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團續志(1985-2003)》是上海市奉賢區《四團續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四團續志(1985-2003)
- 作者:上海市奉賢區《四團續志》編纂委員會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社:上海辭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年8月
- ISBN:978-7-5326-2335-8
- 編纂人員:陶銀龍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一、本志為新編《四團志》的續志,定名《四團續志》。 二、本志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遵循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與方法,敘述四團地區自然、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的變遷,各門類力求全面記述,重點記錄其形成及發展情況。
作品目錄
封面
四團續志
圖片
四團鎮區域圖(2003年11月)
四團鎮地理位置圖(2003年11月)
四團鎮區域圖(2003年12月)
1954年9月,華東行政委員會副秘書長金學成在北京參加第二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會議期間受到中共中央毛澤東主席接見
1953年9月18日,中央人民政府給金學成頒發的任命通知書
1962年,上海市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金學成在北京參加第三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第四次會議期間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接見
1955年12月21日,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給金學成頒發的任命書
1986年11月1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視察奉賢縣,在工業產品陳列室觀看神仙大麯酒等樣品
1998年10月8日,上海市青年鄉鎮企業家協會副會長、中國青年鄉鎮企業家協會常務理事黃慶元(第三排左起第五)在北京參加中國青年鄉鎮企業家協會四屆二次理事擴大會,受到國務院副總理吳邦國接見
1986年4月,上海市副市長謝麗娟(左一)、奉賢縣副縣長袁以星(左二)視察四團鄉小盪水廠
2000年12月4日,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劉恆椽(左五)視察四團中心國小
1999年9月15日,上海市副市長周慕堯(中)、奉賢縣縣長沈慧琪(左起八)等視察四團鎮小盪國小
2005年1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教授、少將)宋渭澄為《四團續志》題詞
1987年6月,中共四團鄉第八次委員會全體成員(左起):顧新伯、孫元根.張仁剛、黃伯官、張金海、陳水根、陳林才、莊國均、衛雲仙
2002年,四團鎮黨委、人大、政府領導成員(左起):姜洪娟、楊建國、宋建華、陳林才、陳品清、陳紀榮、季法明、陸紀平、方保明、徐俊、宗全林
1985年~2003年,四團鎮(鄉)歷屆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合影(左起):陳紀榮、季法明、朱嘉駿、汪正明、黃伯官、張金海、高勤清、薛德初、謝東興、張仁剛、張立新
2002年1月,中共四團鎮第十三次代表大會會場
