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第一本聚焦蘋果首席設計師喬納森·艾夫的傳記。喬納森在英國學習了傳統的工業設計理論,致力於將設計與生產過程相結合,並結合自己對於設計的理解,形成了獨有的喬納森式的設計理念。他將這套理念帶到了蘋果,幫助賈伯斯在最艱難的時期完成了復興。每個人都認為蘋果的核心在於賈伯斯,但鎂光燈背後的喬納森才是蘋果走出困境的關鍵先生。
基本介紹
- 書名:喬納森傳
- 別名:JONY IVE
- 作者:利恩德·卡尼
- 類別:傳記
- 原作品:The Genius Behind Apples Greatest Products
- 譯者:汪琪 岳卉 王文雅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1月1日
- 頁數:310 頁
- 定價:49 元
- 開本:1/16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08643182
內容簡介,序言,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從用戶的角度來思考設計初衷、追求簡潔、鐘愛白色、提高科技產品的親和力,這些都是喬納森灌輸給蘋果公司設計部門的新元素。他與賈伯斯的想法不謀而合,並自始至終得到了賈伯斯的大力支持。二人默契配合,最終將蘋果從一家單純的設備生產上改造成了一家以設計時尚配件的新公司,並贏得了世界上絕大多數年輕人的尊重和狂熱崇拜。從這一點來說,喬納森不僅改變了蘋果公司,改變了整個設計行業,也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賈伯斯的去世對於蘋果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損失,最明顯的表現在顧客對於蘋果最新設計產品的詬病上,但這一錯誤的“心理定勢”基於一個錯誤的認知:iPhone和iPad不是賈伯斯設計的,而是喬納森領導的團隊設計的。沒有了賈伯斯的蘋果也因為有了喬納森,才能在後賈伯斯時代繼續煥發出新的生機。
喬納森的設計不止使得蘋果成為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公司,它們也顛覆了整個行業,從音樂、手機到桌上型電腦和平板電腦。和賈伯斯不一樣,喬納森經常躲避鎂光燈。有些害羞和溫和的他,用設計為自己贏得了一席之地。
作為第一本聚焦喬納森的書,作者里恩德·卡尼對他富有創意的生涯進行了全面的剖析,並找到了他成功的幾條原則。他是無可爭議的天才,他是賈伯斯最依賴的拍檔,他是蘋果優秀產品最終的設計者。現在跟隨這本他的十年設計簡史,進入外人從未得見的神秘的蘋果實驗室,看看它的內幕。
序言
我第一次遇到喬納森·艾夫時,他就幫我保管了一整晚的背包。
那是在2003年麥金塔世界展覽會(Macworld Expo)期間一個傍晚的聚會上。作為一名為《連線》雜誌(Wired)東奔西跑的臨時記者,我當然清楚他的身份:喬納森·保羅·艾夫(Jonathan Paul Ive)——全球設計界的頂尖人物。
他竟然樂意和我聊天,這讓我很驚訝。
我們很快發現了彼此的一些共同點:都愛喝啤酒,都為文化衝擊感所困擾,還都是住在舊金山的英國移民。喬納森的妻子希瑟(Heather Pegg)也在場,我們三個人共同追憶了那些英國的小酒館,談論了那些了不起的報紙,還一起對英國音樂[尤其是時尚舞曲(electronic house music)]唏噓不已。然而,幾杯酒下肚,我突然意識到自己還有一個約會,而且已經晚了。我匆匆離開,完全沒有意識到背包落在了那裡。
過了午夜,我在城市另一頭的一個酒吧里找到了喬納森。看見他時,我竟然發現他的肩膀上掛著我的背包,這讓我又驚又喜。
全球最著名的設計師竟然會把一個丟三落四的記者的背包隨身攜帶一整晚,這著實讓我吃了一驚。然而今天再次回想這件事,我明白這就是喬納森·艾夫的行事風格。他專注於整個團隊、他的合作者,尤其專注於蘋果公司。對於喬納森來說,工作就是一切——然而,每當他談論起工作時,提到的總是團隊,而不是自己。
幾個月之後,2003年6月,在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Apple’s Worldwide Developers Conference)上,我再次遇到了喬納森。當時,史蒂夫·賈伯斯正在推廣Power Mac G5——一款採用了鋁製外殼的高性能桌上型電腦,而喬納森正在和兩三個看起來很八卦的女公關代表聊天。賈伯斯的發言結束之後,我走到了喬納森的身邊。
他微微一笑,然後對我說:“很高興再次見到你。”
我們握了握手,他用和善的語調問我:“最近不錯吧?”
