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四十人:“茅獎”作家作品觀瀾(1982—2022)

四十年,四十人:“茅獎”作家作品觀瀾(1982—2022)

《四十年,四十人:“茅獎”作家作品觀瀾(1982—2022)》是2024年北嶽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十年,四十人:“茅獎”作家作品觀瀾(1982—2022)
  • 作者梁鴻鷹
  • 出版時間:2024年1月
  • 出版社:北嶽文藝出版社
  • ISBN:9787537867993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四十年,四十人——“茅獎”作家作品觀瀾1982—2022》是由著名學者梁鴻鷹編選的一部評論集。收入茅盾文學獎設立以來,八十位評論人對40部獲獎作家作品的評論文章,共80篇。 他們帶領我們回顧重溫了“茅獎”作家作品,並進行了重新解讀,為文學界呈現一個多元立體的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研究新概貌。

圖書目錄

周克芹:《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1982年
為改革時代創造典型形象:周克芹的鄉土創作之路 向榮/ 003
《許茂和他的女兒們》手稿談 / 009
魏巍:《東方》 1982年
終結與先行——《東方》在當代軍旅文學中的位置 / 017
魏巍:為大時代吹響號角的人/ 022
李國文:《冬天裡的春天》1982年
得法而努力地耕耘——一篇手稿檔案中的李國文 / 029
“作家是屬於他那個時代的”——李國文與茅盾文學獎/ 034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 1982年
從《李自成》看姚雪垠的文學貢獻 / 043
老將青史殊勛在——從《李自成》第二卷獲首屆茅盾文學獎談起 / 051
李凖:《黃河東流去》1985年
《黃河東流去》:一部“悲中見壯”的史詩 / 059
《黃河東流去》的資源性意義 / 065
張潔:《沉重的翅膀》(修訂本)、《無字》 1985年 2005年
張潔:女性自我的建構與解構 / 073
尋繹張潔《沉重的翅膀》的精神訴求:留下真情從頭說 / 079
劉心武:《鐘鼓樓》 1985年
劉心武小說的現實主義內在轉換 / 087
尋找穩定的“鐘擺”——談劉心武致秦兆陽的一封書信/ 092
路遙:《平凡的世界》 1991年
路遙與現實主義文學傳統 / 101
《平凡的世界》:一部有待全面認識的長篇佳作 / 106
凌力:《少年天子》 1991年
凌力:尋找歷史與現實有價值聯繫的一面 / 113
皇權下的“精神病象”——再論《少年天子》中個體與機制的博弈/ 119
劉白羽:《第二個太陽》1991年
馮牧與劉白羽 / 127
一部關於戰爭靈魂的詩意長篇——重讀長篇小說《第二個太陽》 / 131
王火:《戰爭和人》(一、二、三) 1994年
王火:以健雄之筆記錄時代 / 141
《戰爭和人》三部曲:對紅色經典的自覺追索 / 147
陳忠實:《白鹿原》 (修訂本) 1994年
陳忠實:將自己滾燙的手指按在時代的脈搏上/ 155
現實主義:從柳青到陳忠實 / 161
劉斯奮:《白門柳》(一、二) 1994年
歷史小說的三大難題與《白門柳》的創作經驗 / 169
《白門柳》的微言索隱 / 174
劉玉民:《騷動之秋》1994年
史詩與史識——論《過龍兵》的鄉土敘事與對農民主體性的思考/ 183
中篇小說的困境與突圍——以劉玉民《海獵》等中篇為例/ 189
張平:《抉擇》 2000年
張平長篇小說:無比廣闊的現實主義道路 / 197
張平:對百姓立場、中國敘事、民本美學的堅守/ 202
阿來:《塵埃落定》 2000年
阿來的意義 /209重讀《塵埃落定》:從“傻子”的形象說開去 / 215
王安憶:《長恨歌》 2000年
王安憶重寫了張愛玲,正如張愛玲重寫了《紅樓夢》 / 223
再讀《長恨歌》:有情生命的莊嚴 / 229
