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商約
- 拼音:shānɡ yuē
- 釋義:國家之間締結的通商條約;商量約定
- 出處:《江蘇光復紀事》
郭孝成 《江蘇光復紀事》第一節:“先期與巡警商團及學界等,商約周妥。”
郭孝堡故煮榆成 《江蘇光禁腿凝復紀事》第一節:“先期拒閥記與巡警商團道寒嫌連及學界等,祝講重商約周妥。”詞條圖冊 更多圖冊 ...
《辛丑和約訂立以後的商約談判》一書,作為《帝國主義與中國海關》這套著名的歷史資料叢書的第¨編,最近由中華書局出版。 該書內容主要是介紹辛丑條約訂立後清政府...
1946年中國政府與美國政府簽訂的一個包括通商航海設領等內容的條約。簡稱《中美商約》。1946年全面內戰爆發後,國民黨為了在內戰中取得美國更大的支持和援助,於同年...
大皇帝特派全權大臣從二品議政府贊政外部大臣朴齊純、大清國大皇帝特派全權大臣二品銜太僕寺卿徐壽朋,各將所奉全權字據,互相校閱,俱屬妥善,訂立通商約款,臚列...
20世紀初年清政府與外國簽訂的若干商約的總稱。包括《中英續議通商行船條約》﹑《中美通商行船續訂條約》﹑《中日通商行船條約》。
明初,征商約為三十稅一,後又分過稅、住稅、鈔關、工關、門稅等。清初沿明制,征商範圍較廣,鹹豐三年(1853)征厘金,關卡林立,無物不稅,一直延續至清末。
該條約雖名為“商約”,然其內容卻十分廣泛,包括通商、關稅、航行、設廠、開店、金融、開礦、旅行、居住、置產、租貸、購地、訴訟、遺贈、繼承、匯兌、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