而此時此刻,我實在不好意思再提及那個背包。
最後我問他:“我能採訪你一下嗎?”聽到這句話,站在一旁的公關代表們齊刷刷地搖了搖頭——蘋果一向是以保密性著稱的,而喬納森卻回答說:“當然可以。”
他帶我去了一個附近的展台,並給我展示了一個模型。實際上,我只不過是想做個簡短的片段式訪談而已。然而,喬納森就自己最近的成果,做了長達20分鐘熱情洋溢的獨白,這期間我幾乎一句話都插不上。他滔滔不絕,因為設計正是他的熱情所在。
Power Mac G5的外殼由一整塊巨大的厚鋁片製成,看起來就像一個用灰色金屬製成的隱形轟炸機。這種準軍事化的外表非常切合那個時代:那時正逢“兆赫戰爭”(Megahertz Wars),蘋果和英特爾正為高速晶片互相競爭,製造商們紛紛推廣自己產品的計算能力,而蘋果則聲稱自己的這款產品卓越是其中最強的。但喬納森卻沒有提到晶片的問題。
“這一款可費了我們不少勁兒,”他說,簡約是設計這些機器時要遵循的總原則,“除了絕對必要的配件,其他的東西我們一概不要,但是,消費者們不會留意到我們為之付出的努力。”
“我們一次又一次地重新回到起點:我們需要這個部件嗎?能讓這個部件行使四個部件的功能嗎?就這樣,我們一遍一遍地重複著簡化的過程。如果這種設計可以達到預期效果,不僅設備的生產過程能夠得到簡化,人們使用起來也更方便了。”
簡約與簡化?在當時的高科技行業里,這可不是輕鬆趣談。在新產品中,生產商們都在努力添加一些花里胡哨的東西,而不是把它們都去掉。但是,喬納森的想法卻完全相反。雖然簡化並不是什麼新鮮的方法,而且是設計的基本理念之一,但在2003年,喬納森的想法聽起來有點不切實際。後來我才意識到,在舊金山6月的那個早上,喬納森向我透露了揭開蘋果創新秘密的重要線索。正是基於簡化理念,蘋果才完成了這么多奇蹟般的突破,變成了領航世界的企業之一。
當史蒂夫·賈伯斯將兩人的合作成果——包括蘋果的標誌性產品iMac、iPod和iPad推廣給大眾時,喬納森從來都只是心滿意足地站在一旁。他的思維與設計方式給蘋果帶來了巨大突破。作為公司工業設計部的高級副總裁,他已經變成了塑造信息化社會,重新定義人們工作、娛樂和交際方式的無與倫比的力量。
那么,這個畢業於英國藝術學校、患有閱讀障礙的英國少年是如何變成世界頂尖的技術創新者的呢?在接下來的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才華橫溢又不失謙遜的人,一個沉溺於設計以至於廢寢忘食的人。毫無疑問,他深遠的洞察力讓你我的生活模式煥然一新。
圖書目錄
作者自序
第一章 學生時代
第二章 英國的設計教育
第三章 倫敦的生活
第四章 初到蘋果
第五章 賈伯斯重返蘋果
第六章 捷報頻傳
第七章 鐵幕背後的設計工作室
第八章. iPod的設計之道
第九章 生產、材料和其他事
第十章 iPhone的誕生
第十一章 iPad
第十二章 一體化無處不在
第十三章 蘋果公司最有價值的專家
致 謝
秘密和信息來源
作者簡介
利恩德·卡尼(Leander Kahney)
《連線》雜誌新聞編輯,蘋果專欄的高級記者。並且對於網際網路文化和新興科技有12年的深入研究。曾經為《科學美國人》、《觀察家》雜誌撰稿。還曾報導過前南戰爭。卡尼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做關於蘋果公司的報導,並在很多場合採訪了喬納森。他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向大家展示這個人如何做出了如此具有殺傷力的設計,並吸引了如此多狂熱的追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