2002年1月,四團鎮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會場
2003年1月22日,中共奉賢區第一次代表大會四團鎮代表組成員合影
2003年10月,四團鎮政府大院(川南奉公路8123號)及四團鎮鎮標
2005年7月,區劃調整後改建的四團鎮政府大院(川南奉公路8123號)
2006年12月,《四團續志》編纂組成員(左起):吳婷婷、吳穎鷗、陶銀龍、祝文元
1995年起村民採用尼龍大棚種植西瓜
2001年引進的“寒優湘晴”水稻新品種
漁村村民種植的迷你瓜蔬菜
正在稻地作業的小型聯合收割機
正在麥地作業的“穀神牌”大型聯合收割機
三團村生豬育種場
2001年建立的四團“國園”奶牛場
2000年建立的四團蛋雞場
特種禽養殖——烏骨雞
大橋村村民飼養的綠頭野鴨
大橋村村民飼養的法國番鴨(俗稱木鴨)
村民在捕撈南美白對蝦
挑選後待售的對蝦
三坎村村民養殖的烏魚
2001年村民引進養殖的黑標羅非魚
四名村村民養殖的大閘蟹
2002年村民引進養殖的澳洲龍蝦
1998年,位於新四平公路2888號的上海神仙酒廠廠貌(股份制企業)
神仙酒廠灌裝車間其中一條生產流水線現場
2000年,建於川南奉公路8553號的浩盟車料(上海)有限公司(港商獨資企業)
2001年,位於鎮工業園區華騰路4號的上海力拓針織有限公司(民營企業)
1981年,建於四平路的上海四海西服廠熨燙車間一角
1996年,建於四平路1號的上海龍濤製衣有限公司(股份制企業)生產區一角
2000年,建於鎮經濟小區A區66號的上海華惠服裝服飾有限公司(民營企業)
2000年,建於鎮工業園區新四平公路1號的上海芳達製衣有限公司(民營企業)
1998年,建於鎮工業園區華凱路7號的上海華山食品機械設備有限公司(民營企業)
2000年,建於鎮工業園區華騰路1號的上海博奧教學用品有限公司(民營企業)
2000年,建於鎮工業園區華騰路2號的上海浩騰織造有限公司(民營企業)
2002年,建於鎮工業園區華騰路5號的上海彩舜紡織輔料有限公司(民營企業)
2002年,建於鎮經濟小區A區28號的上海翔海古典家具有限公司(民營企業)
1983年4月,四團酒廠(鄉辦企業)生產的神仙大麯酒獲國家農牧漁業部優質產品證書
上海神仙酒廠生產的“神仙”牌系列酒
1990年,上海市奉四機械廠(鄉辦企業)生產的PYQ201B型平壓壓痕切線機產品
2001年,上海遠東廚房設備廠(民營企業)生產的不鏽鋼四門冷藏櫃等系列產品
1990年,上海天味釀造廠(民營企業)開發生產的“久味”牌醬油與米醋等
1998年,上海四海西服廠(股份制企業)生產的“馬蹄捷”牌派克衫等系列產品陳列室
2002年,上海亞華食品廠(民營企業)生產的各式月餅
1999年,上海奉賢第四建築有限公司承建的奉賢房地大廈外貌
1994年拓寬的川南奉公路鎮區段與鵬程新村居民房
90年代初期建成的鵬程中路及鵬程新村居民房
90年代中期建成的文衛路及居民房
90年代中期建成的天鵬小區(鵬程東路)小別墅群
90年代中後期建成的天鵬街與居民房
2002年建成的嘉安公寓小區
2001年始,四平路邊(鎮東村)瓜果貿易市場一角
1997年建造的四團農貿市場(位於天鵬小區)
位於四新街的軍民精品服飾商店(個體)
2000年建造的富利大酒店(位於四團鎮南街)
2001年開設的上海金葉超市有限公司四團六店連鎖店門市(天鵬街150號)
2003年開業的農工商超市四團連鎖店(四新街45號)
位於川南奉公路的文化用品店和眼鏡店(個體)
位於天鵬街的新華書店
位於四新街的紅蜻蜓皮鞋商店(個體)
位於川南奉公路的來伊份連鎖店
位於川南奉公路的航悅機車、電動車專賣店
位於川南奉公路的聯心果業商店
70年代農村建造的平房
80年代農村建造的民居
90年代中後期農村建造的民居
2002年,新四平公路鎮區段綠化帶一角
1977年由磚石街道翻建成水泥街道的四團鎮南街一角
1978年建造的三團港(鎮西村)拱形橋樑
80年代末建造的隨塘港石駁岸護坡工程一角
2001年7月落戶鎮西村的三峽庫區移民居住房
1995年建造的上海中國石油奉賢石油有限公司第三加油站(四平公路)
1996年建成的新四平公路一角
