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爾里克山

喀爾里克山

喀爾里克山位於東天山山脈南麓的哈密綠洲。它有懸冰川98條,冰斗冰川26條,山谷冰川29條,平頂冰川7處,共160條,冰川面積達143平方公里,冰川最厚為73米。從某種意義上講,喀爾里克山和白楊河共同哺育了哈密綠洲、哈密文明。山和水的交融共舞掀起了哈密演出的幕布,把哈密盆地打造成了一個文化底蘊極佳的盆地。喀爾里克山是東天山的頭部。從漢唐時匈奴活動的蹤跡看,作為遊牧民族的匈奴把喀爾里克山當作圖騰崇拜,因為山賜予他們衣食,他們稱之為“白山”,冰川、積雪較多,在歷史記載中,又被稱之為“折羅漫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喀爾里克山
  • 地理位置:東天山山脈南麓的哈密綠洲
  • 冰斗冰川:26條
  • 山谷冰川:29條
征戰於此的將軍,兩位公主,

征戰於此的將軍

作為西域咽喉的蒲類國便成了血與火的戰場。從漢武帝時開始,武帝派出了他驕傲的將軍——衛青、霍去病、李廣利、趙充國,以“先後出兵蒲類,於匈奴互有勝負”。到了東漢,西域三絕三通,以名將竇固、耿秉、班超、班勇、任尚、裴岑為代表,先後在蒲類海浴血奮戰,其中以班超父子功績最為卓越,漢王朝封班超為“定遠侯”。班超在回歸洛陽時,在白楊河長久駐足,他手扶白須,遙想金戈鐵馬的一生,發出了一聲嘆息:“逝者如斯夫!”

兩位公主

第一位叫劉細君,她是漢武帝的侄女,被嫁給了烏孫王,烏孫是今天哈薩克族祖先的主體部落,被武帝認為是打擊匈奴的左右臂,他們遊牧在敦煌、祁連、哈密之間,戰勝大月氏後,移居伊犁河流域。細君公主當然從哈密走過的,走進白楊河時,這位公主作了一首詩,被稱為中國第一首邊塞詩:“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托異國兮烏孫王。穹廬為室兮氈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居帝土思兮心內傷,願為黃鵠兮歸故鄉。”第二位就是著名的解憂公主了,細君到西域後,在憂怨中死去,解憂便接了班。白楊河畔,天山腳下,有了兩位女性的聲音,西域土地上不覺便多了幾分了淒涼,面對著高高的喀爾里克山,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