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交易方式的特點
(一)多樣性
商品交易方式具有多樣性,即商家採取多種多樣的交易方式滿足消費者不同的消費需求。
(二)階段性
商品交易方式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交易方式,這是由於歷史條件等資源環境決定的。
(三)複雜性
商品交易方式具有複雜性,即採取哪種商品交易方式應適應商品的屬性,應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而商品是多樣的,消費者的消費偏好也是多樣的,消費者層次也是多樣的,因此,商品交易方式也具有複雜性。
(四)互補性
各種交易方式是相互補充相互聯繫的,單一的交易方式有時會起到負面效應。
(五)系統性嘗拜盼
商品交易方式是系統性的,是一種交易方式與另一種交易方式相互配套成為一個體系,而不是偶然的。
商品交易方式的作用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交易方式從多方面制約和影響商品流通規模和流通業發展,不僅成為流通企業競爭的手段,而且成為流通企業生存的條件。商品交易方式的經濟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櫃再肯凳。
1.商品交易方式決定商品經營主體的類型與構成。
商品交易方式不僅影響著商品交易過程,而且決定著商品交易主體的組織行為。不同的商品煮船永只交易方式要求商品經營主體有不同的組織形式、經營目標、經營對象、經營範圍與經營規模等。例如,批發商只有面對業務用戶,供其轉賣、加工,進行數量較大的迎祖愉批發交易才是真正的批發商;零售商只有進行真正的面向最終顧客和消費者的零售交易才是零售商。因此,進行批發、零售交易的商品經營主體無論是在具體運作上,還是在社會管理上都完全不同於進行期貨交易的商品經營主體。
2.商品交易方式推動商品流通規模的擴大。
商品買賣的展開和拓展,買賣雙方總是要藉助於一定的外部形式,即交易方式,因此,交易方式直接影響著交易過程和交易結果,如物物交換涉及雙方對對方持有物需求的數量和品質限制,往往就決定著其只能在一定範圍內進行,難以大規模地推動商品流通,而批發、零售、代理等多種交易方式一起靈活運用,就可以為大規模的商品流通提供可能和創造有利條件。為此,擴大商品流通的規模必須靈活運用各種交易方式,以達到各種預期目的和效果。
3.商品交易方式決定商品流通的速度。
商品交易方式是完成商品流通的手段,不同的商品交易方式下的商品流通速度存在著差異。一般情況下,交易雙方共同需要與交易對象和範圍相稱的交易方式,有助於商品迅速地完成整個流通過程,如高檔耐用消費品通過在各大中城市直接進行代理交易比通過批發層層分解要快得多。在實踐中,為了加速商品流通速度,往往將多種交易方式配合起來使用,以加快商品迅速完成流通全過程。例如,批發與零售交易相結合,往往比單一的批發或零售要快很多;經銷與代銷相結合也比單一的經銷或代銷快。
4.合理的商品交易方式可以促進商品的銷售。
商品生產企業和經營企業根據不同產品特點和買方的要求,通過選擇合適的商品交易方式,不僅可以方便交易完成,而且可以使買方和消費者在交易中獲得更多的
顧客讓渡價值,從而吸引更多的中間商和消費者購買產品,擴大產品的銷售,提高產品的市場占有率。
商品交易方式的分類
商品交易方式按不同標準可劃分不同類型。
(一)按商品交易量和交易對象劃分
商品交易方式可分為批發交易和零售交易兩種形式。所謂批發交易是指交易主體為了將商品或勞務進一步轉售或加工,而向生產廠商或其他經營者進行大宗商品買賣的方式。零售是指將商品或勞務直接銷售給
最終消費者的交易活動。
(二)按商品交易完成的時間跨度差異劃分
(三)按付款方式劃分
商品交易方式可以分為現金交易和商業信用交易。現金交易是付款和交貨同時進行,即所謂“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當場就實現“錢貨兩訖”的交易,不存在借貸關係。商業信用交易是付款和交貨在時間和櫃霸空間上相分離,實行先交貨後付款或者先付款後交貨,買賣是完全建立在商業信用關係基礎上的。實質上買賣雙方在戰潤您一定時間記憶體在著借貸關係,具體地又包括賒銷、分期付款、預付款訂購和商業票據等幾種形式。
(四)按交易過程中商品所有權是否轉移劃分