2004年建成的A2高速公路新四平公路收費站
1998年建成的四團中心國小(鵬程東路)
2000年改擴建的四團中心幼稚園一角(四新街34號)
2003年9月建立的奉賢區景秀高級中學(四平路)
2004年改建的四團中學(文衛路北)
1994年建造的四團醫院醫療大樓(天鵬路48號)
1995年建造的奉賢縣公安分局四團派出所(川南奉公路8042號)
1997年遷址後的中國農業銀行四團支行(川南奉公路8208號)
1998年建立的中國電信四團門市(四新街19號)
1999年建造的四團郵政支局(四新街8號)
1984年建造的四團水廠(鎮西村三團港橋旁)
1995年重新修繕的四團影劇院
2003年建造的三坎村村民委員會辦公樓
1997年四團鎮“三下鄉”活動中老年人表演的健身操
1999年10月16日,四團鎮金秋廣場文化——周虹(四小教師)獨唱音樂會
2001年四團鎮慶祝建黨80周年廣場文化活動“黨的光輝照我心”。四海西服廠合唱隊在演出
1999年10月,四團鎮舉辦的金秋廣場文化——文教、衛生、公安專場,四團衛生院合唱隊在演出
四團鎮文藝演出隊在鎮敬老院為老人表演清唱小戲
1981年奉賢縣文化館原館長、上海市攝影家協會會員王永奎的《晌了》作品獲上海市綠野小品影展優秀作品獎
上海市集郵協會會員,奉賢區收藏協會會員宋雪澄(左二)收藏的毛主席紀念像章等
奉賢縣圖書館退休館員金仲江的書畫作品
四團國小退休教師陶正明的書法作品(行楷)
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奉賢區收藏協會理事邵根才收藏的部分購買日用品票證
四團中學退休教師嚴志剛的書法作品(舒同體)
四團國小退休教師金百安的書法作品(小篆)
退休幹部(副處)李正明的書法作品(行楷)
2002年7月四團國小學生宋丹潔(12歲)的繪畫作品《早上空氣真新鮮》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少年兒童科學幻想繪畫比賽一等獎
機關幹部黃炎新的書法作品(隸書)
四團國小美術教師沈林清的繪畫作品《錦繡前程》
位於四團鎮天鵬路62號樹齡640多年的銀杏樹(屬上海市名木古樹)
位於秦樹村6組樹齡200多年的櫸樹(屬上海市名木古樹)
2001年,在四團中學內重建的趙天鵬烈士雕像
建於清嘉慶年間的盛家石橋(小盪村1組)
編纂委員會
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編纂人員
《四團續志》撰稿人名錄
凡例
目錄
序一
序二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章 自然地理
第一節 境域
一、地理位置
二、境域面積
第二節 土壤
一、土壤特徵
二、土壤分布
第三節 物產
一、植物
二、動物
三、特產
第四節 氣候 自然災害
一、氣候
二、自然災害
第二章 建置 區劃
第一節 建置沿革
第二節 四團集鎮
第三節 村居委會
一、三坎村
二、鎮東村
三、鎮西村
四、團南村
五、金洋村
六、大橋村
七、三團村
八、四名村
九、秦樹村
十、長堰村
十一、張家村
十二、小盪村
十三、蒲基村
十四、沈家村
十五、夏家村
十六、新橋村
十七、五墩村
十八、拾村村
十九、南拾家村
二十、漁村村
二十一、石家坎村
二十二、居民委員會
第三章 人口與計畫生育
第一節 人口及分布
一、人口總數
二、人口分布
三、人口普查
四、外來流動人口
第二節 人口構成
一、性別 年齡
二、職業
三、民族姓氏
四、人口壽命
第三節 勞動力人口
一、性別與文化
二、勞動力就業
第四節 戶籍人口
一、人口遷徒
二、自理戶口
三、大集體戶口
第五節 計畫生育
一、管理機構
二、生育政策
三、優生優育與生殖保健
四、外來人口計畫生育管理
第四章 土地與環保
第一節 土地資源與管理
一、管理機構
二、土地資源
三、土地規劃
四、土地調查
第二節 土地使用與整理
一、土地使用制度
二、建設用地管理
三、土地整治
四、土地利用
第三節 環境保護
一、管理機構
二、環境保護與治理
三、生態建設
第五章 鎮村建設
第一節 鎮區建設
