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論

唱論

《唱論》是我國古典戲曲音樂論著。作者燕南芝庵,其真實姓名及生平均不可考。元至正元年(1341)以前人。它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聲樂論著,總結了前人歌唱藝術的實踐經驗,為研究中國宋元聲樂藝術,提供了重要的歷史資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唱論
  • 類別:古典戲曲音樂論著
  • 作者:燕南芝庵
  • 名號:中國現存最早的聲樂論著
  • 字數:1800餘字
基本介紹,作品原文,作品評價,作品影響,

基本介紹

全文1800餘字,分27條,扼要地論述了唱曲要領。從對聲音、唱字的要求到藝術表現,以及十七宮調的基本情調,樂曲的地方特色,審美要求等均有涉及,並有不少精闢之見。如對聲音的要求:“聲要圓熟,腔要徹滿”,避免散、焦、乾、冽等毛病。演唱必須注意雄壯而不可“村沙”,輕巧而不可“閒賤”。還要掌握抑揚頓挫,推題宛轉等技法,並忌“字樣訛、文理差”的弊病。這些論述,對後世戲曲聲樂藝術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由於文字過於簡略,並多用當時的方言和名詞術語,不易為後人完全理解。
《唱論》有元至正刊本,明人又作了節錄。1959年收入中國戲曲研究院編輯的《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