商品交易方式可以分為自主交易(經銷)和信託交易。自主交易是指在商品交易中買賣雙方擁有完整自主權和所有權,雙方都是根據自身要求,為實現各自不同的目的而進行商品交易,是商品交易方式中最基本、最原始的方式,其他各種交易方式都是在此基礎上,為適應生產力發展水平和實現商品流通需要而派生或演化而來的。信託交易是指接受他人委託而進行經營代理業務的商品交易方式,主要是建立在高度的信用基礎上,一般包括代銷、代加工、租賃、信託、拍賣等形式。狼腳腿
(五)按具體交易條件中有無專門特殊規定劃分
商品交易方式可以分為專項特殊規定的交易方式和一般交易方式。所謂專項特殊規定是指在交易條件中專門特彆強調的權利和義務,以及其他各種特殊要求的交易。如有的是在商標、包裝、樣品上作出了特殊規定;有的是在支付結算上作出了特殊規定;有的是在以集會的方式或在交易地點上作出了特殊的規定等。這種交易方式,在國際貿易中套用較多,主要是為了擴大進出口貿易,在貿易某個側面、某個專門項目上作出一些特殊規定。一般交易方式的交易條件則無特殊要求。
商品交易方式的選擇
隨著社會生產力和經濟的不斷發展,商品交易方式也在不斷創新和發展,並且不同商品交易方式不斷互相滲透、互相補充而逐漸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但在具體的交易活動中,到底選擇哪一種交易方式並不是隨心所欲的,而是要遵循商品流通的客觀規律和基本要求綜合考慮各種因素。
1.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和商品經濟的不同發展階段。
任何一種商品交易方式,都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在簡單商品經濟階段,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低下,可供交換的剩餘產品非常少,通過物物交換或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零星買賣等形式就可以完成商品交換的任務。在集約化、商品化、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才有可能產生商品交易所和期貨交易。同時,商品交易方式又是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的必要條件。由於各地區、各部門、各行業社會生產力發展不平衡,商品經濟發育程度會有很大差異,必然會同時存在著多種交易方式。因此,必須藉助多個流通渠道、多種交易方式來溝通各個地區、各個企業不同生產者和經營者之間的經濟聯繫。單一的交易方式是不能適應多層次生產力發展水平的,也不利於地區間的經濟發展。在商品經濟發達地區,可大力發展信用交易、租賃交易、期貨交易等現代商品交易方式,當然,傳統的現金交易、現貨交易也不可少;在落後地區,除保持傳統交易方式外,甚至還可以藉助原始的物物交換來互通有無。
2.企業的個性特色。
交易方式必須從企業的實際出發,針對各個企業的個性和特色來選擇,才能更有效地實現商品流通、提高流通效率。第一,要充分考慮到各個企業的經營目標,選擇最有利於目標實現的方式。第二,要充分考慮到企業的經營規模和生產能力。一般來講,中小企業規模小,產銷量有限,資金不充裕,主要靠地方市場、就地生產、就地批發和零售;而大企業規模大,產銷量大,資金充裕,可以有條件地選擇批發交易、期貨交易、信用交易、代理交易等交易方式。第三,要突出企業的特色,凸顯企業個性,出奇制勝,切忌亦步亦趨。
3.不同商品的特點和流通規律。
不同商品在其運行過程中,往往具有各自不同的使用價值保存期、不同的運輸要求和物理特性,同時,不同商品其流通規律也不盡相同。因此,必須根據不同商品的特點和流通規律選擇不同的商品交易方式。
(1)日用工業品交易方式的選擇。日用工業品的流向是從城市到農村,從集中到分散,渠道長、環節多。在生產與商業的連線處,批發交易對商品的組織運行作用十分明顯,同時商業信用交易、票據交易等可對其起到輔助作用。在商業與消費者之間的連線處,零售交易、現金交易、現貨交易則是主導的交易方式,這些交易方式可以保證商業運行長期穩定地進行,在此基礎上再輔之以信用交易,則更有利於拓寬銷售渠道。
(2)工業品生產資料交易方式的選擇。工業品生產資料一般又分為工業品
農業生產資料和工業生產資料。工業品農業生產資料的流向除具備一般工業品從集中到分散、從城市到農村的特徵外,在供應環節上還具有季節性強、生產周期性強的特徵。因此,在供應的第一個環節上一般採用地區性批發交易,再輔之以票據交易方式;在零售供應上,考慮到農民是家庭個體式經營,投入資金有限,農業生產季節性強等因素,宜選擇現金交易為主、延期付款和分期付款為輔的交易方式。而對工業生產資料的交易,由於其一般為
