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諾芬尼夫婦像(喬凡尼·阿爾諾芬尼夫婦像)

阿爾諾芬尼夫婦像

喬凡尼·阿爾諾芬尼夫婦像一般指本詞條

《阿爾諾芬尼夫婦像》(The Arnolfini Portrait,全名:Portrait of Giovanni Arnolfini and his Wife 又譯:“喬凡尼·阿諾芬尼夫婦像 ”或“阿諾菲尼夫婦 ”或“阿諾芬尼夫婦像”)是尼德蘭畫家揚·凡·艾克1434年創作的一幅木板油畫,現藏於英國國家美術館(倫敦國家美術館)。

該油畫描繪了尼德蘭典型的富裕市民的新婚家庭,逼真地刻畫了阿諾芬尼夫婦肖像。該畫用色十分細膩,畫中的主人翁是阿爾諾芬尼和他的新婚妻子。阿爾諾芬尼舉著右手,似在宣誓。他的妻子則虔誠地微低著頭,伸出右手表示永作丈夫的忠實伴侶。畫家對環境一一進行刻畫。真實地描繪了典型的資產者形象,不僅再現夫婦的外貌和個性特徵,而且對室內的環境什物作了極其逼真的描繪,顯示了畫家特殊的造型才能。《阿爾諾芬尼夫婦像》不但是新型油畫深入表現的最早嘗試,也是後來發展起來的風俗畫和室內畫最早的先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爾諾芬尼夫婦像
  • 外文名:Giovanni Arnolfini and His Wife
  • 作者揚·凡·艾克
  • 創作年代:1434年
  • 規格:縱:82cm,橫:59.5cm
  • 畫作類型:木板油畫
  • 現收藏地英國國家美術館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技法,構圖,名家點評,後世影響,重要展覽,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阿爾諾芬尼夫婦像阿爾諾芬尼夫婦像
阿爾諾芬尼是1420年被菲力蒲公爵封為騎士真實人物,在畫上拘泥而彬彬有禮地正和他新婚妻子在洞房中迎接貴客:他舉起了右手,表示一種儀式,象徵矢志愛情;新娘則伸出右手,放在新郎的左手上,宣誓要永遠做丈夫的忠實伴侶。華貴臃腫的衣飾是尼德蘭市民階層中一種富有者的裝束。室內的所有細節,如蠟燭、刷子、掃帚、蘋果、念珠以及兩人之間的小狗,都帶有一定的象徵性,它們提示著對婚姻幸福的聯想。畫面上洋溢著虔誠與和平的氣氛,以表達對市民生活方式和道德規範的讚頌。

創作背景

藝術背景
在15至16世紀時,尼德蘭約為當今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及法國的東北部地區。那裡的經濟發展,在規模上僅次於義大利,而城市的經濟與文化是相當繁榮的。15世紀尼德蘭的藝術運動,從性質上說,屬於文藝復興範疇,它和義大利一樣,是以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萌芽為先決條件的。同樣鮮明地表現出舊的中世紀世界觀和逐漸形成的新的人文主義世界觀相交替的現象。在繪畫上,這種昌盛的特點是以兩位畫家的躍起為標誌的,那就是尼德蘭文藝復興繪畫的奠基人——胡伯特·凡·艾克與其弟揚·凡·艾克。他們的藝術成果是為教堂繪製的祭壇畫,其中尤以為根特市所作的“根特祭壇畫”,最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在這種藝術潮流下,揚·凡·艾克創作了這幅《阿爾諾芬尼夫婦像》。
作品背景
1434年,有名的盧卡(義大利中部城市)商人兼銀行家,也是義大利美第奇家族在布魯日的代言人阿爾諾芬尼要結婚了。婚禮當天,作為新郎阿爾諾芬尼的好友,畫家揚·凡·愛克前去慶賀。為了給這對新人送上一份特別的禮物,揚·凡·愛克避開客廳里的眾多客人,故作神秘地請阿爾諾芬尼夫婦進入臥室,並像現代的攝影師一樣,讓兩人擺好姿勢,為他們創作了一幅見證其美好愛情的“婚紗照”——《阿爾諾芬尼夫婦像》。
繪畫材料
凡·艾克在這幅畫上採用了一種新的油色畫法,使畫面能保持經久鮮潤和美麗。據說,他是油畫的最初發明者。不管是否確切,他在試驗用油調色,並取得油畫的藝術效果方面,是開拓者。他最先使用了新的塗料——松脂或乳劑。根據古代美術史家瓦薩里的記載,揚·凡·艾克用快乾油來作畫,能使畫面在一晝夜間就可乾燥而且不怕潮濕。後來很快傳到了義大利,並被那裡的畫家所採用。

