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用人物有《拾玉鐲》中的孫玉姣。小家碧玉孫玉姣與公子傅明一見鐘情,互生愛慕,傅公子送玉姣玉鐲一隻,玉姣羞而不受,傅假意丟鐲而去,玉姣正欲拾鐲,被老媽媽劉氏看見,最後,老媽媽成全了兩家婚事。劇中的孫玉姣身著襖、褲,戴飯單,束四喜帶。《鴻鸞禧》中的金玉奴也著此裝。玉奴是丐頭(叫花頭)之女。一天她救了於雪天凍僵的書生莫稽並招為夫婿。父女討飯助其攻讀。莫稽趕考得中後,嫌玉奴出身卑賤,在上任途中將她推入江中,玉奴被巡按救起,認為義女。莫稽來拜見巡按,巡按以義女招其入贅。洞房花燭之時,玉奴預伏奴婢,棒打薄情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喜帶
- 別名:馬面
- 古稱:“蔽膝”“跪襜”
簡介,輔助附屬檔案,
簡介
四喜帶俗稱“馬面”,古稱“蔽膝”“跪襜”。
傳統戲曲服裝繡花腰帶,下端鑲穗,束於襖外,京劇中穿襖褲,配坎肩、飯單(圍裙、肚兜)的花旦(小家碧玉、丫鬟)專用。
京劇傳統服裝是程式化的,根據穿著服裝可以區分不同身份地位。
輔助附屬檔案
戲曲服裝中的輔助性附屬檔案。“飯單”,是民間少女的花兜肚,兼有圍裙的用途。“四喜帶”,即繡花腰帶,下端鑲穗,束於襖外。戲曲舞台上扮演“小家碧玉”、丫鬟等都可以穿用。色彩不限,但不宜繡鳳圖案。
四喜帶四喜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