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中性粒細胞核鼓槌小體

鼓槌小體,在成熟中性粒細胞(桿狀或分葉)核之一端(或其他部位),可見有一直徑2-4μm向外伸出之突起,其頭部(頂端)橢圓或更似鼓錘狀,故而得名。一個細胞中通常含有一個,有時含有兩個,染色與胞核一致。有人以此來鑑別男性與女性。正常成人,中性粒細胞含性染色體者,女性占5%左右,男性一般在1%以下。腫瘤或放射病患者,這種小體增多,且無性別差異。

基本介紹

  • 名稱:嗜中性粒細胞核鼓槌小體
  • 所屬分類:血
正常值,臨床意義,注意事項,

正常值

男性:<1%,女性:>1.5%。

臨床意義

鑑別兩性畸形、性染色體異常。

注意事項

白細胞分類受技術因素和細胞分布因素等原因而有較大變異,故分類計數的離散度較大,且分類中占大比例的如中性粒細胞及淋巴細胞變異呈常態分配,占小比例的如嗜酸粒細胞、嗜鹼粒細胞及單核細胞呈普哇松分布。根據Rümke等研究,白細胞分類計數的95%及99%可信限範圍,可參見下表(表1)查得。例如某血片作200個白細胞分類,其中粒細胞為60%(p),其他細胞為40%(q),則出現p可能性的標準誤(SEp)為,n為計數的細胞數,查表Low95%及High95%行與p60,q40列,相交處得53及67,即本例分類95%可信限最低為53%,最高為67%,同理99%可信限為51%-69%。也即對同份血片或同一病人的另一張血片再作白細胞分類計數時,有95%的可能性,粒細胞的分類計數範圍在53%-67%,99%的可能性範圍為51%-69%。超出此範圍的即認為分類計數誤差過大,不符質量要求,應予重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