啞叭莊遺址(啞叭莊龍山文化遺址)

啞叭莊遺址

啞叭莊龍山文化遺址一般指本詞條

啞叭莊遺址,位於河北省滄州市任丘市啞叭莊村西北3.5公里處,當地俗稱“疙瘩頂”。

啞叭莊遺址,距今約5000年左右,遺址分布範圍約6萬平方米。啞叭莊遺址面積較大,地勢北高南低,文化層積厚0.5~2米。1989年和1990年春秋兩季,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同滄州地區文管所聯合組隊,對遺址考古發掘,共發掘面積1300平方米,發現不同時期的灰坑130個,水井7眼,共出土陶器、石器、骨器、角器、蚌器和玉器1300餘件。啞叭莊遺址文化層共分四期:龍山文化啞叭莊類型、燕南夏家店下層文化啞叭莊類型、西周文化遺存、東周文化遺存。

2013年5月,啞叭莊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啞叭莊遺址
  • 地理位置:河北省任丘市啞叭莊村西北3.5公里處
  • 所處時代:新石器時代至東周
  • 保護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7-0007-1-007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歷史沿革,遺址特點,文物遺存,文物價值,所獲榮譽,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啞叭莊遺址是1986年啞叭莊村磚場取土時發現的。
1989年春季,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同原滄州地區文管所聯合組隊,在遺址北部進行了搶救性試掘。
啞叭莊遺址
啞叭莊遺址
1990年夏秋兩季,進行兩次發掘,共開5×5米探方50個,加之擴方,總計發掘面積1300平方米。發現不同時期的灰坑130個、水井7眼、墓葬2座。出土陶、石、骨、角、蚌、玉器等1300餘件。
啞叭莊遺址
玉禮器、陶器、蚌刀、魚鉤

遺址特點

啞叭莊遺址文化層共分四期:龍山文化啞叭莊類型、燕南夏家店下層文化啞叭莊類型、西周文化遺存、東周文化遺存。該遺存距今約4000年。
啞叭莊遺址
啞叭莊遺址遠景
啞叭莊遺址是屬於新石器時代後岡二期文化的一個遺址。後岡二期文化屬於龍山文化。任丘啞叭莊遺址是比較重要的一處。

文物遺存

綜述
戰國時期遺存:灰坑6座,出土器物10餘件,主要器形有夾砂紅陶釜、泥質灰陶豆和甑等,均屬燕國文化遺物。
西周時期遺存:灰坑5座,出土器物15件,陶器器形有鬲、罐、瓮、盆等。
商時期遺存:發現1座商代晚期殘墓。隨葬品有篡1件,罐2件,海貝15個。
龍山文化遺存:灰坑69座,出土器物856件,灰坑可分為圓形、橢圓形、圓角方形和不規則形四種。各灰坑均出不同數量的陶器、石器、骨器和蚌器。生活用具方面的主要有陶器:如罐、鬲、瓮、壺、盆、碗、杯等,其紋飾主要為藍紋、繩紋;屬於生產工具方面的主要有:由石、骨、蚌、陶製作的石斧、鏟、刀、鏃、骨錐、針、匕、蚌鐮、鋸、陶紡輪、陶網墜等;屬於裝飾品方面的主要有骨笄、陶環、玉墜等。
磨光黑陶大器蓋
磨光黑陶大器蓋於1990年在任丘市啞叭莊遺址出土,是一件大器物的蓋子,造型為弧頂、折肩,頂部中央有蘑菇形捉手,左右對稱飾橋形紐。口徑37.2厘米,高17厘米,體型碩大,部分經過修復,但重量卻很輕,總體不足1公斤重。
啞叭莊遺址
磨光黑陶大器蓋
磨光黑陶大器蓋器型規整、漆黑髮亮、輕便堅固。第一,原料考究。黑陶的陶土原料要經過精細淘洗,去除雜質,並且充分提煉和陳腐。第二,製作精良。陶坯製作利用了“快輪制陶法”,快輪的套用是制陶技術的一大飛越。陶坯成型以後還要經過仔細修刮和打磨。磨光效果是在陶坯尚未乾透時,用鵝卵石或是獸骨製成的工具進行打磨的結果。第三,燒造工藝獨特。黑陶在焙燒時,先用氧化火焰使器體硬結,在燒窯快要結束時,火焰控制為還原焰,窯內充滿滾滾濃煙,經過相當長時間的高溫滲碳,微小的碳元素滲入坯體表面,烏黑髮亮的黑陶便形成了。
黑陶的工藝難度要遠遠大於紅陶、灰陶和彩陶,所以數量相對較少。黑陶也是龍山文化的典型器物,因黑陶文物和其他同時期文物的出土,而把第一期考古發現命名為龍山文化啞叭莊類型。

文物價值

啞叭莊龍山文化遺址的發現,彌補了滄州乃至冀中地區龍山文化發現和發掘的空白。也是河北省環渤海灣地區最大的龍山文化考古遺址。

所獲榮譽

2021年12月,啞叭莊遺址入選“河北百年百項重要考古發現”名單。

保護措施

1992年,河北省文物局為啞叭莊遺址劃定了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
啞叭莊遺址(啞叭莊龍山文化遺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3年7月15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啞叭莊遺址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6年5月14日,滄州市文物管理部門派人到啞叭莊遺址調查,並建立記錄檔案。
2013年5月,啞叭莊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啞叭莊遺址位於河北省任丘市啞叭莊村西北3.5公里處。
啞叭莊村

交通信息

自駕:自任丘市人民政府開車,大約用時15分鐘,9.2千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