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寒地區訓練是部隊為掌握嚴寒地區作戰特點和技能而進行的適應性訓練。通常在氣溫低於零下 20℃的條件下進行。主要內容包括耐寒、生活能力和技術戰術訓練。耐寒訓練有長跑、爬山、負重行軍、風雪浴、滑冰、冬泳、滑雪等, 以提高人員的適應能力;生活能力訓練有防凍、雪地露營、製作熟食、防風雪、保暖、預防各種事故;技術戰術訓練有武器裝備的操作使用和故障排除、凍土作業、隱蔽偽裝、暴風雪下行軍以及執行各種戰鬥任務的要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嚴寒地區訓練
- 性質:訓練
- 目的:掌握嚴寒地區作戰特點和戰鬥技能
- 對象:軍隊
內容,意義,
內容
嚴寒地區氣溫低,風雪多,積雪深,凍土層厚,對訓練有很大影響。人員易發生凍傷和雪盲;車輛、機械起動困難,機件運轉不靈;步(機)槍易打不響或不連發,火炮射程縮短,彈丸侵徹力降低;光學儀器、通信器材效能減弱;構築工事困難;部隊行軍速度緩慢,航空兵活動受限制;軍隊指揮和協同訓練複雜,訓練保障困難。
嚴寒地區訓練,包括人員耐寒訓練,生活訓練和技術、戰術訓練:①人員耐寒訓練,主要是進行長跑、爬山、負重行軍、風雪浴、冬泳等。②生活訓練,主要是學會雪地露營和製作熟食,防風雪和保暖措施。③技術、戰術訓練,主要是學會武器、裝備操作使用和故障排除,工程作業,隱蔽偽裝,在暴風雪條件下徒步、乘車行軍和鐵路輸送的方法;研究嚴寒地區作戰的基本原則和戰鬥行動的特點,組織各種形式的演練,提高諸軍種、兵種協同作戰的能力。
嚴寒地區訓練,較之一般條件下訓練艱苦,應從思想、物資上做好各項準備工作,教育官兵認識嚴寒訓練的重要意義,樹立不畏嚴寒、不怕困難的思想。訓練方法通常是先試點,後全面展開;先進行耐寒鍛鍊,後進入低溫條件下訓練;多活動少停頓,室內室外結合,避免在野外停留時間過長而發生凍傷。對武器、裝備、物資,要採取防凍、防滑、防事故等措施,準備防寒裝具和備分器材,加強管理和保養,以保障訓練正常進行。
意義
這種訓練對提高軍隊作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1941年冬季,進攻蘇聯的德國軍隊遭到嚴寒襲擊,因部隊缺乏耐寒訓練和防寒準備,凍傷11萬餘人,火炮上的潤滑油被凍住,打不開炮閂,數以千計的車輛被凍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許多國家的軍隊很重視嚴寒地區訓練。美國軍隊成立了“嚴寒地區試驗中心”和“北方作戰訓練中心”,對部隊輪流進行冬季作戰訓練,還經常與盟軍在歐洲戰區進行冬季作戰聯合演習。中國人民解放軍為提高現代條件下的作戰能力,把嚴寒地區訓練擺到重要位置,開展大規模的冬季練兵活動,加強組織領導和保障措施,許多部隊到嚴寒地區進行適應性訓練,戰鬥能力有了很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