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1984

唯美--1984

《唯美--1984》是2013年安徽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建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唯美--1984
  • 出版社:安徽大學出版社
  • 頁數:209 頁
  • 開本:16 開
  • 作者:趙建英
  • 出版日期:2013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6403988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唯美:1984》介紹了1984年,作者18歲,生活在黃河入海口一個叫汀洲的大村莊裡。汀洲所在的黃河三角洲,有遼闊的草原、荒涼的濕地、無數的村莊。這裡獨特的地理風貌,形成了獨特的人文風情,浸淫其中,作者耳聞目睹了諸多色彩斑斕的鄉間故事。

圖書目錄

第一章四季
第二章耕織
大地的味道
因為生命存在平行
草的溫暖
線上的歲月
織布織布
同一座屋檐下
消失的曼陀羅
蘆花謝了深冬
第三章眾生
宿命如樹上的果實
萬家軼事
箍兒
紅粉
那些人那些事
無名氏
明眼兒
啞巴
第四章汀洲
汀洲永不消失
門檻上的歲月
公社大院
這裡人來車往
時間代言者
第五章稼穡
棉花——平原之心
麥子——當清風穿過麥芒
玉米——飛向天空的翅膀
大豆——誰將攜起我的雙手
紅高粱——你的生命最悠久
穀子——風骨被溫柔搖曳
花生——懷念土的柔情
數數那些莊稼
第六章自然
星星和人一樣多
不一樣的陽光
留住一片雲
好像只有一場風
彼岸的彼岸
踏著清秋的月光
天下的槐樹
大地有多少秘密
第七章人間
等待冬天
那時光陰
哭泣的火焰
誰的風箏在天上
落滿塵土的歲月
這是我們熱鬧的街
你的花開了
鄉村藍調
我的天堂我的家
別人的時代——我們一起看著那個時代消失
踏雪而去
後記

