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喀什專區
- 設定時間:1949年
喀什專區管轄喀什市及疏勒、疏附、英吉沙、伽師、岳普湖、巴楚、麥蓋提、莎車、澤普、葉城、塔什庫爾乾11個縣。1971年1月11日,喀什專區更稱為喀什地區。 [6] 魅力喀什 行政區劃 編輯 播報 ...
1971年,喀什專區更稱為喀什地區。喀什市劃歸喀什地區管轄。 [5] 喀什行政區劃 編輯 語音 喀什區劃沿革 喀什(4張) 1982年,喀什市浩罕、伯什克然木、阿瓦提、英吾斯坦4個公社及河內林場劃歸疏附縣。
莎車專區 莎車專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已撤消的行政區。簡介 1949年置。原屬新疆省,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轄莎車、澤普、葉城、麥蓋提等縣。專員公署駐莎車縣。1956年撤銷,轄縣劃歸喀什專區。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境內阿合奇縣轄於新疆省阿克蘇專區,阿圖什、烏恰等縣轄於喀什專區。1954年7月14日,以柯爾克孜族為自治民族的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成立。至此,克孜勒蘇才形成一個統一的地區級行政建置。1955年2月5日,新疆省根據...
1956年,撤莎車專區,歸喀什專區。1978年,後屬喀什地區。1999年,莎車縣轄7個區公所、7鎮、22鄉、7個國營農林場。2014年,莎車縣析托木吾斯塘鄉,設立葉爾羌街道辦事處,街道辦事處駐莎車縣浦莎大道4號(新政函〔2014〕207號)。
1949年,先後屬喀什專區、南疆行政區。1977年,劃屬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1980年,復歸喀什地區管轄。2020年,伽師縣經評估核查符合貧困縣退出標準和條件,退出貧困縣序列。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9年,伽師縣轄2鎮11鄉:巴仁鎮、西克爾...
1949年以來屬喀什專區、南疆行政區,1958年後屬喀什專區、喀什地區。英吉沙縣地處塔里木盆地西緣,崑崙山北麓,是古絲綢之路的驛站。英吉沙,原名“英吉沙爾”,建縣時定名為“英吉沙”縣,意為新城。英吉沙縣人傑地靈,是著名的“中國...
1954年成立塔什庫爾於塔吉克自治縣,先後隸屬喀什專區、南疆行政區和喀什地區。塔什庫爾乾塔吉克自治縣屬寒溫帶乾旱氣候區。年平均氣溫3.3℃,極端最高氣溫32.0℃,極端最低氣溫-39.1℃。年平均日照時數2831.0小時,無霜期79天。年...
新中國成立後,先後屬喀什專區、南疆行政區。1978年後,屬喀什地區。行政區劃 截至2022年10月,岳普湖縣下轄4個鎮、5個鄉。岳普湖縣人民政府駐岳普湖鎮。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岳普湖縣位於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西部,蓋孜河下游,東鄰巴楚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先後設喀什專區、南疆行政區、喀什地區等。歷為官衙、公署所在地。1952年從疏附縣析置喀什市。“喀什”系“喀什噶爾”的簡稱,是突厥語“玉石”之意,“噶爾”系古波斯語“石山”之意,“喀什噶爾”...
1943年,屬莎車督察專區。1949—1956年,屬莎車專區。1956年後,屬喀什專區、喀什地區,一直沿襲至今。2020年11月14日,葉城縣經評估核查符合貧困縣退出標準和條件,退出貧困縣序列。行政區劃 截至2021年底,葉城縣下轄6個鎮、15個鄉、5...
1949年後,先後屬喀什專區、南疆行政區。1956年復改喀什專區。1978年後屬喀什地區。行政區劃 2014年,巴楚縣轄4個鎮、8個鄉;分別為:巴楚鎮、色力布亞鎮、阿瓦提鎮、三岔口鎮等4個鎮、恰爾巴格鄉、多提巴格鄉、阿納庫勒鄉、夏瑪...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先後設有喀什專區、南疆行政區、喀什地區等。歷為官衙、公署所在地。1952年從疏附縣析置喀什市。喀什釋義 “喀什”系“喀什噶爾”的簡稱,是突厥語“玉石”之意,“噶爾”系古波斯語“石山”之意,...
1949年以來先後屬喀什專區,南疆行政區、喀什地區。1998年3月1日,經自治區政府批准,將疏勒縣城關鎮1個村的3個村民小組劃歸喀什市管轄。行政區劃 截止2015年,疏勒縣轄3個鎮、12個鄉:疏勒鎮、罕南力克鎮、牙甫泉鎮、巴仁鄉、洋...
喀什設行政長公署於疏附縣(今喀什市),英吉沙歸喀什行政長公署管轄。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喀什行政長公署改稱新疆省第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英吉沙歸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管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英吉沙縣先歸喀什專區領導,1954...
1954年8月,阿克陶建縣,由喀什專區的英吉沙縣、疏附縣、蒲犁縣和烏恰縣析置組成,隸屬於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2019年,阿克陶縣地區生產總值446108萬元,第一產業增加值72141萬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33285萬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0761 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