囍臨門

囍臨門

《囍臨門》是林建壽與莊孔韶合作的繪畫人類學早期作品《刮痧》《祈男》《回訪》之後,獨立完成的繪畫人類學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也是其大型繪畫人類學(社會學)代表作《天澤》之後的又一幅大型多人物創作作品。曾於中國油畫院、廈門美術館、雲南博物館展出。

該作品是林建壽 2016年5月與人類學家莊孔韶教授應邀參加波蘭的一個跨國婚禮後回國創作的大型場景式的人物油畫作品。作品描繪的是一位中國的人類學女博士和在中國做項目的波蘭男青年的跨國婚姻晚宴派對。 所有的嘉賓均來自世界各地,因族群和信仰文化不同,則婚禮不同、儀式不同。是儒家和天主教信仰兩種文化之間的一個聯歡會。在這種跨國婚禮的場合,中國紅與波蘭紅的交替使用,促進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間的良性交流——兩個族群、兩種文化的互相尊重。因此也促成了畫中的跨民族、跨文化的融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囍臨門
  • 外文名:Double Happiness
  • 作者:林建壽
  • 材料:布面油畫
  • 創作年代:2016年
  • 尺寸:180x360cm
  • 分類:繪畫
  • 風格:寫實表現
藝術賞析,創作背景,藝術家簡介,作品評價,

藝術賞析

作品描繪的是一位中國的人類學女博士和在中國做項目的波蘭男青年的跨國婚姻晚宴派對。五月的波蘭,和煦的春風使得婚禮的晚宴更加和睦。左邊坐著的是新娘新郎雙方的父母以及西式婚禮的證婚人;新娘在左後方陪同日本、英國嘉賓交流。畫面中間第一排的兩位嘉賓來自日本和英國。第二排和第三排人物,除了新郎(黑衣男青年)和中式婚禮證婚人(淺藍紫色男中年)都是樂隊的成員,其餘的後面幾排均來自世界各地的嘉賓。這次的跨文化婚禮晚宴請來的是波蘭的柴屋樂隊(Kapela Drewutnia),是一支盲人樂隊(除了領隊),他們帶著孩子一起表演。現場的樂器有愛爾蘭短笛、流行於歐洲的bagpipe(風笛)和balalajka(俄式三弦琴)。歡快的音樂氛圍讓來自各國的嘉賓消除了不同文化、不同族群之間的隔閡。
作品《囍臨門》採用人類學的跨文化視角,通過構圖指向、色彩、以及抽象形的設計表現隱含在作品之中的社會意涵,文化意涵及情感意涵。指向方法的使用,使畫面中的主題意涵更加突出,視點更加明確;色彩在畫面中的運用,呈現出跨民族、跨文化的良性交流,也促進了兩個族群、兩種文化之間的互相尊重;抽象形在畫面中更加有效的用於跨地域、跨文化、跨族群的婚姻情感表達。人類學繪畫作品的研究意義在於它提供了繪畫創作的人類學視角,與橫向的文化比較;同時為人類學學科的跨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與參考與呈現方式。
林建壽創作《囍臨門》的目的不是希望人生沒有遺憾,而是深知每個人的一生不論在個人成長、事業、家庭、婚姻和情感上都會有遺憾,而遺憾卻可以使我們的人生顯得更加完整。人生短暫又必定有苦難,但苦難必須要有人來承擔,人生還需要有意義,這個世界才能更加美好。繪畫創作的目的不僅僅在於敘事,更是抒發情感。油畫作品《囍臨門》不僅是林建壽的繪畫與人類學合作研究的成果,更是通過創作《囍臨門》來祝福這對青年男女的跨地域、跨文化、跨族群及跨國婚姻的情感表達方式。

創作背景

《囍臨門》是林建壽 2016年5月與人類學家莊孔韶教授應邀參加波蘭的一個跨國婚禮,同時考察波蘭文化和著名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青年時期的經歷後回國創作的大型場景式的人物油畫作品。該時期是林建壽進行繪畫人類學研究的重要轉折階段,也是林建壽在2017年舉辦個展前最重要的創作高峰階段。

藝術家簡介

林建壽,1977年生於福建漳浦。油畫家,繪畫人類學研究專家,現受聘於中國藝術研究院油畫院。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美術系油畫專業;結業於國家外專局項目·中俄油畫創作高研班;中國美術家協會首屆國家重大題材美術創作人才專題研修班;中國文聯全國新文藝群體第五期拔尖人才高研班。代表作有《守望者》《囍臨門》《天澤》《名畫<醫生>的藝術人類學解讀》等。作品獲第四屆“民族百花獎”全國美展銅獎;第五屆中國油畫展進京展;2017年國家藝術基金青年創作人才資助項目。曾舉辦《天澤——林建壽油畫作品展》等兩次個展。主要研究方向:油畫理論與創作、人類學交叉學科與美育研究。出版有專著三部、主編一部、十幾篇論文發表於國家級核心等學術期刊。現工作生活於北京。

作品評價

林建壽在當晚的派對群象觀察中留下了日後深刻的記憶,於是誕生了這幅波蘭婚禮派對的大型橫幅油畫《囍臨門》作品。這幅油畫從顏色基調上看,搶眼的中國紅呈現在畫面前方,這也改變了林建壽以往的黃綠色基調傾向。林建壽熟悉中國書法,他並沒有把畫面前面的盤子、刀叉和酒杯與整個環境刻意協調,更重要的寫意還表現在主要人物的筆觸輕鬆而具有動感。這一定和晚會上的樂隊參與不無關聯,音樂和樂手的是動態的,聽眾的身體節奏也是動態的,這就是林建壽中式寫意思維借用外來油彩表現整個晚會環境與人文律動的精彩之處。
莊孔韶《繪畫人類學的學理、解讀與實踐》節選,2019年發表於《繪畫人類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