大宗商品交易,可採用批發交易、遠期契約交易等方式。
(3)農副土特產品交易方式的選擇。農副土特產品其一般流向是從農村到城市,從分散到集中,且具有大宗性質。同時,農副土特產品的生產多為家庭經營、個體生產,因此,在收購環節上可選擇現金交易和預購交易以及代購、代儲、代運、代銷、代加工等信託交易方式。對於大宗農副產品工業性原料,期貨交易與票據交易則是比較理想的交易方式。
4.效益最最佳化的原則。
任何一種交易方式的選擇,都是為了實現企業利益的最大化,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因此,必須考慮:一是什麼樣的交易方式才能最大限度地方便購買,吸引用戶,擴大企業的銷售額;二是什麼樣的交易方式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時間完成商品流通的過程,節約流通費用,加速資金周轉;三是什麼樣的交易方式投入成本最小,產出最大,從而提高企業的經營成效。方式是為內容服務的,離開企業的效益來談交易方式,一切都是徒勞無功的,也是毫無意義的。
5.市場商品的供求態勢和齋爭狀況
市場總是在非均衡狀態下運行,供求態勢不同會影響到交易方式的選擇,且交易方式取決於居市場主導地位的一方。當供不應求時,生產者和經營者會從自身利益出發選擇最簡便的交易方式;當供過於求、市場競爭非常激烈時,生產者和經營者為了迅速出售商品,爭取儘可能大的市場份額,就千方百計地迎合消費者的需要,此時,交易方式將會成為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重要內容和手段,如賒銷、優惠酬賓、折扣、有獎銷售等將會大量被選擇並加以運用。同時,在選擇交易方式時,還應視競爭對手而定,針對競爭對手的實力、競爭策略和手段採取相應的對策和交易方式。另外,還應根據不同的競爭內容採取不同的交易方式,質量競爭不同於價格競爭,服務競爭不同於廣告競爭和公關競爭,靈活的交易方式有利於協調各種競爭要素,達到揚長避短、以強制強的目的。
6.國際經貿交流和優勢互補。
當前,在國際經貿中,交易方式不斷朝著多樣化、靈活化的方向發展。因此,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為了促進擴大開放,發展國際經貿交流,實現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早日接軌,企業應根據優勢互補的原則,按國際慣例選擇靈活的交易方式,規範企業的經營行為,以利於企業不斷走向國際市場,磨鍊和提高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同時,也使交易對方易於接受。企業通過商品交易方式的國際化、慣例化、通用化、規範化和靈活化來打破國際貿易中跨文化的障礙,改善國內經營環境,吸引更多的外商。
商品交易方式的演變
商品交易方式,是隨著商品經濟的產生而產生,同時也是買賣雙方在商品交易實踐中,根據不同商品、不同地區、不同對象以及雙方的不同需要而逐漸形成的,是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而不斷地發育和完善的。因此,商品交易方式既屬於經濟範疇,也屬於歷史範疇。在商品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商品交易方式也具有不同的形式。
(一)原始部落階段
在最早的原始部落階段,社會生產力水平十分低下,剩餘產品相對較少,而且沒有貨幣,部落間和家庭間都是物物交換,交換範圍被限制在極其狹小的領域之內,即交換隻有雙方剛好存在對對方產品使用價值的相互需求時才能成交。
在交易活動中,只有買者和賣者兩個當事人,中間沒有任何媒介,雙方直接接觸,同時都扮演著買者和賣者的雙重角色。
(二)簡單商品經濟階段
在簡單商品經濟階段,由於商業主要是以使用價值為目的的商品交換,交易過程中商品運動往往是按“生產者一商業經營者一消費者”為主的線路進行的,那時生產力仍不發達,交換的社會產品十分有限,因而交易方式主要局限於小額的零星交易與現金支付的現貨交易。
(三)商品經濟發達階段
