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晚期爵是商代晚期的爵,中國歷史博物館藏 通高20.8厘米,通長16.6厘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商晚期爵
- 所屬年代:商代晚期
商晚期爵是商代晚期的爵,中國歷史博物館藏 通高20.8厘米,通長16.6厘米。
商晚期爵是商代晚期的爵,中國歷史博物館藏 通高20.8厘米,通長16.6厘米。商晚期 爵1953年河南安陽大司空南304號墓出土。長流尖尾,菌形柱頭飾火紋,流尾下飾蕉葉紋,腹飾獸面紋,以雷紋為地,內腹壁銘文二字。1...
商亞其爵為商代晚期的青銅器。高20.1厘米, 通長16.8厘米。現收藏於上海博物館。文物特徵 商晚期(公元前13世紀-前11世紀) 這件爵的造型和紋飾都極為精美,器形高大瑰偉,器壁厚重均勻,足部粗壯,具有端莊凝重的氣派。除了腹部的獸面紋,流、尾部等部位都裝飾精細的雷紋,裝飾幅度很大,與雄偉的形制構成奇妙...
父辛爵。國內出土的著名的父辛爵有兩件。一件是藏於山東省桓台博物館的商代父辛爵,一件是藏於陝西陝西省周原博物館的西周時期的父辛爵。商代父辛爵 現藏於山東省桓台博物館,為商晚期的爵。此爵通高18厘米。桓台史家遺址出土。長流,尖尾,束頸,腹微鼓,圜底,三錐形足。口流交接處有兩立柱,菌形柱頭,...
亞其爵商 亞其爵商,商晚期(公元前13世紀-前11世紀) 這件爵的造型和紋飾都極為精美,器形高大瑰偉,器壁厚重均勻,足部粗壯,具有端莊凝重的氣派。除了腹部的獸面紋,流、尾部等部位都裝飾精細的雷紋,裝飾幅度很大,與雄偉的形制構成奇妙的對比,給人以華麗奪目的美感。
家爵 家爵是商朝晚期時期的文物,現收藏於上海博物館。文物特徵 尺寸:高21厘米,流至尾長16.8厘米
青銅爵是在夏代晚期開始出現的,當時的形制還帶有陶爵的特徵,器壁較薄,表面粗糙,沒有銘文。文物鑑賞 這一時期的爵都是扁體,截面呈橄欖形,平底。商早期的青銅爵是夏代晚期爵的形式的延續和發展,也是扁體平底,流稍有加寬,尾部多數較短;商代中期的青銅爵基本上都是圓體爵,器壁大多加厚。這時期還出現了大量...
旅爵 旅爵是一件文物,現藏上海博物館。商代晚期,高17.9厘米、流至尾長15.8厘米、腹徑6.3厘米、腹深9.7厘米、重1.9千克。敞口,長流,流口處有傘形柱,長尾,卵形腹。
商父乙爵 傳河南安陽出土。菌頂柱,卵圓腹,牛首鋬,尖錐狀足,有首蓋,腹飾獸面紋,龍紋,足飾蕉葉紋,器蓋對銘。商晚期 父乙爵 說明: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藏 通高23.5厘米 商代晚期。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爵體厚重,製作精美;爵身飾有饕餮、雲雷、蕉葉等精美的紋飾,上端和柱上也飾有動物形象有少數無柱而帶蓋的爵,蓋鑄成獸首形。西周前期還有一種器表鑄有扉棱的爵,往往以雲雷紋作地,飾有兩層或三層花紋,紋飾繁而精美。西周后期,爵逐漸消失。基本字義 爵 juéㄐㄩㄝˊ◎ 古代飲酒的器...
父乙爵 父乙爵是商代晚期文物。父乙爵 商代晚期。河南安陽出土。菌頂柱,卵圓腹,牛首鋬,尖錐狀足,有首蓋,腹飾獸面紋,龍紋,足飾蕉葉紋,器蓋對銘。
考古人員推測,早商的雙耳簋和中商的鳳鳥斝都具有南方風格,是南方某個工匠發明了鑄鉚接分鑄技術,並在很小的範圍內將工藝流傳,發明者和技藝傳承人在南方某個作坊鑄造了這5件屬於早商和中商的青銅器。在商晚期,強大的安陽政權毀棄了南方作坊,將工匠遷移到安陽王室或國家的作坊中。在安陽,具有鑄鉚接工藝的工匠...
商代前期的爵型制淳樸,紋飾簡單,鑄造粗糙,是青銅器初級階段。撰稿人:何林 獸面紋爵 長流,短尾,流口處有1對較高的傘形柱。橢圓形腹,圜底,三刀形足外撇。是商早期爵向商晚期爵演變的過渡形式。腹飾獸面紋、聯珠紋。文物編號131。文物朝代商代早期(公元前16世紀~15世紀中葉)。所在館:中國古代青銅館...
商代獸面紋爵 商代獸面紋爵是上海博物館收藏的文物。獸面紋爵 長流,短尾,流口處有1對較高的傘形柱。橢圓形腹,圜底,三刀形足外撇。是商早期爵向商晚期爵演變的過渡形式。腹飾獸面紋、聯珠紋。
爵是飲酒器。《說文》:“爵,禮器也。象爵之形,中有鬯酒。又,持之也。所以飲器象爵者,取其鳴節節足足也。”西周早期 武王至昭王 :西周早期爵有某些特點,形體高低各有不同,但流部兩側前端高於後端,是多數器的共同特點。具有刀形足的爵,也是此時的特點之一。觚因襲商晚期,可以確知為周人所得的臣...