一、鎮區規劃
二、居民小區建設
三、物業管理
第二節 基礎設施建設
一、道路
二、橋樑
三、公共設施
四、市政建設
第三節 水電燃氣
一、供水
二、供電
三、供氣(油)
第四節 環衛設施
第六章 中國共產黨四團鎮(鄉)基層組織
第一節 黨委機構設定
第二節 黨委成員更迭
第三節 黨員代表大會
一、歷屆黨員代表大會
二、歷屆黨代表名錄
第四節 重要決策紀要
一、體制與制度改革
二、集鎮規劃與建設
三、發展農業經濟
四、發展工業經濟
五、社會事業建設
第五節 組織工作
一、基層黨支部
二、黨員管理
三、基層黨組織建設
四、統戰工作
第六節 紀律檢查委員會
一、機構設定
二、黨風廉政建設
三、違法違紀案件查辦
第七節 宣傳工作
一、宣傳教育
二、思想政治工作研討
第八節 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一、組織機構
二、創建活動
三、創建成果
第九節 黨校
第七章 四團鎮(鄉)人民代表大會
第一節 人大機構
一、 鄉人代會主席團
二、鎮人代會主席團
第二節 人民代表大會
一、 鄉人民代表會議
二、鎮人民代表會議
第三節 人大代表
一、代表選舉
二、代表結構
三、代表活動
四、代表名錄
第八章 四團鎮(鄉)人民政府
第一節 組織機構
一、政府領導機構
二、政府工作機構
三、事業機構
第二節 政府實事
一、水利設施路橋建設
二、集鎮建設
三、農業設施建設
四、工業經濟建設
五、社會事業設施建設
第三節 綜合政務
一、人事
二、信訪
三、行政監察
四、政務公開
第九章 人民團體民眾團體
第一節 工會
一、組織機構
二、工會工作和活動
第二節 共產主義青年團
一、組織機構
二、共青團代表大會
三、團委工作和活動
第三節 婦女聯合會
一、組織機構
二、婦女代表大會
三、婦女工作和活動
第四節 商會
一、組織機構
二、商會工作和活動
第五節 個體勞動者協會
第六節 殘疾人聯合會
第十章 公安 司法 人民武裝
第一節 公安
一、派出所
二、綜合治理
三、消防安全
第二節 司法
一、機構和隊伍
二、法制宣傳
三、人民調解
四、法律事務所
第三節 人民武裝
一、機構
二、兵役
三、民兵
四、預備役
五、國防教育
第十一章 農業與水利
第一節 農村經濟體制改革
一、生產經營方式
二、經營結構調整
三、農產品流通體制
四、農村勞動力流動
第二節 管理機構
一、行政機構
二、業務機構
三、農業科學實驗站
第三節 種植業
一、種植業結構調整
二、糧 棉 油
三、蔬菜 食用菌
四、西甜瓜 草莓
五、果林 花卉
六、漁村村蔬菜
第四節 養殖業
一、養殖業結構調整
二、畜禽飼養
三、水產養殖
四、特種養殖
第五節 綜合服務
一、農作物保護與病蟲害防治
二、養殖業保護與病蟲害防治
三、農業機械
第六節 名優品種選介
一、水稻名優品種
二、家禽名優品種
三、水產名優品種
第七節 生產單位
一、種子場
二、畜牧場
三、四團合作農場
第八節 水利
一、河道分布
二、河道疏浚
三、排灌設施
四、四團水閘 三團港堰壩
第十二章 工業
第一節 工業經濟體制改革
一、企業產權制度改革
二、企業經營機制改革
第二節 工業構成
一、鎮(鄉)辦工業
二、村辦工業
三、聯營工業
四、民營工業
五、“三資”工業
六、區(縣)屬工業
七、校辦工業
第三節 工業管理
一、管理機構
二、企業運行
三、技術改造
四、安全管理
五、財產管理
第四節 行業
一、服裝縫紉業
二、機械製造及加工業
三、釀造業
四、建築裝潢業
五、家具及木製品業
六、橡膠塑膠製品業
七、腳踏車配件加工業
第五節 企業與產品選介
一、企業選介
二、產品選介
第十三章 上海神仙酒廠
第一節 企業概況
一、廠名更迭
二、企業性質
三、職工情況
四、商標圖案與註冊
五、紀念雕塑
六、廣告用語
第二節 酒業發展
一、發展沿革
二、產品開發
三、廠間協作
第三節 酒廠管理
一、管理機構
二、制度管理
三、企業文化
第四節 榮譽褒獎
一、企業榮譽 產品獲獎
二、名人題詞各界評述
第十四章 工業經濟園區 招商引資
第一節 工業經濟園區
一、管理機構
二、基礎設施
三、園區企業
四、經濟總量
第二節 招商引資
一、管理機構
