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主要特徵,生活習性,生態,食性,繁殖發育,經濟意義,危害,分類,松鼠科(Sciuridae),河狸科(Castoridae),倉鼠科(Cricetidae),竹鼠科(Rhizomyidae),鼠科(Muridae),睡鼠科(Gliridae),林跳鼠科(Zapodidae),跳鼠科(Dipodidae),豪豬科(Hystricidae),
簡介
具有一對鑿狀門齒的中小型哺乳動物,俗稱鼠類。其中包括大、小家鼠、黃鼠、沙鼠、跳鼠及豪豬等。最小的種類如巢鼠 (Mic-romys minutus),體重一般不到10克;大如南美洲的水豚(Hydrochaeris hydrochaeris),體重可達50千克;中國的大型齧齒動物為產於新疆的
河狸(Castor fiber)體重可達25千克。
主要特徵
上下頜各有一對僅前緣有琺瑯質的鑿狀門齒,終生生長,故有磨牙的習性。下頜可前後移動,適於研磨食物。門齒與頰齒之間無犬齒,有寬闊的齒隙。上下臼齒各3枚,而前臼齒數則因種而異。上前臼齒不超過2枚,下前臼齒至多1枚; 臼齒的咀嚼面或平坦、或有突起,咀嚼面生來平坦的臼齒側面向里凹陷而呈分葉狀。
生活習性
生態
齧齒動物的生態適應各異。水棲嚙齒類如麝鼠與河狸的趾間有蹼。適於在水中遊動。跳鼠的後肢發達,適於沙地生活。森林中的鼯鼠前後肢之間有皮膜相連,可在林中滑翔。鼢鼠前肢粗短,前爪及門齒髮達,眼及耳殼退化,都與其穴居生活有關。
食性
多數齧齒動物皆以植物為基本食料。一般喜食含水量較高的幼嫩枝葉,秋季往往嗜食乳熟階段或完全成熟的種子。鼠類的食性常與其所在的環境密切相關。農區的鼠類如家鼠、姬鼠和倉鼠都主食種子; 南方的板齒鼠採食甘蔗、水稻、甘薯和香蕉;林區的松鼠、姬鼠和紅背䶄主食林果種子; 生活於草原的黃鼠、 田鼠及早獺則以植物的綠色部分為主要食料; 鼢鼠主食植物的地下部分。鼠類尚有廣食、狹食之分。黃鼠、跳鼠和倉鼠除食植物外,胃中還常發現昆蟲的殘骸; 褐家鼠以廣食著稱,除採食植物的莖、葉和果實、種子外,兼食昆蟲、軟體動物、甲殼類、蠕蟲以及蛙、魚、鳥類等; 少數鼠類食性很窄,如早獺主要採食牧草的莖葉部分。
齧齒動物的相對食量很大,這與其體小、活動量大有關。布氏田鼠在籠養條件下每晝夜採食鮮草的量,可達自身體重的80%左右。鼠類的食量與食物的質量有關,通常吃莖葉的鼠要比吃種子的鼠食量大。鼠類的食性和食量也可因時、因地而異。
齧齒動物尚有貯糧、蟄眠(冬眠和夏眠)及遷徙等習性。貯糧和冬眠,尤其對生活於高緯度的鼠類,是很重要的適應特性,否則很難渡過漫長的嚴冬。遷徙有利於鼠類種群密度的調節、充分利用環境的食物資源。家鼠春夏進入田野,入冬時回到房舍,這也是鼠類遷徙的一個普通實例。有些鼠類有大集群、長距離的遷徙活動,如北方的旅鼠即因有此習性而得名。
繁殖發育
齧齒動物的繁殖力一般較強,但種間差異甚大。較大型的種類繁殖力往往較弱。河狸每年繁殖一窩,孕期105~107天,每窩1~4仔,幼體第二年才達到性成熟; 而黑線倉鼠每年可產3~5胎,孕期19~21天,每胎1~10仔,平均4.6仔,幼仔2~3個月齡時即達到性成熟。在齧齒目中,以鼠科和倉鼠科的繁殖力較強,大都每年可繁殖兩窩以上,很多種類的母鼠在哺乳期間即可交配懷孕,因此小家鼠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每年可繁殖10窩以上。在各種環境因素中,一般認為食物條件往往可成為影響鼠類繁殖的主要因素。繁殖力強的鼠類,容易形成較高的種群密度,給人類的經濟帶來較大的影響。
經濟意義
齧齒動物對人類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鼠類是猛禽和小型食肉毛皮獸的主要食料,是陸地生物群落食物鏈中的重要環節。穴居鼠類的掘土活動對滯留雨水、疏鬆土壤均能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旱獺等洞穴可為其他益獸提供隱蔽場所。松鼠、河狸、麝鼠、旱獺和海狸鼠(Myocastor coypus) 等是極有經濟價值的毛皮獸。長爪沙鼠、金黃地鼠(Mesocricetusauratus)和鹿鼠(Peromyscus sp,)等均可馴養用作實驗動物。在實驗室中常見的大白鼠和小白鼠分別由褐家鼠和小家鼠的白化系培育而來,豚鼠(Cavia porcel-lus)則是由野生種馴養而來。
危害
