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豹斑玉盒殘片

唐豹斑玉盒殘片

豹斑玉屬葉綠泥石,品種變遷較為複雜,與滑石、鎂石礦相伴而生,有的地方將豹斑玉稱孔雀石、滑石、細子石,叫法不一,應該確商。

2011年9月8日,西安地質礦產研究所試驗測試中心對豹斑玉做了電子探針成份分析,認為豹斑玉屬葉綠泥石,[(MgFe)5A1(A1Si3010)(OH)8]含有鎂、鋁、矽等元素;單斜晶系,硬度2~2.5,比重260~278。

現出土有關於豹斑玉的文物,大多數源於唐代時期,唐以外的資料不詳,在唐代時豹斑玉多用於製作佛教祭祀用品或唐代貴族的把玩雅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豹斑玉(bao ban yu)
  • 硬度:2~2.5
  • 成分:[(MgFe)5A1(A1Si3010)(OH)8]含有鎂、鋁、矽等元素
材料來源,材料特點,文化歷史,
唐代豹斑玉因其稀少而珍貴。特別是那精美絕倫的器型,深刻的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豹斑玉是塵封於歷史長河上千年的孤品,因器型為佛家祭品及玩賞供奉用途,加之採用砣具琢磨方式的製作工藝,生動的反映了唐代獨特的藝術魅力,彰顯了中華文明,藝術創造所取得的輝煌成就。

材料來源

豹斑玉是和滑石、鎂礦伴生的石料,自古美石為玉,將其稱作孔雀石易和孔雀礦石混淆,故山東人稱之為細子石。它的產生屬熱液蝕變礦物,是由埋藏海水演化而來的富矽質高鹽度的變質流體對鎂質碳酸鹽岩交代的產物。礦產為中國山東一帶有些石質,還可能來自古波斯(中亞、西亞)等地。斑點處富含鐵,因斑點似豹子皮而得名。置於光源,有透照的大斑點、小斑點、條形斑點、菊化斑、棋花塊斑點等各種形狀的斑點,有的斑點不透明。

材料特點

硬度:豹斑玉(豹斑石)的硬度不高,在2~2.5,在未經拋光打磨的情況下,可用指甲劃出淺淺的痕跡。
透光性:在製作成器皿以後有一定的透光性。這種透光程度無需強光照射,只需在明亮環境在即可看見。
豹斑玉透光豹斑玉透光
聲音:豹斑玉的聲音質感,不堅硬(不像瓷器一樣高明脆亮)而是類似於塑膠敲擊之感(準確來說更像 脫胎漆器的碰撞肝)沙啞沉悶。
花紋:同樣的豹斑玉原礦在切割後會存在不同的紋理,均屬於豹斑玉範疇,每種不同的紋理在透光的情況下都會有不同的視覺效果。
豹斑玉的紋理豹斑玉的紋理

  
可做藥用:《唐本草》記載“其出掖縣者,理粗質青白黑點,亦謂之斑石,初出柔軟,彼人就穴中製作,用力殊少也”歷史資料上記載的硬滑石帶斑點的一般為豹斑玉,屬單斜晶系礦物,硬度雖然不高,但一般采出即為片狀晶體,或葉片狀,纖維狀集合體,或緻密狀的塊體。這些皆符合豹斑玉的特點,但關於豹斑玉的具體藥用價值目前未存在有力證據,不過葉綠泥石有一定藥用功能。

文化歷史

豹斑玉,目前出土的文物多屬唐代器物。全國各地考古發掘中,常常有豹斑玉出土,各類考古和文物雜誌,亦不斷有所報導,中外博物館均有收藏,但有關於豹斑玉的記載較少,只能通過出土文物推測豹斑玉的故事。
洛陽博物館館藏的豹斑玉茶具套組洛陽博物館館藏的豹斑玉茶具套組
洛陽博物館館藏的豹斑玉茶具套組,被專家鑑定認為:“鑒於成組的唐代茶具存世較少,豹斑玉茶具極具研究和欣賞價值,反映了晚唐時期茶俗與茶文化,工藝製作精良,屬一套比較完整的唐代豹斑玉茶具,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收藏價值和科學藝術價值。在唐代為貴族及高僧用器物。
陝西武功報本寺塔地宮出土的豹斑玉筒,高14.6厘米,直徑15.5厘米,有三個小足,底微外鼓,刻一“朝”字,沿殘身裂。豹皮紋理遍布於四周,斑點處色彩絢麗。豹斑玉筒發現時內裝梳篦之類。此物系用一整石雕鑿而成,採用鑿、打磨、拋光等流程製作而成,工藝極為精細。
豹斑玉筒豹斑玉筒
2010年十大考古發現中,就有陝西藍田北宋呂氏家族墓園出土的豹斑玉平底缽,為呂氏收藏唐代文物。山東青州博物館藏有晚唐時期豹斑玉萬年罐,此罐通體雕刻花卉草木,腹下部雕簡易山水,口緣外翻,短頸鼓腹,下腹內縮。此器所飾花卉等為淺浮雕,雕工精巧,刀法運用嫻熟,整體布局疏密有度,細膩而繁複。此器工藝水平、藝術水準均登峰造極。
豹斑玉萬年罐豹斑玉萬年罐
從出土地為西安、洛陽、萊州等地,且均是達官顯貴之墓,可以判斷處。豹斑玉的器物製造多為唐代仿金銀器、青銅器及玉器。於當時的玉器和金器一樣,只有皇室貴族和高級官僚才有使用權。
圖中左2女子使用的盞碗可能是豹斑玉製作的圖中左2女子使用的盞碗可能是豹斑玉製作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