在商品經濟發達階段,由於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交易的廣度和深度日益拓展,大批量的批發交易、融通資金的信用交易、信託買賣的代理交易、拍賣、租賃等一系列現貨交易得以發展並不斷完善;同時,遠期契約交易、期貨交易等新型的交易方式也不斷發展和完善。商品交易方式日益豐富,更加有利於商品流通的順利完成。
(四)市場經濟階段
在當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社會生產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飛速發展,社會分工逐步深化,新興部門不斷湧現,市場商品日益豐富,市場競爭急劇增強,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程度不斷加深。為了適應這種變化,降低費用,擴大銷售,增加利潤,一些可行性強、風險小、收益大的交易方式便應運而生,商品交易方式明顯地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在傳統交易方式基礎上,有的不斷創新,有的交叉運用,一切都根據具體情況而定,顯得更加靈活,尤其是諸如“三來一補”等原來僅局限於國際貿易中的交易方式被廣泛推廣和運用到國內商品流通中,更加豐富了商品交易方式。
商品交易方式發展到今天,其所呈現出的靈活性和多樣化,並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不斷創新、不斷演進的結果。多種多樣的商品交易方式,互相滲透,共同結合。形成一個先後相繼、互相補充、同時並存的鏈,並在功能互補的條件下構成一個完整的交易方式體系。
商品交易方式的創新
在商品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就會出現不同的商品交易方式。如在商品交易的初級階段,以商品的物物交換為基礎。在商品交易的發展初期,商品以貨幣交易為基礎,在不同的貨幣階段,採用不同的貨幣手段,最早的貨幣是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作為交換的媒體,如貝殼、骨頭、農產品等自然界的一些物品,後來發展到金屬,以後又發展到以金銀為媒體。在發達的市場經濟條件下,隨著信用關係的出現,又出現了紙質的現金,出現了遠期交易、期貨交易等新的方式。在當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交易中出現了
電子貨幣。在這個過程中,不同的商品交易方式客觀地存在於現實生活中。
商品交易發展的趨勢是多樣化。隨著生產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分工越來越細,甚至出現了新型的商業組織,如虛擬企業、網上商店等。同時,在
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促使越來越多的商品交易方式產生和發展。
影響商品交易方式的因素
商品交易方式是商品交換所採取的方式方法,是商人為完成商品從生產領域到消費領域的轉移,並最終實現商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而採用的購銷形式。其實質是商業經營過程中商品所有權換位和商品實體時空位置轉移的方法。為賣而買是商業經營活動的核心內容。自貨幣產生以後,商品交換過程被分解為買和賣兩個階段,並在時間和空間上明顯分開。商品交換過程內在的買和賣的分離性與買和賣的統一性這對矛盾只有通過交換當事人採用具體的交易方法,實現了商品和貨幣的移位才能解決。
商品交易方式是隨著商品經濟的產生而產生,並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麗不斷完善。影響交易形式的因素,主要有:
1.商品生產的發達程度。商品交易方式的發達程度與商品生產的發達程度成正比關係,商品生產發展程度越高,商品交易方式越發達,種類越多。在簡單商品經濟條件下,商品交易方式主要以現金支付、現貨交易為主;在發達的商品經濟條件下,商品交易方式不斷創新,出現了契約交易、期貨交易、信用交易、信託交易等多種商品交易方式。
2.商品供求狀況。商品供求狀況對商品交易方式的發展方向有著重要的影響。一般來說,商品供不應求,其主要矛盾是商品貨源少,商品交易方式成為控制銷售和擴大收購的手段,主要採取現貨交易、遠期契約交易等商品交易方式;反之,商品供過於求,其主要矛盾是商品貨源充足,生產者和經營者庫存過大,資金周轉緩慢,為了刺激消費,擴大銷售,經營者除了採用一般商品交易方式以外,還注重採用賒銷、分期付款、銀行按揭等信用交易和經紀、代理和寄售的信託交易等。