鼠類對農、林、牧業的危害尤為突出。中國的農業害鼠約有70多種,其中為害較大的如褐家鼠、黃胸鼠、黃毛鼠、針毛鼠、板齒鼠、小家鼠、黑線姬鼠、黑線倉鼠、大倉鼠、長爪沙鼠、東方田鼠、鼢鼠和黃鼠等。一隻小家鼠日食量3~8克,褐家鼠每天可消耗穀物25克左右。1969年新疆北部小家鼠的數量猛增,估計損失糧食1.5億千克。 棕背䶄啃食幼樹樹皮,在內蒙古次生林地油松幼林的受害率有時可達8~9%。寧夏條播樹籽,由於跳鼠掘食,連續數年未能成苗。東北林區直播紅松也遭到鼠類的危害。在牧區除盜食飼料和禽蛋,傷害幼禽幼畜之外,分布在草原上的布氏田鼠和黃兔尾鼠等,高密度的鼠群,可大量消耗牧草,使部分原生植被變成土丘植被。鼠類在堤岸挖洞,可引起決堤,釀成水災。而且是多種自然疫源性疾病的貯存宿主。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熱、鉤端螺旋體病、斑疹傷寒以及森林腦炎等疾病的傳播都與鼠類有關。此外,鼠類還能咬壞電線,以致引起火災或使工廠停產。
分類
過去將兔形目作為一個亞目,歸納在廣義的嚙齒類中,稱重齒亞目(Duplicidentata)。而齧齒目則稱單齒亞目(Simplicidentata)。全齧齒目全世界現有29科,380屬,1 687種,為哺乳類中種數最多的一個目。不計國外引入種,中國現有齧齒動物約184種,分別隸屬於9科,68屬。
松鼠科(Sciuridae)
四肢強健,趾端有銳爪,尾 圓或平扁,尾毛蓬鬆。頰齒1-2·3/1·3=16~18,有 齒根。中國約有16屬,42種,幾乎遍及全國。如松鼠(Sciurus vulgaris)、紅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花鼠(Eutamias sibiricus)、草原黃鼠(Citellusdauricus)、旱獺(Marmota sibirica)、飛鼠 (Ptero-mys volans)等。
河狸科(Castoridae)
半水棲動物。體重可達30千克。後足有蹼。眼小。尾大扁平,上被鱗片。頰齒 1·3/1·3=16,無齒根。毛皮珍貴。能分泌河狸香,為 貴重香料。僅2種,一種在美洲,另一種為河狸 (Ca-stor fiber),產在歐洲及亞洲北部。在中國分布於新疆北部。
倉鼠科(Cricetidae)
大多為小型種類,前肢多 為4指,後肢5趾。尾有毛而無鱗片。頰齒3/3=12。中 國有4亞科,20屬,72種。如黑線倉鼠 (Cricetulusbarabensis)、大倉鼠(C.triton)、長爪沙鼠(Merionesunguiculatus)、中華鼢鼠 (Myospalax fontanieri)、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棕背䶄(Cletherionomysrufocanus)、林旅鼠(Myopus schisticolor)、麝鼠(On-datra zibethicus)等。
竹鼠科(Rhizomyidae)
體形粗壯,眼小。耳短。 尾短而無毛或僅有稀毛。上下門齒粗大,頰齒3/3=12。 適於地下生活。中國有2屬,4種,皆分布於長江以南。如大竹鼠(Rhizomys sumatrensis)。
鼠科(Muridae)
尾多數有鱗片。頰齒3/3=12,齒 冠咬合面複雜,上臼齒有3縱行齒類,磨平後形成橫嵴。中國約16屬,43種,如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小家鼠(Mus musculus)、黑線姬鼠(Apodemus agra-rius)、巢鼠(Micromys minutus)等。
睡鼠科(Gliridae)
體重30~100克,形似松鼠而略小。多數有多毛的長尾。四肢和趾均較短,爪短而 彎曲。鼻吻短而眼眶大,耳圓。頰齒1·3/1·3=16。中國 有2屬,2種。如林睡鼠(Dryomys nitedula),產於新疆。
林跳鼠科(Zapodidae)
體重10~25克。尾明顯超過體長,末端無毛束。後肢較長。多數種類毛色鮮艷, 背部鮮黃或紅棕色,腹面白色。頰齒0~1·3/0·3=12或 14。中國有2屬,7種。如中國林跳鼠(Sicista conco-lor)分布於西部和東北吉林; 四川林跳鼠(Eozapussetchuanus)分布於四川和甘肅南部。
跳鼠科(Dipodidae)
頭後部寬大。後肢及尾特長, 尾末端有簇毛。鼻吻短,眼大,耳大。頰齒0~1·3/0·3= 12或14。多分布於草原、荒漠和半荒漠地區。如五趾跳鼠(Allactaga sibirica)、三趾跳鼠(Dipus sagitta)、羽尾跳鼠(Stylodipus telum)等。
豪豬科(Hystricidae)
體型較大。體表有棘刺。 頰齒1·3/1·3=16。中國有2屬,3種。分布於陝西及長江以南各省。如豪豬(Hystrix hodgso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