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臘爾山苗民起義是指明嘉靖年間臘爾山地區苗民起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嘉靖臘爾山苗民起義
- 性質:歷史事件
- 朝代:明
- 地點:臘爾山地區
嘉靖臘爾山苗民起義是指明嘉靖年間臘爾山地區苗民起義。
嘉靖臘爾山苗民起義是指明嘉靖年間臘爾山地區苗民起義。事件經過臘爾山地處湘、川、黔三省交界地區。嘉靖十九年(1540),該地連遭旱災,糧食欠收,而土司和衛所官吏苛虐無度,民不聊生,奮起反抗。二十二年(1543),貴州銅仁平...
宣德年間,都督蕭授築灣溪等二十四堡,“留官兵七千八百有奇”“環其地守之”,對處在湖貴川三省交界地區中心而屢屢發生苗民起義的臘爾山“生苗”區開始形成圈圍之勢。至嘉靖年間,總督張岳在鎮壓臘爾山苗民起義後,又“疏罷灣溪等堡...
臘爾山台地自古就是湘、黔、川(渝)邊區苗族人民聚居的核心地帶,中國南方長城的緣起以這裡強悍的苗族人民為最主要防禦對象;載入史冊的"清朝中衰之戰"乾嘉苗民起義的導火索就是從這裡點燃。這裡的苗族人民仍保留著淳樸而粗獷倔犟、豪爽又...
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三月,龍許保在沅州被殺。石邦憲復施重金懸賞之計,擒拿吳黑苗。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八月二十四日,吳黑苗被劉甫等人誘殺,臘爾山苗民起義失敗義軍既被滅,張岳於臘爾山由西而東而北築建哨所,構築對臘爾山區...
嘉靖十九年(1540),遇旱災,民饑饉,而官吏督征糧款甚急,激起苗民反征糧鬥爭。二十二年(1543),與貴州銅仁平頭(今松桃西南)苗族首領龍子賢等率苗民起義,回響臘爾山地區苗民的抗糧鬥爭。麻陽地區苗民為反抗知縣朱崇方在辰溪拘執苗民,亦群...
平頭苗民龍子賢、鎮竿苗民龍桑科等亦起義回響,以臘爾山為據點,襲擊周邊各州、府城。明廷聞報,大為震驚。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遣都御史萬鏜調永保、酉平等處明軍萬餘人,令辰州衛守備尤欽,指揮吳山、何清,沱州衛指揮葉森督...
吳天半(1772——1796),苗族,生於臘爾山蘇麻河,是清代乾嘉苗民起義的傑出領導者之一。乾隆皇帝曾下“諭旨”,曰吳天半“惡貫滿盈,神人共憤”,要“隱誅其魄”,足見吳天半在清統治者心目中的份量和在起義部隊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苗王城,位於貴州省松桃苗族自治縣,始建於明洪武初年,最早是答意苗民長官司駐地。宣德至嘉靖年間經苗王石各野、龍達哥、吳不爾、龍西波、吳黑苗等長期經營逐步成為臘爾山區南長城外圍的“王者之城”。王城占地面積約4平方公里,分為...
吳不爾與筸子坪苗族龍三、白大蟲領導的武裝結合,把起義推向高潮。明宣宗於驚恐之餘,調集貴州、湖廣、四川數萬明軍增援,吳不爾起義軍又以新寨為軍事指揮中心“前後抗擊明軍十二萬之眾”。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臘爾山地區遭受特大...
龍母叟,明嘉靖年間苗民起義首領。貴州銅仁(治在今銅仁縣)人,一說為湘西鳳凰(治今鳳凰縣)人。苗族。人物生平 嘉靖十九年(1540),貴州都勻、思南、銅仁等地旱災。初與臘爾山地區苗民抗官吏督征錢糧,憑險阻抵禦官兵。二十二年(1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