藝術鑑賞

技法

在背景中央的牆壁上,有一面富於裝飾性的凸鏡,它是全畫尤其值得觀者注意的細節;從這面小圓鏡里,不僅看得見這對新婚者的背影,還能看見站在他們對面的另一個人,即畫家本人。這種物理學上的遊戲,顯示了畫家在運用所謂光線反射方面的知識,請注意在凸鏡面左側的那扇窗戶的弧形表現。小鏡框的四周鑲刻著十幅耶穌受難圖,圖象細小得幾乎看不清了,還有兩人頭頂那隻金光閃爍的吊燈,其刻畫之精微,為現代攝影者所嘆服,這是尼德蘭特有的細密畫傳統畫法,而用鏡子來豐富畫面空間,正是這幅畫的特色。後來荷蘭的風俗畫,尼德蘭的類似繪畫,都得益於這種畫法的啟示。

構圖

畫面上方懸掛的吊燈點著一支蠟燭,意為通向天堂的光明;畫的下角置一雙拖鞋表示結婚;腳邊的小狗表示忠誠;女子的白頭巾表示貞潔、處女,綠色代表生育,床上的紅顏色象徵性和諧;牆上的念珠代表虔誠;刷帚意味著純潔;而窗台上的蘋果是聖經中的禁果,代表著警告;畫面中間帶角邊的圓鏡代表天堂之意。所有這些象徵物既有基督教的信仰,又有世俗的觀念,畫家都一一收入畫中,作了極為細緻的描繪。在人物中間的牆上掛著一面鏡子,鏡框帶有10個突出的朵狀方形,每個方形內又置一個小圓形,每個圓形內畫一幅耶穌的故事畫,圖像細小到難以識別。中心圓鏡內反射出整個房間的景物,細心的觀眾甚至能分辨出畫家作畫時的情景。這種精微工整細膩的油畫世界罕見,也只有在尼德蘭的細密畫中可以見到。不僅是在細微之處,觀眾可以分辨出,畫面里大面積的衣服布料無論是褶皺還是質感,都能讓人產生強烈的對比感,妻子衣服的絨毛布料與畫面上面金屬質感的吊燈產生了強烈的對比。

名家點評

華東師範大學藝術學院教授汪滌:畫家在這裡描繪了尼德蘭典型的富裕市民的新婚家庭,他用極其細膩的筆調,逼真地刻畫了年輕夫婦倆的肖像,尤其對室內的陳設,包括牆上、房頂的裝飾,描繪得一絲不苟,顯示了這位畫家所特有的繪畫功力。

後世影響

在這幅畫中懸掛著的凸透鏡表現方式,直接或間接影響了17世紀的畫家維拉斯蓋茲,他的傑作《宮娥》中的鏡子就是從這幅畫中得到了靈感,該畫對英國畫家產生了深遠影響,影響了19世紀英國的新型繪畫風格。
該畫作使用鏡子反射來擴大畫面的空間,是這幅傑作的又一特色,這些藝術特色對後來荷蘭的風俗畫有很大的影響和啟示。

重要展覽

2017年10月2日至2018年4月2日,《阿爾諾芬尼夫婦像》在英國國家美術館舉辦的“揚·凡·艾克和拉斐爾前派”專題展覽中展出。

作者簡介

楊·凡·艾克(1380~1441),是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時期尼德蘭市民美術的奠基人。出生於馬斯特里赫特附近的馬賽克。與同時期的胡伯特·凡·艾克合稱為凡·艾克兄弟。二人同為文藝復興時期尼德蘭的偉大畫家,尼德蘭文藝復興的奠基人。他們兄弟曾聯手創作了規模宏大的《根特祭壇畫》等。除了繪畫上的成就外,他還對油畫的材料和油畫技術作了重大的革新和改進,對西方繪畫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楊·凡·艾克的主要作品有《阿爾諾芬尼夫婦像》、《羅林宰相的聖母》、《聖巴巴拉》、《妻子像》等。
包著紅頭巾的男子-揚·凡·艾克的自畫像包著紅頭巾的男子-揚·凡·艾克的自畫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