後記

前兩天,在與胡竹峰先生的聊天中,談到寫《唯美:1984》的起因與過程,心裡總無法平靜,難忘的歲月,雖然已經過去了7年,卻仍然歷歷在目。
那是2003年的夏天,在那場巨大的瘟疫之後,對於明天的未知,對於自身渺小的確認,讓幾乎所有的人都感到了無助和迷茫。
那是一個異乎尋常的春天:天天風和日麗。不僅沒有了往年的沙塵暴,甚至連風都變得輕手輕腳,生怕驚擾了這數十年來難得的寧靜的春天。黃河三角洲,居然連多風的春天也沒有風。周圍的人都在談論這異常的季節,這時候我正在寫作長篇系列散文《風在平原上穿行》。在一次與文朋詩友的聚會中,得知一個朋友正在寫作他的長散文,題目竟然是《風過故園》。風之於平原的意義,就是這樣深入了心靈。可是,僅僅過了兩三天,“非典”就掀開了它猙獰的面紗。
在恐怖與彷徨中,夏天悄然來臨。而對於我自己,婚姻的不確定,身體的病痛,正以摧枯拉朽的速度向我襲來。昨天,我還能坐在30多人的大辦公室里,忙碌地編輯著新一期報紙,轉天,卻無法再安坐如昔,因為空調的冷風似乎從每一個毛孔里鑽進來,甚至視窗一個小小的縫隙,都能將颶風引進來,鑽透我的每一個細胞。我感覺血管變成了風的通道,身體成為一個巨大的風洞,心臟被風的疾行壓縮得幾無空間。三伏天,我依然能感覺到風無處不在,甚至連自己走路,都挾裹著一股冰冷的風。初夏的幾天,我還能穿著裙子騎車上班,幾天之後,卻不得不穿上長褲,到了伏天,卻因為寒冷又套上了秋衣衛生褲。膝下是幼小的女兒,身邊是糾纏不清的麻煩,抬頭是未知的深淵,低頭是跨不過去的門檻!而這場怪病,與瘟疫接踵而至,似乎要在無形之中,將我置於絕境。
突然有一天,一個念頭猛地竄上來:如果我不寫這篇作品,“風”是不是就不會襲來呢?我把《風》的手稿撕碎,我不迷信,但是我害怕讖言。
那時,每個夜晚都可能是永遠的入眠。我最恐懼的早已不是“後非典”時期的迷茫,而是生命的細若遊絲。瘟疫始於人對於動物的饕餮。這是生命規律的循環,報復在不經意中猝然來臨。人注定不是最高貴的生物,我們應該學會敬畏,學會尊重。敬畏自然,尊重每一種生命。萬物跟人類一樣,都是天地的孩子。這時候我相信,不論是個人還是人類,都不要過分地展現自身的強勢,因為因因果果、循環往復、環環相扣,愛恨終會結束,諾言化作塵土。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勝者,只有和平才是永恆的目的。
每一個早晨幾乎都是哭醒的,那是種恐懼和絕望,已經侵蝕到了骨頭裡。無路可退中,沿著回憶的藤蔓,我的靈魂滑到了1984年。是的,1984年,那是多么美好而又溫馨的歲月啊。我有家,有親我疼我的父親母親,有知心相融的女伴,有振翅欲飛的夢想!我年輕力壯,勤於耕織,日日勞作卻不知道勞累。那時候,怎么能想到20年之後,一切都離我遠去,命運居然給了我一個如此不堪的局面。
但是,即使我即將失去一切,至少還有1984年!
回憶支撐著我的身體,能夠坐下來寫作。坐在木製的小板凳上,床就是我的書桌。我用鋼筆寫在本子上,流淌在筆尖的文字,將我拉回到了1984年的長河裡。很多的細節,就是在寫作的過程中泛上來的,原來以為它們早已沉睡,卻不知道筆尖如鉤,釣起沉睡多年的往昔。我記起了父親聽廣播裡唱《送別》時的陶醉與驚喜;記起了母親為我藏在水瓮里的西紅柿;記起了父親從集上買回小灰毛驢時全家的興奮;記起了我和夥伴們坐在溝岸的麥田裡搓青麥的月夜;記起了朦朧中喜歡某一個男孩子的晦澀……
一個月的病假,使我能夠安靜地寫作。這時候,已經不再理會家的支離破碎,也不再理會病痛的折磨。與其說是寫作讓我逃避,倒不如說是回憶使我超脫。這時候我才明白,為什麼人會喜歡懷舊,為什麼人總是忘不掉年輕。一個美好年代,哪怕它再短暫,它依然是一個節點,能夠給整整一代人以終生的慰藉。這就是1984年僅存的盛宴!
現在,我的故鄉,那個叫汀洲的村落已經衰落,1984年已經遠去。我心靈的根基也在搖搖欲墜。不知道希望在哪裡,不知道明天會如何。但是,這點點光芒,來自一個遙遠的、逝去的年代。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寫下來,等女兒長大了,會讀懂在這些語言裡,有媽媽美麗的青春,美麗的家園,還有她從未曾見過的姥姥和姥爺……
這就是我的《唯美:1984》,寫滿了四個淡藍封皮的橫格本子,它封存了那個時代,是從容的紀念、文字的雕刻。
就在墜入痛苦的深淵時,一個從回憶中升起的、純粹乾淨的時代,悄悄托住了我。那是生命繁花盛開之時,儘管它稍縱即逝,但那個漸行漸遠的時代,有一抹背影,印在了無數人的心裡。時間是不會重疊的,生命也無從重複。所有的一切,都遵從著自然的規律,歸去來兮,春有朝露,冬有落雪……
在書稿完成之後,最後的一頁我給女兒寫下了這樣一行字:等你長大了,媽媽已經不再年輕。如果你願意了解媽媽年輕時候的故事,可以讀一讀這些文字,就能看到媽媽的身影,比照片更真實。