3.技術因素。一方面,商品交易方式的發展受到技術因素的制約。不同商品特定的生產周期和生產條件等技術因素,使得不同商品供給對價格進而對需求的反應速度有不同,部分商品容易形成供給波動,為緩解以至消除供給波動,要求商品交易方式不斷發展。另一方面,不同商品交易方式的適用範圍也受技術因素的影響。一般來說,適用於期貨交易的商品應當是那些品質、等級較為簡單並易於劃分的均質性商品,以便利用標準品的質量指標和交割等級,將市場中的商品轉化為標準化的契約條款,有效地實現交易者的契約轉讓;而鮮活易腐商品,如蔬菜等比較適合於錢貨兩訖的現貨交易。同時,商品交易方式的發展和完善也受技術因素的影響。物品編碼技術的發展和電子計算機在貿易領域的推廣使用,為電子數據交換的出現提供了條件;通訊技術的進步為期貨交易和信用交易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道路等。
4.社會經濟體制。社會經濟體制對商品交易方式同樣具有制約作用,在同一社會制度中,由於經濟體制的不同,商品交易方式也會有不同。例如在傳統的
計畫經濟體制下,中國的商品交易方式服從於國家對市場與經濟的統製程度與形式,商品交易方式單一,商業主體主要採用以統購統銷、計畫分配、憑證限量供應為主要形式的現貨交易。在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後,中國才具備產生多種商品交易方式的土壤與環境,原來被視為“洪水猛獸”的信用交易和期貨交易才廣泛發展起來,減輕了風險,促進了商業經營的發展。
4.合理的商品交易方式可以促進商品的銷售。
商品生產企業和經營企業根據不同產品特點和買方的要求,通過選擇合適的商品交易方式,不僅可以方便交易完成,而且可以使買方和消費者在交易中獲得更多的
顧客讓渡價值,從而吸引更多的中間商和消費者購買產品,擴大產品的銷售,提高產品的市場占有率。
商品交易方式的分類
商品交易方式按不同標準可劃分不同類型。
(一)按商品交易量和交易對象劃分
商品交易方式可分為批發交易和零售交易兩種形式。所謂批發交易是指交易主體為了將商品或勞務進一步轉售或加工,而向生產廠商或其他經營者進行大宗商品買賣的方式。零售是指將商品或勞務直接銷售給
最終消費者的交易活動。
(二)按商品交易完成的時間跨度差異劃分
(三)按付款方式劃分
商品交易方式可以分為現金交易和商業信用交易。現金交易是付款和交貨同時進行,即所謂“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當場就實現“錢貨兩訖”的交易,不存在借貸關係。商業信用交易是付款和交貨在時間和空間上相分離,實行先交貨後付款或者先付款後交貨,買賣是完全建立在商業信用關係基礎上的。實質上買賣雙方在一定時間記憶體在著借貸關係,具體地又包括賒銷、分期付款、預付款訂購和商業票據等幾種形式。
(四)按交易過程中商品所有權是否轉移劃分
商品交易方式可以分為自主交易(經銷)和信託交易。自主交易是指在商品交易中買賣雙方擁有完整自主權和所有權,雙方都是根據自身要求,為實現各自不同的目的而進行商品交易,是商品交易方式中最基本、最原始的方式,其他各種交易方式都是在此基礎上,為適應生產力發展水平和實現商品流通需要而派生或演化而來的。信託交易是指接受他人委託而進行經營代理業務的商品交易方式,主要是建立在高度的信用基礎上,一般包括代銷、代加工、租賃、信託、拍賣等形式。
(五)按具體交易條件中有無專門特殊規定劃分
商品交易方式可以分為專項特殊規定的交易方式和一般交易方式。所謂專項特殊規定是指在交易條件中專門特彆強調的權利和義務,以及其他各種特殊要求的交易。如有的是在商標、包裝、樣品上作出了特殊規定;有的是在支付結算上作出了特殊規定;有的是在以集會的方式或在交易地點上作出了特殊的規定等。這種交易方式,在國際貿易中套用較多,主要是為了擴大進出口貿易,在貿易某個側面、某個專門項目上作出一些特殊規定。一般交易方式的交易條件則無特殊要求。
商品交易方式的選擇
隨著社會生產力和經濟的不斷發展,商品交易方式也在不斷創新和發展,並且不同商品交易方式不斷互相滲透、互相補充而逐漸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但在具體的交易活動中,到底選擇哪一種交易方式並不是隨心所欲的,而是要遵循商品流通的客觀規律和基本要求綜合考慮各種因素。
