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代碼

商品代碼

商品代碼又稱商品編碼,或商品代號、貨號,是在商品分類的基礎上,賦予某種或某類商品以某種代表符號或代碼的過程,對某一類商品賦予統一的符號系列稱為商品代碼化或者商品編碼化。

商品分類和編碼是分別進行的,商品分類在先,編碼在後。商品科學分類為編碼的合理性創造了前提條件,但是編碼是否科學會直接影響商品分類體系的使用價值。

商品代碼往往是商品目錄的組成部分,商品分類與代碼共同構成了商品目錄的完整內容。使用商品代碼,是為了加強企業的經營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便於計畫、統計、物價管理級核算工作,簡化業務手續。使用商品代碼還便於記憶、清點商品,便於實現現代化管理。對於容易混淆的商品名稱,使用商品代碼可以避免差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商品代碼
  • 外文名:Commodity code
  • 作用:方便統計分析起著重要的作用
  • 又名:商品代號、商品編號
  • 用途:套用於進出口報關等領域
種類,作用,

種類

進行商品分類的目的不同,所適用的商品代碼也不相同。目前,商品代碼主要有:
1.數字型代碼:是用一個或若干個阿拉伯數字表示分類對象(商品) 的代碼,其特點是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易於推廣,便於計算機進行處理。
2.字母型代碼:是用一個或若干個字母表示分類對象的代碼。特點是便於記憶,比同樣位數的數字型代碼的容量大,可提供便於人們識別信息,但不利於計算機的識別與處理,並且適用於分類對象數目較少的情況。
3.混合型代碼:是有數字和字母混合組成的代碼,它兼有數字型代碼和字母型代碼的優點,結構嚴密,具有良好的直觀性和表達式,同時有適合於使用上的習慣。但是由於組成形式複雜,給計算機輸入帶來不便,錄入效率低,錯碼率高

作用

商品代碼是在進出口貿易中使用的對商品進行分類管理、表示進出口商品名稱的數位化代碼,對規範商品管理、簡化實際操作、方便統計分析起著重要的作用,廣泛地套用於進出口報關、出口退稅、出口企業的業務處理及財務核算等領域。
商品代碼是商品分類的具體表現,是海關稅則及出口退稅的基礎,海關根據《商品名稱及編碼協調製度》目錄的分類原則和內容於1992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海關進出口稅則和統計商品目錄。隨著多年的實際套用演變,商品分類日趨成熟,其代碼的規則主要遵循:前兩位數字代表章目,三四位數字為稅目,後四位為子目,其中第七、八位為我國稅則在協調製度編碼的基礎上增加的兩級子目,第九、十位為劃細商品而增加的兩位商品碼(從2001年起)。
海關根據國際通行的《商品名稱及編碼協調製度》確定標準商品分類,套用于海關的進出口報關;國家稅務總局根據稅務政策法規的需要,對海關提供的標準商品進行稅率鑑定,在鑑定的過程當中,若原代碼不能滿足稅務實際業務的需要,可對原代碼進行擴充,以便準確的鑑定稅率。
商品代碼即為國家稅務總局最終鑑定稅率的商品代碼,所鑑定的退稅率,是計算出口退稅的重要依據。出口企業可據此進行進出口報關、企業內部業務處理及財務核算、辦理出口退稅業務;各地的稅務機關可據此審定企業的退稅申報、辦理退稅審核審批業務;本書也可以作為其他部門進行進出口及稅收統計分析的基準數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