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嘛寺是一座藏傳佛教寺院,屬格魯派系。
相傳為宗喀巴大師的高足查科阿旺扎巴於公元15世紀初所建。儘管眼前我們見到的寺院遺址規模不是太大,但它在本地的佛教史上曾經輝煌一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喇嘛寺
- 地理位置:四姑娘山
- 類型:寺院
發展歷史,景點特色,
發展歷史
據說,在鼎盛時期,寺院僧侶多達1000餘人,高僧輩出。可惜,這座在嘉絨藏區頗有盛名的寺院在文革時期遭到了嚴重毀壞。
旅遊開發以後,為了讓廣大遊客了解藏傳佛教文化,又重新修建了喇嘛寺。你可以從中感受到藏傳佛教建築的基本風格,感悟當年寺院的神聖與莊。
景點特色
藏傳佛教有五大分支:格魯派(黃教)、寧瑪派(紅教)、藹舉派(白教)、薩迦派(華教)、苯波派(黑教)。
在嘉絨藏區信奉的藏傳佛教比較雜,本地主要信奉黃教和黑教,也有少數其他教派的信徒。苯波派就是黑教,是藏區土生土長的宗教,形成時間略早於道教和佛教,其創始人叫辛饒米沃且。
苯教曾經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統治著藏區,後來佛教的進入,兩派之間產生了上百年的鬥爭。佛教吸收了苯教的很多教義,最後戰勝了苯教,迫使苯教只能在藏區的邊緣地區生存。
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匯集了幾大教派的經典,創造出了更符合宗教發展、更能為廣大信徒所接受的教義,從而成為了五大派系中勢力最強大、信徒最多的一個教派。
藏傳佛教中所說的兩大活佛——班禪額爾德尼、達賴喇嘛的轉世制度就是源於格魯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