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撲營

善撲營

善撲營是由清聖祖仁皇帝(年號“康熙”,通稱康熙皇帝)建立的一支清廷內衛部隊。設立原因是剪除亂黨,職責是安保、表演、培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善撲營
  • 創建者:康熙
  • 隸屬:內衛
  • 最高領導:皇帝
  • 編制:300人
  • 設立原因:剪除亂黨
  • 職責:安保、表演、培訓
  • 統轄:總統大臣
背景,性質與職責,人員選拔與編制,

背景

1646年,鰲拜因剿滅四川張獻忠大西軍有功,被順治皇帝超升為二等公,授議政大臣、領侍衛內在(皇帝禁衛軍司令),擢領侍衛內大臣,累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教習武進士。1661年順治帝駕崩。時年八歲的愛新覺羅·玄燁即位。順治帝臨終前遺詔:由索尼、遏必隆、蘇克薩哈、鰲拜四位大臣輔政。鰲拜原本在四位輔政大臣中地位最低。但因為索尼年老多病;遏必隆生性庸懦;蘇克薩哈因曾是攝政王多爾袞的舊屬,故為其它輔政大臣所惡;所以鰲拜才得以擅弄大權。他結黨營私,日漸驕橫,竟然發展到不顧康熙旨意,先後殺死戶部尚書蘇納海、直隸總督朱昌祚、巡撫王登臨與輔政大臣蘇克薩哈等政敵。引起朝野驚恐,康熙震怒。
善撲營
鰲拜勢力過眾,成為康熙統治道路上的一塊絆腳石。為了維護與集中皇權,康熙手裡急需一支能剪除亂黨的勁旅。可當時侍衛內在,侍衛內大臣等多重軍廷要職都是由鰲拜來兼領。所以康熙只好找來一支由一群少年(初為六人:魏東亭、武丹、孫殿臣、趙逢春、狼譚、穆子煦)組成的隊伍,並以在宮內陪皇帝練習“布庫”(即摔跤,滿族的一種角力遊戲,蒙古語稱為布克,光頭穿白色短上衣和深色鞋子,兩兩相角,以搏摔仆才決勝負)的名義來掩人耳目。鰲拜征戰半生,認為是小孩子的把戲,也就沒有放在心上。
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正是由這群少年組成的生力軍,在武英殿內將鰲拜擒獲。康熙當即宣布鰲拜三十條罪狀,罪當處斬。康熙念其已歷事三朝,效力有年。故不忍加誅,僅命革職,籍沒拘禁。不久鰲拜死於禁所。
而正是這群練習摔跤的少年,組成了日後的善撲營。

性質與職責

善撲營類似於現代的特種部隊。在編制上既不隸屬由中央所指揮的滿、蒙、漢八旗,也不屬於地方州郡的綠營兵勇。它是一支獨立的、直接聽命於皇帝的宮廷內衛部隊(就像是美國的海軍陸戰隊,無需國會批准,總統便可直接動用)。
善撲營
它的主要職責有三:
1.保護皇帝的人身安全(巡幸扈從則備宿衛);
2.負責皇帝的摔跤﹑射箭﹑馬術等軍事技能的培訓演練;
3.擔負類似今日的迎外表演任務( 宴蒙古藩部則令承應獻技)

人員選拔與編制

因為任務的特殊性,所以決定了善撲營必是一支短小精悍的隊伍,它由300餘人組成。上設總統大臣,從都統﹑前鋒統領﹑護軍統領及副都統內篩選提拔。下設有翼長﹑教習等職。
善撲營也因皇帝在封建社會中的重要和代表性,所以人員選拔十分挑剔。就像當今陸軍偵察兵,海軍陸戰隊,空軍空降兵這些特戰部隊只從現役部隊選兵一樣。善撲營也僅從滿族八旗里挑選兵源,且政審更加嚴格,善撲營基本上是由皇帝的父親,母戚,妻戚三族中王室子弟所組成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