序言

再等一等,一天、一周、一月、一季、一年,我等了差不多一年有餘——給趙建英這本《唯美:1 984》作序。
我不是在等感覺,而是在等安排,也不是在等安排,似乎在等天意,因為這實在是一本非同尋常的書。
今年是作序年,還有幾個序等著我,事情那么多,人差不多要累倒了,不要說寫序,寫字都懶得提筆。歇一歇,另外的原因也在聚氣,聚氣為趙建英寫序,為作序年完美收場。
前不久我回了趟鄉下,這是今年第一次回去,朋友陪我到處逛逛,田埂、河灘、山前、屋後,我們走了許久。十年前、二十年前的往事像碎片在聚集,漸漸清晰起來。青山已變,夕陽依舊,修了馬路,蓋了房子,建了林場,不復是當年的青山。我突然在想,故鄉是幫人回憶的,故鄉是一個被放逐的文人大腦的“跑馬地”。
有些書也是幫人回憶的,譬如這本《唯美:1984》。幾篇文章讀下來,我就有了回憶,或者說我憑藉文字穿越到了1984年。說來也真是巧合,我恰恰生於1984年。於是,看趙建英的文章,關於童年的記憶頃刻復甦。我想起小時候在鄉下的點點滴滴,老井旁的村姑,槐樹下的老牛。更想起冬天的清晨,賴在被窩裡,看著窗戶發獃的辰光,入眼的是糊在窗欞上的白白的紙,風吹日曬,已現出淡淡的灰黃,白里泛黃,黃中夾灰,淡淡的,淡得讓我忍不住惆悵。
《唯美:1984》,我稱其為“懷舊之書”。
如今趙建英已離鄉多年,她比我更清楚:故鄉是回不去的,即便回得去,也不是屬於自己的故鄉。於是,借文字抒懷,抒發對故土的情懷。鄉音鄉情,花草物事,漸近漸遠,遠在過去,近在筆底。記錄與表述也變得從容自如,長作萬言書,短寫千字文。回憶本來就該漫漫漶漶,寫到哪裡算哪裡,這便成了一本私人的情感日誌,當然,何嘗不是一部齊魯山鄉民俗的“風物誌”
之所以說是“風物誌”,因為我在閱讀時重逢了當下漢語寫作中久違的田野之氣與浩蕩民風。耕田種地,吃吃喝喝,日出日落,這些最樸素、最普通的日子,趙建英隨手一記,家長里短的生活頓時散發出文學的況味。許多段落頗有日本隨筆的味道,不過一改日本隨筆的唯美纖細,注入了來自民間的淳樸與厚重,棄哀艷為淡然,清雅的同時多了些許明亮。
《消失的曼陀羅》一文這樣描繪故鄉的花木:我們隊里的屋子旁邊,是一些叢生的荊條、蒼耳和曼陀羅。春末夏初,荊條開出粉色的花,能引來無數采蜜的蜜蜂,只見它們忽忽地飛在花叢中,停在花蕊上……荊條花謝了,接著到了曼陀羅的花期,只見白色的、大朵的花像一支支百合。但是,曼陀羅的花和它的葉子一樣,有一股淡淡的、嗆人的味道,所以,我總是離它很遠,默默地看上幾眼,那潔白的花朵,常令我怦然心動。說不出為什麼,也許是一種預感吧。在它們消失以後,永遠也見不到它們的身影了。
這種描寫是開放式的,但分明又讓人覺得節制,節制中有一絲淡泊,讓平常的荊條、蒼耳、蜜蜂和曼陀羅閃耀著寫作者的個性光芒。
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本書和大地血脈相連,讓人閱讀時,不僅可以看見一方水土的花草樹木,也能觸摸到芸芸眾生的柴米油鹽,尤其是第三章“眾生”。趙建英對筆下的人物有感情,行文之際能看出倍覺難捨,恨不得多些筆墨寫盡心中的牽掛。《萬家軼事》是一個家庭的變幻,《箍兒》、《紅粉》、《無名氏》是一個個女人生活的起伏。《那些人,那些事》、《明眼兒》、《啞巴》,一篇篇文章中小人物的命運明明滅滅如窗前的油燈。
趙建英的書中,有很多原生態的觀察與描述,那些看似漫不經心、隨緒而為的文字構成了本書的肌理,也使行文顯得生機勃勃、欣欣向榮,在此恕不引用了。所以,我認為:
《唯美:1984》是一本有關大地美學,也是有關民俗美學的書。它所呈現的場景和與之相關的世相,取自田野。
趙建英已過不惑,有些東西現在不寫以後未必想寫。
我已年近三十歲,這幾年看著一座比一座高的大廈,一天比一天快的日子,競心生嫌惡,偶然翻出幾張老照片、幾封老信函、幾本舊書反倒倍感親切。
秋天時候在岳西和朋友坐在他家樓頂喝茶吃棗,入眼的是後山樹林中大片大片的紅楓葉。那個下午,至今想來,兀自在心頭流淌著詩意。我想起杜牧寫的句子“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字裡行間散發著晚唐的風韻。現在除了在文字里,再也找不到晚唐風韻了。趙建英的這本《唯美:1984》,也是在尋找自己的記憶,尋找過去的風韻。
從來沒有哪本書讓我感到如此之深的人情之暖與心血之暖。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春華秋實,夏華冬實,秋華春實,冬華夏實,四時皆華皆實,人間並不寂寞。
趙建英寫從前的人事、從前的情味,又文藝、又生活,暖暖的、粉粉的,瀰漫著時間深處的舊氣。過去的一切苦難,都被記憶篩掉,只剩下對逝水年華的追憶,那種靜水深流般的感受,已不會再現……
一位找不回來的作者在找不回來的時間中的寫作,從動筆到出版,差不多快十年了,幾番番沉浮,令人唏噓,好事多磨啊。時間的沉澱,讓這本書越發醇厚,不枉。
我看重這本書。
是為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