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世寧

喬世寧(1503—1563),男,字景叔,明耀州小丘人。他編纂了一部譽滿三秦的《耀州志》。這是耀州歷史上的第二部州志,為明代陝西縣誌中八大名志之一。

基本介紹

  • 本名:喬世寧
  • 字號:景叔
    三石山人
  • 所處時代:明代
  • 民族族群:漢
  • 出生地:耀州小丘
  • 出生時間:1503年
  • 去世時間:1563年
  • 主要作品:《丘隅集》19卷
  • 主要成就:《耀州志》
仕途之路,個人作品,家庭情況,

仕途之路

喬世寧(1503—1563),男,字景叔,明耀州小丘人。嘉靖四年(1525)鄉試解元,即陝西省第一名。十七年(1538)進士二甲八名即全國進士中第八名。是耀州明、清兩代文人學子科舉名次最高的一位。年青時曾讀書於三石山(今大香山),因字號三石山人。中進士後初授南京戶部廣西司主事,後任福建司員外郎、貴州司郎中、四川僉事,因處事認真,獎良罰惡,是非分明升任湖廣督學。耀縣民眾至今稱他為喬學台,即指此職。一生居官辦事,公正廉明、不徇私情,凡他所拔選士子官員均具有真才實學,人皆嘆服其公正正直。累官至河南參政、四川按察使。後以丁憂(父母逝世辭官料理喪事)回鄉,潛心文史,著書立說,終老於家。

個人作品

編纂《耀州志》
喬世寧對家鄉的最大貢獻,是他編纂了一部譽滿三秦的《耀州志》。這是耀州歷史上的第二部州志,內容包括今耀縣、富平、銅川(同官)三縣縣情。全面記載了明嘉靖以前兩千多年的地方史料。全書共十志十二卷,43000多字。簡稱喬志。喬志於1982年7月經陝西省地方志工作會議正式宣布為明代陝西縣誌中八大名志之一。並與武功志、朝邑志鼎足而三。其內容貫通古今,囊括八方、體例完備、嚴謹有序、言簡事核、文字雅正,不愧為名志。清代著名學者王阮亭評論說:“近世志書,能文簡事核、訓詞爾雅,無如康對山之武功志;次則王美陂之鄠(戶)志,呂涇野之高陵志,韓五泉之朝邑志,喬三石之耀州志。”(《武功志·諸家評語》)。今天,從內容看喬志確實有許多值得效法的優點。
首先是實事求是,遵守史法。舊志一般都有“星野”一目,而喬認為“星野古以國論,蓋括地遠矣,今志一州而縣小,不書”。說明他是講求實際,講求科學的,不被潮流迷惑。又如堅持“生不立傳”的史法,認為“人物存者不錄其行事,蓋君子身後而事始定也”。
其次是堅持存真去偽,闕疑傳信的修志原則。“志屬信吏”喬志始終遵循這一原則。為了審核事實,辯論正誤,喬世寧不僅稽諸群書,多方考證,而且能夠深入現場,親自查看山河地形,獲取第一手資料,澄清了《長安志》將鸛鵲谷記為土門的失誤。另外對當時考證不清的亦不自作主張,亂下結論,而抱著存疑的科學態度,如對傳說中的“倉頡冢”、“公治長墓”等均如此處理。
另外,在記載社會現象的同時,究其實質。以記載耀州古時地方貧困的景況為例,通過疆域、物產、市集、田賦、河渠、風俗等篇目從各方面作了如實記述。指出了自然條件惡劣,生產結構單一,水利失修及繁重的賦稅、差徭四項導致貧困的原因。
喬志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地方色彩鮮明。孫思邈和他隱居的五台山(藥王山)是譽滿全國的人物和名勝,《耀州志》正是抓住了耀州地區的這個最大特點,不僅把五台山作為一個分志和專卷志寫,而且在人物誌中以濃墨重彩重點寫了孫思邈的生平和他的醫論、著述,為耀州志增添了鮮明的地方色彩。
詩文
世寧幼勤學,好詩文。何仲默督學陝西時,察看世寧學業,譽為“國士無雙”。並向世寧親授詩法,“談必移日”(《靜志居詩話》)。由是世寧文思大進,意境超俗,遂以詩文雄關中。《盛明百家詩》云:“景叔詩為時推重,在康對山、王美陂之上”。世寧為官15年,食不重味,身不離布衣,獨醉心於詩文著述,撰《耀州志》12卷(被譽為明代陝西名志之一),《丘隅集》19卷。《明史·藝文志》、《關中歷朝文抄》及《萬有文庫》均錄有世寧詩文。

家庭情況

喬世寧的父親喬仲節,因世寧功名敕封為永德郎、戶部主事。平生樂善好施,災荒之年曾慷慨捐獻數百金助賑,拿出穀米600多石救濟災民、窮苦百姓,使數千人得以活命。並自刻孫思邈《千金方》以濟世。世寧的兩個兒子,都好學上進,長子因阜為隆慶戊辰(公元1568年)進士,官至南京通政使,浙江督學道。次子因羽為萬曆庚辰(公元1580年)進士,歷官直隸廣平知府,皆為官清正有乃父風,並有詩文傳世。喬因阜文集為《遠志堂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