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東縣水利志

啟東縣水利志

《啟東縣水利志》是啟東縣水利局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啟東縣水利志
  • 作者:啟東縣水利局
  • 類別:地方志
  • 編纂人員:李質彬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啟東縣水利志》是我在中共啟東縣委、啟東縣人民政府關懷下,在啟東縣水利局直接領導和支持下,自一九七九年三月開始編寫的。該志七易其稿。上限自有歷史記載起,下限至一九八四年六月止。全志共分十一編、三十一章、一百十九節,二十八萬多字。

作品目錄

封面
啟東縣水利志
審定《啟東縣水利志》會議留影
題詞
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宋慶齡題詞
二、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題詞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副部長馮仲雲題詞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副部長季方題詞
五、江蘇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冷橘題詞
六、江蘇省人民委員會參事、崇明外沙設縣分治時第二任啟東縣縣長施方白題詞
各省市水利參觀團、部分省市全體代表留言
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宋慶齡題詞
全國人大常委、政協副主席、中國農工民主黨主席季方題詞
附:復李質彬同志的信
南通專員公署顧問原專署副專員郭琛題詞
南通專員公署原水利局局長姚志仁題詞
南通專員公署水利局局長孫學旺題詞
抗日時期呂四區區長離休老幹部徐瑞彬題詞
政協啟東縣委員會副主席張士明題詞
中共南京市委農村工作部部長唐如浴 中共江蘇省委婦聯會主任秦素平題詞
江蘇省檢察院副檢察長原東南行署政委趙一德贈言
江蘇省水利廳原副廳長李子健贈詩
附:步原韻答謝李子健副廳長
南通市圖書館副館長洛奮贈詩
八三老人王師曾贈詩
同庚老人張紀良贈詩
邢亞輝同志贈詩
啟東縣水利工作元老之一、原水利局局長離休老幹部楊子祥序言
獎狀
全國科學大會獎狀
江蘇省水利廳獎狀
南通地委、南通專員公署獎狀
南通地區行政公署水利局獎狀
啟東縣革命委員會獎狀
圖片
一、公元一九三七年(民國二十六年)外石堤破圩,四十棉田變為海塗。留下六十四個水泥墩子,作為水利失修的證物。圖為公元一九五〇年南通專署生建處副處長曹卜仁由縣生建科副科長李質彬陪同視察外石圩灘面情形。
二、啟東縣解放初期(即公元一九四九年)發生大澇災。圖為全縣人民排水救苗的情景之一,忠群鄉一部分民眾在排水搶救。
三、圖為公元一九四九年澇災後的災民生活情景之一——匯龍地區幹部向一部分求乞的災民宣傳生產自救為主,政府救濟為輔的方針,動員他們安心生產。
四、圖為公元一九四九年澇災後的災民生活情景之二——災民摘首蓿當作代食品。
五、圖為公元一九五〇年春荒嚴重,全縣十七處供銷合作社(之一)為災民發放救濟糧和調濟農副產品的情景。
六、圖為公元一九五〇年一月十七日,蘇北行署救災委員會主任委員計雨亭視察小洋港淤塞情形。
七、圖為公元一九五〇年三月,以工代賑開河修堤,大興水利工程情景之一——民工在蒿枝港工地戽水。
八、公元一九五〇年三月二十一日,南通專署建設處勘察隊勘察以工代賑疏浚蒿枝港河施工留影。
