業等。近五年主持國家重點...
吳一凡,中共黨員,工學博士,現為四川大學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副研究員(專職科研)。人物經歷 2022.06- 四川大學新能源與低碳技術研究院副研究員(專職科研)2020.09-2022.06 四川大學新能源與低碳技術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2015.09-2020.06 四川大學化學工程學院化學工藝專業博士(碩博連讀)2011.09-2015.06 四川...
李劍平,男,博士,現為四川大學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特聘副研究員。人物經歷 2020.04- 四川大學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特聘副研究員 2020.01-2023.03華東理工大學環境工程系博士後 2015.09-2020.01華東理工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專業博士 2013.04-2015.06上海華暢環保設備發展有限公司技術主管 2010.09-2013.03華東理工...
喬雪,女,博士,現為四川大學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副研究員,博導。人物經歷 2009-2012:四川大學建築與環境學院,環境科學,博士 2011.5-7: 美國華盛頓大學,大氣科學,訪問學生 2010.1-3: 美國華盛頓大學,大氣科學,訪問學生 2006-2009:四川大學建築與環境學院,環境科學,碩士 2002-2006:四川大學建築與環境...
王堯,男,生於1991年12月,博士,現為四川大學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特聘副研究員。人物經歷 2018- ,四川大學 2013-2018,重慶大學,博士研究生 2009-2013,重慶大學,本科 研究領域 1. 電化學催化研究:包括各類電極反應催化劑的開發以及電極反應機理研究 2. 新能源材料:電解水制氫、燃料電池關鍵材料及固態儲氫開發...
2022.12- 四川大學,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助理研究員 2020.01-2022.04 廈門大學,物理化學專業,博士後 2017.10-2019.07 索邦大學,催化化學專業,聯培博士 2015.09-2019.06 四川大學,工業催化專業,理學博士 2012.09-2015.06 四川大學,物理化學專業,理學碩士 2008.09-2012.06 西華師範大學,套用化學專業,...
2023.02- 四川大學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專職博士後,助理研究員 2019.09-2022.01 新加坡科技局化學與工程研究所(ICES,ASTAR),國家公派聯合培養博士 2016.09-2022.12 四川大學化學工程學院,化學工藝,工學博士(碩博連讀)2012.09-2016.06 四川大學化學工程學院,化學工程與工藝,工學學士 研究領域 1. 二氧化碳...
2021.03- 四川大學 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 助理研究員 2015.09-2020.12 華東理工大學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碩博連讀 2011.09-2015.06 華東理工大學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 大學本科 研究領域 1. 生物質乾燥及催化熱解工程化 2. 沸騰床加氫反應器內構件強化 3. 二氧化碳微界面振盪捕集及再生工藝及裝備 主要成就 主持...
此次活動還匯集了眾多行業領域專家及學者,共同探討科技創新在實現碳中和目標中的關鍵作用,並攜手推動四川經濟綠色轉型。此外,活動現場,四川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成都信息工程大學軟體工程學院與四川眾信通用電力有限公司,四川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與成都格力鈦新能源有限公司,西華大學氫能汽車學院與中材科技(成都)有限...
中國礦業大學校長;2001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02年擔任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2003年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首席科學家;2003年至2017年擔任四川大學黨委常委、校長 [2];2004年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25];2007年當選中共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 [14],被德國克勞斯塔爾工業大學授予榮譽...
四川大學首屆產學研合作年度傑出貢獻獎最高獎(2014,排名第三)2020年1月10日,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項目名稱“不易成炭高分子材料的高效凝聚相阻燃體系構建及其作用機制”,第三完成人)。社會任職 全國塑膠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塑膠碳中和工作組委員 《塑膠工業》青年編委 四川省科技協同創新促進會先進材料專委會...
為加快實現生產生活方式綠色改革,發掘四川省碳中和創新行動並交流推廣成功經驗和有益做法,發揮典型示範引領作用,天府永興實驗室將在論壇上發布“2023年度天府碳中和技術創新典型案例”,將一批具有借鑑意義的套用推廣案例,凝練成可學習的行業級樣板、可推廣的系統解決方案、可複製的典型轉型路徑,從而鼓勵企業對標先進,...
王邦達,男,博士,現為四川大學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國家煙氣脫硫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四川省碳中和技術創新中心固定成員。擔任SCI期刊Chinese Chemical Letters(IF=9.4)青年編委、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固體廢物分會副秘書長、四川省環境科學學會固體廢物處理專委會委員、四川省環境科學學會應對氣候變化專委...
代忠德,男,化學工程博士,現為四川大學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教授,博導。入選四川省高層次人才青年項目,國家煙氣脫硫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四川省碳中和技術創新中心固定人員等。人物經歷 2022.11- 四川大學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教授 2022.01-2022.10 四川大學建築與環境學院,教授 2020.04-2021.12 四川大學建築與環境...
楊復沫,男,1967年12月出生,四川大學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高原-盆地大氣環境研究團隊負責人。全國氣象科技先進工作者,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重慶市科技創新領軍人才。致力於大氣污染控制理論與技術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大氣複合污染追因溯源及減污降碳協同控制等。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部級...
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理事兼節能減排中心節電產業聯盟理事長,四川大學錦城學院特聘教授,四川省創新創業指導導師,碳中和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理事,四川省節能減碳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加拿大加中工貿理事會主席,中國十大卓越管理創新人物,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獲得者,伍澤涌先生擁有數...
2. 四川省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項目,2023.01-2024.12,主持 3. 石油化工環境污染防治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開放課題,2023.01-2024.12,主持 4. 四川大學博士後交叉學科創新啟動基金項目,2023.01-2024.12,主持 5. 企業橫向項目,國機重裝“雙碳”行動方案研究,2023.01-2023.12,主研 6. 國家自然科學青年...
2020年6月,獲得四川第三屆“綠色先鋒”榮譽稱號。2022年3月,擔任四川大學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院長。2023年2月17日,何梁何利基金2021和2022年度頒獎大會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隆重舉行。石碧院士因其在生物質加工利用、製革化學、製革清潔技術領域的傑出成就和貢獻,榮獲2022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主要成就 ...
獲受理的中國發明專利60多項。榮譽表彰 社會任職 人物評價 雷憲章為國際科技合作和產業創新升級發揮重要作用。(西南石油大學電氣信息學院評)雷憲章為國際科技合作和產業創新升級做出了重要貢獻。(天府新能源研究院評)雷憲章院士是能源電力及電力裝備的國家級專家。(西南石油大學評)
2018年2月,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當選原因是領導空氣污染控制理論、戰略和技術的開發和實施。2022年3月,擔任四川大學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名譽院長。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郝吉明致力於中國空氣污染控制研究40餘年,先後主持全國酸沉降控制規劃與對策研究,劃定酸雨和二氧化硫控制區,被國務院採納實施,為確定...
天府永興實驗室作為省政府批覆建設的天府實驗室四個重點實驗室之一,是開展綠色低碳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研究的核心平台,承擔著解決碳中和領域“卡脖子”問題的重要職責。天府永興實驗室以“碳中和+”為核心,旨在加快綠色產業聚集發展和示範擴散,打造全國領先的碳中和技術創新策源地和產業發展“引擎”。實驗室聚焦零碳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