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三峽鄉村建設舊址群

嘉陵江三峽鄉村建設舊址群

嘉陵江三峽鄉村建設舊址群,位於重慶市北碚區朝陽街道、北溫泉街道、歇馬鎮。是民國時期由盧作孚主導,在北碚實行的一場鄉村實現現代化建設運動,舊址群是這場運動的碩果。

嘉陵江三峽鄉村建設舊址群包括峽防局舊址(文昌宮)、紅樓、清涼亭、農莊、磬室、竹樓舊址、柏林樓、數帆樓、晏陽初舊居、梁漱溟舊居10處,除峽防局舊址外均建於20世紀20年代末至40年代初。舊址建築群見證了鄉村建設運動的全過程,承載著豐富的歷史內涵,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

2013年5月3日,嘉陵江三峽鄉村建設舊址群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嘉陵江三峽鄉村建設舊址群
  • 地理位置:重慶市北碚區朝陽街道、北溫泉街道、歇馬鎮
  • 所處時代:民國
  • 保護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編號:7-1865-5-258
歷史沿革,建築格局,主要建築,峽防局舊址,紅樓,清涼亭,農莊,磐室,竹樓舊址,柏林樓,數帆樓,晏陽初舊居,梁漱溟舊居,歷史文化,文物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

歷史沿革

民國十六年(1927年),盧作孚出任江巴璧合四縣特組峽防團務局局長,文昌宮是當時峽防局的辦公地。至20世紀40年代,成為盧作孚、盧子英進行嘉陵江三峽鄉村建設的指揮部。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民生公司捐款修建柏林樓。由於籌建時,軍閥陳書農的家庭教師王伯寧出力甚大,盧作孚便以伯寧的諧音取名柏林樓。曾作中國旅行社招待所使用過。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0月,晏陽初在北碚歇馬置地35萬平方米。興建校舍,農場等,創辦私立中國鄉村建設學院,並運用學校、社會、家庭三種教育方式,培養鄉村建設人才,旨在實現他以平民教育為中心,推進政治,教育、經濟、自衛、衛生和禮俗的鄉村整體建設方案。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0月,鄧少琴在竹樓創辦私立北泉圖書館,1949年併入盧作孚創辦的北碚圖書館,是盧作孚在推行鄉建運動中建立的重要圖書館,時有藏書240485冊,基本實現了盧作孚在北碚創辦全國聞名圖書館、普及民眾教育的夙願。
2009年,北碚區按照“修舊如舊”原則對峽防局舊址進行了保護性修繕。
2012年9月,峽防局舊址闢建為盧作孚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

建築格局

嘉陵江三峽鄉村建設舊址群包括峽防局舊址(文昌宮)、紅樓、清涼亭、農莊、磬室、竹樓舊址、柏林樓、數帆樓、晏陽初舊居、梁漱溟舊居10處,除峽防局舊址外均建於20世紀20年代末至40年代初。

主要建築

峽防局舊址

峽防局舊址位於朝陽街道廟嘴1號,原為文昌宮古建築,坐南朝東,始建於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主體建為三重殿四合院,抬梁與穿斗式混合結構,青瓦廡殿頂建築,單檐懸山頂,西廂房為吊腳樓,占地面積1473平方米。是北碚主城區三宮八廟之僅存者。解放後改造為大明廠職工宿舍,現為北碚朝陽房管所管理的居民租用房。
嘉陵江三峽鄉村建設舊址群
峽防局舊址

紅樓

紅樓位於朝陽街道公園村26號北碚圖書館內,始建於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主體建築為兩樓一底,頂置閣樓,占地面積499.5平方米,磚木結構,單檐歇山式屋頂,紅牆黛瓦,故名紅樓。是張博和先生始建此樓為創辦兼善中學之用;抗戰期間為中央銀行北碚辦事處,美國副總統華萊士曾在此觀看過滑翔表演;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紅樓歸北碚民眾圖書館使用(今為北碚圖書館館址)。現一樓闢為盧作孚紀念館,二、三樓為歷史資料部保存古籍善本及舊歷史文化圖書資料的書庫。

清涼亭

清涼亭位於朝陽街道人民公園內,坐東向西,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建,磚木結構,木質地板,紅柱綠瓦,占地面積1873平方米,是原平民公園內保存得最為完整的舊址之一。
嘉陵江三峽鄉村建設舊址群
清涼亭

農莊

農莊位於北溫泉街道北溫泉公園(原屬嘉陵江溫泉公園)中心,坐東向西,兩樓一底,青磚青瓦,中式硬山頂建築風格,占地面積120平方米,始建於民國十六年(1927年),次年落成,由軍閥陳書農捐建,故名農莊。“文革”時改名旭陽樓作招待所,1986年恢復原名。

