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指虎鮋

單指虎鮋(Minous monodactylus ( Bloch et Schneider,1801))是毒鮋科虎鮋屬的一種動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單指虎鮋
  • :毒鮋科
  • :虎鮋屬
  • 命名者及年代:Minous monodactylus ( Bloch et Schneider,1801)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測量標本10尾,體長80~100mm,采自煙臺、青島、東海北部、大陳洋、三沙、廈門、閘坡、汕尾、三亞、鶯哥海;並依陳樂才(1981)標本,采自台灣基隆、大溪。背鰭Ⅸ~Ⅻ-10~12;臀鰭Ⅱ-7~10;胸鰭11~12+i;腹鰭Ⅰ-5;尾鰭13~14。側線黏液孔17~21。鰓耙3~4+8~12。椎骨25。
體長為體高2.8~3.2倍;為體寬3.7~4.5倍;為頭長2.5~3倍;為腹鰭起點至臀鰭2.8倍。頭長為吻長2.5~3.4倍;為眼徑3.7~4.5倍;為眼間隔4.5倍;為眼後頭長2.3倍;為上頜長2.3倍;為尾柄長3~3.6倍;為尾柄高3.6倍;為背鰭第一鰭棘2.6倍、第二至第五鰭棘2.9倍、第六鰭棘2.6倍、第七鰭棘2.4倍、第八至第九鰭棘2.2倍、第十鰭棘2.1倍、第十一鰭棘1.9倍、最長鰭條1.6倍;為臀鰭第一鰭棘5.8倍、第二鰭棘4.1倍、最長鰭條2.4倍;為胸鰭長0.9倍、基底寬2.9倍、游離鰭條1.7倍;為腹鰭長1.3倍、鰭棘3.9倍;為尾鰭長1.1倍。顏角前段21度,後段27度。體中長,長橢圓形,前部粗大,後部稍側扁;尾部向後漸狹小;軀幹前半部稍高,腹鰭基部處體最高,軀幹短於尾長,為尾長1/2;尾柄短而高,側扁,尾柄長約等於尾柄高。頭稍大,粗厚,高寬約相等;吻背緣隆起,眼上緣高凸,眼後背緣斜弧形,腹緣斜凹弧形。吻較長大,圓鈍,前半部頗平扁,吻長約為眼徑1.5倍。鼻孔2個,較遠離;前鼻孔距吻端近於距眼;後鼻孔小,位於眼稍前。眼中大,圓形,上側位,眼球高達頭背緣,距吻端稍近於距鰓蓋後緣。眼間隔寬凹,約等於眼徑。口中大,亞端位,口裂前端水平線低於頭中側,口裂長為頭長2/5,呈30度斜裂。下頜比上頜長,下側具3~4黏液孔,前端無向下骨突;上頜前端凹入;上頜骨伸達眼中部下方,後端寬截。唇薄。上下頜及犁骨具細牙,齶骨無牙,犁骨牙群左右分離。舌寬厚,前端扁圓,游離。鰓孔寬大,前下端伸達眼後部下方,上端具卷孔;鰓弓後具1裂孔。鰓蓋膜分離,與峽部相連。鰓蓋條7,前2條細小,第三條基部略寬大,後3條基部較平扁擴大。鰓耙粗短,鰓絲長等於或稍短於眼徑1/2。假鰓發達。