1.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和商品經濟的不同發展階段。
任何一種商品交易方式,都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在簡單商品經濟階段,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低下,可供交換的剩餘產品非常少,通過物物交換或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零星買賣等形式就可以完成商品交換的任務。在集約化、商品化、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才有可能產生商品交易所和期貨交易。同時,商品交易方式又是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的必要條件。由於各地區、各部門、各行業社會生產力發展不平衡,商品經濟發育程度會有很大差異,必然會同時存在著多種交易方式。因此,必須藉助多個流通渠道、多種交易方式來溝通各個地區、各個企業不同生產者和經營者之間的經濟聯繫。單一的交易方式是不能適應多層次生產力發展水平的,也不利於地區間的經濟發展。在商品經濟發達地區,可大力發展信用交易、租賃交易、期貨交易等現代商品交易方式,當然,傳統的現金交易、現貨交易也不可少;在落後地區,除保持傳統交易方式外,甚至還可以藉助原始的物物交換來互通有無。
2.企業的個性特色。
交易方式必須從企業的實際出發,針對各個企業的個性和特色來選擇,才能更有效地實現商品流通、提高流通效率。第一,要充分考慮到各個企業的經營目標,選擇最有利於目標實現的方式。第二,要充分考慮到企業的經營規模和生產能力。一般來講,中小企業規模小,產銷量有限,資金不充裕,主要靠地方市場、就地生產、就地批發和零售;而大企業規模大,產銷量大,資金充裕,可以有條件地選擇批發交易、期貨交易、信用交易、代理交易等交易方式。第三,要突出企業的特色,凸顯企業個性,出奇制勝,切忌亦步亦趨。
3.不同商品的特點和流通規律。
不同商品在其運行過程中,往往具有各自不同的使用價值保存期、不同的運輸要求和物理特性,同時,不同商品其流通規律也不盡相同。因此,必須根據不同商品的特點和流通規律選擇不同的商品交易方式。
(1)日用工業品交易方式的選擇。日用工業品的流向是從城市到農村,從集中到分散,渠道長、環節多。在生產與商業的連線處,批發交易對商品的組織運行作用十分明顯,同時商業信用交易、票據交易等可對其起到輔助作用。在商業與消費者之間的連線處,零售交易、現金交易、現貨交易則是主導的交易方式,這些交易方式可以保證商業運行長期穩定地進行,在此基礎上再輔之以信用交易,則更有利於拓寬銷售渠道。
(2)工業品生產資料交易方式的選擇。工業品生產資料一般又分為工業品
農業生產資料和工業生產資料。工業品農業生產資料的流向除具備一般工業品從集中到分散、從城市到農村的特徵外,在供應環節上還具有季節性強、生產周期性強的特徵。因此,在供應的第一個環節上一般採用地區性批發交易,再輔之以票據交易方式;在零售供應上,考慮到農民是家庭個體式經營,投入資金有限,農業生產季節性強等因素,宜選擇現金交易為主、延期付款和分期付款為輔的交易方式。而對工業生產資料的交易,由於其一般為
大宗商品交易,可採用批發交易、遠期契約交易等方式。
(3)農副土特產品交易方式的選擇。農副土特產品其一般流向是從農村到城市,從分散到集中,且具有大宗性質。同時,農副土特產品的生產多為家庭經營、個體生產,因此,在收購環節上可選擇現金交易和預購交易以及代購、代儲、代運、代銷、代加工等信託交易方式。對於大宗農副產品工業性原料,期貨交易與票據交易則是比較理想的交易方式。
4.效益最最佳化的原則。
任何一種交易方式的選擇,都是為了實現企業利益的最大化,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因此,必須考慮:一是什麼樣的交易方式才能最大限度地方便購買,吸引用戶,擴大企業的銷售額;二是什麼樣的交易方式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時間完成商品流通的過程,節約流通費用,加速資金周轉;三是什麼樣的交易方式投入成本最小,產出最大,從而提高企業的經營成效。方式是為內容服務的,離開企業的效益來談交易方式,一切都是徒勞無功的,也是毫無意義的。