磐室

磐室位於北溫泉街道北溫泉公園內,始建於民國十八年(1929年)。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因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常來此小住,故更名為主席避暑山莊。磬室三面岩石壁立,一面臨嘉陵江,室築岩上,依勢而建,一樓一底,建築主體形制奇特,磚木結構,青磚勾縫,小青瓦懸山頂屋面,具有折衷式建築特徵。臨江面有迴廊、陽台、露台等別致險峻,幽靜奇特,占地面積600平方米。磬室一層正面門廳及左右耳房面闊三間,通面闊10米,進深1間,通進深7米,其中門廳為正門第一間呈五邊形(五角星)狀,其餘房間均為四邊形見方,共有7間房。臨江外圍有近13米長2.2米寬的陽台,可以直接通往底層房間及露台花園。
嘉陵江三峽鄉村建設舊址群
磬室

竹樓舊址

竹樓舊址位於北溫泉街道北溫泉公園內,始建於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共兩層,上下兩層均面闊五間,通面闊21米,進深兩間,通進深16米,建築形制呈L形,房間外圍設有過道、迴廊。占地240平方米,建築面積476.4平方米,竹牆、竹柱、木樓、小青瓦屋面、懸山頂,中式建築風格。1983年維修後,改建為磚混結構,仿竹木造型,並作賓館使用。
嘉陵江三峽鄉村建設舊址群
竹樓舊址

柏林樓

柏林樓位於北溫泉街道北溫泉公園大門左上側,坐西向東,始建於1935年。建築主體為磚木結構,二樓一底。小青瓦歇山頂中式建築,建築面積601平方米。抗戰時期,中國旅行社遷駐後,此樓作為該社的辦公區和普通招待所。
嘉陵江三峽鄉村建設舊址群
柏林樓

數帆樓

數帆樓位於北溫泉街道北溫泉公園大門右下側,嘉陵江畔,坐西向東,始建於民國十九年(1930年),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重建。建築為石牆木樓瓦頂結構,占地面積22.48平方米,大小廳室16間,木樓瓦頂、拱形門窗,為西式建築。抗戰時期,中國旅行社遷駐後,此樓作為該社的貴賓招待所,蔣介石、周恩來、董必武等均住過數帆樓,黃炎培、朱德、郭沫若等還在此留有詩文。

晏陽初舊居

晏陽初舊居位於歇馬鎮西南大學實驗基地內,始建於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坐北向南,穿斗式磚木結構平房,三合院布局。占地面積700平方米,建築面積547.8平方米,大小廳室7間。1987年,在原址上改建整修並闢為陳列館至今,現建築面積為547.8平方米、7個房間、有圍牆所圍。
嘉陵江三峽鄉村建設舊址群
晏陽初舊居

梁漱溟舊居

梁漱溟舊居,又名花房子、石房子,位於北溫泉街道四川省總工會重慶北溫泉療養所,建於20世紀40年代。舊居坐西向東,一樓一底,占地面積480平方米,大小廳室28間,建築系石頭砌成,坡屋項,外牆面用黃色顏料特意勾勒出一些凸出牆面的石頭輪廓,看上去像開滿了金黃色的花朵一樣,故名花房子。原為孫元良私家別墅,1949~1950年梁漱溟曾寓居於此。現屬四川省總工會重慶北溫泉療養院療養院。

歷史文化

盧作孚(1893~1952年),又名盧魁先,別名盧思,出生於四川省合川縣(今重慶市合川區)。中國近代著名的愛國實業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他創辦“民生實業公司”,是中國長江水道航運業的先驅者,被譽為“中國船王”。
晏陽初(1890~1990年),四川巴中縣人,著名的平民教育家。早年先後留學中國香港、美國,獲碩士、博士學位。回國後,從事“平民教育”,推動“鄉村科學化”模式的鄉建運動。
梁漱溟(1893~1988年),原名煥鼎,字壽銘、蕭名、漱測,廣西桂林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和愛國民主人士。20世紀三十年代,梁漱溟全力提倡並先後在河南、山東等地推行鄉村建設運動。抗戰爆發後,他在重慶繼續進行鄉村建設、改造社會實踐。

文物價值

鄉村建設運動是中國近代一場持續時間較長,波及範圍較廣的救國運動,是愛國知識分子為實現國家富強和現代化所推動的一系列重要的社會試驗。嘉陵江三峽鄉村建設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舊址建築群見證了鄉村建設運動的全過程,承載著豐富的歷史內涵,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

保護措施

1989年7月,紅樓、數帆樓被北碚區人民政府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9年12月15日,峽防局舊址、紅樓、農莊、竹樓舊址、數帆樓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5月3日,嘉陵江三峽鄉村建設舊址群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嘉陵江三峽鄉村建設舊址群位於重慶市北碚區朝陽街道、北溫泉街道、歇馬鎮。
嘉陵江三峽鄉村建設舊址群-紅樓
自駕:從重慶市出發經蘭海高速—雲開路—北碚區—嘉陵江三峽鄉村建設舊址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