鼻棱三角形,分叉,位於前鼻孔里側。眼前吻側具1眶前骨,眼下方具第一和第二眶下骨,眼後方具第四眶下骨,無第三和第五眶下骨。眶前骨很大,寬大於長外側密具短棱細棘,上部長方形;下緣前葉尖突,向前,中葉具1向下棘,後葉具1特大尖棘,伸達第一眶下骨後緣。第一眶下骨三角形,較短小,密具細棱和1小棘;第二眶下骨寬大,寬略短於長,後緣截平,伸達前鰓蓋骨前緣,密具細棱和1小棘;第四眶下骨短小,下端連於第二眶下骨。眶前骨具5輻射狀感覺管,後枝經第一眶下骨伸達第二眶下骨,向上穿過第四眶下骨。前鰓蓋骨具5~6棘,輻射狀排列;第一棘寬大,伸達鰓蓋骨後緣,基部具1不明顯副棘;第二棘特別尖長,伸越下鰓蓋骨邊緣,基部具副棘;第三棘寬而尖;第四和第五棘寬短,端部平截。鰓蓋骨具2叉向棱,後端各具1棘。下鰓蓋骨和間鰓蓋骨無棘。具肱棘。顱骨棱棘粗突;側篩骨密具不規則線棱,眼前棘部具眼前棱約10條。額骨密具粒突,眶上棱低平,具棱8~10條,無眼上棘和眼後棘;無鼓棘;眼間具額棱2對,中間1對呈“人”字形,後端無額棘。頂骨密具粒突,左右相連,具1頂棱,低平,無頂棘。眼後至側線前端具蝶耳棱,短小,無棘,蝶耳骨密布粒突;翼耳骨密布粒突,具1翼耳棱,無棘;後顳顬骨密布小棘。具低棱,後端具1鈍棘;肩胛棘1個,尖三角形。前頜骨突高大;吻背後部橫凹;眼間隔淺凹;額棱間溝淺;頂枕窩橫溝狀;上枕骨中線具1縱溝,頭部無其他凹窪。前鼻孔具1皮質短管,眼球上緣具1縱行約6~8個皮突,下頜下方具2~3行小須。頭部其他部位、側線、體側和鰭上均無明顯皮瓣。體光滑無鱗,頭部散布細小皮突。側線上側位,與背緣平行,具側線黏液孔19。背鰭起點位於鰓蓋骨上棘前上方;鰭棘部約與鰭條部等長,其間無明顯缺刻,鰭條後端伸達尾鰭基底;最後鰭棘最長,為眼徑1.7倍,略短於最長鰭條;第八至第十鰭棘略短,頭長為其長2.4~2.8倍;第二至第五鰭棘較短;第一鰭棘頗長,約與第二鰭棘等長;第一和第二鰭棘基部分離;第五鰭條最長,頭長為其長1.9~2.2倍;鰭棘膜和鰭條膜均深凹。臀鰭起點位於背鰭鰭條部前端下方,鰭長約等於背鰭鰭條部,鰭條後端伸越尾鰭基底,鰭棘弱而短小,約等長,頭長為其長4.5~5.3倍,第五至第八鰭條最長,與背鰭最長鰭條約等長,鰭條膜深凹。背鰭和臀鰭後端鰭膜連於尾鰭基底。胸鰭頗長大,長圓形,後端伸達臀鰭第三至第五鰭條上方,下方具1指狀游離鰭條。腹鰭胸位,後端不伸達臀鰭起點上方,鰭棘長約為第一鰭條,第三至第四鰭條最長,頭長為其長1~1.6倍,第五鰭條鰭膜連於體壁。尾鰭後緣圓截形,等於或略短於胸鰭。各鰭鰭條均不分枝。體腔大;腹膜白色。胃囊狀。腸長略大於體長,盤曲2次。幽門盲囊3~4個,指狀,伸達胃2/3處。椎骨26。鰾大,卵圓形,前端寬大,後端尖圓;2室,前室為後室1.5倍,鰾背面具2對尖小韌帶突起,前端中間1對,兩側2對;外肌頻寬大,後端具5韌帶突起,較粗短。
體褐紅色,腹面白色。背側具數條不規則條紋,上延至背鰭,沿體側背緣具1褐紅色斜紋,體側中線具2條縱紋。背鰭每棘鰭膜上端黑色,第一至第五鰭條上方具1橢圓形大黑斑。胸鰭里側大部白色。腹鰭及臀鰭褐紅色。尾鰭具2條暗色寬大橫紋。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沿海各地。
國外分布:印度洋和西太平洋中部和北部、印度、大洋洲、菲律賓和日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