5.市場商品的供求態勢和齋爭狀況
市場總是在非均衡狀態下運行,供求態勢不同會影響到交易方式的選擇,且交易方式取決於居市場主導地位的一方。當供不應求時,生產者和經營者會從自身利益出發選擇最簡便的交易方式;當供過於求、市場競爭非常激烈時,生產者和經營者為了迅速出售商品,爭取儘可能大的市場份額,就千方百計地迎合消費者的需要,此時,交易方式將會成為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重要內容和手段,如賒銷、優惠酬賓、折扣、有獎銷售等將會大量被選擇並加以運用。同時,在選擇交易方式時,還應視競爭對手而定,針對競爭對手的實力、競爭策略和手段採取相應的對策和交易方式。另外,還應根據不同的競爭內容採取不同的交易方式,質量競爭不同於價格競爭,服務競爭不同於廣告競爭和公關競爭,靈活的交易方式有利於協調各種競爭要素,達到揚長避短、以強制強的目的。
6.國際經貿交流和優勢互補。
當前,在國際經貿中,交易方式不斷朝著多樣化、靈活化的方向發展。因此,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為了促進擴大開放,發展國際經貿交流,實現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早日接軌,企業應根據優勢互補的原則,按國際慣例選擇靈活的交易方式,規範企業的經營行為,以利於企業不斷走向國際市場,磨鍊和提高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同時,也使交易對方易於接受。企業通過商品交易方式的國際化、慣例化、通用化、規範化和靈活化來打破國際貿易中跨文化的障礙,改善國內經營環境,吸引更多的外商。
商品交易方式的演變
商品交易方式,是隨著商品經濟的產生而產生,同時也是買賣雙方在商品交易實踐中,根據不同商品、不同地區、不同對象以及雙方的不同需要而逐漸形成的,是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而不斷地發育和完善的。因此,商品交易方式既屬於經濟範疇,也屬於歷史範疇。在商品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商品交易方式也具有不同的形式。
(一)原始部落階段
在最早的原始部落階段,社會生產力水平十分低下,剩餘產品相對較少,而且沒有貨幣,部落間和家庭間都是物物交換,交換範圍被限制在極其狹小的領域之內,即交換隻有雙方剛好存在對對方產品使用價值的相互需求時才能成交。
在交易活動中,只有買者和賣者兩個當事人,中間沒有任何媒介,雙方直接接觸,同時都扮演著買者和賣者的雙重角色。
(二)簡單商品經濟階段
在簡單商品經濟階段,由於商業主要是以使用價值為目的的商品交換,交易過程中商品運動往往是按“生產者一商業經營者一消費者”為主的線路進行的,那時生產力仍不發達,交換的社會產品十分有限,因而交易方式主要局限於小額的零星交易與現金支付的現貨交易。
(三)商品經濟發達階段
在商品經濟發達階段,由於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交易的廣度和深度日益拓展,大批量的批發交易、融通資金的信用交易、信託買賣的代理交易、拍賣、租賃等一系列現貨交易得以發展並不斷完善;同時,遠期契約交易、期貨交易等新型的交易方式也不斷發展和完善。商品交易方式日益豐富,更加有利於商品流通的順利完成。
(四)市場經濟階段
在當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社會生產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飛速發展,社會分工逐步深化,新興部門不斷湧現,市場商品日益豐富,市場競爭急劇增強,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程度不斷加深。為了適應這種變化,降低費用,擴大銷售,增加利潤,一些可行性強、風險小、收益大的交易方式便應運而生,商品交易方式明顯地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在傳統交易方式基礎上,有的不斷創新,有的交叉運用,一切都根據具體情況而定,顯得更加靈活,尤其是諸如“三來一補”等原來僅局限於國際貿易中的交易方式被廣泛推廣和運用到國內商品流通中,更加豐富了商品交易方式。