商晚期銅花觚,此藏品為商晚期文物。口徑12.5厘米,高19厘米。現收藏於長軍古陶瓷博物館。文物介紹 此藏品為商晚期文物。口徑12.5厘米,高19厘米。花觚器身欣長挺秀,敞口呈喇叭狀,束縛,兩層台式高圈足,外撇,花觚是商代酒器,至明代發展陳設用器,此花觚造型簡單古雅,供觀賞。現收藏於長軍古陶瓷博物館。
商龍紋兕觥是商晚期的青銅器,1959年出土于山西石樓縣桃花者村,現收藏於山西省博物院。商龍紋兕觥高19厘米,長43厘米,寬13.4厘米,通體呈龍形,前端為龍首,露齒昂翹,瞠目張角,齜牙咧嘴為流;蓋面飾龍紋與前端龍首銜接,襯渦旋紋;腹兩側以渦紋和雲紋為襯托,主紋飾鼉紋和夔龍紋,頭向與龍首相反,頗富...
形體也有很大變化,這也是斷定器物年代和真偽的重要依據,例如,銅爵是銅器中出現最早的一種酒器,在商代早期,爵多束腰、平底,三足短小,無柱,通體素麵無紋;商代中期的爵,三足變長,也沒有明顯的束腰了;商代晚期的爵已經多為釜底、高柱,足也呈三棱狀了;西周早期爵與商晚期無大差別,到西周中期爵的數量則...
商朝時貴族隨葬以青銅爵、觚為中心器具,小貴族隨葬只能用爵、觚一對,隨著貴族身份的提高,觚、爵數量也有所增加。商王后婦好墓內發現爵40隻,觚54隻。觚(gū)飲酒器和禮器。盛行於商周時期。圓形,細長身,口沿和圈足外撇,狀喇叭,侈口,細腰,腹部凸起。商早中期,觚的器身較為粗矮;商晚期至西周早 期...
獸面 斝 商早期 侈口,細腰,腹部凸起。商早中期,觚的器身較為粗矮;商晚期至西周早 期,觚身細長,中腰更細。隨葬時與爵共為中心器具。觶(zhì)飲酒器,禮器。形似尊而小。侈口,圓腹,圈足,多數有蓋,西周 時有作方柱形而四角圓的,春秋時演化成長身,狀觚。《禮記·禮器》道:“宗廟之祭,尊者...
斝,盛酒器和禮器,由新石器時代陶斝發展而成。盛行於商晚期至西周中期,用於盛酒或溫酒。基本造型為侈口,口沿有柱,寬身,下有長足。斝的形制較多,器身有圓形、方形兩種,有的有蓋,有的無蓋;口沿上有一柱或二柱,柱有蘑菇形、鳥形等不同形式;腹有直筒狀、鼓腹狀及下腹作分檔袋狀幾種;有的是扁平...
觶是古代飲酒用的器皿。青銅製。形似尊而小,或有蓋。是中國古代傳統禮器中的一種,做盛酒用。流行於商朝晚期和西周早期。器型外觀 觶,從字形特徵不難看出,這類酒具大多源於上古獸角製作的水器。《禮記·禮器》“尊者舉觶,卑者舉角。”鄭玄注稱:凡飲酒時,”三升曰觶”。青銅器中習稱的觶有兩類,一類...
我國商、周時代的青銅器具,不單是盛物用的容器,同時也是宗廟中的禮器。青銅器的數量可以表示出身份地位的高低,青銅器形制的大小也可以顯示出權力的等級。青銅器中,最重要的器類就是鼎。遠古的青銅器可以分為食器、酒器、水器、樂器四大類。食器中包括鼎、鬲等等。其中鼎是最重要的禮器。簡介 西周中晚期我國...
卣廣泛流行,成組相配的定式也比商晚期穩定。紋飾仍尚繁縟,獸面紋、龍紋、不分尾的鳳鳥紋、乳釘紋都較商代有新的發展,附加裝飾的棱脊和立體的帶角獸首形裝飾很流行,也很發達。鑄造通用合范法,器壁及外觀普遍較厚重。到本期中後段,鼎、尊、卣、方彝、簋等的器腹呈下垂鼓出的特徵,即所謂垂腹式。常見兵器...
源於商時期官吏典書 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典書,亦稱典書丞、典籍丞、典書令,是商晚期設定的官位,掌管王朝的經書典籍。實際上,典書是中央政府指派在各王國中的官員,專職負責帝國的教令,是垂直管理制度的官吏。在漢朝初期,漢高祖劉邦設為尚書,後也改為典書,設於各王國中。到唐朝時期,亦設有典書令,並...
晨肇寧角是從爵演化出來的一種新型酒器,出現於殷商晚期或商周之際。角是從爵演化出來的一種新型酒器,大量出現於殷商晚期或商周之際。其用途與爵相同,亦是飲酒器。《禮記.禮器》說:"宗廟之祭,尊者舉觶,卑者舉角"。《考工記.梓人》引《韓詩》云:"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觶,四升曰角,五升曰...
罍是中國古代大型盛酒器和禮器。流行於商晚期至春秋中期。體量略小於彝,罍有方形和圓形兩種,方形罍出現於商代晚期,而圓形罍在商代和周代初期都有。從商到周,罍的形式逐漸由瘦高轉為矮粗,繁縟的圖案漸少,變得素雅。罍的簡介 《詩經·周南·卷耳》有:“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古文中與篚連用,...
現今學者對這些方國的認識主要來源於商朝晚期的殷墟遺址出土的甲骨卜辭,卜文中多以“某方”的形式稱呼這些部落國家,所以稱作“方國”。“方國”一詞最初由孫怡讓在《契文舉例》中提出。《周易·既濟》篇載,“方,國也”。“方”便是“所有的國”,甲骨文中稱為“多方”。在甲骨卜辭中,有稱為“某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