王旭烽:《茶人三部曲》(一、二) 2000年
茶煙血痕寫春秋——略論《茶人三部曲》/ 237
茶要慢慢品——重讀《茶人三部曲》 / 243
熊召政:《張居正》 2005年
歷史小說的轉折與《張居正》/ 251
重塑“楚狂”——長篇歷史小說《張居正》的經典性意義 / 257
徐貴祥:《歷史的天空》 2005年
英雄傳奇的“現代性”重構——徐貴祥長篇小說新作《英雄山》讀記 / 265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理解《歷史的天空》的當下境遇 / 272
柳建偉:《英雄時代》 2005年
柳建偉和他的“時代三部曲” / 279
一部現實主義的“北方奇書”——重讀柳建偉的長篇小說《北方城郭》 / 285
宗璞:《東藏記》 2005年
《野葫蘆引》:要在葫蘆里裝宇宙 / 293
詩意的逃亡——重讀《東藏記》 / 300
賈平凹:《秦腔》 2008年
古鏡未磨,照破天地——重讀《秦腔》 / 307
賈平凹鄉村敘事的寫作姿態 / 313
遲子建:《額爾古納河右岸》 2008年
以有情的方式構建美——關於遲子建的文學世界 / 321
樺皮船漂進了博物館——再讀《額爾古納河右岸》 / 328
周大新:《湖光山色》 2008年
周大新小說的文化闡釋——由《湖光山色》說開去 / 335
作為“還鄉”的周大新小說 / 342
麥家:《暗算》 2008年
麥家:“講故事的人” / 349
孤獨的辯證法和麥家的意義 / 356
張煒:《你在高原》 2011年
賡續雅文學傳統,重築審美烏托邦 / 365
張煒兒童文學萬物諧美的生態建構——從張煒的《我的原野盛宴》說起 / 371
劉醒龍:《天行者》 2011年
關於劉醒龍的四個思考片段 / 381
《天行者》:塑造鄉村知識分子的精神群像 / 387
莫言:《蛙》 2011年
認同危機·拓展故鄉·拷問靈魂——莫言研究三題/ 395
記憶的在場或聲音的荒原——莫言《晚熟的人》讀札 / 403
畢飛宇:《推拿》 2011年
畢飛宇的目光 / 411
從歷史主體到情感主體 / 418
劉震云:《一句頂一萬句》 2011年
先鋒姿態、批判精神、創新追求——劉震雲小說創作的三隻輪子 / 427
一次出走,或一萬次精神自贖——《一句頂一萬句》讀札 / 433
格非:《江南三部曲》 2015年
尚待命名的小說寫作實驗 / 441
“講故事”:回溯與開拓——再讀格非《隱身衣》/ 447
王蒙:《這邊風景》 2015年
王蒙:共和國文學之子 / 455
作為方法的意識流——1980年代初王蒙和他的四篇小說 / 461
李佩甫:《生命冊》 2015年
李佩甫心中有個“好的故事” / 471
如何講好中國城鄉故事——從《城的燈》到《生命冊》 / 477
金宇澄:《繁花》 2015年
破局者:金宇澄和他的《繁花》 / 485
“博物”美學與情感記憶的光澤——論金宇澄《繁花》/ 491
蘇童:《黃雀記》 2015年
《黃雀記》:作為性格悲劇的美學建構 / 499
河水與招魂:從《河岸》到《黃雀記》 / 506
梁曉聲:《人世間》 2019年
《人世間》的敘事雄心和史詩傳統的再興 / 515
梁曉聲小說與當代文學中的兩種知青形象/ 522
徐懷中:《牽風記》 2019年
以一顆真正的文學之心寫作——從讀徐懷中長篇小說《牽風記》想到的 / 531
《牽風記》:“回返未來”的美學呼喚 / 537
李洱:《應物兄》 2019年
李洱小說中的“費邊幽靈” / 545
李洱的文學觀與《應物兄》的接受 / 552
徐則臣:《北上》 2019年
宏大的與幽邃的——再談徐則臣小說 / 561
徐則臣的“烏托邦”與小說的可能性 / 567

作者簡介

梁鴻鷹(主編),中國作協主席團委員,中國作協文學理論批評審員會副主任,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原《文藝報》總編輯。編審。出版評論集《守望文學的天空》等6部,譯作《阿西莫夫詮釋人類萬年》等4部,散文集《歲月的顆粒》、詩集《對天真的結局嚴陣以待》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