九、圖為公元一九五〇年四月二十七日,華東軍政委員會視察團視察蒿枝港疏浚工程,並調查了解合中閘被敵破壞經過。
十、圖為公元一九五〇年三月十三日,以工代賑修堤開河,大興水利工程之二——海復區石堤鄉民工在石堤岸挑土施工情形。
十一、圖為公元一九五〇年汛前,江堤修防處派員視察匯龍區鶴群鄉民工在長江退堤挑土施工情形。
十二、圖為公元一九五一年五月二十三日,縣長梁尚人與各界代表一起驗收大廟港疏浚工程。
十三、公元一九五一年八月二十一日,颱風暴潮沖潰海復區四堤岸。圖為當時堤岸內居民房屋被沖在一起,居民無家可歸的悲慘情景。
十四、圖為公元一九五一年八月二十一日,颱風暴潮沖潰海復區四堤岸後,合堤鄉民工搶修三堤的戰鬥場面。
十五、圖為一枚有歷史意義的紀念章——房東縣政府於公元一九五一年秋季第一次舉辦區鄉農田水利工程訓練班時,鑄發紀念章予受訓學員。
十六、圖為首期舉辦並港建閘工程之一——三條港閘於公元一九五五年七月竣工留影。
十七、圖為第二期舉辦的並港建閘工程之二——貫通各港的南引河西段新辟工程,於公元一九五五年十二月四日興工攝影。
十八、圖為公元一九五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十二萬勞動大軍,從全縣各地開赴通呂運河工段的情景之一。
十九、圖為公元一九六O年五月十五日,新三和港北段新辟骨幹河道竣工行水。
二十、圖為通呂河下遊人海工程大洋港閘,於公元一九六五年飛機拍攝。曾在北京全國農業展覽館展出。
二十一、圖為東元公社一〇大隊小型水利園田化,於公元一九六五年飛機拍攝。曾在北京全國農業展覽館展出。
二十二、圖為長江築(砧)治坍工程的一個鏡頭。是公元一九六九年我國在阿爾巴尼亞展出的水利展品之一。
二十三、圖為公元一九七八年新建的通啟運河下游排水人海工程——塘蘆港新閘全貌。
二十四、圖為公元一九八四年春呂四海堤乾砌塊石護坡改建灌砌角石的一個鏡頭。
南通地區啟海平原及其鄰近地區地貌分區和地貌成因圖
唐代以前江岸變遷示意圖
宋代江岸線示意圖
明代江口以北岸線變遷圖
清代江口以北岸線變遷圖
啟海平原成陸演變示意圖
圖狀沙有現明崇
光緒海門廳總圖
嘉慶十一年呂四坊圖
啟東縣一九四九年港口河道涵閘位置圖
啟東縣一九八四年堤防、河、闡位置圖
前言
目錄
第一編 疆土由來與演變
第一章 疆域
第一節 滄桑變遷
第二節 疆土現狀
第三節 與崇海通三縣屬境關係及歷史分界線
第二章 通東地區的演變
第一節 形成和變遷
第二節 呂四場老土和漲沙分布現狀
第三章 舊海門縣的演變
第一節 形成和變遷
第二節 海門縣東部漲沙分布現狀
第四章 崇明縣的演變
第一節 崇明縣的形成和變遷
第二節 崇明外沙的形成
第三節 崇明外沙漲接沙洲分布現狀
第五章 漲坍
第一節 蓼角嘴的歷史變遷
第二節 江海岸線變遷和沿堤地域現狀
第六章 江床變遷
第一節 中心線移位
第二節 沙洲發展趨勢
第二編 建制、區劃、體制、人事
第一章 建置沿革和行政區劃概況
第一節 自唐代迄於民國時期
第二節 建置啟東縣之初到解放戰爭勝利時期
第三節 建國三十五年以來這段時期
第二章 黨政領導成員更迭
第一節 中共啟東縣委書記、政府縣長(按發文日期為準)
第二節 縣委副書記、政府副縣長(按任職時期先後排列)
第三節 分管水利黨政領導同志(按分管時期先後排列)
第三章 水利機構體制和人員狀況
第一節 機構體制演變
第二節 水利系統人員狀況
第三編 土地、氣候、人口、農業經濟
第一章 土壤、耕地
第一節 土類、土種
第二節 耕地面積增減情況
第二章 氣象、水文
第一節 氣象(包括降水、大風、氣溫、地溫、降霜、降雪)
第二節 潮位、水位
第三章 人口、戶口
第一節 人口、人口密度和少數民族人口分布
第二節 戶口