作品原文

竊聞古之善唱者三人:韓秦娥、沈古之、石存符。
帝王知音律者五人:唐玄宗、後唐莊宗、南唐李後主、宋徽宗、金章宗。
三教所唱,各有所尚:道家唱情,僧家唱性,儒家唱理。
三教所唱,各有所尚,輟耕錄本作“三教所尚”。
大忌鄭衛之淫聲。續雅樂之後,絲不如竹,竹不如肉,以其近之也。又云:取來歌里唱,勝向笛中吹。此條“又雲”以下,輟耕錄本移到後面“凡添位元組病”一落千丈條的末尾。
近出所謂大樂:蘇小小《蝶戀花》、鄧千江《望海潮》、蘇東坡《念奴嬌》、辛稼軒《摸魚子》、晏叔原《鷓鴣天》、柳耆卿《雨霖鈴》、吳彥高《春草碧》、朱淑真《生查子》、蔡伯堅《石州慢》、張子野《天仙子》也。
近出,輟耕錄作“近世”。大樂,輟耕錄作“大曲”。張子野,陽春白雪本原作“張三影”,今從輟耕錄本。
歌之格調:抑揚頓挫,頂疊垛換,縈紆牽結,敦拖嗚咽,推題丸轉,捶欠遏透。
頓挫,陽春白雪本原作“頓銼”,今從輟耕錄本。丸轉,元刻本陽春白雪原作“九轉”,今從殘元刻本陽春白雪和輟耕錄本。捶欠,詞林須知本作“搖欠”。
歌之節奏:停聲,待拍,偷吹,拽棒,字真,句篤,依腔,貼調。
凡歌一聲,聲有四節:起末,過度,搵簪,攧落。
凡歌一句,聲韻有一聲平,一聲背,一聲圓。聲要圓熟,腔要徹滿。
聲韻有,輟耕錄本作“句有聲韻”,詞林須知本作“聲自有”。
凡一曲中,各有其聲:變聲,敦聲,杌聲,啀聲,困聲,三過聲;有偷氣,取氣,換氣,歇氣,就氣;愛者有一口氣。
歌聲變件,有:慢,滾,序,引,三台,破子,遍子,攧落,實催,全篇。尾聲,有:賺煞,隨煞,隔煞,羯煞,本調煞,拐子煞,三煞,七煞。
七煞,輟耕錄本作“十煞”。
成文章曰“樂府”,有尾聲名“套數”,時行小令喚“葉兒”。套數當有樂府氣味,樂府不可似套數。街市小令,唱尖歌倩意。
此條,輟耕錄本移在後面“詞山曲海”條的前邊,並刪去最末二句。
凡唱曲之門戶,有:小唱,寸唱,慢唱,壇唱,步虛,道情,撒煉,帶煩,瓢叫。
凡唱曲所唱題目,有曲情,鐵騎,故事,採蓮,擊壤,叩角,結席,添壽;有宮詞,禾詞,花詞,湯詞,酒詞,燈詞;有江景,雪景,夏景,冬景,秋景,春景;有凱歌,棹歌,漁歌,輓歌,楚歌,杵歌。
歌之所:桃花扇,竹葉樽,柳枝詞,桃葉怨,堯民鼓腹,壯士擊節,牛僮馬仆,閭閻女子,天涯遊客,洞裡仙人,閨中怨女,江邊商婦,場上少年,闤闠優伶,華屋蘭堂,衣冠文會,小樓狹閣,月館風亭,雨窗雪屋,柳外花前。
大凡聲音,各應於律呂,分於六宮十一調,總計十七宮調:
仙呂調唱,清新綿邈。 南呂宮唱,感嘆傷悲。 中呂宮唱,高下閃賺。 黃鐘宮唱,富貴纏綿。
正宮唱,惆悵雄壯。 道宮唱,飄逸清幽。 大石唱,風流醞藉。小石唱,旖旎嫵媚。
高平唱,條物滉漾。般涉唱,拾掇坑塹。歇指唱,急並虛歇。商角唱,悲傷宛轉。雙調唱,健捷激裊。
商調唱,悽愴怨慕。角調唱,嗚咽悠揚。 宮調唱,典雅沉重。越調唱,陶寫冷笑。
調,輟耕錄本作“宮”。條物,輟耕錄本作“條拗”。
有子母調,有姑舅兄弟,有字多聲少,有聲多字少,所謂一串驪珠也。比如仙呂《點絳唇》、大石《青杏兒》、人喚作殺唱的劊子。
姑舅,陽春白雪本原作“孤兒”,今從輟耕錄本和詞林須知本。有聲多字少,陽春白雪本原作“有聲少字多”,今從詞林須知本。
有愛唱的。有學唱的。有能唱的。有會唱的。有高不揭,低不咽。有排字兒,打截兒,放褃兒,唱意兒。有明褃兒,暗褃兒,長褃兒,短褃兒,醉褃兒。
陽春白雪本原脫“高”字,今從輟耕錄本、詞林須知本補。此條六個“褃”字,輟耕錄本都作“掯”。
一曲入數調者,如:《啄木兒》、《女冠子》、《拋毬樂》、《鬥鵪鶉》、《黃鶯兒》、《金盞兒》類也。
《金盞兒》類也,輟耕錄本作“《金盞兒》之類是也”。
凡唱曲有地所。東平唱《木蘭花慢》,大名唱《摸魚子》,南京唱《生查子》,彰德唱《木斛沙》,陝西唱《陽關三疊》、《黑漆弩》。
凡歌之所忌:子弟不唱作家歌,浪子不唱及時曲;男不唱艷詞,女不唱雄曲;南人不曲,北人不歌。
不曲,輟耕錄本作“不唱”。
凡人聲音不等,各有所長。有川嗓,有堂聲,背合破簫管。有唱得雄壯的,失之村沙。唱得蘊拭的,失之乜斜。唱得輕巧的,失之閒賤。唱得本分的,失之老實。唱得用意的,失之穿鑿。唱得打掏的,失之本調。
背,輟耕錄本作“皆”。破,輟耕錄本作“被”,詞林須知本無“破”字,亦無“被”字。蘊拭,輟耕錄本作“蘊拽”。閒賤,輟耕錄本作“寒賤”。打掏的,陽春白雪本原作“打稻”,脫“的”字,今從輟耕錄本、詞林須知本。
凡歌節病,有唱得困的,灰的,涎的,叫的,大的。有樂官聲,撒錢聲,拽鋸聲,貓叫聲。不入耳,不著人,不撒腔,不入調,工夫少,遍數少,步力少,官場少,字樣訛,文理差,無叢林,無傳授。嗓拗。劣調。落架。漏氣。
歌,輟耕錄本作“唱”。樂官,輟耕錄本、詞林須知本均作“樂府”。不撒,殘元刻本陽春白雪和詞林須知本均作“不徹”。
有唱聲病:散散,焦焦;乾乾,冽冽;啞啞,嗄嗄;尖尖,低低;雌雌,雄雄;短短,憨憨;濁濁,赸赸。有:格嗓,囊鼻,搖頭,歪口,合眼,張口,撮唇,撇口,昂頭,咳嗽。
凡添位元組病:則他,兀那,是他家,俺子道,我不見,兀的,不呢。一條了,唇撒了;一片了,團圞了;破孩了;茄子了。
節,輟耕錄本刪去。破孩了,輟耕錄本脫去。孩,元刻本陽春白雪作“核”,今從殘元刻本陽春白雪和詞林須知本。
先唱的金門社,押班的舞對。
輟耕錄本不載此條。
詞山曲海,千生萬熟。三千小令,四十大曲。