二、優惠政策
三、招商活動
四、招商引資實績
第十五章 商業 服務業
第一節 商業體制改革
一、商業產權制度改革
二、商業經營機制改革
第二節 商業構成
一、國營商業
二、集體商業
三、私營個體商業
第三節 商業業態
一、商店
二、超市連鎖店
三、集市交易
四、為農服務商店
五、糧油購銷有限公司
第四節 服務性商業
一、餐飲 旅館
二、照相 彩印
三、理髮 美容
四、乾洗 浴室
五、其他服務業
第十六章 住房建築業
第一節 住房
一、居民住房
二、農民住房
三、商品(集資)房
第二節 建築業
一、建築隊伍
二、建築企業選介
三、工程選介
第十七章 交通運輸 郵政 電信
第一節 交通運輸
一、管理機構
二、客運
三、貨運
四、重大交通事故
第二節 郵政
一、管理機構
二、設施與郵路
三、郵政業務
四、郵政儲蓄
第三節 電信
一、管理機構
二、電信設施
三、電信業務
四、移動通信
第十八章 金融財稅
第一節 金融
一、四團信用合作社
二、中國農業銀行四團支行
第二節 財政
一、管理機構
二、財政收支
第三節 稅務
一、管理機構
二、稅收征管與改革
第十九章 綜合經濟管理
第一節 工商行政管理
一、管理機構
二、工商登記管理
第二節 經營管理
一、管理機構
二、經營管理工作
第三節 統計管理
一、管理機構
二、統計工作
第四節 審計管理
第五節 農工商聯合社
一、機構設定
二、聯合社工作
第二十章 教育
第一節 管理機構
一、教育委員會
二、青少年保護委員會
第二節 教育改革
一、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
二、教育教學改革
三、學校布局調整
四、學校管理體制改革
第三節 教育設施
一、新建 改建學校
二、新置與更新設施
三、學校圖書館
第四節 學前教育
一、四團幼稚園
二、村辦幼稚園
第五節 基礎教育
一、發展沿革
二、學校簡介
第六節 成人與職業教育
一、成人教育
二、四團職業技術學校
第七節 教師隊伍
一、教師資質
二、師德教育
三、教師待遇
四、退休教師管理
第八節 教育成果與評優
一、教科研成果
二、評優
三、人才培養與輸送
第二十一章 科技 文化
第一節 科技
一、管理機構
二、行業協會活動
三、科技成果推廣
四、高新技術
五、科技隊伍 人才引進
第二節 文化 傳媒 檔案
一、文化設施
二、文化活動
三、民間文化
四、文化古蹟
五、廣播電視中心
六、檔案
第二十二章 衛生體育
第一節 衛生
一、管理機構
二、四團衛生院
三、農村合作醫療
四、民間診所
五、愛國衛生
六、衛生保健
七、衛生管理與監督
第二節 體育
一、民眾體育
二、學校體育
三、體育參賽成績
第二十三章 民政 勞動
第一節 民政
一、管理機構
二、基層自治組織
三、社會福利
四、社會保障與救助
五、優撫安置
六、殘疾人事業
七、老齡工作
八、婚姻和收養管理
九、殯葬管理
第二節 勞動就業
一、勞動保障事務所
二、就業隊伍
三、職工待遇
四、職工技能培訓
五、國外務工
六、外來勞動力管理
第二十四章 社會生活
第一節 人民生活
一、經濟收入
二、消費結構與水平
第二節 禮儀風俗
一、傳統節日
二、國定節日
三、傳入節日
四、婚嫁
五、做滿月
六、喪葬
七、清明掃墓活動
第三節 生活習俗
一、服飾習俗
二、飲食習俗
三、陋俗
第四節 語言
一、國語推廣
二、地方用語(方言或土語)
三、地方新語彙選錄
四、歇後語
五、諺語
六、謎語
第五節 宗教
第六節 雜記
一、高氏喉藥
二、家譜
三、奇聞
第二十五章 人物
第一節 人物傳略
楊秋明
徐根全
王永奎
金學成
姚夢祥
周雪堂
陳國良
第二節 人物簡介
一、先進人物
二、軍隊人物
三、科技教育界人物
四、抗日老戰士
五、知名人士
第三節 人物名錄
一、黨、政、軍界名錄
二、科技教育界名錄
第二十六章 志余
第一節 前志述要
一、全書概要
二、各編述要
第二節 附錄
一、上級檔案摘錄
二、鎮(鄉)檔案摘錄
三、《村規民約》摘錄
四、相關條例
五、三峽庫區移民
第三節 前志勘誤
後記
著作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