第四章 糧棉單產和農業收益分配
第一節 不同時期糧棉單產
第二節 不同時期農業收益分配
第四編 水利建設原有基礎
第一章 洪、澇、旱、鹹、坍、淤歷史“六害”
第一節 “六害”猖獗的原因
第二節 “六害”不治的根源
第二章 解放之初的啟東水利面貌
第一節 危堤險岸縱橫交錯
第二節 河渠串、斷、淺、窄
第三節 少數涵閘失修失效
第五編 三十五年水利建設
第一章 基本成就
第一節 舊貌巨變
第二節 工程實績
第三節 效益發揮
第二章 治水鬥爭
第一節 並港建閘牽“龍鼻”
第二節 治坍固堤穩“蓼角”
第三節 鑿通兩運迎甘露
第四節 戰江斗海造良田
第五節 降漬試驗、探索高產途徑
第三章 展望未來
第一節 工管歷史經驗
第二節 治水努力方向
第六編 八十年代初工程概況
第一章 堤防
第一節 土堤
第二節 塘工
第二章 河道溝洫
第一節 乾支河道
第二節 中小溝
第三章 閘涵、橋樑
第一節 水閘
第二節 涵洞
第三節 橋樑
第七編 自然災害與抗災鬥爭
第一章 歷史自然災害
第一節 洪、澇、旱、颱風、暴潮
第二節 “龍風”
第三節 冰雹、大雪
第四節 蝗蟲
第五節 瘟疫
第六節 地震
第二章 一九四九年以來,防災、抗災鬥爭情況
第一節 抗禦大旱、大澇、強颱風和暴潮鬥爭
第二節 龍捲風災情
第八編 科學技術與治水事跡
第一章 科學實踐與技術革新
第一節 控口與配套的關係和作用是怎樣改善的
第二節 呂四地區糧棉產量“變幅”原因的探討——根據縣科委黃濤作的調查報告資料整理
第三節 清淤保港
第四節 網壩促淤固灘試驗
第五節 引種海灘先鋒植物——大米草
第六節 南城河護坡工程兩種設計方案比較
第七節 短丁壩小間距與長丁壩大間隔的實踐結果
第八節 水、風、潮力綜合利用何以淘汰
第二章 治水事跡
第一節 白手起家修水利
第二節 不拘一格降人才
第三節 土洋結合測長江
第四節 蒿枝港河第二屆工程首創三包一獎責任制
第五節 通呂運河工程改進施工方法
第六節 戰鬥七十天與八十三天,建成兩座大閘
第七節 奮不顧身搶救新三和港北閘擋洪大壩而光榮犧牲的薛允芳烈士
第八節 愛閘勝如愛家的新港閘管理員宋朝品
第九編 水利史話
第一章 溯往事
第一節 搶沙奪盪
第二節 舊政府“修水利”
第三節 水沒張家圩
第四節 赤腳黃家埭
第五節 陸械人“打大閘”
第六節 堵拆“磚屑壩”爭訟
第七節 “黑水洪”泥壩糾紛
第八節 “疊斜河”鬥爭
第九節 “掃河”受敲詐——陳學禮供稿
第十節 三新港“聚浮棺”
第十一節 永隆港保坍失敗前後
第十二節 教堂“葬江”
第十三節 輪埠“搬家”
第十四節 秦潭何處尋
第二章 譜新篇
第一節 長江北岸換貌
第二節 呂四漁港改觀
第三節 四堤人民連續七年克敵制勝修海堤——楊子祥供稿
第四節 拆除沈公堤
第五節 削平老皇岸
第六節 四條戰線十八個戰場修水利
第七節 黃海灘變成糧棉倉
第八節 改造‘‘九龍溝”
第九節 開發海洪草盪
第十節 發展“三八”果園
第十一節 啟東“水展”上北京
第十二節 啟東“水展”出西歐
附編 補充參考資料
第一章 崇明外沙
第一節 圩、垸、河、渠和集鎮的形成
第二節 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和慈善事業的創辦
第三節 匯龍鎮發展史
第二章 呂四場
第一節 場境的形成和演變
第二節 場治沿革
第三節 人口、經濟
第四節 寺廟景物
第五節 城建今昔
第六節 命名由來
第三章 通海墾牧公司
第一節 創建過程
第二節 成立緣起
第三節 招佃章程
第四節 佃約
第四章 其它歷史資料
第一節 蓼角分潮
第二節 運鹽河
第三節 串場河
第四節 避潮墩
後記
勘誤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