作品評價

《唱論》是中國最早一部較為系統闡述聲樂演唱理論的專著,作者燕南芝庵,元代人。他在《唱論》里,首先談到了歌唱者咬字與唱腔的問題。在宋末唱賺藝人的遏雲社寫成的《遏雲要訣》里就談到了“腔必真,字必正”的要求,而且還從唱腔要有“墩、亢、掣、拽”的區別,提到咬字要分清“唇、喉、齒、舌”的部位和“合口”“半合口”等口形。宋末張炎的《詞源》,也談到“腔平字側莫參商,先須道字後還腔”的話。其實,他們已經涉及咬字與唱腔及聲音美的有機聯繫問題。《唱論》也提到“字真”與“聲要圓熟,腔要徹滿”,也即後代藝人們常說的“字正腔圓”的要求,但更為細緻。他一面注意到唱腔的旋律美,如“抑揚頓挫”、“索纖牽結”、“敦拖嗚咽”等;一面對許多不美的聲音有較細的分析,他指出共有“散散、焦焦、乾乾、咧咧、啞啞、尖尖,低低、雌雌、雄雄、短短、憨憨、濁濁、赸赸”等毛病。其次,歌唱家要唱出美好的唱腔一定要有氣息的支持與發聲吐字的統一。這方面唐代段安節的《樂府雜錄》早已談到用橫膈膜來控制呼吸與到喉頭髮聲吐字的方法。宋末張炎的《詞源》也談到“忙中取氣急不亂,停聲待拍慢不斷,好處大取氣流連,拗則少入氣轉換”的話,就是說氣息的運用與音樂的表現有關。《唱論》在這個問題上,則提出了“偷氣、取氣、換氣、歇氣、愛者有一口氣”等方法。可見當時聲樂藝術家運用氣息的技巧已有相當高的水平。《唱論》也注意了歌唱者不同的音色與演唱風格的問題。他認為它們各有所長而不偏執一見,他指出:“有唱得雄壯的,失之村沙;唱得蘊拽的,失之乜斜;唱得輕巧的,失之寒賤,唱得本分的,失之老實,唱得用意的,失之穿鑿;唱得打稻的,失之本調”,就是說風格或音色儘管可以多種多樣,但不能過火,所以關健在於嚴格地掌握分寸。《唱論》也有嚴重的缺陷,就是它沒能結合內容的表達來講技巧,當然更談不到生活和技巧的關係,而且即使是聲樂技巧問題也未能細緻分析。但是作者的這些心得還是很可貴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聲樂表演藝術所取得的成就。

作品影響

在中國古典文藝理論中,唱論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燕南芝庵的《唱論》又是中國古代唱論的早期代表性著作。元代初期燕南芝庵所著《唱論》,是中國最早一部較為系統地闡述聲樂演唱理論的專著。《唱論》總結了宋、金、元朝代的演唱實踐,較為系統地闡述了中國傳統演唱理論。在《唱論》成書之前,中國古代有關於聲樂演唱的論述大多散見於經、史、子、集等史料中,沒有綜述性論著。燕南芝庵《唱論》是中國唱論史的開山之作,涉及到與聲樂演唱有關的諸多領域和諸多知識,涵蓋了演唱歷史、代表性人物、演唱技法、演唱審美、音樂的社會功能、詩詞音樂寫作、演唱要求、演唱宮調等多方面內容。《唱論》影響了之後古典演唱理論的研究模式及走向,對後來古典戲曲和演唱的理論和實踐產生了較為深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