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菌體在腸源性膿毒血症動物模型中治療作用的研究

噬菌體在腸源性膿毒血症動物模型中治療作用的研究

《噬菌體在腸源性膿毒血症動物模型中治療作用的研究》是依託吉林大學,由孫延波擔任項目負責人的專項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噬菌體在腸源性膿毒血症動物模型中治療作用的研究
  • 項目類別:專項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孫延波
  • 依託單位:吉林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該項目擬選擇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奇異變形桿菌和鮑曼不動桿菌作為致病菌,以無特異病原級ICR小鼠為感染對象,在氨苄青黴素和環磷醯胺聯合誘導下,經口感染,分別建立由不同細菌引起的腸源性膿毒血症的動物模型。在此基礎上,採用常規方法分離出針對不同細菌的噬菌體,經生物學特性分析、鑑定和純化後,套用在腸源性膿毒血症的動物模型中。通過觀察動物的生存率,動物血液和內臟炎症因子水平的檢測和記錄動物體內(血液、內臟和腸腔)的活菌數,評價噬菌體作為一種獨特的抗微生物製劑在膿毒血症中的療效。為噬菌體療法套用在各種類型的細菌性感染提供實驗依據,為解決日益凸顯的由耐藥性細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治療開拓新的思路。

結題摘要

[摘 要] 在細菌耐藥性日益凸顯的今天,抗生素療法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而針對多重耐藥細菌感染的噬菌體療法又重新受到人們的關注。噬菌體是侵襲細菌的病毒,廣泛存在於自然界。噬菌體侵入細菌細胞內,通過裂解酶的作用,破壞細胞壁,造成細菌裂解死亡。因此利用噬菌體快速殺滅致病菌從而達到治療目的。本項工作以陰溝腸桿菌和鮑曼不動桿菌作為致病菌,經口感染分別建立腸源性膿毒血症的動物模型,通過噬菌體療法以期達到保護作用。為探討解決日益凸顯的由耐藥性細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治療提供新的思路。 採用雙層瓊脂法從環境中分離2株陰溝腸桿菌噬菌體和3株鮑曼不動桿菌噬菌體。通過對其生物學特性的分析發現:⑴ 2株陰溝腸桿菌噬菌體屬於有尾病毒目(Cuadovirales), 管尾噬菌體科(Siphoviridae); 其基因組大小約為35 kb;.一步生長曲線的潛伏時間為5 min、 爆發時間約45 min; 最佳感染複數為10-2。2株陰溝腸桿菌噬菌體為裂解性噬菌體。⑵ 3株鮑曼不動桿菌噬菌體屬於有尾病毒目(Cuadovirales),短尾噬菌體科(Podoviridae);其基因組大小約為30 kb; 最佳感染複數為10-2; 一步生長曲線表明; 噬菌體在裂解宿主菌時,潛伏期為20 min ; 爆發期為30 min; SDS-PAGE的蛋白電泳包括12種蛋白,分子量在29~116 kDa。3株鮑曼不動桿菌噬菌體為裂解性噬菌體。在完成噬菌體的分離和鑑定的基礎上,本項研究選擇陰溝腸桿菌和鮑曼不動桿菌作為致病菌,以無特異病原的ICR小鼠為感染對象,在氨苄青黴素和環磷醯胺的作用下,經口感染建立腸源性膿毒血症的動物模型。通過給予噬菌體治療,評價噬菌體療法在腸源性細菌性膿毒血症中的療效。根據接受噬菌體治療的不同時間,分為3個治療組。結果發現;噬菌體治療組(第二組)的動物,其存活率明顯高於對照組(治療組的存活率分別為50%和60%,而對照組的存活率為0%), 血液和肝臟中反映炎症的細胞因子水平(IL-1β、IL-6和TNF-α)亦不同程度的低於對照組,血液和內臟的活菌數也明顯低於對照組。動物實驗結果說明;通過口服噬菌體對於由陰溝腸桿菌和鮑曼不動桿菌引起的腸源性膿毒血症是有效的,為噬菌體療法套用在細菌性感染,特別是由多重耐藥性細菌引起的感染提供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