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市井行業為了招徠顧客,常常大聲吆喝以傳達所售商品內容、質量、價格等,尤以肩挑手提的行商為盛,這即為“市聲”。“市聲”中除了“叫賣聲”,還有“代聲”。“代聲”也可稱“貨聲”,是以器物發出的聲響來代替商業叫賣的一種商業標誌的習俗,也是中國出現最早的廣告形式。之所以要用器物為“代聲”,一是為了減輕嗓音的疲勞,猶如今天的一些商販用電喇叭一樣,二是某些特殊行業,因傳統習慣和人們的倫理價值觀的影響,或是出於民間禁忌不便於開口而採用代聲,故而老北京的民間行業有所謂“京師八不語”之說。就是說有八種行業不適宜開口叫賣,用響器的聲音代替開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喚嬌娘
- 性質:名詞
- 地區:北京
- 所謂:京師八不語
這其中就有賣閨房雜貨者手中的“喚嬌娘”。 “以一小銅鑼置於金屬圈中,圈上系小錘,有柄,搖之丁丁作聲。清無名氏《韻鶴軒雜著》:“百工雜技,荷擔上街,每持器作聲,各為記號……賣閨房雜貨者所搖,曰‘喚嬌娘’”
有歌謠唱:“貨郎兒,賣花線,挑著擔子走街面。叮噹搖動喚嬌娘,引出嬌娘門口見。嬌娘宜笑宜復嗔,價要便宜貨要新。僥倖貨郎有艷福,生涯常與美人親。”
使用喚嬌娘響器者,多為容貌俊俏,體格勻稱的青年男子。賣的又都是針頭線腦、面膜發膏、內衣絲襪之類的閨房雜貨。也就培養了自己特有的消費群體,加之當時商貿不發達,大姑
娘又不能隨便出門。手拿喚嬌娘的青年貨郎成為姑娘們了解外面世界的重要媒介,因而貨郎特別受歡迎,姑娘們只要一聽到喚嬌娘的響聲,便都紛紛出來挑選自己喜愛的貨品。
有詩句描寫手拿喚嬌娘的青年貨郎走街串巷,兜售貨品的場景。
身背木箱串街坊,
手擎銅鼓喚嬌娘,
針頭線腦全都有,
打梳頭油玉蘭霜.
小販都是小白臉,
顧客全是大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