商品交易方式發展到今天,其所呈現出的靈活性和多樣化,並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不斷創新、不斷演進的結果。多種多樣的商品交易方式,互相滲透,共同結合。形成一個先後相繼、互相補充、同時並存的鏈,並在功能互補的條件下構成一個完整的交易方式體系。
商品交易方式的創新
在商品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就會出現不同的商品交易方式。如在商品交易的初級階段,以商品的物物交換為基礎。在商品交易的發展初期,商品以貨幣交易為基礎,在不同的貨幣階段,採用不同的貨幣手段,最早的貨幣是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作為交換的媒體,如貝殼、骨頭、農產品等自然界的一些物品,後來發展到金屬,以後又發展到以金銀為媒體。在發達的市場經濟條件下,隨著信用關係的出現,又出現了紙質的現金,出現了遠期交易、期貨交易等新的方式。在當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交易中出現了
電子貨幣。在這個過程中,不同的商品交易方式客觀地存在於現實生活中。
商品交易發展的趨勢是多樣化。隨著生產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分工越來越細,甚至出現了新型的商業組織,如虛擬企業、網上商店等。同時,在
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促使越來越多的商品交易方式產生和發展。
影響商品交易方式的因素
商品交易方式是商品交換所採取的方式方法,是商人為完成商品從生產領域到消費領域的轉移,並最終實現商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而採用的購銷形式。其實質是商業經營過程中商品所有權換位和商品實體時空位置轉移的方法。為賣而買是商業經營活動的核心內容。自貨幣產生以後,商品交換過程被分解為買和賣兩個階段,並在時間和空間上明顯分開。商品交換過程內在的買和賣的分離性與買和賣的統一性這對矛盾只有通過交換當事人採用具體的交易方法,實現了商品和貨幣的移位才能解決。
商品交易方式是隨著商品經濟的產生而產生,並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麗不斷完善。影響交易形式的因素,主要有:
1.商品生產的發達程度。商品交易方式的發達程度與商品生產的發達程度成正比關係,商品生產發展程度越高,商品交易方式越發達,種類越多。在簡單商品經濟條件下,商品交易方式主要以現金支付、現貨交易為主;在發達的商品經濟條件下,商品交易方式不斷創新,出現了契約交易、期貨交易、信用交易、信託交易等多種商品交易方式。
2.商品供求狀況。商品供求狀況對商品交易方式的發展方向有著重要的影響。一般來說,商品供不應求,其主要矛盾是商品貨源少,商品交易方式成為控制銷售和擴大收購的手段,主要採取現貨交易、遠期契約交易等商品交易方式;反之,商品供過於求,其主要矛盾是商品貨源充足,生產者和經營者庫存過大,資金周轉緩慢,為了刺激消費,擴大銷售,經營者除了採用一般商品交易方式以外,還注重採用賒銷、分期付款、銀行按揭等信用交易和經紀、代理和寄售的信託交易等。
3.技術因素。一方面,商品交易方式的發展受到技術因素的制約。不同商品特定的生產周期和生產條件等技術因素,使得不同商品供給對價格進而對需求的反應速度有不同,部分商品容易形成供給波動,為緩解以至消除供給波動,要求商品交易方式不斷發展。另一方面,不同商品交易方式的適用範圍也受技術因素的影響。一般來說,適用於期貨交易的商品應當是那些品質、等級較為簡單並易於劃分的均質性商品,以便利用標準品的質量指標和交割等級,將市場中的商品轉化為標準化的契約條款,有效地實現交易者的契約轉讓;而鮮活易腐商品,如蔬菜等比較適合於錢貨兩訖的現貨交易。同時,商品交易方式的發展和完善也受技術因素的影響。物品編碼技術的發展和電子計算機在貿易領域的推廣使用,為電子數據交換的出現提供了條件;通訊技術的進步為期貨交易和信用交易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道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